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林月  黄仲夏 《肿瘤学杂志》2018,24(10):952-956
摘 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反复复发的不可治愈的恶性浆细胞肿瘤,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靶向新药的应用明显延长了其生存期。MM的全程治疗包括诱导缓解治疗、巩固维持治疗和复发后再诱导。不同作用机制的抗骨髓瘤药物组成的三药方案为MM诱导缓解治疗的基石,硼替佐米基础方案为骨髓瘤合并肾损害患者的首选方案。小于65岁或年轻患者新诊断MM患者建议病情缓解后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以来那度胺或硼替佐米作为维持治疗。复发难治的MM患者可以给予以前未用过的化疗方案治疗或接受新药临床试验。CD138单克隆抗体或CAR-T等新疗法等新药的应用使MM的治疗跨入了免疫靶向治疗时代,将进一步加深MM患者的缓解深度并改善生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M)新药研发迅速,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提高了MM患者的疗效。2016年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多项关于MM的生物靶向治疗研究有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尤其是各种新药的联合应用更是本届年会的一大亮点,同时还有很多新药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研究报道。对该届ASH年会上报道的关于MM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摘要】 新型药物如免疫调节剂(IMiD)沙利度胺和雷利度胺及蛋白酶体抑制剂(PI)硼替佐米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预后。但是,也有患者对这些新型药物耐药或不能耐受。多种药物包括新一代IMiD(泊马度胺)、新一代PI(如卡非佐米、MLN9708及marizomib)、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如帕比司他及伏林司他)、信号转导调节剂(如哌立福新)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它们表现出良好的抗MM活性,尤其在那些对现有新型药物耐药的患者中也有效。文章介绍现有的及处于临床研究中新型抗骨髓瘤药物在复发、难治MM患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侯健  刘肸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3):823-826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治疗已经进入新型靶向药物时代。在新药时代,MM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生存期均获得明显提升,但仍然不能治愈。如何确定目前MM患者治疗目标自然成为血液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研究显示,患者的长期生存与能否获得高质量的缓解密切相关。完全缓解、严格的完全缓解、分子水平缓解、免疫表型缓解以及PET-CT等不同水平的缓解正在成为人们努力探索的治疗目标。但在临床实践中,还应注意疗效与毒副反应的平衡,不能一味追求缓解深度。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血液系统第2位高发的恶性肿瘤,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多种新药的不断问世,MM的治疗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缓解率和缓解深度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第59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多项MM的生物靶向治疗研究结果得到了更新,尤其是多种新药的联合应用和细胞生物治疗等研究结果引人注目,文章结合会议报道对MM的生物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自体干细胞移植(ASC T)在传统化疗时代已成为65岁以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标准一线治疗。随着新型靶向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在诱导、巩固和维持治疗阶段的广泛应用,MM的缓解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是否需要ASCT成为了新药时代关注的焦点。目前现有的资料仍然支持ASCT是符合条件的初诊MM患者的一线治疗,新药作为ASCT前诱导治疗以及ASCT后巩固、维持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缓解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但今后仍需要开展更多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ASCT在MM中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期实现MM治愈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欣  廖爱军 《癌症进展》2021,19(12):1195-119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殖为特征.近年来,MM的治疗不断发展,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节剂(IMiD)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M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改善了MM患者的预后.单克隆抗体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在不断发展,Daratumumab(DARA)作为首个被批准治疗RRMM的抗CD38单克隆抗体作用显著.目前,DARA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多发性骨髓瘤(MM)分子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许多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使MM患者的缓解率和生存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2014年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针对MM的靶向治疗最新进展进行了专题报道,这些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均明显提高了MM的疗效,或许将给MM的治疗策略带来重大改变.现将会议上报道的针对MM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替代骨髓移植,大大提高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M的可行性.多个历史对照和随机临床研究显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较传统化疗显著地提高MM患者治疗的反应率、完全缓解率、无事件生存和(或)总生存,而治疗反应程度与生存相关.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欧美国家已成为年轻、适合(年龄≤65岁、肾功能正常和一般状况良好)的MM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同时已证实美法仑200mg/m2是预处理的最佳方案.双次移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治疗反应、无事件生存和(或)总生存,特别是对首次移植后未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或接近完全缓解的患者.近10年来,随着免疫调节药物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等新型抗MM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化疗的反应率和缓解率.目前尚无证据显示新药可以替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这些药物在移植前后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MM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慧茹  马红梅  杨丽萍 《癌症进展》2021,19(23):2390-2394,2423
多发性骨髓瘤(MM)常无法治愈,绝大多数患者将演变成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常规药物的治疗效果随着疾病的多次复发而逐步减弱,即使已经联合用药,患者的预后仍较差.新药为RRM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使得RRMM的缓解率与长期生存率均得到不断提高.本文主要综述了RRMM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双特异性抗体等新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这些新药与常规方案、新药与新药之间的联合应用效果,发现部分新药可单独起效,也可与其他新药或常规方案联合使用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为RRMM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汪晓巍  白伊娜  陈梅  李丽平 《癌症进展》2019,17(10):1164-1166,1194
目的探讨膀胱癌(BCa)患者尿沉渣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对BCa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52例初发BCa患者(BCa组)、55例膀胱炎患者(CTR1组)和53例健康者(CTR0组)的尿液标本,提取尿沉渣中总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测定NLRP3、细胞角蛋白20(CK20)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3组受试者尿沉渣中NLRP3 mRNA、CK20 mRNA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NLRP3、CK20基因对BCa的诊断价值。结果BCa组尿沉渣中NLRP3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TR0组和CTR1组(P<0.01);BCa组尿沉渣中CK20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TR0组(P<0.01);BCa组尿沉渣中CK20 m RNA的表达量高于CTR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P3基因、CK20基因单独及两者联合检测用于诊断BCa的灵敏度分别为47.4%、50.0%、61.5%,特异度分别为86.5%、82.0%、75.9%。结论NLRP3基因可以作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用于BCa的临床诊断,但还需要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Dr. Binghe Xu is the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Breast Cancer Section,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Deputy Director,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Chief, Lab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GCP Center of Cancer Hospital, CAMS.He earned his M.D. degree from Hubei Medical University in 1982 and Ph.D. degree from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in 1999.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来那度胺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中具有一定地位。2018年第3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来那度胺可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及边缘区淋巴瘤等多种NHL的治疗。文章就来那度胺在NHL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外泌体是一种可以携带源细胞多种信息成分,直径30~130 nm的一种生物活性小囊泡。大量研究发现外泌体是由肿瘤细胞或肿瘤微环境细胞分泌的,并通过相互作用影响B细胞肿瘤的增殖、血管生成、耐药和免疫逃逸。同时,外泌体也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B细胞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另外,外泌体作为天然、无免疫源性的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治疗潜能。文章就着重阐述外泌体在B细胞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凋亡相关基因是人体的重要基因,通过抗凋亡与促凋亡协同作用维持细胞凋亡过程。凋亡相关基因及其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靶向凋亡相关基因在DLBCL治疗中具有潜在可能性,其中bcl-2抑制剂和Bax激活剂与化疗联合的治疗方式备受关注。文章旨在对凋亡相关基因与DLBCL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自噬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抑制疾病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对白血病细胞产生保护作用而维持细胞生存,以及抵抗化疗药物诱导的凋亡。目前已有研究发现通过调控自噬可增强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药物敏感性,促进白血病细胞死亡。因此,通过调控自噬有望为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文章对近年来自噬与急性白血病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刘静  吴建平  寇耀  全信保  黄丽 《癌症进展》2019,17(13):1576-1578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将87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同时选取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SOD、GSH-Px、MD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随TNM分期的升高而降低,MDA水平随TNM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D、GSH-Px、MDA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且与临床分期有关,为今后治疗胃癌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Prof.Fazu Qiu,memb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urgery professor of Tongji Hospital,departed in Tongji Hospital,Wuhan,China,at fourteen to nine a.m,June 14,2008,after a disease.He turns 94 this year.He was the senior academician of the Academia Sinica,the illustrious medical scientist of China,and the Honorary Director of Tongji Medical College,as well a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9.
From December 17th-19th, 2010, the 6th Conference of Chinese Cancer Rehabilitation and Palliative Care was held in Guangzhou. It has been 20 years since the Chinese  相似文献   

20.
李科  刘华章  林国桢 《中国肿瘤》2021,30(3):199-205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结直肠癌筛查的数据,比较不同初筛方式阳性人群肠镜结果,以期更好地动员居民参与肠镜检查。[方法]整理2015—2019年广州市结直肠癌筛查数据,将初筛阳性人群分为5组:仅高危因素问卷评估阳性(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阴性)[high risk factor questionnaire (HRFQ) positive and 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negative,HRFQ+&Double-FIT-]、HRFQ阳性和1次FIT阳性(HRFQ+&Single-FIT+)、HRFQ阴性和1次FIT阳性(HRFQ-&Single-FIT+)、HRFQ阴性和2次FIT阳性(HRFQ-&DoubleFIT+)、HRFQ阳性和2次FIT阳性(HRFQ+&Double-FIT+)。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初筛方式阳性人群肠镜结果。[结果]广州市共完成初筛403 585人,初筛阳性69 619人,初筛阳性率为17.25%,肠镜检查依从性为28.53%;HRFQ+&Double-FIT+、HRFQ-&DoubleFIT+、HRFQ-&Single-FIT+、HRFQ+&Single-FIT+组检出异常风险分别是HRFQ+&DoubleFIT-组的1.638、1.642、1.174和1.515倍,HRFQ-&Double-FIT+和HRFQ+&Single-FIT+组检出腺瘤风险分别是HRFQ+&Double-FIT-组的1.306和1.214倍,HRFQ+&Double-FIT+、HRFQ-&Double-FIT+、HRFQ-&Single-FIT+、HRFQ+&Single-FIT+检出进展性腺瘤风险分别是HRFQ+&Double-FIT-组的4.823、5.870、2.571和2.463倍,HRFQ+&Double-FIT+、HRFQ-&Double-FIT+、HRFQ-&Single-FIT+、HRFQ+&Single-FIT+检出肠癌风险分别是HRFQ+&Double-FIT-组的33.532、31.345、5.353和6.627倍。[结论]广州市结直肠癌筛查肠镜检查依从性较低,应加大对结直肠癌初筛阳性人群的动员,尤其是FIT 2次阳性的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