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组84例肾肿瘤患者,予以腹腔镜下辅助微波消融,尔后手术剜除肾肿瘤,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8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阻断肾动脉,无术中大出血或中转开放手术,出血量为50~350 ml,手术时间为70~120 min.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6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6例,嗜酸性细胞瘤4例,嫌色细胞癌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术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普遍出血较多.术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出血1例.全部病例随访12个月,无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肾肿瘤剜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方式,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肾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采用全层"8"字间断缝合、免打结分层缝合法修复肾脏缺损,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肾脏热缺血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3年,观察患者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本组68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无发生中转开放性手术及脏器损伤;手术时间68~125min,平均(89.35±7.36)min;手术出血量50~238ml,平均(82.71±14.28)ml;肾脏热缺血时间13~30min,平均(21.47±4.82)min;住院时间7~14d,平均(9.03±1.26)d;术后出现尿瘘者1例,肾周血肿者1例;随访1~3年后,无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安全、有效,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肾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平均70.4(66~76)岁;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8~156月;复发位置肾窝4例(其中累及腰大肌1例)、肾上腺区1例;复发肿瘤位于左侧2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平均直径4.6(2.5~6.8)cm;肿瘤单发4例,局部两处病灶1例。5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患者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耐受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4例患者使用2根消融针;1例患者使用1根消融针;每针消融时间为15.8(6~30)min。5例患者均1次微波消融便治疗成功,消融成功率1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1~4)d。1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皮肤坏死、伤口感染,经换药及抗感染等治疗后愈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1(6~36)月:1例患者于治疗术后15月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其余4例患者均存活,复查均显示局部包块无长大。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肾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安全有效,为不适宜手术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冷冻消融治疗小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肾肿瘤患者10例,共11个肿瘤.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6例、双肾1例;肾上极2例、中极6例、下极3例.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肿瘤直径平均2.8(1.5~4.0)cm,远离集合系统,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均为T1aN0M0.实验室检查Hb(137±21)g/L、红细胞沉降率(ESR)(27±12)mm/1 h、SCr(92±41)μmol/L、GFR(42±10)ml/min.均采用后腹腔镜下冷冻消融治疗.术中常规行穿刺病理检查. 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01±31)min,平均出血量(42±21)ml.未发生腹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4±2)d.术后Hb(129±18)g/L,ESR(31±14)mm/1 h,SCr(95±39)μmol/L,患肾GFR(40±11)ml/min,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11个肿瘤中透明细胞癌8个、乳头状肾细胞癌2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个.10例平均随访16(6~21)个月.术后第1、3和6个月复查MRI,肿瘤冷冻区域呈梗死、无信号增强、逐渐消散等演变过程.术后6个月肿瘤冷冻区域活检1例阴性.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后腹腔镜下冷冻消融治疗小肾肿瘤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辅助开放手术姑息性治疗脊柱转移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4月~2015年1月接受射频消融辅助开放手术姑息性治疗的30例脊柱转移癌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6±14岁(17~80岁);单纯胸椎17例,单纯腰椎9例,胸腰椎均受累4例;原发肿瘤包括肺癌6例,肾癌5例,肝癌、乳腺癌、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各2例,其他脏器来源转移癌9例;患者均在后路开放手术过程中接受病灶射频消融。观测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肿瘤局部控制情况。结果: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1083±1193ml(250~5400ml),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3例、无症状骨水泥渗漏2例、术后血肿形成1例、伤口感染1例,其中脑脊液漏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硬膜外血肿行急诊血肿清除后神经功能恢复,伤口感染经清创后痊愈。患者术前平均疼痛VAS评分4.3分,术后1个月时平均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4),共计26例(86.7%)患者术后获得疼痛缓解。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获得改善或保持稳定;平均随访10±8个月,随访期内3例患者脊柱原病灶部位出现进展。结论:射频消融辅助开放手术方式姑息性治疗脊柱转移癌,可以在手术创伤较小的前提下获得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良好的疼痛和神经功能改善及满意的肿瘤局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肾细胞癌亚型的了解。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重新对HE染色组织切片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进行光镜观察,并随访。结果: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61.6±15.3)(42.0~82.0)岁。平均肿瘤最大径为(3.3±1.0)(2.5~5.0)cm,除1例为pT1b期外均为pT1a期。5例患者免疫组织化学均表现为角蛋白7(CK7)、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CD10(4/5)、TFE-3(4/4)阴性。随访时间(11.4±14.9)(2.0~37.0)个月,未发现肿瘤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病情稳定。结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目前尚未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相关报道,形态上需与多种具有透明细胞和乳头状结构的肾癌鉴别,诊断这一肿瘤至少需要同时满足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诊断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肾脏小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肾脏小肿瘤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21~79(46.0±13.0)岁.肿瘤直径1.2~4.0(3.1±0.8)cm.行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18例,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25例.评估围手术期及手术前后肾功能、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43例手术顺利.2组发生术中大出血各1例.开放组和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9~277(158.0±77.4)和60~226(150.0±69.1)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0~31(23.2±3.9)和23~35(25.8±4.1)min;术中失血量120~3000(590.8±725.0)和50~1600(468.5±614.0)ml;术前SCr分别为(65.9±22.8)和(68.4±25.0)μmol/L,随访期末分别为(82.2±24.1)和(85.3±25.9)μmol/L;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日分别为11~47(19.2±8.0)和10~16(12.5±3.8)d(P<0.05);2组术后出现次要并发症14例(33%),其中肾周血肿分别为1例(6%)和3例(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报告肾细胞癌25例(T1a),良性肿瘤18例.43例随访25~60(37.4±7.2)个月,1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20个月出现复发后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仍为透明细胞癌;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术后6个月在远离原病灶处出现新生肿瘤,CT检查提示仍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行动态观察.2组术后3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及96%,肾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及93%,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小肿瘤较同期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平均住院日短,但肾周血肿发生率略高,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组均未见不可逆肾功能损害,2组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及肾细胞癌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外荧光成像对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作者单位行红外荧光腹腔镜下肾切除、肾部分切除手术的肾肿瘤患者64例,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55.24±4.75)岁。术中经静脉注射吲哚箐绿1 ml,20~30 s后即阻断肾动脉,在荧光模式下观察肾脏及肾脏肿瘤的毗邻关系,在绿光模式下行肾肿瘤切除手术。如肾脏肿瘤的荧光强度和肾脏表面强度类似,则定义肾脏肿瘤为等荧光;如肾脏肿瘤的荧光强度弱于肾脏表面强度,则定义肾脏肿瘤为弱荧光,并使用Image J软件对比肾透明细胞癌与其他肾细胞癌和肾良性肿瘤荧光强度差异。结果全部病例均在荧光腹腔镜下手术成功,其中行肾部分切除术56例,肾切除8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肾透明细胞癌组38例,其他肾细胞癌组1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8例、嗜酸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5例),肾良性肿瘤组10例(嗜酸细胞腺瘤3例、错构瘤7例)。在红外荧光成像技术下肾透明细胞癌肿瘤34例呈低荧光现象,4例等荧光,平均荧光强度为79.81±23.55;其他肾细胞癌肿瘤2例低荧光现象(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14例等荧光(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嗜酸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5例),平均荧光强度为(141.00±22.80),10例肾良性肿瘤均呈等荧光现象,平均荧光强度为(135.18±10.04),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其他肾细胞癌和肾良性肿瘤(P0.01)。7例T3-4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平均荧光强度低于31例T1-2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平均荧光强度(57.25±11.55 vs 87.33±21.71,P0.01)。21例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在绿光荧光模式下肿瘤切除,体重/体积比值为(1.13±0.06) g/cm3,手术切缘检测均为阳性。结论在红外荧光成像技术中,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组织89.47%呈低荧光现象,而其他肾细胞癌及肾良性肿瘤92.31%呈等荧光现象。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可用于诊断肾透明细胞癌,在肾部分切除术中,可以降低无瘤手术切缘阳性的风险,保留更多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肾癌根治术后围手术区域(同侧肾上腺、肾窝、局部淋巴结和腹壁)肿瘤复发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处理原则。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8例肾癌根治术后围手术区域肿瘤复发转移患者。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24~82岁,中位年龄49岁。透明细胞癌19例,乳头状细胞癌6例(其中II型乳头状癌4例),嫌色细胞癌1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病理分级FurmanⅠ级8例,FurmanⅡ~Ⅲ级20例。开放手术18例,腹腔镜手术10例。原发肾脏肿瘤中T1a期1例,T1b期10例,T2期10例,T3期4例,T4期3例。原发肿瘤直径3~16cm。结果本组围手术区域复发转移部位分别为,肾窝19例,局部淋巴结7例,同侧肾上腺6例,腹壁7例。所有患者均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5例行挽救性手术或减瘤手术,1例放疗,1例射频消融治疗。随访时间为6~53个月,无进展生存期2~1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个月,死亡8例,12例疾病稳定,1年生存率为88.9%,2年生存率为77.8%。结论围手术区域肿瘤复发转移的肾癌患者原发肿瘤普遍体积偏大、分期偏晚,病理类型以透明细胞癌为主,其次为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病理级别普遍较高。处理上,通常再次手术难度大、风险较高,且肿瘤不易切除干净,推荐结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技术联合肋缘下切口处理巨大肾肿瘤伴肾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对24例巨大肾肿瘤伴肾静脉癌栓患者均采用在后腹腔镜的方式结扎并切断肾动脉,再取患侧肋缘下切口,切除癌栓及肾脏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术后随访患者复发情况。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05(95~16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0(100~190)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8(6~12)h,平均住院时间10(8~12)d。术后随访24例,平均随访时间13(7~20)个月。7例分别于术后5、6、8、10、13、14、17个月时复发,转移至肺、肝及后腹膜等部位而死亡,其余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等。结论:后腹腔镜技术联合肋缘下切口是治疗巨大肾肿瘤伴肾静脉癌栓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射频消融辅助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期间,有10例患者采用了射频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其中肾细胞癌6例(肿瘤直径2.0~4.5cm,平均2.3cm),肾脏错构瘤4例(肿瘤直径3.5~6.0cm,平均4.2cm)。均经后腹腔镜途径先显露肿瘤然后射频,〈3cm的肿瘤射频1个周期(12min),〉3cm的肿瘤行射频24~36min。射频消融后再沿肿瘤的边缘将肿瘤锐性切除,肿瘤基底采用电凝止血,出血明显的予以射频止血(2~4min)。结果 1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63~95min(平均71min),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100mL),无术后出血、无尿瘘、肾盂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3~5d(平均3.5d),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0个月),尚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结论射频消融辅助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出血少,无需腹腔镜下缝合止血,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向宁  林佳生  张怡元  严伟  陈嵘 《中国骨伤》2020,33(5):470-476
目的:探讨开放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钉棒系统内固定在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例胸腰椎转移癌行开放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30~75岁,平均55.6岁。转移癌类型:肺转移癌5例,乳腺转移癌2例,甲状腺转移癌2例,肾转移癌2例,肝转移癌1例。转移部位:胸椎转移癌7例,腰椎转移癌5例。Tomita预后评分主要集中在3~6分。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C级3例,D级1例,E级8例。术前的VAS评分为8.3±0.4,术后1、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2例患者手术出血量500~2 050 ml,平均850 ml。手术时间3.5~5.5 h,平均4.5 h。术中无神经损伤病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经保守治疗后自愈。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换药后愈合。肺部感染1例。无深部感染、下肢血栓等并发症。术后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40个月,平均28.6个月。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ASIA分级2例C级恢复至D级,1例C级恢复不明显,1例D级恢复至E级。1例患者术后10个月死于原发性肝癌。随访期间1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术后第1、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2.7±0.6、2.5±0.4、2.6±0.5、2.5±0.5,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开放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效果肯定,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缓解明显、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微波消融辅助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MWA-LPN)治疗中危肾肿瘤(PADUA评分8~9分),以缩短肾脏热缺血时间,保护肾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中危肾肿瘤患者157例,79例行微波消融辅助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MWA-LPN组),另78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及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MWA-LPN组和LPN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0.3±31.9) min、(100.9±23.2)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0.6±4.1) min、(18.6±2.9) 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4.8±0.9) d、(5.5±1.3)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WA-LPN组和LPN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32.8±66.7) ml、(129.5±142.4)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切缘病理均阴性,Scr及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WA-LPN组术后尿瘘1例,血尿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发热2例;LPN组术后尿瘘1例,血尿2例,发热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随访12~55个月,平均(26.9±10.6)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MWA-LPN具有热缺血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中危肾肿瘤术式,但其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肾内型肾肿瘤的手术技巧及结果。方法:2008年9月~2013年8月采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型肾肿瘤患者5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4例,肾错构瘤1例;经腹膜后腔途径4例,经腹腔途径1例。手术的关键步骤包括术中超声的应用、肾蒂的阻断和肾脏集合系统的缝合等。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80(135~250)min,肾蒂阻断时间22~40min,平均33min。肿瘤大小平均2.3(1.5~3.0)cm,术中平均出血量180(100~250)ml,均未输血,术中需集合系统修补4例。术后随访5~55个月,平均35.3个月,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肾内型肾肿瘤安全有效,术中超声检查可对肿瘤进行有效定位,减少切缘的阳性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肉瘤样癌(SRCC)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例SR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34~69岁,平均(54.66±9.56)岁;临床表现为无痛肉眼血尿和(或)腰痛7例,无临床症状2例;3例确诊时已有远处转移,其中2例肺转移,1例肝、骨转移。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姑息性肾切除术。术后4例行干扰素治疗,2例行化疗,3例保守治疗。结果:术后病理提示9例均为SRCC。肿瘤直径4~16cm,平均(9.72±4.84)cm;术后平均随访2~34个月,平均(10.1±2.9)个月;中位生存期7个月。目前仍有1例生存,8例死于肿瘤复发或全身转移。结论:SRCC高度恶性,预后差,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治疗功能性孤立肾肾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功能性孤立肾肾细胞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5例功能性孤立肾肾细胞癌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治疗.B超、CT扫描检查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2例.肿瘤最大径3.0~6.0 cm,未发现远处转移灶.T1aN0M0 3例,T1bN0M0 2例.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术后采用增强CT扫描(CECT)、超声造影(CEUS)定期随访. 结果 5例平均手术时间(100.0±28.5)min,平均出血量(95.0±30.5)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均有发热,体温(38.2±0.7)℃.术后1周CEUS示5例肾癌病灶均完全消融.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患侧ECT-肾小球滤过率(ECT-GFR)和肌酐清除率(Ccr)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5~19个月,中位数11.5个月,均未见复发,SCr维持(87.5±17.3)μmol/L. 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功能性孤立肾肾细胞癌具有保留肾单位、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势,是目前治疗功能性孤立肾肾细胞癌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小肾癌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行T1a期肾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32例患者,记录年龄、性别、射频消融时间、住院天数、病理结果、术后并发症、术前后血清肌酐值、术前后肿瘤最大径等,观察临床疗效及优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平均年龄(60.1±15.4)岁,射频消融治疗时间(16.9±6.7)min,住院天数(2.5±2.0)d,2例(6.3%)出现并发症。消融术前后血清肌酐值、肿瘤最大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5.6(1~5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5例肿瘤复发,首次消融成功率84.4%,予行二次消融后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对肾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在孤立肾、双肾多发肿瘤、肾肿瘤术后局部复发、不能耐受部分切手术等患者的小肾癌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多灶性肾细胞癌(MRCC)的围手术期诊治要点。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2 852例肾细胞癌患者中,筛选出符合入组要求的24例MRCC,男15例,女9例,中位年龄50(26~72)岁。单侧肾多发病灶21例(其中孤立肾1例),双侧肾多发病灶3例,术前发现的癌灶数2~8个/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彩超、CTU或肾脏增强MRI检查。结果:3例双侧MRCC和1例孤立肾MRCC患者,术前行基因检测,结果提示1例患者高度疑似VHL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 syndrome)。24例患者共行26次手术,其中肾部分切除术(PN)8例次,根治性肾切除术(RN)18例次。24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癌灶直径0.6~10.6cm。8例PN平均热缺血时间(26.0±4.5)min,切缘均为阴性。随访时间最长71个月,最短6个月,23例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1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术后行分子靶向治疗,于术后32个月出现肿瘤进展而死亡。结论:对于MRCC患者,术前应行超声、CT/MRI等多种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遗漏。双侧MRCC患者应行基因检测鉴别遗传性或散发性肾癌。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大多数病例可通过RN完整切除病灶;对病灶数较少或者遗传性肾癌患者,可选择PN。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后腹腔途径治疗合并肾静脉癌栓型肾癌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手术安全性及肾周淋巴结转移对此类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7例肾肿瘤伴肾静脉癌栓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9.6)岁。21例患者因血尿就诊时查泌尿系彩超时发现肾肿瘤合并肾静脉癌栓,16例因腰部酸胀不适主诉就诊。肿瘤位于左肾14例,右肾2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MRI检查证实肾脏肿瘤合并肾静脉癌栓形成,同时均未发现远处转移病例。所有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全麻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联合肾静脉癌栓取出术。结果:3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用时(178.0±3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89.0±78.6)ml,4例患者术中给予术中输血治疗。术后1周内无继发出血、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嫌色细胞癌3例;未分类癌1例。按照TNM肾癌分期标准均属于Ⅲ期肾癌。其中12例提示癌组织侵及肾周淋巴结。术后平均随访(19.3±4.8)个月,5例患者术后因癌组织肝转移死亡,2例发生肺部转移。结论:后腹腔镜治疗合并静脉癌栓的中晚期肾癌是安全、有效的,同期存在肾门部淋巴结转移较单独肾静脉癌栓患者生存时间明显较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平均(56±11.8)岁,肿瘤直径(3.4士1.3)cm.结果 70例患者均成功在后腹腔镜下实施手术,无1例术中中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00~180 min,平均(130±27)min.血管阻断时间20~40min,平均每例患者25 min.术中失血50~800mL.术后出血2例:1例发生在术后第4天,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后好转;另1例出现在术后第7天,经选择性血管栓塞后未见好转遂行患肾切除术.术后病检:肾透明细胞癌53例,肾乳头状癌12例,肾嫌色细胞癌2例,囊性肾癌2例,肾脏囊肿并出血1例.随访3~18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脏肿瘤安全、有效,兼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