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症状性与非症状性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discoid lateral meniscus,DLM)在MRI冠状面上的形态学差异。[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32例症状性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研究组)和27例非症状性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对照组)被纳入研究。在MRI同一冠状面图像上测量两组外侧盘状半月板的游离缘高度、体部高度、关节囊缘高度、体部宽度、股骨外侧髁宽度以及内侧半月板高度等形态学指标。计算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体部高度、关节囊缘高度与内侧半月板关节囊缘高度的比值,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宽度与股骨外侧髁宽度的比值以及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与其体部高度、关节囊缘高度的比值等相对形态学指标,所得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冠状面体部宽度为30 mm,大于对照组的24 mm(P0.001);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冠状面游离缘高度为5 mm,大于对照组的3 mm(P0.001);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高度为2.5mm、关节囊缘高度为3 mm,分别小于对照组的4 mm和5 mm(P0.001)。而内侧半月板关节囊缘高度以及股骨外侧髁宽度等形态学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宽度与股骨外侧髁宽度比值(P0.001)、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与内侧半月板高度的比值(P=0.001)以及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与其自身体部高度比值(P0.001)增加,而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高度及关节囊缘高度与同层面内侧半月板高度的比值降低(P0.001)。[结论]外侧盘状半月板在MRI冠状面上的体部宽度、游离缘高度、体部高度以及关节囊缘高度等参数可以作为评价儿童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与否的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冠状面显像对中青年患者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行膝关节镜诊断并治疗的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中青年患者75例为A组;另外选取非损伤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75例为B组。对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冠状面显像检查。形态指标测定关节囊缘到游离缘的外侧盘状半月板宽度和股骨外髁底的外侧盘状半月板高度,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和关节囊缘高度,同层面股骨外侧髁宽度。计算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外侧盘状半月板高度(Q1)、外侧盘状半月板关节囊缘高度/外侧盘状半月板高度(Q2);外侧盘状半月板宽度/股骨外髁宽度(Q3)。结果 A组外侧盘状半月板宽度、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关节囊缘高度的指标检测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侧盘状半月板高度、同层面股骨外侧髁宽度指标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外侧盘状半月板高度(Q1)、外侧盘状半月板宽度/股骨外髁宽度(Q3)比值略高于B组,外侧盘状半月板关节囊缘高度/外侧盘状半月板高度(Q2)比值略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将所选患者的年龄控制在中青年范围,缩小年龄跨度,降低其影响性,通过结果显示初步证明了磁共振冠状面显像对中青年患者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本研究还需增加相关临床疾病患者例数,提高研究可信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888-1892
[目的]分析髁间窝形态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CL损伤患者作为病例组,平均年龄36.3岁(18~60岁),男女比例为1.4:1。对照组为按照年龄、性别与病例组1:1配对的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共150例。分别在膝关节高分辨率MRI冠状位和轴位扫描图像上测量髁间窝宽度、股骨双髁宽度,统计髁间窝分型,计算髁间窝宽度指数(notch width index,NWI)。[结果]髁间窝宽度、NWI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轴位髁间窝宽度[OR=0.865,95%CI(0.784,0.955),P=0.004]和冠状位髁间窝宽度[OR=0.879,95%CI(0.813,0.851),P=0.001]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轴位NWI[OR=0.000 02,95%CI(0.000,0.008),P=0.002]和冠状位NWI[OR=0.000 2,95%CI(0.000,0.010),P=0.001]是ACL损伤的高度危险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髁间窝分型的χ2检验结果显示:在男性女性合并的总体中两组分型无差异(P=0.792),但在女性中两组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论]髁间窝宽度和NWI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其中NWI是高危因素;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髁间窝分型在总体中无差异,但在女性中A型髁间窝可增加ACL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前内侧入路(anteromedial, AM)法和经胫骨隧道(transtibial, TT)法建立股骨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移植物位置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患者,其中32例采用AM法,30例采用TT法。行MRI检查,测量冠状面移植物股骨止点与12点位的夹角(α角)、矢状面移植物轴线与Blumensaat线夹角(β角)、矢状面股骨隧道后壁厚度(AB),以及矢状面移植物与胫骨平台面夹角(θ角)、矢状面胫骨止点位置(CE/CD)、冠状面移植物与胫骨平台面夹角(γ角)和冠状面胫骨止点位置(GF/GH)。[结果]股骨侧,两组在α角、β角和A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检查时两组的α角、β角和AB与首次检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侧,AM组θ角显著小于TT组(P0.05);但两组间在γ角、CE/CD和GF/GH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检查时两组的θ角均较首次检查显著减小(P0.05),而γ角、CE/CD及GF/G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矢状面上,TT法移植物较AM法更为垂直;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种术式移植物的矢状面角度会减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中,经胫骨隧道与髌下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的长度、角度进行比较.[方法]在140例ACL移植重建患者中,70例采用经胫骨隧道、70例经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隧道,术中记录股骨隧道长度,术后行膝关节前后位及侧位X线检查,测量股骨隧道在冠状面与内外髁连线及矢状面与股骨干轴线夹角,并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胫骨隧道组及经前内人路组股骨隧道长度分别为(50.67±5.00) mm、(37.97±4.45) mm,后者股骨隧道长度短于前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冠状面股骨隧道角度两者分别为68.20°±6.92°;矢状面为45.45°±7.47°、32.81°±9.45°,无论在冠状面及矢状面,前内入路组股骨隧道角度均小于胫骨隧道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关节镜下ACL移植重建手术中,采用前内入路制备的股骨隧道,长度短、角度小.它可以减小“雨刮效应”和“蹦极效应”发生的可能,最终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假撕裂MRI征象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明确板股韧带及膝横韧带所致外侧半月板假撕裂的发生机制,探讨外侧半月板假撕裂与真撕裂的鉴别方法。方法:对自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间72例(左膝44例,右膝28例)经关节镜证实的无外侧半月板撕裂的膝关节进行矢状及冠状位MR扫描,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25~61岁,平均33.7岁。观察板股韧带及膝横韧带的MRI表现。结果:膝横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前角及其中央腱性附着部之间以脂肪组织分隔,在MRI矢状像上,可见脂肪组织在膝横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前角之间形成的线样稍高信号裂隙,类似外侧半月板前角撕裂,称为外侧半月板前角假撕裂。板股韧带在矢状像上表现为位于后交叉韧带前或后方的类圆形或短棒状低信号结构,而在冠状像上表现为自外侧半月板后角至股骨内侧髁外侧面的条带样低信号结构。在矢状像上,板股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显示出一线样高信号,称为外侧半月板后角假撕裂。膝横韧带在MRI上的出现率约34.7%(25/72),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前角假撕裂18例,均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形态规则、撕裂线斜行,矢状位图像可连续显示膝横韧带,冠状位图像能显示该韧带的长轴。板股韧带显示率为73.6%(53/72),其中板股前韧带为23.6%(17/72),板股后韧带为70.8%(51/72),两条韧带同时存在为16.7%(12/72).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后角假撕裂25例,假撕裂仅有两种走行方向,即后下斜行(19/25)或垂直方向(6/25).结论:根据外侧半月板形状、撕裂线方向、观察矢状和冠状位图像,可正确区分外侧半月板的真、假撕裂。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93-2096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Fast-Fix半月板缝合系统在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时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2015年8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52例,分成传统组和半月板缝合术组,其中传统组的26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外-内"缝合法治疗,半月板缝合术组的26例患者采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半月板缝合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4,P>0.05)。[结论]Fast-Fix缝合术与传统"外-内"缝合法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前者具有操作简易,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退变与髁间窝撞击、内侧半月板撕裂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伴ACL退变的KOA患者55例(55膝,退变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择55例(55膝)ACL正常的KOA患者作为对照(55膝,正常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前MRI测量髁间窝指数,评价是否存在髁间窝狭窄;关节镜下观察内、外侧半月板撕裂发生情况以及发生部位,有无ACL胫骨止点骨赘形成;计算各部位半月板撕裂及骨赘形成发生率。结果两组内侧半月板前角、体部撕裂发生率,外侧半月板前角、体部、后角及后根部撕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半月板后角及后根部撕裂发生率、ACL胫骨止点骨赘形成发生率、髁间窝狭窄发生率以及髁间窝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例存在ACL胫骨止点骨赘患者中,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发生率为53.8%(7/13);97例无ACL胫骨止点骨赘患者中,其发生率为16.5%(1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1,P=0.002)。结论 KOA患者ACL退变与髁间窝撞击以及内侧半月板后角、后根部撕裂密切相关,ACL胫骨止点骨赘形成与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发生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CT及MRI扫描重建正常人群膝关节ACL股骨止点,为解剖重建ACL准确定位股骨止点提供临床解剖学数据。[方法]对46名志愿者双侧共92个膝关节进行CT及MRI扫描,测量ACL股骨附着点的面积、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进行性别间比较。[结果]男性ACL股骨止点面积(103.6±13.0)mm2显著大于女性(86.5±11.6)mm2(t=6.637,P=0.000);后距(4.1±1.7)mm长于女性(2.9±1.2)mm(t=3.992,P=0.000);远距(5.4±1.3)mm长于女性(4.0±1.3)mm(t=5.338,P=0.000);内距(2.3±1.3)mm与女性(2.3±1.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P=0.742)。男性ACL长轴角(13.3±5.8)°与女性(10.9±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7,P=0.065)。[结论]ACL股骨止点有多种形态,股骨止点面积有性别差异,重建ACL应结合股骨止点的形态、位置、大小、性别等特点进行个体化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Lenke 1型AIS患者冠状位及矢状位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探讨影响代偿性腰弯顶椎旋转畸形的影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58例以右胸弯为主弯的Lenke 1AL型AIS患者术前站立正、侧位X线像,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L4椎体倾斜度,骨盆旋转度,胸弯与腰弯的顶椎旋转度及腰弯顶椎节段所在节段等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腰弯顶椎旋转度与冠状位腰弯Cobb角度(P<0.001),胸弯Cobb角度(P=0.012),L4椎体倾斜度(P <0.001)及骨盆旋转度(P=0.003)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而控制腰弯Cobb角后胸弯顶椎旋转度(P=0.014)代替了胸弯Cobb角的相关性.[结论]Lenke 1AL型AIS代偿性腰弯顶椎旋转度受到冠状面及上下节段水平面轴向旋转畸形的影响,而与矢状面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volume of the hypophysis, of the epiphysis and of the subfornical organ to body weight and volume of the hypothalamus were studied on 193 rodents belonging to 41 species. Concerning the volume of the hypophyseal lobes the regression slopes of Rodentia occupy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between those of Isectivora and Prosimians studied by BAUCHOT. The volume of the epiphysis increases more rapidly with the weight of the body than that of the hypophyseal lobes, the volume of the subfornical organ increases on the contrary more slowly.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