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浆置换治疗对高敏患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减少高敏患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 46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30%(30%~88%)患者,先作血浆置换治疗1~3次后,当PRA<30%才作尸体肾移植作治疗组。30例PRA阳性,强度≥30%(30%~77%)患者进行尸体肾移植作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排斥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3.3%(19/30)。治疗组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1.7%(10/46),(P<0.001)。结论 PE治疗能明显减少有预先形成抗体的高敏患者的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血浆降钙素原的测定在烧伤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1—2003年笔者单位收治严重烧伤患者 32例,其中男 25例、女 7例。年龄 1 ~ 61岁,烧伤总面积为 ( 52±25)%,Ⅲ度(29±21)%TBSA.其中 11例出现脓毒症,男 10例,女 1例,年龄 1~50岁,烧伤面积(54±27)%,Ⅲ度 (31±23)%TBSA.伤后 1—3d,每日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降钙素原 (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术(PE + DPMAS)和单纯血浆置换治疗(PE)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的疗效,并探寻节省血浆的方法。 方法98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均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PE + DPMAS组)患者51例应用血浆置换(PE)联合DPMAS;对照组(PE组)患者47例,行单纯PE治疗,5~7 d进行1次,平均每例应用2~3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的改善。 结果治疗后PE + DPMAS组和单纯PE组患者TBil、ALT、AST、GGT、ALP、GLB和PT等主要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PE组患者血清K+、C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t = 4.015、4.186,P均< 0.001);PE + DPMAS组患者血清Na+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4.715、P = 0.000);两组患者血清Ca2+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E + DPMAS组:t = 4.306、P = 0.000,PE组患者:t = 16.528、P = 0.000)。98例患者总治疗有效率66.3%,其中PE + DPMAS组患者为70.6%,PE组患者为6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865、P = 0.352)。与PE组比较,PE + DPMAS组患者可节省50%~60%的血浆,且皮肤瘙痒、荨麻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80.8%降至17.6%,口周麻木的发生率由91.4%降至74.5%。 结论PE联合DPMAS和单纯PE治疗均可有效改善ACLF患者的肝脏功能,PE + DPMAS治疗可更好地降低电解质离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安全性更佳,从而提高患者近期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评价术前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肝移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35例接受原位肝移植的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按术前是否行血浆置换分为术前血浆置换组(PE组)19例和术前无血浆置换组(对照组)16例。观察PE组血浆置换前后临床生化指标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应用血制品情况;对两组病人术后恢复过程、并发症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PE组患者血浆置换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明显好转,内毒素水平及血氨较置换前显著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国际标化比值较置换前明显好转(P<0.01)。PE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和输血量少于对照组。血浆置换组病人ICU住院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血浆置换组病人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胆道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半年生存率血浆置换组为78.9%,对照组为56.3%,统计学也无显著性差异(P=0.273)。而死亡病例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病例(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前行血浆置换治疗能改善术前肝功能、凝血功能和减少术中出血。但血浆置换并不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血浆置换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血浆置换(PE)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淋巴毒(CDC)增高的患者进行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PE治疗。结果9例患者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PE治疗后PRA及CD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7例成功地进行了肾移植。结论对肾移植术前PRA及CDC增高的患者予以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PE治疗可以有效降低PRA及CDC。  相似文献   

6.
心脏手术后重度机械性溶血再次体外循环手术中血浆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后发生重度机械性溶血、再次体外循环(CPB)手术期间进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的临床经验。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5例严重机械性溶血患者在CPB支持期间进行了PE,其中3例为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瓣周漏和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为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流出道疏通不满意;1例为体外膜式氧合(ECMO)期间出现严重血液破坏。结果5例患者置换液中血浆用量2.2±0.8L,输血量0.6±0.3L,置换血浆量3.9±1.8L,超滤液量2.4±1.3L。所有患者水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均维持在正常水平,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复苏后顺利停CPB;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瓣周漏消失,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满意,术后24h内拔除气管内插管,术后第12~53d痊愈出院,尿液清亮,体温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院前测定游离血红蛋白(FHb),除1例FHb轻度增高(68mg/L)外,其它2例FHb均<40mg/L。结论在CPB期间进行PE是一项安全的技术,其有效的血液净化作用可防治心脏手术后重度机械性溶血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去除+血浆置换(PE)减少高敏患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32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30%(30%~90%)患者,先作血淋巴细胞去除加PE治疗(LAPE)1~3次后,当PRA<30%后才作尸体肾移植作治疗组。32例PRA阳性,强度≥30%(30%~70%)患者进行尸体肾移植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排斥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排斥反应率为68.8%(22/32)。治疗组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9.4%(3/32),P<0.001。结论淋巴细胞去除加PE治疗能明显减少有预先形成抗体的高敏患者的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血浆吸附(PAP)与血浆置换(PE)治疗肝性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45例肝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随机分为PAP1组(行PAP1次)15例、PAP2组(连续行PAP3次,间隔8h)15例与PE组(行PE1次)15例;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指标等的变化。结果PE组TBIL下降程度、凝血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PAP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与PAP2组TBIL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凝血指标的改善程度PE组优于PAP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P2组与PAP1组TBIL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凝血指标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L反弹率:PE组[(40.9±23.4)%]与PAP1组[(84.2±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P2组[(25.2±10.5)%]与PE组及PAP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PE在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血友病和输血性紫癜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降胆红素的功能与连续P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目前血液制品比较紧张,所以单就降胆红素这一目标来说,要优先考虑PAP(连续3次或3次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浆B型钠尿肽(BNP)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4 h内入院、年龄18~60岁、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或者Ⅲ度面积大于或等于10%TBSA的患者42例,分为:烧伤A组,总面积30%~50%或者Ⅲ度10%~20%TBSA;烧伤B组:总面积大于50%或Ⅲ度大干20%TBSA.每组各21例.以同期住院的20例整形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TnI)水平.测定并计算42例烧伤患者伤后8、16、24、48 h TnI、BNP及液体入量的整体水平.对其中的BNP值与液体人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入院时,烧伤A组患者BNP值为(68±19)ng/L,烧伤B组为(99±38)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7)ng/L,P<0.01];烧伤A、B组TnI值[(2.13±0.67)、(2.98±0.58)μg/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0.12±0.03)μg/L,P<0.01];3组患者CK、CK-MB值接近(P>0.05).42例烧伤患者伤后48 h内BNP持续增高,与液体人量呈正相关;TnI于伤后24 h达高峰,伤后48 h下降.结论 血浆BNP是反映重度烧伤后早期心肌缺血缺氧变化的敏感指标,且与早期液体复苏量呈正相关,可用于指导休克期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0.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抢救百草枯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与血液透析(HD)联合治疗百草枯中毒疗效。方法将3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3组,接受常规治疗的13例为对照组,单行血液灌流(HP)的10例为HP组,PE联合HD治疗的13例为联合治疗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经血液净化治疗后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另两组的患者。结论对百草枯严重中毒患者应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且PE并HD治疗是抢救百草枯中毒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 15例TTP患者,其中7例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另8例患者除上述治疗外,以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进行血浆置换,隔日1次,血浆置换次数中位数为4次(2~6次),平均血浆交换量为(2316±28)ml。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存活率为75%,明显高于非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14.3%(P<0.05)。血浆置换治疗后12~72 h,6例存活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减轻;血浆置换4次后发热消退,皮下无新鲜出血点和瘀斑,黄疸消失,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数逐渐升高。停止血浆置换后,2例病情反复,需再次血浆置换治疗。结论 血浆置换是治疗TT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选择1995年1月—2003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患者45例,其中男38例、女7例,年龄7~55岁[(37±23)岁]。伤后入院时间:1~18h,烧伤总面积50%~98%、Ⅲ度10%~80%TBSA.烧伤原因:热力烧伤33例,化学烧伤7例,电烧伤5例。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联合应用头孢哌酮钠 硫酸依替米星或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重型肝炎血浆置换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2例重型肝炎患者行322次血浆置换(PE)中肝素(HS)及低分子肝素(LMWH)的应用情况,比较二者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以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HS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LMWH组升高,血小板(PLT)计数较LMWH组下降,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LMWH组在血浆分离器中凝血发生率及安全性方面优于HS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安全性高、抗凝效果好且不增加出血倾向,适合在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的影响。方法:13例活动期AAV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1岁~76岁,BVAS评分(21.8±4.9)分,其中11例p/MPO-ANCA阳性,2例c/PR3-ANCA阳性,ANCA水平(295.78±52.76)RU/m L。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其冲击疗法等治疗基础上,辅以血浆置换。分别留取血浆置换治疗前空腹(TO)、治疗开始后2 h(T1)、血浆置换停止后12 h(T2)患者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清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的HMGB1。结果:本组患者行血浆置换后2 h血清HMGB1水平(3.67±0.93)ng/ml,较血浆置换前血清HMGB1水平(7.8±1.26)ng/ml显著下降,血浆置换后12 h血清HMGB1水平(5.18±0.93)ng/ml稍有回升,但仍低于血浆置换前浓度(P〈0.05);血管炎活动指标(ESR、CRP、BVAS评分)较血浆置换前均降低。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清除AASV患者外周血清HMGB1,可明显降低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15.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笔者单位2005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住院的89例重度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治疗组、血必净组、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复合治疗组25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40±13)岁,烧伤总面积(55±7)%、Ⅲ度面积(12±7)%TBSA;血必净组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7±11)岁,烧伤总面积(53±38)%、Ⅲ度面积(12±5)%TBSA;乌司他丁组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39±12)岁,烧伤总面积(52±35)%、Ⅲ度面积(15±6)%TBSA;对照组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40±14)岁,烧伤总面积(50±20)%、Ⅲ度面积(13±9)%TBSA.组间患者在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面积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295~0.411,P值均大于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相似文献   

16.
血液净化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在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血液净化包括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结果。结果29例肝移植患者移植前后行PE治疗(其中5例联合血液灌流),25例患者顺利过渡到肝移植,移植后的25例患者1年存活率为68%。PE治疗前后CD3~+分别为70.5%±9.3%及53.9%±6.4%,CD8~+(29.7%±8.1%,18.9%±7.3%)和CD25~+(12.3%±6.4%,9.6%±5.9%)下降,CD20~+(10.9%±6.9%,22.0%±8.6%)上升,IgG [(16.9±2.4)g/L,(12.2±1.5)g/L]和IgA[(6.4±1.5)g/L,(3.6±0.8)g/L)]下降,补体C3 [(0.35±0.17)g/L,(0.60±0.19)g/L)]和CH50[(9.6±3.0)×10~4U/L,(15.7±1.3)×10~4U/L]增高。19例患者移植前后进行CRRT治疗,9例肾功能恢复,移植后存活7例。移植后需要CRRT支持的17例患者1年存活率为41.2%。7例患者既行PE又行CRRT治疗,移植后4例存活。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浆置换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一般情况;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以CRRT为基础的综合疗法能有效治疗肝移植术后急性肾衰竭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敏肾移植受者脱敏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群体反应性抗体(PRA)>80%的高敏受者15例,采用血浆置换(PE)联合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行脱敏治疗,并连续监测抗体特异性,寻找HLA相容的供肾.结果:15例患者在(19.7±6.8)d内接受PE(5.4±1.9)次和IVIG(2.1±0.5)g/kg治疗后,Ⅰ类PRA下降(51.1±10.1)%,Ⅱ类PRA下降(29.2±13.1)%.采用脱敏治疗前血清作交叉配型均为阳性,治疗后血清交叉配型均为阴性.15例受者均接受肾移植术,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2例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随访(23.8±11.0)月,移植肾功能均良好,Scr为(122.6±28.2)μmol/L.结论:采用PE/IVIG方法能有效地对高敏受者进行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采用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PRP配合治疗分为两组(n=80):PRP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为(52.3±7.6)岁;骨折Garden分型: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57例,Ⅳ型17例;采用中空螺钉内固定联合PRP治疗。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为(50.6±7.3)岁;骨折Garden分型: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51例,Ⅳ型20例;采用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60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随访。PRP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4.3±1.0)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7.3±1.3)个月],术后骨不连发生率[0%(0/80)]、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3.8%(3/8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5%(6/80)、15.0%(1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患者术后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8.7±5.3)、(94.2±4.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1.4±4.6)、(84.2±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中空螺钉内固定相比,PRP联合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能明显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plasma exclrange,PE)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us-venous hemofiltIlation,CVVH)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tatory distresssyndrome ARDS)的疗效.方法 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除经内科常规治疗外,行PE联合CVVH,连续测定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aw),同时抽取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浓度.并进行ICU监护的结果记录以APAcHE Ⅱ评分及SIRS评分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结果 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浆置换前后及CVVH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动态顺应性(Cdyn)明显升高,气道阻力(Raw)明显下降(P<0.05),血浆置换后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下降(P<0.05),CVVH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APACHE Ⅱ评分及SIR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PE联合CVVH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疗法(PE)救治某些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离心式血浆分离机或改良膜式血浆分离法,对41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多种疾病进行血浆置换,置换液采用新鲜冰冻血浆或5%白蛋白,每例平均治疗2~3次,最长者每天1次,连续7d。结果总有效率80.05%,其中重症肌无力、药物中毒及高敏肾移植受者疗效较好,但对伴有肝脏严重受损的患者效果较差。结论PE比药物治疗能更迅速清除体内致病因子,尤其对严重的免疫性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