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L_4/L_5、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选择、手术操作特点和适应证。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10月,13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本院接受PELD治疗,其中L_4/L_5节段75例,L_5/S_1节段62例。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类型,L_4/L_5节段中央型21例,旁中央型48例,远外侧型6例;L_5/S_1节段中央型26例,旁中央型20例,远外侧型16例。75例L_4/L_5腰椎椎间盘突出病例采用侧后方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46例L_5/S_1节段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病例采用后方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6例L_5/S_1节段远外侧型病例采用侧后方PETD。比较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患者耐受情况,通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下肢放射痛进行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L_5/S_1后方PEID手术时间为(52.6±10.3)min,短于L_4/L_5和L_5/S_1侧后方PETD的(92.6±17.3)min及(91.5±15.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_5/S_1后方PEID术中透视次数(5.5±1.2)次,明显少于L_4/L_5和L_5/S_1侧后方PETD的(18.2±3.3)次及(20.5±4.2)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各术式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术式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L_5/S_1节段病例,中央型、旁中央型突出以及髂嵴高者适合采用后方PEID,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但术中易损伤神经根;远外侧型突出者适合采用侧后方PETD。各种类型L_4/L_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适合采用侧后方PETD。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临床上少见,临床症状,体征不甚明显易误诊、漏诊,我院于1981年1月~1995年10月共收治2例。 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48岁,患者曾在某医院行经皮L_(4-5)椎间盘切除术,术后再次出现腰腿痛,行MRI,椎管造影示:L_(4-5)椎间盘术后复发。再次在硬外麻下行L_(4-5)椎间盘切除术,术后疼痛绥解,但一周后出现腰背肌剧列疼痛,杜冷丁无法止痛,渐出现双膝以下皮肤感觉麻木。复查血沉为81mm/h,CT示:L_(3-4)L_(4-5)椎间盘炎及腰大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46岁.因腰痛、右下肢麻木半年,先到某地区医院骨科就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院.行腰椎管造影检查,当推入优索显造影剂时,患者感胸腰段呈刀割样剧烈疼痛,难于忍受,造影后小便即不能自解,3天后疼痛才逐渐缓解.20天后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腰麻下行半椎板切除椎管探查术,术中探查L_2~S_1与5个椎间隙,均未见间盘突出征象,仅见黄韧带增厚,L_(2、3)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以来,采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其中6例于术中发生取核钳钳嘴折断并掉入椎间隙,均经套管取出,手术顺利完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在55~71岁之间。其中L4~5椎间盘突出1例,L_(4~5)伴L_5~S_1椎间盘突出3例,L_5~S_1椎间盘突出2例;CT扫描显示4例椎间盘突出并钙化,2例椎间盘突出并与硬膜囊粘连。  相似文献   

5.
经椎板间隙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经椎板间隙摘除L_(4、5)、L_5S_1,椎间盘髓核的优点,达到术后较好的维持腰椎的稳定性,预防术后腰椎不稳及粘连压迫的目的。方法:对20例L_(4、5)、L_5S_1单纯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板间隙摘除髓核,对神经根进行减压。结果:手术平均用1.5小时以内,经6~18个月的随访,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椎学组腰痛手术评定标准。优15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对单纯L_(4、5)、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经椎板间隙,手术不破坏椎板,能维持术后腰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少见类型,症状与普通旁侧型者相似。自1987年以来我院收治3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女,17岁,学生。腰痛伴右下肢放散1年于1987年5月21日入院。检查:腰椎向右侧凸弯,生理前凸消失,于L_(4、5)右侧间隙有压痛,并放散至右小腿。右小腿前外侧痛觉减退,右跟腱反射减弱。直腿抬高试验左侧80°,右侧40°;X线平片见有腰椎右凸及生理前凸减小。诊断为L_(4、5)椎间盘突出症。1987年6月7日行开窗减压探查术,L_3~S_1各间隙未见间盘突出。术后症状无缓解,脊髓造影未见神经根袖显影不全及硬膜受压。于1988年4月10日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75岁,158cm,87.6kg,因"间歇性跛行2年,腰部疼痛半月余"诊断为L_4—L_5、L_5—S_1腰椎间盘突出,在我院全麻下行L_4—L_5、L_5—S_1腰椎椎体融合术,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经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于术后第8天行切口清创术。患者术前检查无明显异常,查体:HR 81次/分、RR 13次/分、体温37℃、BP 145/90 mmHg、SpO_2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60岁。左下肢放射痛5年,加重伴腰痛1年,于2016年9月26日入院。曾于2016年4月在外院行腰椎MRI检查,显示L_(4~5)、L_5~S_1椎间盘突出,正规非手术治疗5个月无效。查体:L_(4~5)、L_5~S_1棘突间压叩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左小腿外侧感觉减退,左胫前肌肌力4~+级,拇背伸肌力4级。L_5及S_1神经根呈受损表现。  相似文献   

9.
自1985年6月~1995年6月共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8例男53例,女35例。年龄20~67岁。病程15d~15年,平均1年2月。术中证实突出部位:L_(3、4)5例,L_(4、5)58例,L_5S_122例,L_(4、5)及L_5S_1双间隙中央型突出2例,L_(4、5)中央突出伴L_(3、4)旁侧型突出1例。突出类型:纤维环尚未完全破裂者即突出型46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脱出于纤维环裂口之外即脱出型28例;碎裂型髓核完全脱离原椎间盘或游离于椎管内者即游离型14例。合并中央椎管狭窄14例,侧隐窝狭窄48例,椎间孔狭窄2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88例均行后路显露。全椎板切除28例,其中经硬膜外双侧髓核摘除25例,硬膜正中髓核摘除3例;半椎板切除50例,椎间扩大开窗术10例。椎间盘突出物的处理:显露神经根,确定其与突出物的关系,如硬膜囊及椎间盘突出物易于显露,且突出物表面纤维环未完全破裂,则于突出物的“顶部”环形切开纤维环,用直髓核钳和角度髓核钳取净髓核组织;若纤维环完全破裂,变性髓核部分游  相似文献   

10.
腰骶神经根异常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骶神经根异常并非罕见,国外文献中已有不少报道,国内文献中也有所提及.现将我科手术发现的4例报告如下.病历报告例1:男,40岁,因腰腿痛9个月入院.检查见腰脊柱左侧弯畸形.骶棘肌痉挛,L_(4、5)棘突右旁压痛且向右下肢放射,右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踝反射消失,右(?)背伸力减弱,右足背痛觉减退.使用Myodil脊髓造影.L_4、L_5不全梗阻,神经根充盈不佳.诊断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在局麻下手术探查.见L_4神经根正常出椎间孔,L_5,S_1两条神经根紧密相邻自硬膜囊发出(附图①).在2条神经根前方L_4、L_5间盘突出,压迫了L_6、S_1两条神经根.扩大开窗后切除突出间盘,向下探查L_5、S_1两条神经根各自进入相应的椎间孔离开脊柱.术后2年6个月随访,症状消失,恢复原工作.  相似文献   

11.
化某某,女,26岁,工人,住院号:05747,因右侧腰腿痛一年,症状加重三月,于1978年9月2日第一次住院,患者发病前无外伤史。体检:腰脊柱向右侧弯,L_(4-5)右侧压疼(+),脊柱运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右45°,左80°,加强试验(+),诊断为右L_(4-5)腰椎间盘突出症,同年10月18日于气管插管麻醉下施行L_4及L_5右半椎板切除,见L_(4-5)椎间盘突出5mm,施椎间盘摘除术,切口一期愈合,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好转,直腿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其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种。Mcculloch认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中最后步骤。我院自1996年5月~1998年6月,共有185例患者分别接受盘内、盘外注射胶原酶化学溶解术,临床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5例,其中男114例,女71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3岁,病例中L_4~L_5间隙突出98例,L_5~S_1 40例,L_4~L_5、L_5~S_1同时突出者23例,L_2~L_3、L_3~L_4及三个以上同时突出者9例。其中突出自0.3cm~1.6cm大小不等,平均突出0.68cm,行L_4~L_5注入胶原酶119例,L_5~S_1注入48例,L_3~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0岁.因房屋倒塌砸伤半小时入院.诊断:创伤失血性休克、颅脑损伤、肝脾破裂,左股骨骨折、骨盆骨折,L_3横突骨折.入院后紧急输血输液纠正休克,行剖腹术,见肝脾破裂、腹膜后血肿,行肝缝合修补、脾切除、腹腔引流术,术后抗生素及支持疗法,伤口Ⅰ期愈合,一般情况改善后,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股骨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距受伤21天,发现右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同时病人述说右臀部及右下肢轻微疼痛,放射至足底.腰椎CT发现L_5、S_1轻度滑脱,L_(1-5)、L_5S_1椎间盘突出,右侧神经根受压.3天后,(距受伤24天)病人感右臀部剧烈胀痛,出现肿块,逐渐增大,右下肢伸直时痛加剧.检查:右臀部肿胀、呈弥漫性隆起.压痛明显.有波动,皮温不高.B超示右臀部血肿11cm×4cm.穿刺抽出陈旧性及新鲜血液.在臀部波动最明显处纵形切开长5cm伤口,于筋膜下有约200ml陈旧性血液流出,疼痛有所缓解.随即钝性分离臀大肌,见有2块约5cm×3cm×2cm陈旧性血块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高髂嵴连线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记录手术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ODI和疼痛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透视次数为2~4次;手术时间为35~100min;住院时间为3~5 d。患者均随访12个月。术后1 d和术后1、3、12个月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1)。术后12个月根据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7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26/27。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高髂嵴连线的患者,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资料例1:男,33岁.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左下肢疼痛再发2个月入院.入院后行椎管造影检查.术中将76%泛影葡胺10ml误当作碘必乐注入蛛网膜下腔,拍片显示为L_5~S_1椎间盘突出.术后半小时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四肢轻度抽搐.45min后症状迅速加重,四肢痉挛性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呼吸极度困难,意识丧失.继之全身发凉、出冷汗,口唇及趾、指端紫绀.心率127次/分,血压12/7kPa,体温39.7℃.急行气管切开插管、高频呼吸机人工呼吸、给氧、抗痉挛、抗休克、激素、物理降温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同时查证造影剂使用错误,即予脱水、利尿以降低颅内压,促进药物排泄.硫代硫酸钠解除部分中毒症状,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经积极抢救,于造影后5h患者抽搐基本控制.3天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停用高频呼吸机.查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电解质等各项指标正常.于造影后第4天拔除气管插管,病人迅速康复.3周后予手术行L_5~S_1髓核摘除术.术后腰腿痛消失.10天后出院.术后1年复查未发现明显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6岁,因腰痛伴双下肢痛10年,间歇性跛行1年入院。入院后经行各项有关检查确诊为:①腰椎管狭窄、②L_(4、5)椎间盘膨出、③L_4椎体Ⅰ度滑脱。并于入院后第11d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L_(4、5)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Luque氏棒固定术。术中用尖刀“十”字切开L_(4、5)间隙有多量出血,色鲜红。稍压迫后出血停止。随即刮除椎体软骨面,椎间植骨。L_2至S_2间放置Luque氏棒固定。术中血压平稳,并留置负压引流管。术后病人诉腹胀、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35岁。腰腿痛8年,加重1年,初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造影为L_(4~5),L_5~S_1椎间盘突出。在连硬麻醉下行髓核摘除木,L_(1~2)穿刺,置管顺利,留管3.5cm。注入0.5%布比卡因2ml,主诉腰及双下肢疼痛,5ml注完后疼痛转剧,大声呼叫,约持续5min,观察BP、P均先变化,10min后疼痛缓解。又给3ml空气注入,病人又出现难以忍受的疼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8岁,腰痛伴右下肢疼痛半年,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后左下肢疼痛1月,于1995年6月25日收入院。半年前出现腰及右下肢疼痛伴右小腿外侧麻木,1月前症状加重,行走困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予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术后右下肢疼痛、麻木消失,但出现剧烈腰痛和左下肢疼痛麻木,伴有高热,经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而来我院。查体:腰部僵硬,活动受限,腰部右侧可见穿刺后疤痕,L_(4~5)棘突及右侧旁压痛,叩击痛,向左臀部放射,双侧直腿抬高试验30°( ),左伸拇肌力减弱。化验:白细胞总数6800/mm~3,中性74%,淋巴26%,血沉45mm/h,X线片示:L_(4~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选取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18~65岁,平均(45.39±1.30)岁;病程1~60个月,平均(12.64±2.19)个月。拍摄患者腰椎侧位X线片81张,测量腰椎曲度,L4-L5或L5-S1椎间隙的距离及腰骶角,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L_5S_1DH中女性患者的腰椎曲度明显大于男性患者[(22.18±8.62)°vs(16.17±4.97)°,P0.05]。LDH中腰椎曲度与腰骶角呈正相关性(R=0.48,P0.01,y=7.25+0.38x,P0.01);男性患者在L4,5DH中较明显(R=0.55,P0.05,y=5.80+0.43x,P0.01);女性患者在L_5S_1DH中尤为明显(R=0.74,P0.01,y=0.91x-5.30,P0.01)。L4,5DH中腰骶角与L4,5椎间隙之间呈正相关性(R=0.27,P0.05);而在L_5S_1DH中L_5S_1椎间隙与腰骶角无相关性(P0.05)。结论: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新的认识理念与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视髂嵴"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L_5~S_1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采用"无视髂嵴"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92例L_5~S_1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无腰椎不稳)。均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应用穿刺点更靠近棘突中线避开髂嵴对工作套管的阻挡的"无视髂嵴"技术,在离中线8~10 cm的髂嵴边缘上旁开,与身体水平面成25°~30°,然后采用TESSYS技术。分别在术后1周和1、3、12个月对腰和下肢疼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例术中因水压过高出现颈部疼痛不适,降低水压后成功完成手术;2例因术中硬膜轻度撕裂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好转。9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5.9±21.5)min,术中出血量(2.5±0.2)ml,住院时间(2.3±1.1)d。2例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分别在术后2、4周),再次相同手术后好转。术后1周和1、3、12个月疼痛VAS评分(腰、下肢)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00)。术后12个月MacNab疗效:优63例,良25例,可4例,优良率95.6%(88/92)。结论 "无视髂嵴"经皮TESSYS技术治疗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