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技术(FIGFI)在复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应用FIGFI辅助手术治疗的12例复发性肝癌病人临床资料。采集高质量薄层CT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个体化肝分段、术前手术规划。术中使用FIGFI辅助界定肝脏表面肿瘤边界,确定肝切除范围,侦测微小肝癌和转移癌病灶,结合三维可视化图像进行精准肝切除。随访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12例病人均成功实现三维重建并施行肝切除术,术前CT检查发现12个病灶,而术中FIGFI侦测到15个病灶,新发现的3个病灶中,2个为肝细胞肝癌,1个肝硬化结节。手术时间为267.5(185,345)min,术中出血量287.5(62.5,512.5)mL。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胆漏、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病例死亡。随访29(3~36)个月,1例失访,4例病人出现转移或复发。所有病人至随诊终点均存活。结论 对于复发性肝癌治疗,FIGFI有助于实现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PTCD)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置管冷却技术对肝癌微波消融术疗效影响及对胆管热损伤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和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7例肝门部肝癌行微波消融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置管引流技术不同,分为PTCD组(41例)和ENBD组(46例),PTCD组经皮肝穿刺留置PTCD管,然后在PTCD管内持续灌注冷却液下行微波消融;ENBD组经内镜胰胆管造影下留置ENBD管,然后在ENBD管内持续灌注冷却液行微波消融。结果 ENBD组与PTCD组微波消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TBIL、AL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BD组AMS水平较术前的升高[(145.89±46.47)U/L vs (77.91±15.64)U/L,P<0.05],且显著高于PTCD组的[(82.35±15.84)U/L](P<0.05)。ENBD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13.04%(6/46) v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肝肿瘤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其中15例(研究组)在术中采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指导消融针穿刺并预测消融范围,8例(对照组)行常规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比较2组术中穿刺次数、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1.27±0.46)次vs (3.62±0.74)次;t=-9.461,P0.001]。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仅为肝包膜下出血,且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1/15) vs 37.50%(3/8);χ~2=3.976,P=0.041]。研究组术后6个月内肝肿瘤完全消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14/15) vs 50.00%(4/8);χ~2=5.647,P=0.01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术中采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指导消融针穿刺并预测消融范围,有利于提高肿瘤完全消融率,同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高风险区域肝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22例高风险区域肝癌患者接受附加特殊方法的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微波消融治疗后1次消融肿瘤完全坏死率86.4%(19/22),2次消融肿瘤完全坏死率100%;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随访期间局部复发率为18.2%(4/22),其中2例死亡。结论 针对高风险区域的肝癌采取适宜的附加方法,微波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与单纯手术切除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共65例小肝癌病人临床资料。65例中30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35例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治疗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9,P=0.036)。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组术后1、2、3年复发率为6.7%、13.3%、23.3%,手术组术后1、2、3年复发率为11.4%、17.1%、31.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5,P=0.495)。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组术后1、2、3年总生存率为93.3%、80.0%、60.0%,手术组术后1、2、3年总生存率为91.4%、77.1%、57.1%,两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8,P=0.78)。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的治疗效果确切,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远期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可考虑作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术中超声实时引导在可切除原发性肝癌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近期效果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肝脏三维重建及术中超声引导,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术前增强CT检查后行手术规划,观察组术前在增强CT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肝脏三维重建,拟定手术方案,术中行超声实时引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比例、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中输血比例更低,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对照组6例患者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0,P=0.033)。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8% vs 35.3%,χ2=5.231,P=0.022)。 结论术前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术中超声引导在可切除原发性肝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手术策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和肝门阻断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4年3月期间79例行经皮RFA治疗的肝癌复发患者临床资料,79例患者复发病灶共106个,病灶大小0.8~5.0cm,平均(2.8±1.0)cm。
  结果:消融治疗成功率为98.1%,肿瘤完全消融率94.2%。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72.7%)、肝区疼痛(90.9%)、胃肠道症状(20.8%)、黄疸(6.5%),无肝功能衰竭、胆瘘、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1~5d,平均(2.2±1.0)d。术后随访7~64个月,平均(38±14)个月,54例出现复发,复发率70.1%。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89.6%、66.2%。
  结论:经皮RFA治疗复发性小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优先考虑作为该病治疗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4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资料,其中80例行射频消融术(消融组),6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肝功能指标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根治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术前两组的基线资料、肝功能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消融组肝功能指标先升后降,腔镜组则呈持续降低,消融组术后短期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明显高于腔镜组(均P0.05);两组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逐渐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腔镜组(3.75%vs. 20.00%,P=0.002)。两组根治率、复发率以及1、2、3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及预后无统计学差异,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较少,但对短期肝功能存在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肝切除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98例CRL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肝切除组31例,MWA组67例。MWA组共治疗105个病灶,其中特殊部位病灶36个,非特殊部位病灶69个。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Mantel-Cox)检验比较两组肿瘤复发率和生存差异。χ2检验比较两组消融不完全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融不完全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截止2020年10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38(4~94)个月。肝切除组中位肝内复发时间22(95%CI 13~49)个月,明显长于MWA组9(95%CI 6~12)个月(P<0.001)。肝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95%CI 33~86)个月,也明显长于MWA组36(95%CI 30~41)个月(P=0.040)。肝切除组和MWA组1、5年累积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100% vs97%,χ2 =0.945,P=1.000;36% vs 27%,χ2=0.437,P=0.508)。肝切除组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MWA组(74% vs 48%,χ2 =6.013,P=0.014)。特殊部位组消融不完全率明显高于非特殊部位[33.3%(12/36)vs 15.9%(11/69),χ2 =4.183,P=0.041]。肿瘤直径≥3 cm、特殊部位、CEA≥200 ng/mL是消融不完全的危险因素,其中肿瘤直径≥3 cm是消融不完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可切除性CRLM手术切除的疗效优于微波消融,直径大于3 cm的肿瘤不宜微波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复杂性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3例复杂型肝癌病人资料,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肝脏三维模型行虚拟肝切除,进行手术的病人比较虚拟肝切除体积与实际肝切除体积的差别,并观察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23 例病人中20例完成了手术治疗。术中均未损伤重要血管,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手术病人均康复出院。病人虚拟肝切除体积与实际切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成正相关(r=0.982,P<0.01)。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具有清晰显示肝内脉管系统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计算残肝体积、最优化模拟手术路径、协助医患术前沟通等优点,临床应用于复杂性肝癌,有助于预判手术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实施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52例小肝癌,观察治疗前后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谷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情况和总体生存率、局部进展率及肝内远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52例患者的凝血酶延长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血浆清蛋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a总体生存率为100.00%,肝内远处复发率为1.92%。治疗后2 a总体生存率为98.08%,局部进展率为3.85%、肝内远处复发率为7.69%。结论对小肝癌患者应用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患者肝功能无显著影响,而且可提高总体生存率,降低局部进展率及肝内远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热消融和肝切除手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经皮热消融和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治疗,用RevMan 5.1.17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683例患者,其中经皮热消融组340例,手术切除组34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治疗后1,3年总生存率,1年无瘤生存率,1年局部肿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术切除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和2年局部肿瘤复发率优于经皮热消融患组(均P<0.05);经皮热消融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切除组(P<0.05),且经皮热消融组治疗的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全身状况更好。结论:经皮热消融治疗小肝癌的近期疗效与手术切除相似,但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远期疗效优于热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8月~2006年10月,28例直径〉5cm的大肝癌行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每个肿瘤结节插入3~5针,每个病灶治疗1~3次。结果肿瘤的完全消融率78.6%(22/28),局部复发率35.7%(10/28),1、3、5年生存率为75.0%(21/28),57.1%(12/21),36.4%(4/11)。结论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安全有效,扩大了组织的消融范围,提高局部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肝实质分隔联合门静脉栓塞计划性肝切除术(percutaneous microwave/radiofrequency ablation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for planned hepatectomy,PAPEP)替代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ALPPS)治疗剩余肝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不足肝癌和胆管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应用PAPEP治疗FLR不足的2例原发性肝癌和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分隔预留侧和切除侧肝实质(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liver partition,PMA),PMA后1~3 d行门静脉栓塞术(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PVE后10~13 d测量FLR,术前系统评估后限期肝切除术:2例肝癌分别行肝右三叶和右尾叶切除术、扩大右半肝切除术,1例肝门部胆管癌行肝右三叶和尾叶切除、肝肠内引流术。结果 PMA前3例标准全肝体积(standard liver volume,SLV)分别为1231.2mL、1202.9mL、1217.1mL,FLR分别为355.6 mL、383.4 mL、385.0 mL,FLR/SLV分别为28.9%、31.9%、31.6%。PMA时间118~132 min, PVE时间158~180 min,PMA或PVE术后病人低热经对症处理好转,肝功能无明显变化。PMA+PVE后10~13 d FLR分别为502.1 mL、527.4 mL、476.3 mL,较术前分别增大41.2%、37.6%、23.7%。肝切除术时间230~440 min,术中出血120~1800 mL。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膈下脓肿,经穿刺后治愈;1例肝癌术后并发腹水、黄疸,经内科治疗后治愈,术后住院时间15~40 d。 结论 PAPEP有望代替ALPPS治疗剩余肝体积不足的肝癌或肝门部胆管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巨大肝癌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25例巨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患者术前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通过分别计算肝脏体积、肿瘤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进行术前评估。对实施手术的患者,分别计算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并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 结果25例患者三维可视化重建后图像清晰立体地显示肝脏组织、肿瘤组织、肝内血管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20例评估后行精准肝癌切除术。20例手术患者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1 856.10±255.85)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1 817.02±251.17)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7,P>0.05),呈正相关(r=0.972,P<0.05)。 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对巨大肝癌进行术前可切除性精准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直径≤3 c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35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消融组),以及同期3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腔镜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及生存情况。结果:与腔镜组比较,消融组手术时间(53.89 min vs.128.57 min)、术中出血量(7.29 mL vs.115.33 mL)、术后住院时间(1.86 d vs.5.50 d)、住院费用(1.73万元vs.2.23万元)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消融组与腔镜组的手术根治率(97.1%vs.100.0%)、3年复发率(51.4%vs.40.0%)以及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74.3%vs.76.7%、62.9%vs.66.7%、37.1%vs.40.0%)与总生存率(85.7%vs.86.7%、82.9%vs.83.3%、77.1%vs.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相似。射频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小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脏实时超声造影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超声造影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26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病倒资料。微波消融62个病灶;微波消融治疗前、术中和术后均进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经皮穿刺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治疗22例,术中B超导向微波消融治疗4例。结果 本组病例消融术后无出血、胆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B超CDFI检查判断肝脏肿瘤微波消融后疗效的准确性为64.5%,肝脏CEUS判断准确性为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41,P<0.05)。增强CT诊断准确性为91.9%,与B超CDF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16,P<0.05);与肝脏CEU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672,P<0.05)。结论 肝脏超声造影能够精准指导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精确地用于消融术后疗效评价和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再次手术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在老年复发性小肝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56 例肝癌术后以小肝癌形式复发的老年患者。其中再次手术切除治疗34例(手术切除组),经皮射频消融治疗22例(射频消融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术后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存状况,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射频消融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ST、ALB指标优于手术切除组(P<0.05);手术切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数(31例次)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8 例次)( P<0.05)。射频消融组术后1、3、5 年无瘤生存率(86.4%、54.5%、45.5%)均明显好于手术切除组(61.8%、26.5%、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对老年复发性小肝癌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手术再切除,而且射频消融具有创伤小、肝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再次肝切除术和射频消融(RFA)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再次肝切除术(77例)和RFA(82例)的复发性肝癌病人临床资料,使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方法均衡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倾向性匹配分析筛选出41对病人。RFA组病人的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以再次肝切除术(或RFA)的时间为起点,或以首次肝切除术的时间为起点统计总存活率,两组病人的总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8、0.820);倾向性匹配后,两组病人的总存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443、0.917)。结论 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复发性肝癌,RFA安全性较好,病人住院时间短,且远期存活率与再次肝切除术相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行腹腔镜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n=62)与对照组(行经皮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n=62),对比分析两组术中新发现病灶、术后并发症、肿瘤完全消融率、局部复发率、肿瘤再发率、相关肿瘤标志物、生存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新发现肿瘤病灶18处(10例),对照组术中无新发现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7%vs.24.2%)、肿瘤完全消融率(97.1%vs.90.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部复发率、肿瘤再发率、相关肿瘤标志物、生存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皮微波消融术相比,腹腔镜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更好地避免微小病灶的遗漏,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肿瘤完全消融率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