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13例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人,包括行姑息治疗50例(姑息治疗组),行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63例,其中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26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行常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37例(常规根治组)。比较常规根治组及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术中输血、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情况以及两组病人术后90 d生存率,同时亦比较姑息治疗组、常规根治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三组病人术后1、3、5年的总生存率。结果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率均高于常规根治性切除组(P<0.05),但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90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根治组在术后第1、3、5天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术后第1、3天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低于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P<0.05),但在术后第7天的ALT值及术后第5天、第7天的AS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手术组病人术后1、3、5年总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人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姑息治疗组(P<0.01)。结论在仔细评估、选择合适病例前提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是安全的,而且可获得与不需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病人相似的疗效,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人疗效优于行姑息性治疗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患者及家属的要求,14例行四孔法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A组),5例行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患者均完成相应术式。A组中12例于腹腔镜下使用吻合器完成肠间吻合;2例先扩大右上腹小切口于腹外完成肠间吻合后还纳腹腔,重新建立气腹完成胆肠吻合;1例Ⅳ型患者未达到完全根治。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17.6±0.8)个月,无一例死亡。结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由腹腔镜技术熟练及手术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开展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围手术期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48例HCCA患者,其中25例患者围手术期行加速康复外科处理(ERAS组),23例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传统处理(传统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术前生化指标TBiL、ALT、AST、ALB无差异,术后第7天ERAS组TBiL、ALT、AST显著低于传统组,而ALB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 ERA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显著减少(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2例(8%)低于传统组9例(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HCCA围手术期中实施ERAS模式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胆管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92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介入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前和术后24h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改善及1、2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78.26%)高于对照组(58.7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0.87%)低于对照组(26.09%)(P0.05)。两组术后24h血浆Cor、IL-6和NE均较术前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24h血浆Cor、IL-6和NE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提高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86.96%)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9.57%)(P0.05)。结论:腹腔镜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效果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完全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45例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和42例采用开放性手术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生存率, 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组一般资料、Bismuth 分型和手术术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手术耗时多于开腹组(t=-1.366, 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t值分别为0.043, 0.026, -1.852, 均P<0.05), 完成R0根治术的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亦优于开腹组(χ2值分别为3.216, 2.566, 均P<0.05), 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术后病理学检查、住院费用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1、3年生存率优于开腹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相较于开放性手术提高了根治性切除率, 缩短了住院时间, 延长了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处理措施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4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收治的48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术后行EEN为EEN组,24例患者术后行完全肠外营养(TPN)为TPN组.术后定期监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血清Alb< 30 g/L时,予10%人血Alb 10 g静脉输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7天血清肝功能指标水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Alb输注量,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及胆汁漏)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EEN组患者EEN全过程耐受良好,无严重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无一例中止EEN.EEN组患者术后第3天GGT为(108±73) U/L,与TPN组患者的(225±121) U/L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1,P <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GGT分别为(142±86) U/L和(183±107) 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7,P>0.05);E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3±18)h、(15±4)d,与TPN组患者的(97±21)h、(18±4)d比较均显著缩短,EEN组患者术后Alb输注量为(44 ±29)g,与TPN组患者的(101±92)g比较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95,2.615,2.916,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无因术后并发症再次入院患者.结论 EEN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可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外源性Alb补充,有利于患者术后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24 h及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机体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54)和加速康复组(n=52)。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和拔除导尿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拔除尿管时间、疼痛评分,常规组较对照组长(P0.05)。而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和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应用EARS理念行腹腔镜手术,可更有效地缓解术后的炎性反应,减轻分解代谢,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对患者术后的加速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门静脉尾状叶支是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研究热点之一,术中处理尾状叶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明确。门静脉尾状叶支分布、走行于解剖结构复杂的H型横沟区域,涉及肝脏、胆囊、区域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和门静脉、肝动脉、胆管及下腔静脉等脉管系统,是肝胆外科手术的难点区域,合理的手术入路至关重要。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预处理门静脉尾状叶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契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因此,在实施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时应强调门静脉尾状叶支预处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融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日间病房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02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1例,开展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开展融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日间病房护理,评估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3 h、6 h、24 h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0.90±1.98) 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5.30±2.30) h,进食时间(19.09±3.10) h及下床活动时间(7.99±1.34) h均比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96%,略低于对照组9.80%(P>0.05)。结论 给予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融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日间病房护理,既能减轻患者疼痛,又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中肝动脉重建九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中肝动脉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9例合并肝动脉侵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联合肝动脉重建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结果 联合肝动脉重建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术后 3 0d无并发症发生。 2例 2 3个月内复发死亡 ,7例术后恢复良好 ,重建肝动脉通畅。结论 联合肝动脉重建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可以达到肉眼根治的目的 ,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 ,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门区淋巴结清扫保脾术治疗胃癌的入路选择,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腹腔镜下脾门区淋巴结清扫保脾术治疗的7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左侧入路组39例,胰后入路组32例。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完成。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等数据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左侧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胰后入路组(均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胰后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6个月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左侧入路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均较短,手术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切除对门静脉受累胰腺癌根治术患者近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85例门静脉受累胰腺癌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45)和常规组(n=40)。联合组给予胰腺癌根治术联合门静脉切除治疗,常规组采用姑息性旁路手术治疗。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中各项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分析、复发率、生存率等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中出血量和门静脉阻断时间均明显多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常规组(77.5%),P<0.05;联合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3年无复发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静脉切除联合胰腺癌根治术用于门静脉受累胰腺癌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与经脐单孔腔镜胃楔形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确诊为胃间质瘤且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的63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36例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患者列为五孔组,将27行经脐单孔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患者列为单孔组。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卡方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中转开腹或转为开腹手术病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R0切除。单孔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五孔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营养指标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单孔组患者生理职(功)能、躯体疼痛优于五孔组(P<0.05),其他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疗效较常规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近似,且具有术时短、出血少、更微创等优势,可在临床中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肝门胆管癌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开滦医院24年间收治的肝门胆管癌行切除术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37例术后行肠外营养(PN).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胆瘘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黄疸指数、术后体温、住院费用等的差异.结果:与PN组比较,EN组肠功能恢复早、胆瘘发生率低、术后体温恢复快、平均住院费用低(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胆管癌切除术后是安全可行的;它既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又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胆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10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总结103例肝门部胆管癌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行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行根治性(‰)切除43例,根治性切除率为41.7%,非根治性(R,,R2)切除60例(58.3%),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手术死亡8例。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29.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6%、42.0%、20.9%,明显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34.1%、10.2%、0(P<0.05)。本组近5年术前减黄治疗42例,合并肝切除达53.8%,根治性切除率达45.7%,中位生存期24.7个月,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作根治性手术切除能更好延长患者生存期,使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随着近年来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行切缘冰冻病理检查、联合肝切除等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87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资料。结果:87例患者中,肝门胆管癌58例,胆总管下端癌29例,患者均以黄疸为主要表现;56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包括肝门胆管癌33例(56.9%,33/58),胆总管下端癌23例(79.3%,23/29),其余患者行姑息性减黄治疗或未予治疗。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35.1%、27.0%;AJCC分期和淋巴转移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AJCC分期、淋巴转移、肝脏侵犯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胆总管下端癌患者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1.6%、54.2%、37.5%;影响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AJCC分期(均P0.05)。肝门胆管癌与胆总管下端癌患者间,全部患者的总生存期、根治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及非根治术治疗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位置的肝外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均是有效治疗方式,AJCC分期系统可有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完全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趋化因子12动态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受诊治的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开腹组43例(开腹手术)、腹腔镜组49例(完全腹腔镜根治术)。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趋化因子12动态变化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随着术后恢复时间增加,两组趋化因子12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腹腔镜组术后1 d、3 d、7 d趋化因子12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7 d趋化因子12降至正常水平。 结论完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