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检测Livin和Caspase-9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SCC组织、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Livin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 SCC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3.2%)高于正常皮肤组织(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其阳性率随SCC病理分级的降低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SCC组织中的阳性率(93.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织中Caspase-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0.4%)低于正常皮肤组织(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CC中Caspase-9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即随SCC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升高;有淋巴结转移的SCC组织中Caspase-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7%)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蛋白在SC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12,P <0.05).结论 Livin在SCC组织中高表达,Caspase-9在SCC组织中低表达,且与L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SCC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CNA和PTE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CNA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SCC标本中,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05)。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484),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5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低分化SCC标本中,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中分化组(P均<0.001);PCNA与PTEN蛋白的表达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557);两者表达均与年龄和部位无关(P>0.05)。结论:在SCC组织标本中,PCNA强表达,PTEN低表达或失表达,在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对于判断SCC的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P105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105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SCC标本中,P105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01)。在低分化SCC标本中,P10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中分化组(P均<0.001);P105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结论:在SCC组织标本中,P105强表达,PTEN蛋白低表达或不表达,这可能是细胞恶性转化和增殖的信号,也是肿瘤具有侵袭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UMA(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36例皮肤鳞癌组织和25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UM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UMA蛋白阳性表达率(25.18%)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78.00%)(P<0.05);SCC中低分化组的PUM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分化组(P<0.05)。结论:PUMA蛋白表达下调可能使细胞恶性转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TEN和P-ERK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34例皮肤鳞癌组织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TEN蛋白和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41.18%)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100%)(P<0.05);P-ERK蛋白在SCC中的阳性表达率(76.47%)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20.00%)(P(0.05):SCC中低分化组的PTEN和P-ER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和高于高分化组(P<0.05).SCC中PTEN和P-ERK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PTEN蛋白的低表达或失表达,不能有效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使细胞恶性转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27、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58例胃癌组织中p27、nm23的表达,分析p27、nm2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p27、nm2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胃正常黏膜中的表达,p27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nm2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相关(P〈0.05);p27蛋白的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p27、nm23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进展及恶性程度相关,p2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p27、nm23蛋白有望成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李明鸣刘林嶓  马长路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39-1341,I0002
目的:探讨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真核细胞转录因子κB(SF—κB/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ⅠκBα)以及真核细胞转录因子抑制蛋白激酶(ⅠκKα)在皮肤SCC和BCC中的表达和三者之间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皮肤癌组织(其中SCC27例,BCC26例)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F-κB/P65,p-ⅠκBα和ⅠκK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NF-κB/P65,p-ⅠκBα和ⅠκKα三者在SCC,BCC中均高表达(P〈0.05);三者在SCC和BCC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κK蛋白的表达与SCC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BCC和SCC中,ⅠκKα的表达与p-ⅠκBα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36,P〈0.05),NF—κB/P65和p—ⅠκBα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35,P〈0.05)。结论:NF—κB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在BCC和SC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FHIT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聚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FHIT mRNA、FHIT蛋白在30例SCC组和21例正常皮肤组标本中的表达。结果在SCC组和正常皮肤组的标本中,FHIT mRNA、FHIT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36.7%、43.3%和85.7%、95.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两种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FHIT在SCC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对肿瘤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也可能作为SCC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Ezrin和AQP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和AQP3的表达水平。结果:Ezrin和AQP3在S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且在SCC不同分化组织中存在差异。Ezrin和AQP3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3,P〈0.05)。结论:Ezrin和AQP3的高表达可能在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其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Fas和FasL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产物Fas和FasL蛋白在肾癌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与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6例肾癌组织和15例正常肾组织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肾癌组织Fas表达率为18.14%,低于正常肾组织(46.15%,P<0.05),随肾癌分级的增加,表达强度下降。肾癌组织FasL蛋白表达率为70.26%,高于正常肾组织(10.32%,P<0.05),随肾癌分级的增加,表达强度增高。正常肾组织Fas与FasL的表达有相关性(r=0.689,P<0.05),肾癌组织无相关性(r=0.143,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FasL(89.42%)与无淋巴结转移组(60.39%)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生存率>5年组Fas(25.39%)和FasL(61.26%)与生存率<5年组Fas(15.24%)和FasL(85.35%)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 Fas和FasL蛋白相互作用失衡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表达情况与肾癌病理分级及转移、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乳腺肿瘤激酶(Br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癌旁近端非癌乳腺组织及癌旁远端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癌旁近端(2 cm)非癌乳腺组织及癌旁远端(〉5 cm)正常乳腺组织中OPN、Brk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①OPN、Brk和VEGF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在癌旁近端非癌乳腺组织和癌旁远端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P〈0.01),Brk在癌旁近端非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癌旁远端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OPN、VEGF在癌旁近端非癌乳腺组织中和癌旁远端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OPN和Brk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及组织学分级均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VEGF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③在乳腺癌组织中OPN、Brk和VEGF表达之间两两呈正相关性(P〈0.05),在癌旁近端非癌乳腺组织和癌旁远端正常乳腺组织中OPN、Brk和VEGF表达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位于同一信号传导通路上的OPN、Brk在癌旁远端正常乳腺组织、癌旁近端非癌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递增。OPN可能通过VEGF、Brk刺激内皮细胞黏附和迁移而加速血管修复,通过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芍药苷在兔椎间盘内紊乱(internal disc disruption,IDD)发生过程中,是否干预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影响髓核细胞的凋亡,及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96只,雌雄不限,体重(3.0±0.5)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其中3组行纤维环穿刺造模(分别在L3/L4,L4/L及L5/L6椎间盘进行穿刺).造模后各组分别采用芍药苷高剂量每天120 mg/kg、低剂量每天30 mg/kg及生理盐水灌胃治疗,正常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分笼常规饲养.分别在术后的3周、6周和10周将各组大白兔处死取材,每个时间点8只,离断腰椎,分离椎间盘.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Caspase-8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造模组Fas、FasL、Caspase-8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高、低剂量组Fas、FasL、Caspase-8的表达较生理盐水组降低(P<0.05).各造模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 芍药苷可以抑制Fas表达,进而抑制Caspase-8的激活,最终起到抑制髓核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FHIT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FHIT蛋白表达。结果:BTCC组织、正常膀胱组织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分别为19.4%(12/62),0(0/10)。FHIT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BT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0/10)和46.77%(29/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与T2~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阳性表达有相关(P〈0.05)。结论:FHIT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基因失活重要机制之一,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表达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琦  王润和  胡强  靳军华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0):1487-1489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粘附因子CD44v6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2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①PCNA在皮肤SCC中阳性率(90.5%)显著高于皮肤BCC组(52%)和正常皮肤组(13.3%),CD44v6在正常皮肤中的阳性率(100%)显著高于皮肤SCC组(66.7%)和皮肤BCC组(20%);②PCNA的高表达率与皮肤SC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CD44v6的高表达率与皮肤SCC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③PCNA和CD44v6在皮肤SCC和BCC中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CD44v6和PCNA与皮肤BCC和SCC的发生、分化密切相关,可作为研究和判断皮肤SCC和BC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独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肾癌组织中EphB4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及其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取液氮保存的原发性肾癌新鲜标本40例,相应癌旁组织(阴性切缘)40例,正常肾脏组织30例,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EphB4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EphB4基因在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都表达,且癌旁表达低于肿瘤表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正常肾脏组织不表达(P〈0.01);40例肾癌标本中,25例EphB4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2.5%,40癌旁组织中,10例EphB4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25.0%;两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EphB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但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原癌基因EphB4及其蛋白在人肾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且与肾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成为肾癌预后的侯选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E-钙黏附蛋白(E-ca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VEGF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46.6%、72.8%,乳腺单纯性增生与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3%、50.0%、65.7%,乳腺单纯性增生与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3.3%、43.30%、32.8%,乳腺单纯性增生与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COX-2、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P〈0.01),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P〈0.05)。结论:COX-2、VEGF的高表达及E-cad的低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检测其表达异常对判断临床进展、推测预后以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拮抗剂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l)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例肾细胞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肾组织的SFRPl、SFRP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两者与肾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SFRPI和SFRP2在癌旁肾组织中较肾细胞癌组织明显增高(P〈0.01)。SFRPl和SFRP2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肾细胞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RPl和SFRP2表达主要与病理分期、肿瘤细胞分级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临床表现无关(P〉O.05)。在肾细胞癌中,SFRPl与SFRP2表达具有相关性。应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得出:SFRPl表达与SFRP2表达呈正相关(r=0.392,P=0.003)。结论:wnt信号通路拮抗剂SFRPl和SFRP2在RCC中表达下调或减弱,SFRPl、SFRP2可能为预防RCC及RCC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STAT3、p27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4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22例交界痣、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STAT3、p27的表达,并分析STAT3、p27两者的相关性。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行卡方检验及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仅=O.05,χ^2分割检验标准α=0.0167。结果:①STAT3蛋白在CMM中阳性表达率为77.8%,在皮肤交界痣和正常皮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35.O%。CMM与皮肤交界痣、正常皮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皮肤交界痣与正常皮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②p27蛋白在CMM中阳性表达率为16.7%,在皮肤交界痣和正常皮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4%、95.O%。CMM与皮肤交界痣、正常皮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皮肤交界痣与正常皮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167):③STAT3表达与p27表达呈负相关(P=-0.000,r= 0.478)。结论:STAT3蛋白可能在CM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p27蛋白在CMM发生中可能起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ecreted protein,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瘢痕患者的瘢痕疙瘩和3~12个月增生性瘢痕组织各26例;另取手术剩余的正常成人皮肤组织5例;所有标本用40 g/L甲醛固定,行连续切片,厚4μm,应用链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标记物免疫组织染色法染色。同时设正常对照(正常皮肤)、阳性对照(胃癌癌变组织)、阴性对照(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鼠抗人SPARC单克隆一抗浓度为1:200。结果正常成人皮肤中SPARC表达稀少,局限在真皮-表皮交界的乳头真皮,部分靠近基底膜血管和皮肤附件。SPARC在增生性瘢痕的真皮瘢痕组织、皮肤附件中低表达,且早期增生性瘢痕中表达无明显强于晚期增生性瘢痕(P>0.05)。在真皮中SPARC呈弥散性散在分布(同增生性瘢痕),阳性信号表达较低。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SPARC较正常皮肤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SPARC在3~12个月增生性瘢痕中呈低表达,在瘢痕疙瘩中低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痔组织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将手术切取的痔组织36例,与痔组织周围正常组织5例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痔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中PAF和IL-1的表达,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PAF和IL-1在以上两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显示,痔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内PAF和IL-1呈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呈阴性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痔组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AF和IL-1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表明,PAF和IL-1在痔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