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侏儒症患者气管内插管困难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2岁,65 kg,身高约130 cm,某高校大二学生.因"腮腺肿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腮腺肿物切除、面神经解剖术.术前化验检查、心电图及胸透均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在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甘肃省肿瘤医院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ⅢA期NSCLC患者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65岁者40例,≥65岁者25例。根据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26岁。因胸部闷胀、无力,气短,X线平片见左胸内阴影,按左上后纵膈神经源性肿瘤收入院。患者自幼脊柱胸段向右侧弯屈并伴后凸畸形,胸背部皮肤可见色素沉着。胸部X线正位片见左上纵膈有9×9cm的圆形阴影突向左肺,肿物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稍淡。在全麻下左后外侧切口经第五肋床入胸,探查见左胸膜顶,第3、4、5胸椎左方,主动脉弓上有一直径8cm之囊性肿物,表面光滑,左肺上叶受压。切开后纵膈胸膜,剥离囊肿壁,当剥离至基底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纵膈子宫合并阴道纵膈手术治疗的疗效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行腹腔镜下宫腔镜纵膈切除合并阴道纵膈切除手术治疗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妊娠情况,并随访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结果 62例患者均完成纵膈子宫合并阴道纵膈手术,其中6例患者出现输卵管伞状缺口;12例患者并行输卵管整形术;6例患者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8例患者出现合并宫腔粘连;6例患者出现合并卵巢囊肿;24例患者出现合并子宫内膜息肉,进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5~98分钟,平均时间为(45.47±7.45)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3~43ml,平均出血量为(19.58±4.15)ml;术后住院时间为2~7天,平均住院时间为(3.91±1.36)天。62例患者术后首次妊娠距离手术时间约(12.46±3.16)月。术后足月活产率、早产率显著高于术前,累计妊娠次数、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能够显著改善纵膈子宫合并阴道纵膈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时发现和处理子宫穿孔,避免相关并发症,还可诊断及治疗盆腔内病变,减轻患者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前列腺滑膜肉瘤(PPSS)临床罕见。2021年5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例。患者31岁, 因体检发现盆腔占位入院。术前盆腔增强MR、PET-CT和术前穿刺病理检查提示盆腔软组织肉瘤可能性大。行机器人辅助盆腔肿物根治性切除术。结合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和基因检测确诊为单向型PPSS。术后1个月行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辅助化疗, 术后5个月行质子重离子辅助放疗。随访2年余,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影像学检查未见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6.
成人睾丸旁横纹肌肉瘤(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成人睾丸旁横纹肌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病人分别为青年、中年,病理分别为横纹肌肉瘤和恶性横纹肌瘤。术前B超提示腹股沟区低回声肿物,肿物周边及内部可见血流信号。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本文2例睾丸旁横纹肌肉瘤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1例术前采用紫杉醇(紫杉醇330mg,静脉点滴,28d为一疗程)新辅助化疗:术后继续辅助紫杉醇(紫杉醇330mg,静脉点滴,28d为—疗程)辅助化疗。本文2例均于诊断后一年内死亡。结论成人睾丸旁横纹肌肉瘤的预后差。睾丸旁横纹肌肉瘤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有赖于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65岁。因"发现左肾肿物约2年"入院。体检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腹部增强CT示:左肾错构瘤,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图1),患者术前诊断:左肾错构瘤。全麻行后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金属弹簧圈标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触诊不清的乳腺良性肿块,41例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在超声引导下行术前边界定位及肿块标记。事先测量好肿块最大直径,选择相应长度的金属弹簧圈,通过18G穿刺针,用导丝准确将弹簧圈放入肿物最大切面两极。41例乳腺癌定位后继续化疗2~3个周期。结果13例触诊不清的乳腺良性肿块连同其内的弹簧圈被准确、完整切除。41例乳腺癌中,术后弹簧圈周边即肿物切缘病理未见残留癌细胞术前化疗期间,经超声观察,39例肿块缩小,其中9例术前超声显示肿物边界已显示不清,只显示金属弹簧圈,这其中3例术后肿物连续病理切片,证实未见癌细胞。结论超声引导下金属弹簧圈肿物边缘定位,对触诊不清的乳腺肿块边界定位是一种新方法。特别是对于术前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在肿块超声随访、化疗疗效评价以及指导术后病理取材部位等方面有更实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8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十余年,发现十二指肠肿物3d入院。十余年来间断出现上腹部胀痛、餐后加剧,疼痛逐渐加重,3d 前行电子胃镜检查:①十二指肠球部后壁肿物、无蒂,直径约2.7 cm;②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门诊以“十二指肠肿物”收入我科。入院后行腹部CT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后内侧壁结节状突起,增强扫面边缘强化,考虑良性病变。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在气管内全麻下腹腔镜辅助十二指肠肿物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病理诊断:十二指肠 Brunner腺瘤,患者术后7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软骨样脂肪瘤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患者,女,28岁,因右前臂内侧软组织肿物2年入院。患者自述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前臂内侧软组织肿物,当时肿物大小约4 cm×3 cm×2 cm,肿物呈进行性生长,且生长较慢。患者未予重视,也未行任何治疗。1个月前因右上肢剧烈活动后,出现肿物部位疼痛,疼痛为隐痛,休息后疼痛稍有缓解。现为进一步治疗,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右前臂中1/3内侧处肿胀明显,皮肤无黄染、无瘢痕、肤色正常,右前臂内侧局部可触及肌间软组织包块,大小约5 cm×3 cm×2 cm,质韧,边界清晰,活动度较差,无压痛,桡动脉搏动良好,末梢血运良好,无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辅助检查: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前臂X线片未见骨质异常。超声提示前臂肌层内可见5.0 cm×2.4 cm低回声肿物,边界清,内部回声欠均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65岁,因"右腹股沟可复性肿物3年"于2016年9月收入院。患者3年前右腹股沟有一肿物突出,直径3 cm,偶有腹部疼痛不适,平卧时可消失,无腹胀,近来肿物增大,至8 cm,平卧后肿物不消失。体格检查:右侧腹股沟韧带偏内下方可见一肿物约6 cm×10 cm大,圆形、边界清、质中、压痛,平卧后按压缩小,不能完全回纳腹腔消失。外阴无异常。患者入院时无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71岁,因阵发性上腹隐痛3月余入院。患者病程中无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无黑便,无明显体重减轻。入院查体见左上腹饱满,可及一肿物,直径约15cm。外形尚规整,边缘光滑,有囊性感,活动度差。在外院经B超及CT检查诊为腹部巨大肿物,来本院进一步治疗。辅助检查B超提示胰腺体尾部一个13cm×11cm囊实性肿物,边缘有包膜,内见丰富血供。CT示左中上腹巨大囊实性占位,与胰尾关系密切,伴门静脉血栓形成(图1)。CA19-942·9U/ml,CA24-222·8U/ml。肝肾功能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为胰腺囊腺癌,经术前常规准备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额部良性肿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19例临床诊断为额部体表良性肿物的患者,应用内镜技术切除肿物.结果 19处肿物均完整切除,切口Ⅰ期愈合.病理报告:脂肪瘤11例、表皮样囊肿及皮脂腺囊肿各3例、皮样囊肿2例.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肿物复发.术后局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凹陷,17例在半年内凹陷自然消失,2例未能完全恢复,经过1次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后凹陷消失.结论 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应用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额部良性肿物,切口小、恢复快、额部皮肤不留瘢痕,患者容易接受,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0岁。左膝部摔伤后,左窝部肿物伴疼痛半年入院。40年前曾患肺结核,数年后治愈。5年前肺结核复发,治愈。查体:一般状态良好,无结核中毒症状,体温:36.9℃。在窝后内侧可见明显隆起肿物,于伸膝位肿物明显增大,张力高,屈膝位略变小。外观呈鹅卵大小,表面光滑,质中硬韧,界限清楚,表浅部可移动,基底固定,压痛阳性。左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辅助检查:X线胸片见双肺钙化点,血沉10mm/h,术前B超检查为实质性肿物,诊断为纤维瘤。术中所见:左窝正中“S”形切口,肿物表面与皮肤、皮下无粘连,大小约5cmx4cmx4cm。向深部…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69岁,75kg,因"发现右腮腺区肿物20余年,近期明显增大"入院。吸烟50余年,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辅助检查:腮腺区CT提示右侧腮腺内肿块影,疑为混合瘤可能性大;胸部X线片示右上肺第二肋重叠处小圆形高密度影。ECG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完善术前准备后择期全麻下行"右侧腮腺区肿物及腮腺全叶扩大切除术+面神经松解减压术+邻近组织瓣转移修复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5岁.5岁始发现右手肿物,随年龄而增大,20岁后肿物停止生长.近半年来肿物明显增大,随后逐溃破,伴浆性液体渗出,于2007年10月来我院就诊,收住人院.  相似文献   

17.
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栓塞后切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4岁,主因“右侧鼻腔通气差,间断流黄水1个月”入院。查体:外鼻无畸形,右侧上颌窦区、筛窦区压痛,右鼻腔外侧壁凸出一白色新生物,鼻中隔受压轻度左偏,肿物下方可见下鼻甲。鼻与鼻窦CT显示右侧上颌窦肿物,右鼻腔外侧壁骨质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肿物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术前穿刺抽出新鲜血液,穿刺处渗血较多。患者于术前经右股动脉插管,接受双侧颌内动脉、面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8.
对比彩超引导下麦默通真空辅助旋切术与传统肿物切除术治疗乳腺肿物的临床效果。实验组275例女性患者354个肿物行麦默通微创切治疗,对照组107例女性132个肿物行传统肿物切除术。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切除标本重量、单侧多个肿物切口数量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默通微创旋切术用于乳腺良肿块切除具有准确、快捷、安全、有效、美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微小肿物在B超动态引导下切除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对100例临床检查不能触及的乳腺微小肿物女性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组,术中B超引导组56例,对照组44例,术中B超引导组在术中B超动态引导下切除肿物,对照组实行术前体表定位,按定位切除肿物。结果〓术中B超引导组56例患者肿物皆被准确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8 min,对照组42例患者肿物被准确切除,2例漏切,平均手术时间27 min。结论〓B超术中动态引导切除乳腺微小肿物,准确、快速、美观、经济,可用于乳腺微小肿块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ML)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3例PTML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均存在颈部肿物快速增大病史。16例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滴度明显升高。术前CT平扫肿物密度低于正常腺体及邻近肌肉,增强后强化不明显。全组行根治性切除术17例,姑息切除术6例。术后18例接受CHOP或COP辅助化疗,5例接受放疗。临床分期:IE期5例,IIE期17例,IIIES期1例。病理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4例,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9例。随访至2012年1月,17例存活(<1~>5年)。 结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基础上出现快速增大的颈部肿物,结合特征性CT表现有助于支持PTML的术前诊断。PTML的治疗应采取手术结合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