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规则性肝切除和非规则性肝切除的围手术期因素,探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二者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1990-2010年原发性肝癌中274例规则性肝切除术和586例非规则性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相比,对术前病人肝功能状态要求更加严格,术中切除肝体积以及出血量、输血量均较非规则性肝切除组显著增多,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但实施规则性肝切除术病人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病人,切除肝段数目大于三段者所占比例亦显著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结论 对于<5cm的肝癌病人,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保留更多功能性肝实质,可能更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脏恶性肿瘤实施规则性肝切除或非规则性肝切除的围手术期因素,比较二者在围手术期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1986~2009年1019例肝脏恶性肿瘤肝切除的手术期和围手术期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对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规则性肝切除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死亡率、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无显著差异,但规则性肝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P<0.001,OR=1.004).结论 虽然从肿瘤学上讲对肝恶性肿瘤实施规则性肝段切除比非规则性肝切除更具优势,但在临床实践中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相比,规则性肝切除围手术期风险没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后肝癌肝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于PubM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等数据库中系统检索1991年至2010年所有比较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的研究.以肝内复发(包括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和局部复发为主要观察的指标,5年总生存率与5年无瘤生存率为次要观察指标.结果 研究共纳入11项非随机对照试验、1576例肝细胞癌患者.其中规则性肝切除术组810例,非规则性肝切除组766例.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比较,规则性肝切除组患者具有肝硬化程度低、肝功能储备好,但肿瘤体积大及血管侵犯程度高等特点.分析表明规则性肝切除可有效降低首次手术后肝癌的局部复发风险(OR,0.27;95% CI,-0.17~0.43; P<0.001)并提高5年无瘤生存率(OR,2.10; 95% CI,-1.41~3.12;P=0.001),肝内复发率与早期复发率也比非规则性肝切除略低.然而,在提高5年总生存率及降低晚期复发率方面,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肝细胞癌,规则性肝切除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在降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和局部复发风险并提高5年无瘤生存率等方面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然而,对于肝功能储备差的患者,非规则性肝切除仍然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规则性或非规则性肝癌切除术治疗单发小肝癌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诊治的58例单发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实施规则性切除术者纳入对照组(n=28),实施非规则性切除术者纳入观察组(n=30),术后均随访3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肿瘤直径、切缘大小,测定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并对比术后1~3年内两组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80.23±1.66)min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切除肿瘤直径(6.13±1.32)cm、切缘大小(2.71±0.15)cm小于对照组,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Alb(32.18±1.06)g/L、ALT(26.29±0.11)μmol/L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TBIL(18.29±1.33)μmol/L、DBIL(13.24±1.20)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2年、3年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单发小肝癌具有手术时间短、切缘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优点,术后肝功能恢复较规则性肝切除术好,术后3年内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与规则性手术比较无显著差异,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50例接受不规则性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51%和2.53%,累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82%、41.24%和19.83%,术后化疗次数、血管受侵、肝被膜受侵和术前肝功能情况是影响手术切除后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肝癌,非规则性肝叶切除可达到根治的效果,也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5年收治的142例肝内结石行部分肝切除术的患者,其中104例行精准肝切除术,38例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结果:精准肝切除组手术时间虽然较非规则性肝切除组长,但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明显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8%)、复发率(3.85%)低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6.31%、13.16%),结石清除率(95.19%)明显高于非规则肝切除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管结石病中应用精准肝切除术可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结石清除率,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作用,为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提供新的理念。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132例精准肝切除与52例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尽管精准肝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364.6±57.8)min〕长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92.9±44.7)min〕,P<0.001,但其术中出血量〔(558.3±90.6)ml〕明显少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726.7±88.7)ml〕,P<0.001,术后并发症明显更少(11.4%比23.1%,P=0.004 3),结石清除率更高(89.4%比73.1%,P=0.005 5)。同样,精准肝切除组患者住院时间〔(22.9±4.4)d〕短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8.8±3.5)d〕,P<0.001,住院费用〔(1.8±0.7)×104元〕也少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1±0.9)×104元〕,P=0.016 5。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不规则肝切除术和规则肝切除术在巨大肝癌手术切除中的临床应用及比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手术患者,对已实施的不规则性肝切除术与规则性肝切除术两组病例进行比较。包括两组手术的围手术期各个指标及术中、术后各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规则肝切除组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浆、输红细胞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地高于不规则肝切除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能完整切除的最大直径显著小于不规则肝切除(P<0.05);二者在死亡率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规则肝切除相较,不规则肝切除在腹部手术史引起严重腹腔内组织粘连、肝功能分级较差、肿瘤数目较多及小肝癌中均体现了明显的优势。而对于肿瘤体积较大的肝癌患者,规则肝切除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病患者采用规则和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规则性切除组和非规则性切除组。规则性切除组50例患者采用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非规则性切除组50例患者采用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行输血的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规则性切除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非规则性切除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规则性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非规则性切除(P<0.01);规则性切除患组术后输血1例,非规则性切除组7例,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规则性切除组结石清除率高于非规则性切除组(92.00% vs. 70.00%,P<0.05);规则性切除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非规则性切除组(98.00% vs. 90.00%, P<0.05);规则性切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非规则性切除组(8.00% vs. 40.00%,P<0.01)。 结论:采用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疗效优于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其安全性更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5年6月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48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行单肝段切除29例,2个肝段切除15例,多肝段切除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4%,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
结论:以肝段为基本单位的规则性肝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对有适应证者尽可能采用此种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肝切除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病变位于肝脏外周部位(Ⅱ~Ⅵ段)的30例病人,肝细胞癌1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例,转移性肝癌1例,肝囊腺癌2例,肝血管瘤6例,肝腺瘤2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2 例,肝内胆管结石 4 例。采用全气腹下、手助下、辅助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结果 30例腹腔镜下肝切除均获得成功,肝不规则切除 18 例,规则性肝叶(段)切除12例,平均手术时间为97 min,平均出血量220 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日为 8 d。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特别是应用手助或辅助肝切除,降低手术难度,有效控制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是值得选择的微创肝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技术在原发性肝癌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精准肝切除42例(精准组),非规则性肝切除33例(常规组),比较两组术后和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精准组和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12±435)ml和(1325±55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8,P0.05);术中输血量分别为(325±157)ml和(856±37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术后第3天:ALT分别为(385±296)U/L和(442±403)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2,P0.05),AST分别为(132±115)U/L和(306±352)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5),TBil分别为(28±12)mmol/L和(32±18)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3,P0.05);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9.3±3.5)d和(14.2±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7.1%(3/42)和21.2%(7/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4/42)和27.3%(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8.6%(12/42)和42.4%(14/33),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8.1%(37/42)和78.8%(26/33),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准确的术前评估后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辅助部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复发率随访研究。方法以2013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部分肝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联合射频消融术辅助治疗,观察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创面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短,而创面平均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ALT、TBi L、AST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组ALT、TBi L、AST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研究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随访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肝癌患者部分肝切除术中有明显积极作用,符合现代无血肝切除的理念,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康复时间短、保护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的优势,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治疗,联合组实施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并发症及预后随访情况。结果联合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少,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短(P0.05);2组手术时间、术前ALT、TBi L、AST、ALB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组ALT、TBi L、AST较术前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且联合组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术后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术后半年复发转移率3.33%、死亡率3.33%较对照组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缩短患者康复相关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转移率及死亡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对45例肝癌患者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进行肝脏三维重建,对肝脏血管结构及其与肿瘤的解剖关系进行二维和三维分析;分别计算肝段体积、肿瘤体积、全肝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和剩余肝脏体积,切除标本术后称重并与预切除肝脏体积比较;实施虚拟肝切除,优化手术方案.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X~2检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采用二维方法计算的结果与采用三维方法计算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5,P>0.05).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能够清晰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等血管结构的三级分支,对肿瘤与毗邻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精确测算血管所支配的功能体积,当预测的切除肝脏体积越大,切除标本质量越大(r=0.999,P<0.05),误差率为5.1%.全组患者均进行了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9/45),均通过保守治疗好转.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能够优化手术方案,是开展精准肝切除的有益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6.
局部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36例,肝癌直径>5.0cm30例,小于等于5.0cm6例,中位直径6.8cm,36例中右肝癌15例,中肝癌2例,左肝癌19例,行肝癌局部切除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发生,无手术死亡,1,3,5年生存率各72.3%,42.4%,30.3%,本资料表明局部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手术并发症少,长期生存率满意,对肝硬化肝癌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右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8月43例精准肝切除与32例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相比,精准肝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少(P<0.01),术后并发症少(P<0.01),结石清除率高(P<0.01),患者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右肝叶(段)精准切除是提高右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层医院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35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及随诊情况。其中右半肝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16例,肝中叶切除3例,单纯肝肿瘤切除10例。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30例,胆管细胞癌5例。术后出血4例,再次手术出血1例,胆瘘1例,手术死亡1例,术后住院死亡1例,半年内死亡2例,1年内死亡6例,25例存活至今。结论严格掌握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指征及肝切除量,减少术中出血,正确处理肝创面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才能保证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术中应用价值比较。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0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行精准肝切除术,对照组术前行二维CT检查,实验组另行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观察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病灶评估指标[病灶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谷草转氨酶(AS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病灶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术前肝功能指标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仅实验组测算的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质量具有相关性(r=0.225,P0.05);术后仅实验组肝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实验组肝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0%较对照组22.50%明显低(χ2=5.165,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在精准化肝切除术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在指导手术方案制定及预后效果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