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外侧开放性楔形截骨治疗外翻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4月至2015年6月,对21例(23膝)符合纳入标准的外翻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股骨外髁上开放性楔形截骨后自体髂骨植骨并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男8例(8膝),女13例(15膝),年龄30~54岁,平均41.2岁,所有患者伴有膝关节外侧间室疼痛及外翻畸形,术前通过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测量出胫股角平均为(162.0±2.6)°。通过观察术后骨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比较治疗前后膝关节炎进展情况、HSS评分及胫股角等,综合评价该手术方法治疗外翻性膝关节炎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外翻畸形得到矫正,骨愈合时间(3.9±1.5)个月,未发现明显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HSS膝关节总评分从术前的57.3±3.1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8.6±2.7。胫股角提高到术后的(176.0±1.4)°。结论:股骨髁上开放性楔形截骨解剖入路清晰,术中容易控制截骨量,能够有效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同时改善膝关节功能,是治疗中青年外翻性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术中下肢机械力线精确定位在胫骨高位截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术中精确定位下肢机械力线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作用。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0年7月,收治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7例(63膝),男24例,女33例;年龄34~68岁,平均52岁。均行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截骨术,并在术中运用精确定位下肢机械力线以获取良好截骨角度,分别于术后第3个月和最终随访时拍摄双下肢全长位片,观测股胫角,并运用纽约特种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分)分别从疼痛、行走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方面评价疗效。结果:57例均获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6.7个月。所有患者截骨部位获得良好愈合,股胫角得到合理矫正,由术前(182.8±2.9)°改变到术后(167.6±2.5)°及末次随访时的(168.1±2.5)°(P<0.01),膝关节外翻恢复正常,术前膝内侧疼痛等症状消失。HSS评分由术前的69.5±7.1提高至术后的91.1±4.9及末次随访时的92.2±5.6(P<0.01)。根据HSS评分标准,术后膝关节功能优43膝,良18膝,中2膝。结论:在胫骨高位内侧截骨手术中,即刻运用金属线精确定位下肢机械力线,能获得良好且个体化的股胫角矫正;该方法简单易行,精准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性楔形截骨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2017年12月期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伴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4例,采取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性楔形截骨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男9例(9膝),女15例(15膝);年龄30~58岁,平均43.6岁。病程1~8年,平均5.6年。骨关节炎按照KellgrenLawrenee分级标准:Ⅰ级13膝,Ⅱ级9膝,Ⅲ级2膝。手术前后拍摄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和患侧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比较手术前后股骨远端外侧角、胫股角的变化。术后通过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手术并发症,比较治疗前后膝关节炎进展情况、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等,综合评价该术式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的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外翻畸形得到矫正,患者的股骨远端外侧角由术前(78.36±2.78)°矫正至(84.72±3.64)°(P0.05),胫股角由术前(170.41±3.86)°矫正至(181.45±2.78)°(P0.05);Lysholm评分、HSS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性楔形截骨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的手术技术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操作简便,可有效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短期疗效满意,但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外翻畸形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3年6月,采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34膝)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分别观察术前和术后KOOS(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评分、主观满意指数(Satisfaction Index,SI)、股胫角度改变及膝关节活动度,综合评价该手术方法对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7±11.13)个月(24~72个月)。所有患者X线片显示截骨部位全部获得骨性愈合。与术前相比,KOSS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膝关节外翻畸形得到有效矫正(矫正范围:15.1°±3.7°,P0.01),主观满意指数达到(84%±9%),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4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行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46例(64膝),平均随访32.4个月,分别测量患者膝关节术前及术后的股胫角,并对患者膝关节进行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股胫角术前平均内翻-4.44°±1.18°矫正到术后平均外翻8/37°±1.10°(P<0.001).HSS评分由术前的(54.25±5.4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9.67±3.38)分(P<0.001).[结论]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足治疗轻中度膝关节单问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法,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与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笔者自2009-05—2014-06采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术+Tomofix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0例(61膝)膝外翻畸形,分为观察组(采用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和对照组(采用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比较2组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主观满意度指数、股胫角度、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综合评价该手术方法对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治疗效果。结果 1例失访,其余49例获得平均35.1(24~72)个月随访。所有截骨部位全部获得骨性愈合。组内KOOS评分显示术后膝关节结构和功能均获得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正度数(16.15±3.28)°,对照组矫正度数(15.06±3.6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主观满意指数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与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均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内侧闭合楔形截骨骨折愈合较快,但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骨量丢失少、手术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37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测量手术前后膝关节站立负重位X线片胫股解剖角、髋—膝—踝角,记录手术前后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KOOS评分、K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腓总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截骨处愈合良好,患者膝内翻畸形情况均得到矫正。3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0(18.6±7.0)个月。胫股解剖角、髋—膝—踝角、KOOS评分、KSS评分、VAS评分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能够纠正下肢异常力线,缓解或者消除膝关节疼痛症状,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终末期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患者行经髌旁内侧入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arthroplasty,TKA)时膝外翻畸形矫正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64例72膝合并膝外翻畸形的终末期膝关节病变患者。男18例,女46例;年龄23~82岁,平均62.5岁。骨关节炎44例4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7例20膝,血友病性关节炎2例2膝,创伤性关节炎1例1膝。双膝8例,单膝56例。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82.2±28.7)°,X线片测量股胫角为(18.0±5.8)°。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为(31.2±10.1)分,功能评分(37.3±9.0)分。根据Krackow膝外翻分型标准:Ⅰ型65膝,Ⅱ型7膝。手术经髌旁内侧入路,采用常规方法行股骨及胫骨截骨,Ranawat技术进行软组织松解。6例7膝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54例60膝采用后稳定型假体,4例5膝采用髁限制型假体。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合并严重膝外翻畸形(股胫角41°)、屈曲挛缩20°的患者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保守治疗1年后神经功能恢复。1例术后2年发生深部感染,行二期翻修术后治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年,平均4.9年。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股胫角为(7.0±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02,P=0.000)。KSS临床评分为(83.0±6.6)分,功能评分(85.1±10.5)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6.1±17.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遗留12~15°膝外翻畸形,但患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通过恰当的术中截骨和软组织平衡,采用经髌旁内侧入路TKA治疗合并膝外翻畸形的终末期膝关节病变可有效改善膝外翻畸形和恢复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6—2015-08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38例膝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截骨、软组织平衡、屈伸间隙不平衡、假体放置角度等问题的处理进行总结,并通过比较术前术后下肢机械轴、股骨外翻角、胫骨力线角、KSS评分、WOMAC评分等,综合评价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膝关节的外翻畸形获得矫正;外翻畸形患者的下肢力线由术前(185.1±1.1)°恢复至(180.2±1.1)°。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患者术后胫骨力线角、KSS评分、WOMAC评分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可靠,但应对全膝关节置换的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做到个体化诊治。  相似文献   

10.
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治疗伴有膝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 1996年 7月~ 1999年 9月 ,采用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结合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19例 (2 6膝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 ,病程 1~ 2 4年 ,平均 6 .3年 ,按 Ahlback分类 度 10膝 , 度 9膝 , 度 6膝 , 度 1膝。患者术前、术后 8周和术后 2年进行患肢全长 X线片检查 ,测量胫股角、胫骨角、股骨角、胫股关节面切线夹角及胫股内侧关节间距大小。按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评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9例 (2 6膝 )术后获随访 2 4~ 4 5个月 ;术后 2年随访膝关节功能自 (4 8.6± 16 .6 )分增至 (81.7± 14 .8)分 ,胫股内侧关节间距自 (2 .2± 1.6 ) mm增至 (4 .9± 1.5 ) mm,胫股关节面切线夹角自 7.4°± 3.1°减少至 1.7°± 3.1°。植骨愈合满意 ,无膝内翻复发。术中出现关节内骨折 1例 ;皮肤感染 2例。结论 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结合植骨钢板内固定 ,可作为治疗伴有膝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1998年7月~2007年10月,采用胫骨内侧张开式高位楔形截骨结合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共49例72个膝关节.患者术前、术后8周、术后1.5年行患肢全长X线片检查,测量胫股角、胫股内侧关节间距大小.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72膝术后随访18~128个月,平均58个月;胫股角术前187.5°±5.3°,术后172.6°±3.6°,膝关节功能由(47.2±17.6)分增至(83.2±15.3)分,胫股内侧关节间距由(2.4±1.2)mm增至(4.3±1.2)mm.植骨均愈合满意,无膝内翻复发.术后疼痛缓解及行走功能改善显著.术中出现关节内骨折3例,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皮肤感染切口延迟愈合2例.[结论]胫骨内侧高位楔形截骨结合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可作为治疗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421-1424
[目的]探讨双平面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CWDFO)治疗外翻膝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技术与初步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本科行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的外翻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3例35膝。常规对患者行膝关节镜探查清理术,经中长约15 cm的纵形切口,暴露膝关节髁上部位。于股骨内侧干骺端向股骨外侧髁上斜形打入2根克氏针作为远端导针。根据术前测量截骨角度,再打入2根近端导针,远、近导针交汇于股骨外侧髁上缘皮质内侧0.5~1 cm处,用摆锯分别沿远近导针横行截断股骨后侧3/4,保留外侧骨皮质铰链。再用薄锯片于股骨前1/4处纵形截骨,冠状面的纵形截骨面与横形截骨面成角90°~110°,沿前方骨面向上,走行2~5 cm后截出前方骨皮质。移除楔形截骨块,于下肢外侧缓慢施压闭合骨面,用TomoFix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发生腓总神经损伤、内侧副韧带松弛、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后HSS评分增加(P0.05),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影像测量方面:术后股胫角(aFTA)、股骨远端外侧角(aLDFA)、机械轴在胫骨平台位置均显著改善(P0.05)。全部截骨愈合。[结论]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可有效矫正下肢力线,减轻外侧间室压力负荷,保留膝关节原有活动度,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分析和精确矫形的新方法,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膝内外翻畸形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5年9月~2010年9月共收治膝内、外翻畸形患者18例;膝内翻4例,膝外翻14例。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14~54岁,平均25.4岁。所有患者采用薄层CT扫描获取双下肢的二维图像数据,计算机辅助建立的双下肢三维解剖模型,将双下肢三维解剖模型导入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中,通过计算机辅助精确测量股骨角、胫股角、胫骨关节面夹角等参数,根据计算机辅助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截骨部位、截骨角度,通过提取表面点云数据,CAD设计个性化辅助截骨模板,最后采用计算机模拟设计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精确截骨和矫形的手术过程。术中根据计算机辅助模拟的手术方案,对4例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采用胫骨近端截骨+内固定术,14例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采用股骨髁上截骨+内固定术。采用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评定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8.7个月。术后早期X线证实:膝内、外翻畸形完全矫正,下肢负重力线恢复正常。术前计算机辅助测量与X线的测量值,两者测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X线测量的股骨角、胫股角、胫骨关节面夹角等参数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膝关节HSS评分标准:术前(55.4±15.2)分,术后半年(81.8±9.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方法组与计算机辅助矫形组相比,术后口角、B角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内固定失败、骨不愈合、膝内外翻复发、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异体骨排斥反应,给予伤口换药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未发现骨不愈合。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膝内外翻分析和精确矫形,将膝内外翻畸形的精确矫形提升到数字化水平,具有更加精确、更加可靠、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内侧副韧带起点向上滑移截骨矫正重度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4年2月,收治18例(19膝)伴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拟行TKA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29~72岁,平均52.3岁。关节置换原因:骨关节炎3例(3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12膝),创伤性关节炎3例(3膝),先天性发育畸形伴髌骨外脱位1例(1膝)。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侧方稳定性评分为(6.0±5.4)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41.6±7.7)分。X线片测量示胫股角为(33.0±2.9)°。根据Krackow膝外翻分型标准均为Ⅱ型。置换术中采用内侧副韧带起点向上滑移截骨恢复软组织平衡,矫正外翻畸形。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发生腓总神经麻痹,予以对症支持治疗,6个月后完全恢复。18例(19膝)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个月~7年,平均5.7年。X线片复查示,术后6个月截骨片均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假体位置良好,未发现松动、下沉;末次随访时胫股角为(4.8±1.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1,P=0.00)。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为(87.2±10.5)分,KSS侧方稳定性评分为(12.4±3.1)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5,P=0.00;t=—6.83,P=0.00)。结论对于伴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者,TKA术中通过内侧副韧带起点向上滑移截骨可恢复软组织平衡,矫正外翻畸形,获得满意的膝关节稳定性和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采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osteotomy,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单平面截骨与双平面截骨两种不同的截骨方式对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slope,PTS)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的23例(29膝)因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行OWHTO患者,其中8例(10膝)采用单平面截骨(单平面截骨组),15例(19膝)采用双平面截骨(双平面截骨组),均采用Tomofix钢板固定。影像学测量包括:手术前后胫骨近端内侧机械角(mechanical 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MPTA)、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 alangle,mLDFA)、PTS、股胫角(anatomical femoro tibial angle,aFTA)。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6~2.0年,平均(1.30±0.54)年。两组术前mMPTA、mLDFA、aF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平面截骨组PTS大于双平面截骨组,分别为(14.56±4.55)°和(9.87±2.63)°。两组术后mMPTA明显增大,aFTA明显减小。单平面截骨组PTS有所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平面截骨组PTS明显增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平面与双平面OWHTO均可有矫正膝关节内翻畸形,但双平面截骨更容易导致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而单平面截骨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缩小胫骨平台截骨技术矫正膝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7月,16例(24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缩小胫骨平台截骨技术矫正膝内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2例(3膝),女14例(21膝);年龄57~79岁,平均67岁。病程3~15年,平均9.1年。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为(38.71±10.04)分、功能评分为(50.31±14.31)分,膝关节活动度为(91.88±13.01)°,股胫角为内翻(9.04±4.53)°。术中经缩小胫骨平台截骨后内翻畸形完全矫正。结果手术时间85~245 min,平均165.5 min。显性失血量10~800 m L,平均183.1 m L。住院时间8~22 d,平均13.6 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7~62个月,平均48个月。术后48 h拔除引流管后复查X线片示,膝关节股胫角为外翻(3.92±1.89)°,下肢力线均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下沉。末次随访时,膝关节KSS临床评分为(84.21±6.49)分、功能评分为(85.31±6.95)分,膝关节活动度为(105.83±11.29)°,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65,P=0.000;t=9.585,P=0.000;t=8.333,P=0.000)。结论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缩小胫骨平台截骨技术可有效矫正内翻畸形,术后下肢力线恢复良好,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交锁髓内钉固定 ,治疗伴有膝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8月 ,采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 16例 (16膝 )伴膝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病程 1~ 2 1年 ,平均 5 .2年。按 Ahlback分类 度 10例 , 度 6例。股骨髁上截骨 11例 ,股骨干远端截骨 5例。术前、术后 8周和 2年均行患肢全长 X线片检查 ,以测量股胫角、胫骨角、股骨角及胫股关节面切线夹角及胫股外侧间距大小。按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评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6例术后获随访 2 5~ 4 6个月 ,平均 31个月。术后 2年随访骨愈合满意 ,1例延迟愈合 ,为股骨干远端截骨患者。皮肤感染 1例。膝关节功能自 5 0 .4± 15 .9分增至 78.5± 12 .9分 ,胫股关节面切线夹角自 5 .6± 2 .9°减少至 1.6± 3.4°,胫股外侧关节间距自 2 .1± 1.8mm增至 4 .7±1.7m m。 结论 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可作为治疗伴有膝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15-05—2017-05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对16例股胫角(FTA)(28.3±7.2)°的中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均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切口)、胫骨少量或等量截骨,外侧软组织、后外侧关节囊及副韧带松解,未置换髌骨。13例采用后稳定型假体,3例采用髁限制性假体。以膝关节活动度、双下肢全长片的FTA、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随访2~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外翻畸形基本矫正,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42.6±6.8)°改善为术后的(101.4±7.2)°,FTA由术前(28.3±7.2)°矫正为(6.2±2.9)°,HSS评分术后由术前(22.3±4.2)分改善为(90.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1例腓总神经麻痹,经相关处理后恢复。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重度膝外翻畸形,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综合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的年轻患者延缓行全膝关节置换,探讨股骨内髁马赛克植骨、髌骨成形并胫骨高位截骨综合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2006 年2月,对8例10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行综合手术治疗.其中男2例3膝,女6例7膝;年龄42~56岁.左膝3例,右膝3例,双膝2例.患者均表现为行走或站久后疼痛.X 线片示股胫关节及髌骨边缘骨质增生,以内侧为重,髌股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变窄.股胫角185~200°,平均 190°;HSS 膝关节评分为55~75分,平均60分.膝痛1~12年,平均5年.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7~24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截骨部位均于8~11 周达临床愈合,平均9周.股胫角矫正15~30°,平均 20°,基本恢复正常负重力线,膝关节外翻角 10°.术后关节活动度为 100~120°,较术前增加 5~20°,平均增加 10°.X 线片示膝关节内翻畸形基本纠正,截骨处无移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6个月HSS膝关节评分75~88分,平均80分. 结论 股骨内髁马赛克植骨使关节软骨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重建,髌骨成形有效解决膝前区疼痛,胫骨高位截骨矫正异常负重力线,三者结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骺板阻滞术治疗儿童膝关节成角畸形的矫正速率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6-03—2018-03采用8字形钢板半骺板阻滞术治疗的22例(36膝)膝关节成角畸形,膝内翻畸形6例(9膝),膝外翻畸形16例(27膝)。测量手术前后膝间距或踝间距、膝关节中心到下肢力线的距离、股胫角,计算矫正速率。结果 22例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膝内翻畸形患儿末次随访时膝间距、膝关节中心到下肢力线的距离、股胫角明显小于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膝外翻畸形患儿末次随访时踝间距、膝关节中心到下肢力线的距离、股胫角均小于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内翻畸形患儿矫正速率为(0.32±0.12)°/月,膝外翻畸形患儿矫正速率为(0.48±0.09)°/月,术后9~12个月膝内翻与膝外翻畸形改善效果最明显。膝外翻畸形患儿的矫正速率明显高于膝内翻畸形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骺板阻滞术治疗儿童膝关节成角畸形效果满意,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建议膝内翻畸形患儿矫正速率控制在(0.32±0.12)°/月,膝外翻畸形患儿矫正速率控制在(0.48±0.0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