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β-纤维蛋白原(Fg)-455G/A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其与血浆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FMPF)的关系。方法对85例NS患者和8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FMPF的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β-Fg-455G/A基因多态性。结果NS患者血浆Fg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最大吸光度(FMPV/Amax)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患者β-Fg-455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患者β-Fg-455G/A基因型频率与FMPF无相关性(P〉0.05)。结论FMPF的检测可作为评价NS患者高凝状态的重要监测指标,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NS的高凝状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D14基因-260A/G位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168例前列腺癌患者和208例对照组的外周血DNA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特异检测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分析前列腺癌患者CD14-260A/G位点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和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并探讨不同基因型与前列腺癌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饮酒及肿瘤家族史的关系。结果总体来说CD14基因-260A/G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284,OR=1.27,95%CI=0.82~1.94);饮酒(P=0.003)和肿瘤家族史(P〈0.001)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分层分析中,年龄〈70岁的男性携带CD14-260G(AG+GG)等位基因者能增加前列腺癌的易感性(P=0.011,OR=2.93,95%CI=1.28~6.70)。结论 CD14基因-260A/G位点多态性在总体上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但在年龄小于70岁男性中,携带有CD14-260G等位基因者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却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及肝硬化(LV)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基因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常见变异位点A1762T/G1764A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HBVX基因A1762T/G1764A变异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67例患者(包括37例HCC,35例非HCC患者)肝组织中HBV X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HCC组患者A1762T/G1764A突变率为85.7%(30/35),非HCC组患者(包括CHB及LV)A1762T/G1764A突变率为40.6%(13/32),HCC组双突变率明显高于非HCC组(P〈0.001)。结论:HBVA1762T/G1764A突变在HC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4种肿瘤相关抗原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抗原表达对胆囊癌早期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10例慢性胆囊炎、10例胆囊腺瘤及50例胆囊癌组织的癌胚抗原(CEA)、癌相关粘液抗原(CA50)、钙粘附蛋白E(E-C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CEA及CA50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组和胆囊炎组(P<0.05),而E-CD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且伴有转移的胆囊癌E-CD表达更低。胆囊癌的PCNA标记指数显著高于胆囊炎组和腺瘤组(P<0.01)。CEA及PCAN过度表达者3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E-CD过度表达者3年生存率较阴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CEA、CA50以及PCNA检测可能有助于胆囊腺瘤恶变和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且CEA、PCNA和E-CD检测可作为胆囊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1区+49A/G位点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5例胃癌患者和262例正常对照者CTLA-4基因+49A/G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进行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分析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CTLA-4基因外显子1区+49位点A/G、G/G基因型在胃癌组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OR=2.146;P<0.01,OR=3.215);分层分析示:男性患者、年龄在40~55岁之间、不吸烟、不饮酒患者组等组别的胃痛患者携带G/G基因型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 CTLA-4基因外显子1区+49A/G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有明显相关,携带A/G、G/G基因型的个体胃癌发病风险增加,分层因素也影响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 G/A功能多态性与胆囊胆固醇结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18例胆囊结石患者和53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 G/A基因多态性分析,研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规律。结果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 G/A多态性在2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胆囊结石组中AA+G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χ=4.251,P=0.039),AA+AG基因型患胆囊结石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2.813倍(OR=2.813,95%CI=1.020~7.757)。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中分布也存在差异,胆囊结石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χ=5.791,P=0.016),A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胆囊结石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1.777倍(OR=1.777,95%CI=1.110~2.844)。结论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 G/A功能多态性与胆囊结石易感性有关,A等位基因是胆囊结石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G等位基因是胆囊结石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βG基因/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前体药系统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βG,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其转入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检测其表达及β-G前体药对转基因细胞的增殖阻断作用。结果 经G418筛选后的阳性细胞克隆,为高表达βG的胆管癌模型。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原位杂交等证实了pDOR-βG在转基因细胞中的表达;四唑蓝(MTT)比色试验测定β-G前体药对QBC939-pDOR-βG细胞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β-G前体药浓度为0.292g/L时,其抑制率为67.6%。QBC939-β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βG基因/β-G前体药系统是一种新的自杀基因系统,可作为胆道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TGF-β1和TβRⅠ在胆囊癌发病及预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与胆囊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关系,分析其在胆囊癌发病中的机理,评价其对胆囊癌预后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TGF-β1、TβR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素E(cyclinE)的表达,对胆囊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胆囊癌TGF-β1表达阳性率为57.14%(20/35),显著高于胆囊腺瘤〔20.00%(2/10)〕和胆囊炎〔10.00%(1/10)〕,P〈0.01,TGF-β1表达阳性率在Nevin各分期间和是否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GF-β1表达阳性率与PCNALI和cyclinE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r=0.5232,P=0.0013;r=0.4065,P=0.0154)。胆囊癌中TβRⅠ表达阳性率为34.29%(12/35),显著低于胆囊腺瘤〔70.00%(7/10)〕和胆囊炎〔70.00%(7/10)〕,P〈0.05,伴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TβRⅠ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P〈0.05),TβRⅠ表达阳性率与PCNALI呈负相关(r=-0.4024,P=0.0166)。TGF-β1和TβRⅠ表达与胆囊癌预后密切相关,TGF-β1阳性表达者预后比阴性者差(P〈0.01),TβRⅠ阳性表达者预后比阴性者好(P〈0.05)。结论TGF-β1和TβRⅠ表达与胆囊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关系密切,是判断胆囊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标志。TβRⅠ低表达而导致TGF-β1负性生长调控作用的逃逸,以及TGF-β1的促肿瘤形成作用,可能是胆囊癌变过程中的重要机理。TGF-β1和TβRⅠ是判断胆囊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2-AR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EH)并肾功能受损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58例EH并肾功能受损患者(EH-RI组),及与之按性别、年龄、居住地相匹配的肾功能正常的EH无肾功能受损组(EH-non-RI组)及血压肾功能正常对照组各158例。应用PCR-RFLP检测β2-AR(-1023G/A,rs2053044;+252G/A,rs1042717)多态性。用SHEsis网络软件估计单倍体型频率。结果:χ2分割显示:EH-RI组β2-AR/-1023的AA频率(13.29%)高于EH-non-RI组(6.33%)、正常组(4.43%)(χ2=8.94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以EH-non-RI组为参照系,调整危险混杂因素后,β2-AR/-1023-AA型患者EH-RI的OR值为2.561(P〈0.05)。在构建的单倍体型中,EH-RI组的G-G单倍体型(β2-AR/-1023—β2-AR/+252)频率(40.19%)低于EH组(47.78%)、正常组(48.10%)(χ2=5.109,P〈0.05)。结论:携带有β2-AR/-1023-AA基因型是患EH-RI易感因素之一,G-G单倍体型(β2-AR/-1023—β2-AR/+252)对EH-RI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Fas基因-670位点多态性与瘢痕疙瘩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了75例瘢痕疙瘩患者与120名正常对照的Fas基因-670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瘢痕疙瘩患者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x^2=4.408,P=0.036)。瘢痕疙瘩患者的A/G、G/G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1和1.134;P值分别为0.305和0.287),而瘢痕疙瘩患者的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07,P=0.022)。提示A/A基因型者患瘢痕疙瘩的风险性明显高于A/G、G/G基因型者(OR=2.122,95%CI:1.105~4.077)。结论:Fas基因-670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检测可能对判断瘢痕疙瘩高危个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及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IRA-PCR)分别检测180例膀胱癌患者和180例非肿瘤患者COX-2基因-765G/C、-1195G/A和-8473T/C 3个多态位点,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膀胱癌风险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和对照组COX-2-765G/C及-1195G/A 2个位点的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P=0.270);2组间COX-2-8473T/C位点的3种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携带突变等位基因C的个体(-8473TC+CC)患膀胱癌的风险显著降低(OR=0.56,95%CI=0.35~0.88).结论 COX-2-765G/C以及-1195G/A可能与膀胱癌易感性无关,COX-2-8473T/C与膀胱癌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抗凋零基因bcL—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抗凋零基因bcL-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收集我院经病理确诊的42例胆囊癌标本和12例性性胆囊炎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探讨抗凋零基因bcL-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42例胆囊癌组织中,bcL-2阳性者24例(占57%),表现为肿瘤细胞胞浆内呈棕黄色细颗粒,而12例胆囊炎标本中,仅1例呈弱阳性,两组比较P<0.01。结果提示:胆囊癌组织中抗凋零基困bcL-2具有高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根据胆囊癌细胞凋零特点,通过改变其凋零表型治疗胆囊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G/A基因功能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生成及发展的关系。方法研究病例为德国曼海姆医院普通外科2000年10月至2003年3月间收治的157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病例组),对照组为117例查体的健康人,病例与对照人群均为欧洲高加索人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及正常对照组的TNF-α-308G/A基因型。结果病例组患者TNF-α-308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663;等位基因χ^2=0.404,P=0.525)。Ⅲ、Ⅳ期病理分期患者A等位基因(22.6%)和A/A基因型(8.1%)的比例明显大于Ⅰ、Ⅱ期(12.9%和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048,OR=7.368,95%CI=0.839~64.743;等位基因:χ^2=4.720,P=0.03,OR=1.962,95%CI=1.061~3.628)。结论TNF-α-308G/A基因功能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生成无关.TNF-α-308A/A基因型或A等位基因与结直肠癌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基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转染及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带βG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在体外将βG基因导入人膀胱癌T24细胞,利用mRNA打点杂交、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ing 方法检测βG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克隆出含人βG基因全长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βG,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为载体将βG基因转染T24细胞后,经400mg/L的G418筛选后可形成抗性克隆;βG基因打点杂交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转基因细胞中有βGmRNA的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ing证实转基因细胞中有βG蛋白的强阳性高表达。结论:βG基因可被成功转染入人膀胱癌细胞并能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5.
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抑制因子“(NFκBI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71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52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NFκBIA基因多态性分布。结果胃癌组和正常对照组NFκBIA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胃癌组NFκBIAG/G基因型(34%)高于正常对照组(25%),而A/A基因型(1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等位基因G与胃癌呈正相关(χ^2=11.871,P=0.0006,OR=1.751,95%CI1.281~2.394),而等位基因A与胃癌呈负相关(χ^2=18.886,P=0.0001,OR=0.487,95%CI0.354~0.671)。结论NFκBI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C)中6种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探讨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甲基化在胆囊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行手术切除的21例GC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胆囊癌组织6种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同时以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6个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及Nevin分期均无相关性。P16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 0.05),而其余基因无相关性。胆囊癌组织基因组总甲基化水平[(4.1±0.8)%]明显低于慢性胆囊炎基因组总甲基化水平([ 6.8±1.2)%,P< 0.05]。21例胆囊癌组织均存在异常甲基化状态。在6个基因中,胆囊癌组织甲基化率较高的3个基因APC、P16和RUNX3分别为66.7%、57.1%和52.4%,明显高于另外3个基因P15、PTEN和hMLH1的38.1%、33.3%和28.6%(P < 0.05)。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仅有2例检测到单个基因的超甲基化。结论 胆囊癌组织可以同时检测到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超甲基化,启动子区域超甲基化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nm23-H1和E-Cadherin基因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nm23-H1和E-cadherin(E-Cad)基因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的关系。及nm23-H1和E-Cad基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催化信号放大系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nm23-H1和E-Cad表达水平。结果:在胆囊癌中nm23-H1和E-C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和42.3%,均明显低于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P<0.05),nm23-H1和E-Cad表达与胆囊癌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两基因蛋白表达在胆囊癌组织中呈正相关(P<0.05),结论:nm23-H1和E-Cad基因与胆囊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对临床判断胆囊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基因启动子区-1722位点(T/C)多态性和-1661位点(A/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中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183例胃癌患者和116例中国汉族正常对照者进行CTLA-4基因-1722位点和-1661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患者CTLA-4基因-1661位点AA基因型频率,-1661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65.6%vs84.5%;P〈0.01;odds ratio=0.3499;95%CI=0.1943—0.6299;81.1%vs91.8%;P〈0.01;odds ratio=2.6040;95%CI=1.521—4.458)。结论CTLA-4基因启动子区-1661位点A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胃癌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介素-18(m-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结直肠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7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60名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IL.18基因-137G/C、-607C/A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同时用SHEsis软件分析IL-18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频率。结果IL-18基因-607C/A多态性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8基因-137G/C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显示.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1.814倍(OR=1.814,95%CI:1.246~2.642)。联合基因型分析显示,IL-18基因-137G/C、-607C/A单核苷酸多态性存在着强烈的连锁不平衡(ID'|=0.945),-137C/-607A单倍型频率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5)。-137C/-607A单倍型携带者显著增加了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OR=1.637,95%CI:1.100~2.437)。结论IL—18基因-137G/C多态性和-137C/-607A单倍型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137C等位基因可能是结直肠癌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147及Ⅳ型胶原在胆囊癌中表达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胆囊癌组织及25例胆囊炎组织中CD147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CD147在胆囊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炎组(P〈0.01),而Ⅳ型胶原在胆囊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胆囊炎组(P〈0.01);胆囊癌中CD147及Ⅳ型胶原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P〈0.01)。结论胆囊癌组织中CD147的高表达和Ⅳ型胶原低表达及二者的负相关性,可以作为胆囊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