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调查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抗逆力现状,并分析应对方式和组织支持对其抗逆力的影响。方法 以上海市6所三甲医院急诊护士1 24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暴力频度量表筛选出近1个月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组织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以及中文版医护人员抗逆力评价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749名急诊护士近1个月在工作场所中曾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其中以语言暴力为主。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的抗逆力得分为(69.84±12.68)分。相关性分析显示,积极应对方式、组织支持与抗逆力总分呈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抗逆力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组织支持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抗逆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的抗逆力水平有待提高,积极应对方式、组织支持对其有正向预测作用,需制订干预方案以提升急诊护士抗逆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情绪调节策略在应对方式与抗逆力之间的调节作用,为护理管理者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市三甲医院239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抗逆力简表、情绪调节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39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的抗逆力得分为(27.42±7.44)分。认知重评、表达抑制、积极应对与急诊护士抗逆力呈正相关(均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抗逆力呈负相关(P<0.05);积极应对方式可以直接预测抗逆力,认知重评(β=-0.022,P<0.05)和表达抑制(β=-0.031,P<0.05)在积极应对方式与抗逆力间起调节作用。结论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的抗逆力得分处于较低水平,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增强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对抗逆力的影响。提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急诊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同时帮助他们增强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能够有助于提高急诊护士的抗逆力,减少工作场所暴力带来的不良影响,维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差异性,为针对性开展WPV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分别选取苏州市2所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护士1 305人和63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二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69.94%)显著高于三级医院(62.61%),且语言攻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二级医院护士听说过工作场所暴力等4个条目认知率显著低于三级医院护士,对医院鼓励上报、有处理工作场所暴力科室等4个条目选择率低于三级医院护士(P0.05,P0.01)。结论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象较普遍;二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高于三级医院护士,但暴力认知(及对所在医院暴力事件处理方式的评价)低于三级医院护士。应加强对二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关注,加强暴力应对培训,提升医院管理部门对暴力事件的重视,从而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设计调查表,对广州市16所医院273名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73名急诊科在职护士心理暴力发生率为87.91%,其中78.75%的受害者多次遭受暴力。辱骂与威胁是心理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心理暴力更容易在小医院发生。护士站是急诊科发生心理暴力的常见工作场所;60.42%的急诊心理暴力事件发生在晚/夜班。急诊科护士处理心理暴力的主要方式是耐心解释(64.58%)和忍让回避(45,42%);27.50%的受害者未将暴力遭遇告诉别人。心理暴力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病人(或其陪同者、探视者)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肇事者酗酒或药物滥用、候诊时间过长等。病人亲属和病人本人是主要肇事者。结论心理暴力以极高发生率存在于急诊科护士人群。需针对医院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心理暴力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提出有效地应对策略.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护士进行一般资料的调查,并详细询问2011年1月~2012年8月所遭受的工作场所的暴力.结果:在此期间急诊科护士均遭受过工作场所的暴力,在护士自身、急诊科环境、患者的宣教等方面都要积极地做出应对策略.结论:工作场所的暴力时刻威胁着急诊科护士身心的健康,医院管理部门应积极地采取措施,保护急诊科护士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了解护士工作中医院暴力应对资源的真实现状,为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方法,对18名临床护士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对医院暴力的认识不全面,具体暴力情境下应对方式单一,护士遭遇暴力时的医院支持欠缺"3个主题。结论临床护士对医院暴力认知度低,应对方式单一,组织支持度不够。医院管理层应针对问题对医务人员加强培训,建立应对医院暴力的有效机制,提高医院暴力应对资源,以降低暴力发生率或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调查哈尔滨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1 597名护士。结果哈尔滨市护士1年内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1.2%,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辱骂、威胁、躯体攻击、性骚扰。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务、聘任形式、认为暴力事件可以避免的认知、受益于培训、保安在病区设点值班、夜间工作区域灯光明亮、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重视程度、医院鼓励及时上报和医院对暴力事件处理得当是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哈尔滨市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象普遍存在,建议医院、传媒、国家政府部门联合进行综合干预,以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黄晗钧  王琳 《护理学杂志》2022,27(16):95-98
从抗逆力的内涵、研究工具、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等方面综述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抗逆力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抗逆力发展机制研究和干预方案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工作场所暴力对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抽取上海市宝山区3所二级以上医院护理人员904人,应用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问卷、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69.91%的护理人员曾遭受暴力,其中遭受躯体暴力8.41%,心理暴力61.50%。遭受心理暴力组护士情绪疲倦感、工作冷漠感及成就感低落程度显著高于未遭受心理暴力组,遭受躯体暴力组护士情绪疲倦感及工作冷漠感程度显著高于未遭受躯体暴力组(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场所暴力是护士情绪疲倦感和工作冷漠感的影响因素,领悟社会支持是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工作场所暴力加剧工作倦怠感;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暴力事件,提高护士的社会支持度等,维护其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现状,为有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以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量表对荆州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997名在岗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总分(97.11±23.74)分,组织管理维度得分率(71.30%)高于暴力事件处理(70.49%)、暴力预防(66.61%).不同年龄、工作年限、科室、医院级别、暴力事件经历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处于中等水平,需注重暴力防范与处理,为护士创造安全的执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与其生存质量的关系,为预防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提高护理人员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对285名护理人员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并由其自行评价过去1年内是否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工作场所暴力类型及原因。结果180名(63.16%)护士在过去的一年里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基层医院护士是否受到工作场所暴力其生存质量的总体状况、心理、环境、精神支柱维度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工作场所暴力与生存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对护理人员的生存质量有影响,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岗位动态管理对急诊科护士职业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急诊护士人力资源和绩效考核实施岗位动态管理,制定岗位说明书和岗位动态管理方案,加强岗位动态管理人员培训和实施绩效考核方案。比较岗位动态管理前后急诊科64名临床护士的职业满意度。结果岗位动态管理后,急诊科护士总体职业满意度及除专业或社会上交流的机会和工作被称赞或认可外,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均P0.01)。结论急诊科实施岗位动态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职业满意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3.
基层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与其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与其生存质量的关系,为预防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提高护理人员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对285名护理人员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并由其自行评价过去1年内是否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工作场所暴力类型及原因.结果 180名(63.16%)护士在过去的一年里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基层医院护士是否受到工作场所暴力其生存质量的总体状况、心理、环境、精神支柱维度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工作场所暴力与生存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对护理人员的生存质量有影响,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衡阳市临床对护士权益维护的感知,为提高护士权益维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士权益维护调查问卷对衡阳市10所二级或三级医院的69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感知医院对护士权益维护均分、护士感知自身对护士权益维护均分及护士权益维护总均分分别为(3.54±0.71)分、(3.37±0.74)分、(3.47±0.67)分,护士权益维护水平受籍贯、年龄、工龄、用工形式、月收入等因素影响(P0.05,P0.01)。结论衡阳市护士权益维护水平偏低,医院应当提高护士对权益维护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影响因素积极开展维权工作,维护护士权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采取管理措施提高ICU护士交接班质量,减少患者安全隐患。方法采用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对203名ICU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有效与高效交班,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参加,增进护士监督、合作、责任,提供患者信息。结果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总体评分为(4.23±0.58)分,各维度评分分别为:有效与高效交班(4.41±0.63)分,保证患者安全(4.41±0.59)分,促进患者参加(4.20±0.63)分,增进护士监督、合作、责任(4.23±0.61)分,提供患者信息(3.90±0.84)分;ICU类型、工龄及职称是护士对交接班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ICU护士认同交接班是有效及高效的,能保证患者安全,但患者参与度低。ICU护士交接班需要进一步地促进患者参与度,增加合理的监督,减少压力源,以期提高交接班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对新入职护士职场适应的概念、评估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新入职护士职场适应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涉及到个人、组织和工作、心理三方面,提出护理管理者应该优化护理工作环境,为新入职护士提供人文关怀,积极提供引导与帮助,探索出提高新护士职场适应度的方法,以提升新入职护士职场适应度,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度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为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对31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度总分(358.82±35.15)分,工作投入条目均分(3.43±0.67)分。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与工作投入及其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个体应对资源与工作投入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医院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人员职业紧张问题,加强对护理人员个体应对资源的培训和教育,减轻职业紧张水平,使护理人员能全身心地投人工作,以维持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8.
Previous studies on stress in nurses have demonstrated positive but low correlations between stress measures and indicators of mental distress.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further this relationship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it is attenuated by coping strategies. Questionnaires on sources of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and health outcomes were administered to 72 nurses in one large general hospita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aff conflicts and workload stress increased with grade of nurse and that workload stress 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involvement differed between wards, wherea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in coping strategies or mental health outcomes. Negative mental health outcomes were mainly predicted by nurses' perceptions of excessive workload and their adoption of avoidance coping strategies. The main recommendations arising from the study, therefore, were that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in nurses could be alleviated if sufficient resources were allocated so that excessive workloads were reduced, and if stress management programmes could be initiated so that appropriate coping strategies would be adop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