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宁 《护理学杂志》2008,23(21):41-41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其穿刺手法直接影响穿刺水平和患者配合治疗的情绪.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水平,减轻或消除患者因穿刺而导致的痛苦,我们将传统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有效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其穿刺手法直接影响穿刺水平和患者配合治疗的情绪。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水平,减轻或消除患者因穿刺而导致的痛苦,我们将传统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有效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皮瓣静脉构筑及交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定位检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6.
徐杰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136-137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160例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完成时间。结果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穿刺一次进针成功率高,且完成时间短。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它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经胸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 201例采用经胸腋静脉置管,12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82例颈内静脉置管,179例股静脉置管,对比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情况.结果 腋静脉组导管感染率为3.7‰,锁骨下静脉组导管感染率为5.8‰,颈内静脉组导管感...  相似文献   

8.
改良手背静脉穿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秀 《护理学杂志》1996,11(5):309-309
改良手背静脉穿刺方法山东省兖州矿务局第70工程处医院王瑞秀笔者自1992年9月至1993年4月,对门诊176例手背静脉输液方法进行改进,使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47例均为门诊输液病人,其中男193例,女154例,年龄25~8...  相似文献   

9.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结合临床表现,静脉造影及术中静脉压力测定,对本病做出诊断,症状严重者施以相应手术治疗。结论静脉造影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对重症患者根据受压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途径上腔静脉置管450次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慢性脑、脊髓静脉功能不全(CCSVI)是指中枢神经系统静脉回流功能异常或障碍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新近被认识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类似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变化。CCSVI异常的脑部静脉血流触发炎症反应,导致静脉屏障受损、铁沉积、免疫炎症反应增强等,造成白质脱髓鞘的病理变化,可能是多发性硬化的病因之一。最新的研究表明,应用血管腔内技术干预CCSVI,有望成为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股腘静脉漂浮血栓的诊治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93例股腘静脉漂浮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下肢46例,右下肢47例;男66例,女27例;年龄22~80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彩超确诊。7例患者入院前出现症状性肺栓塞。外周溶栓治疗17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导管治疗5例,滤器置入+外周尿激酶溶栓71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抗凝治疗。 结果:93例患者中,脑出血死亡1例,1例因肺动脉栓塞出现意识丧失,自动出院;83例患者漂浮血栓完全溶解,8例部分溶解;置入滤器76例患者,11例未取出滤器。其中5例因滤器捕获大血栓,6例为漂浮血栓未完全溶解。出院后长期(>6个月)口服华法林;随访9~27个月,8例患者残留漂浮血栓完全溶解,无1例患者出现新的漂浮血栓。 结论:彩超诊断股腘静脉漂浮血栓简便易行,滤器置入+导管溶栓或外周溶栓股腘静脉漂浮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2月至8月间我们随机选取60例需要深静脉穿刺的患者,并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n=30)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B组(n=30)采用头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综合考察和比较两组操作的难易度、成功率、测量中心静脉压力的准确度、导管通畅度、并发症、病人的主观感觉和整体护理情况。结果两组操作在难易度、成功率、测量中心静脉压力的准确度和导管通畅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并发症、病人的主观感觉和整体护理情况上差别较大。结论头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可以代替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相似文献   

14.
慢性静脉疾病(CVD)是常见的血管疾病,约占我国血管外科疾病的60%,而静脉流出梗阻是慢性静脉疾病的主要原因,如深静脉血栓(DVT),血栓后综合征(PTS)以及非血栓性髂静脉病变(NIVLs)等导致静脉压力过高而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微创介入已成为公认静脉流出道梗阻的治疗方法,然而静脉疾病的血管内支架技术局限于使用动脉支架,而非使用静脉系统专用支架。由于动脉狭窄和髂静脉阻塞的病理生理学以及解剖位置不同,因此理想的静脉支架必须在静脉疾病的病理生理条件下提供灵活性,径向支撑力,精准释放等特点。目前,欧美市场兴起多款静脉专用支架,在临床研究以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国内的静脉支架也逐一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穿刺口细菌感染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后穿刺口局部细菌感染情况,为临床规范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将75例深静脉置管患者按置管部位分为颈内静脉组40例、股静脉组35例,分别于置管后第1、3、7、10天行穿刺局部取样细菌培养,拔管时经导管采血5ml,并取导管头端5 cm行细菌培养.结果 股静脉组穿刺口局部细菌培养第3天阳性率及总阳性率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组(均P<0.05),第1、7、10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穿刺口细菌培养阳性率高峰期均出现在1周内.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置管用途及使用时限,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并做好穿刺口感染高发期的护理,以减少置管局部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机械偶联式血栓清除(Angio 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两个血管外科中心连续收治的38例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程≤14 d)行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血管造影评价即时血栓清除效果,根据术后第3、6、12个月患者随访时的CEAP分级、多普勒超声检查或血管造影检查评价近期疗效。结果:38例中37例在使用Angio Jet吸栓过程中喷注尿激酶,31例吸栓后一期置入髂静脉支架,11例患者辅助接触性导管溶栓术(CDT);术后3级血栓清除(完全清除)18例(47.4%),2级血栓清除(50%~99%清除)20例(52.6%),无1级血栓清除病例(50%清除)。37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均在12~24 h内消。随访期间,1例患者(3.3%)进行了再次手术干预,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对于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术的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联合CDT或支架置入术可以提高血栓清除效率。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Cockett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Cockett综合征(CS)的关系。方法 将13年间收治的89例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分成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析两组DVT的发病原因,比较两组DVT与CS的关系。43例≥60岁者为老年组,46例<60岁者为中青年组,两组均行手术取栓治疗。结果 老年组伴有CS者25例,发生率为58.1%;中青年组伴有CS者37例,发生率8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S是DVT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DVT伴CS的发生率较中青年低,而老年人因卧床、外伤骨折、肿瘤、高凝等因素所致的DVT患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学变异情况,为前侧腹膜外入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提供该区域的解剖学依据,以减少术中血管副损伤。方法:解剖40例成人尸体标本L3椎体以下左侧以及骶前的下腔静脉属支,重点观察左侧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学特点。结果:左侧L3、L4、L5静脉存在于85%、97.5%和67.5%的标本中,位置与外径相对恒定,内侧汇入下腔静脉或左髂总静脉,外侧与左腰升静脉相交通:左腰升静脉存在于47.5%的标本中,位置较恒定,但起点、外径以及形态均有较大的变异;所有标本中均可找到骶正中静脉,其外径变异不大,但是数目及止点均有明显变异,并且可不伴行骶正中动脉。结论:下腔静脉于下腰椎水平左侧及骶前的属支变异多样,从左侧腹膜外手术入路暴露下腰椎间盘时,需要术前了解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情况并在术中做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对近年来的4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钟患着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会出现输液速度减慢或不滴、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等情况,通常均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合理使用给临床上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最佳途径。方法选择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早产儿160例,根据血管条件首选穿刺血管分为大隐静脉组(60例)和肘部静脉组(100例),分别采取经大隐静脉和肘部静脉置入导管,观察一次性成功率、导管异位率。结果大隐静脉组导管异位率显著低于肘部静脉组,而置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肘部静脉组(P<0.05,P<0.01)。结论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导管异位率低,且送管不受限制,大隐静脉宜作为早产儿PICC的首选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