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中颈椎标准位K线阴性而颈椎过伸位K线阳性者与标准位K线阳性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73例OPLL患者。根据K线情况分为标准位K线阳性组(标准位K线阳性,41例)和过伸位K线阳性组(标准位K线阴性而颈椎过伸位K线阳性,32例)。采用JOA评分评价临床功能,并计算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36(23.8±5.5)个月。至末次随访,标准位K线阳性组JOA评分由术前9~13(11.4±1.7)分提高至11~17(14.8±3.6)分(P0.001),恢复率为46.7%~85.1%(60.8%±18.6%);过伸位K线阳性组JOA评分由术前8~12(10.3±1.6)分提高至11~16(13.4±2.8)分(P0.001),恢复率为36.2%~76.3%(49.1%±19.7%);两组JOA评分相似(P=0.087),但标准位K线阳性组神经功能恢复率高于过伸位K线阳性组(P=0.011)。结论对于OPLL标准位K线阴性而过伸位K线阳性患者,后路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标准位K线阳性OPLL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优于过伸位K线阳性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调整颈椎曲度并行肌肉重建的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伸展位K线阳性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行颈椎双开门椎管成形术的标准位K线阴性且伸展位K线阳性的50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患者术中未调整颈椎曲度(常规重建组),25例患者术中调整颈椎曲度(曲度重建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颈椎生理曲度(CLA),以及术后3个月出现抬头无力和轴性症状的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常规重建组患者JOA评分由术前的(10.9±0.7)分提高到(14.4±0.7)分,JOA评分改善率为(56.7±11.4)%;CLA由术前的10.3°±1.0°提高到11.2°±0.9°;术后3个月曲度重建组患者JOA评分由术前的(10.8±0.7)分提高到(15.0±0.5)分,JOA评分改善率为(68.3±7.1)%;CLA由术前的10.4°±0.8°提高到14.7°±1...  相似文献   

3.
K线用于选择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策略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验证颈椎侧位X线片上C2与C7椎管中点的连线(K线)用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n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手术方式选择的作用.方法:2000年5月至2008年4月,我科通过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颁椎OPLL引起的脊髓病患者35例.男25例,女10例,手术时平均年龄为54.6岁(35~73岁).根据OPLL范围相对于K线的位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OPLL范围未超过K线者为K线阳性组,超过K线者为K线阴性组.记录术前及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Jalt)anese On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算出恢复率.结果:K线阳性组24例,K线阴性组11例.K线阳性组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分提高到术后1年时的13.8分.平均提高5.2分;K线阴性组南术前的6.6分提高到术后1年时的9.8分,平均提高3.2分:K线阳性组的平均恢复率为64.2%,K线阴性组为30.8%.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术前利用K线这一简单实用的指标能有效预测OPLL后路减压手术的疗效,从而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K线在预测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科采用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3个)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8例。分别观察K线阳性组(骨化物未超过K线范围)及K线阴性组(骨化物超过K线范围)术前及术后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以及两组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及末次随访平均改善率K线阳性组患者均高于K线阴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通过K线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椎管内骨化物的关系,可以有效预测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K线阳性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K线后移程度与手术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2例K线(+)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将椎管最狭窄处骨化块与K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定义为KM值,用以量化K线的位置,并用手术前后KM的差值(ΔKM)表示K线的移动程度。比较患者ΔKM值、手术前后C_(2~7) Cobb角的差异。根据患者ΔKM平均值将患者分为A组(ΔKM高于平均值)和B组(ΔKM低于平均值),比较2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手术前后C_(2~7) Cobb角、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JOA改善率。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所有患者ΔKM值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KM值均较术前增加,即K线后移;手术前后C_(2~7) Cobb角无明显变化。2组手术前后C_(2~7) Cobb角、手术时间及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年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年龄影响后,A组患者术后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ΔKM值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颈椎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有效改善OPLL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C_2、T_1处潜行减压后K线后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K线(颈椎侧位X线片上C_2及C_7椎管中点的连线)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颈椎活动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后纵韧带骨化与K线的位置关系,患者被分为K线(+)组及K线(-)组。后纵韧带骨化病灶未超过K线称为K线(+),反之,后纵韧带骨化病灶越过K线称为K线(-)。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并计算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后纵韧带骨化的侵占率(occupation ratio,OOR),颈椎生理曲度(cervical lordotic angles,CLA)和颈椎前凸值(cervical lordotic value,CLV)。评估不同的K线分组中,CLV0组和CLV≤0组之间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联系。结果:K线(+)组和K线(-)组患者的术前CLA分别为(14.7±9.6)°和(-6.4°±9.5)(P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14.0±8.0)°和(-1.4±10.4)°(P0.05);术前JOA评分分别为10.9±3.2和11.2±2.5(P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14.2±1.8和12.6±2.2(P0.05),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分别为(54.7±17.6)%和(25.5±15.7)%(P0.05)。K线(+)组中,术后3个月CLV0组的患者29例,其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52.3±17.2)%,术后3个月CLV≤0组的患者4例,其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为(72.2±7.8)%,术后3个月CLV≤0组患者JOA改善率明显优于术后3个月CLV0组(P0.05)。结论:无论患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分类为K线(+)或K线(-),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都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尤其K线(+)组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K线(+)组患者术后3个月CLV0时,其JOA改善率较CLV≤0的患者差。  相似文献   

7.
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及并发症,并探讨二者的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4月-2009年12月,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54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mion,JOA)神经功能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将患者分为疗效良好和疗效不佳2个组。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术前JOA评分、是否合并糖尿病、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骨化物范围、骨化物分型、是否有脊髓高信号对患者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随访1—6年,平均3.3年。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从术前9.2±1.3分增加至术后14.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improvement rate,IR)为(62.4±13.2)%。其中35例患者手术疗效良好(IR≥50%),19例患者疗效不佳(IR〈50%)。术后并发症包括9例神经根麻痹和2例血肿压迫。影像学研究表明手术疗效良好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明显大于手术疗效不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神经根麻痹患者的颈椎曲度矫正程度明显大于非麻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固定术是一种适于治疗严重的多节段颈椎OPLL的手术方式,术中矫正患者颈椎曲度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但同时可能增加术后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分析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的疗效及并发症,并探讨二者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03年4月~2009年12月,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54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神经功能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将患者分为疗效良好和疗效不佳2个组。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术前JOA评分、是否合并糖尿病、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骨化物范围、骨化物分型、是否有脊髓高信号对患者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结果 随访1~6年,平均3.3年。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从术前9.2±1.3分增加至术后14.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improvement rate, IR)为(62.4±13.2)%。其中35例患者手术疗效良好(IR≥50%),19例患者疗效不佳(IR<50%)。术后并发症包括9例神经根麻痹和2例血肿压迫。影像学研究表明手术疗效良好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明显大于手术疗效不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神经根麻痹患者的颈椎曲度矫正程度明显大于非麻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固定术是一种适于治疗严重的多节段颈椎OPLL的手术方式,术中矫正患者颈椎曲度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但同时可能增加术后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王伟  高成杰  任龙喜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8):1419-1423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病变范围涉及第二颈椎时行后路减压和伸肌重建的方法.方法 2002至2006年治疗OPLL病变范围涉及C2者10例,均行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群附着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椎板成形减压范围C2~C7.测量手术前后CT片上C2有效椎管矢状径,计算减压程度;测量手术前后X线片上C2~C7角,对比生理曲度维持情况;记录手术前后和随访时JOA评分.结果 平均随访14个月,C2有效椎管矢状径术前平均5.6 mm(4.0~8.8 mm)、术后平均13.4 mm(10.0~18.2mm)(与术前相比P<0.01);中立位C2~C7角术前6.5°(-2°~12°)、术后7.4°(3°~14°)、末次随访7.0°(2°~15°)(与术前相比P>0.05);JOA评分术前6~12分(平均9.6分)、术后8~14分(平均10.9分)、末次随访10~17分(平均13.2分)(与术前相比P<0.05).结论 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群附着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对病变范围涉及第二颈椎的OPLL是适宜的手术方法,可以达到减压彻底、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完整随访手术治疗的颈椎OLF合并OPLL患者18例,一期行后路椎板成形术,术后严密观察6~9个月,一期术后症状改善有限,影像学检查发现前方骨化的韧带压迫脊髓,二期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并切除骨化的韧带+植骨内固定术。术前、一期和二期术后行JOA评分并计算恢复率,测量颈椎前凸值,比较术前、术后颈椎前凸值、JOA评分和恢复率。结果椎板成形术后出现不全瘫痪症状加重者1例,C5神经根麻痹症状1例,脑脊液漏3例;二期前路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麻痹2例,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随访时间26.3个月,术前JOA评分(7.2±1.3)分,颈椎前凸值(5.7±4.1)°;一期术后JOA评分(12.6±3.8)分,改善率为(51.6±19.3)%,颈椎前凸值(9.3±3.8)°;二期术后JOA评分(14.8±1.6)分,改善率为(72.7±13.4)%,颈椎前凸值(15.5±3.2)°。JOA评分、改善率以及颈椎前凸值在一期、二期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OLF合并OPLL患者术后JOA评分、恢复率和颈椎前凸值,是治疗OLF合并OPLL的一种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K线对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C-OPLL)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行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C-OPLL患者1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K线结果将患者分为K线(+)组和K线(-)组,分别包括99例和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CDS)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结合ARCH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节段性OPLL(OPLL组)及多节段CDS(CDS组)共7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等。结果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Cobb角(C2-7)丢失值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神经功能改善率及手术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LL及CDS患者采用该术式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OPLL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颈椎活动度丢失均大于CDS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4例单节段颈椎OPLL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2组,前路手术(A组)10例,行前路骨化节段椎体次全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切除,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后路手术(B组)14例,行后路减压,以骨化节段椎板为中心,切除3节段全椎板,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较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及脊髓功能下降各1例;B组术后并发C5神经综合征及切口脂肪液化各1例。结论单节段颈椎OPLL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的近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后路手术风险相对较小,前路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的结果,比较颈前路与颈后路手术治疗OPLL的优缺点。方法从2009年1月到2011年7月手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22例,其中10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骨化灶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12例采用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比较前路与后路术前的基本因素(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病程、骨化灶累计节段数、椎管狭窄率、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两组术后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手术优良率之间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5个月,最短9个月,最长38个月。a)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性提高(P值小于0.001),总计平均增加4.77分,前路组平均增加4.80分,后路组平均增加4.75分。b)JOA平均改善率为72.25%,前路平均改善率为73.26%,后路为71.40%。C)手术优良率为77.3%。前路优良率为80%,后路优良率为75%。d)颈前路、颈后路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前路与后路两组术前的基本因素(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病程、骨化灶累计节段数、椎管狭窄率、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术后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及手术优良率,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前路手术更容易发生脑脊液漏的并发症(2/10),而后路无一例发生。结论对于颈椎OPLL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骨化灶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或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手术短期疗效是满意的。前路与后路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手术入路的选择应取决于不同患者的特点和外科医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的疗效.方法 按治疗方法将41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患者分为2组:后纵韧带切除者20例(切除组),未切除者21例(保留组),同时行前路钢板内固定融合,比较两种方式的疗效.结果 41例均获随访,时间13~32(18.0±1.6)个月.两组术前JOA评分、失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恢复率切除组76.2%±21.6%,保留组63.7%±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后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钉棒固定加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88例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单侧钉棒固定46例,双侧钉棒固定42例。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按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9(14.3±1.6)个月。JOA和VAS评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与双侧钉棒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而单侧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器械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后路减压自体碎骨椎间打压植骨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 采用后路减压自体碎骨椎间打压植骨固定手术方式治疗9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患者均经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且治疗无效.应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分标准和影像学指标变化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74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12~24个月).术前椎间隙高度(4.5 ±2.8) mm,术后(12.3 ±2.5)mm(P<0.05).术前腰椎前凸角(-31±11).,术后(-47±7).(P<0.05).术前JOA评分为(14.5±3.92)分,术后(24 ±2.65)分(P<0.05),JOA评分改善率为65%~100%,平均76%.结论 只要适应证得当,后路减压自体碎骨椎间打压植骨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能够恢复椎间隙高度和改善腰椎生理前凸,不需另外取骨,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