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烧伤休克期有关补液公式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简称三医大公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5-2007年笔者单位收治的热力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伤后8 h内入院且无特殊疾患)共71例,分为成人组(46例)、小儿组(25例).患者入院后即按照三医大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同时监测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补液速度.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补液量、实际补液系数、尿量. 结果 71例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未发生明显的因液体复苏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成人组伤后第1、2个24 h及小儿组伤后第2个24 h的实际补液量超过各自计划补液量的16%~38%.成人组第1、2个24 h的实际补液系数大于公式所要求的补液系数.2组患者第1个24 h尿量为1.1~1.2 mL·kg-1·h-1左右;第2个24 h成人组为(1.2±0.4)mL·kg-1·h-1,小儿组为(1.7±0.5)mL·kg-1·h-1. 结论 三医大公式是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治疗的较好选择,在应用此公式时须强调进行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大面积烧伤后急救复苏十倍法补液公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70例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男135例、女35例,年龄(42±14)岁]的烧伤总面积[30%~100%体表总面积(TBSA)]和体重(45~135 k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内输入高渗电解质葡萄糖液(HEGS)对犬35%总体表面积(TBSA)烧伤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 Beagle犬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高渗液组(H组)和等渗液组(Ⅰ组),每组6只,采用凝固汽油燃烧法制作35%TBSA Ⅲ°烧伤模型.高渗液组于伤后0.5 h通过肠道给予HEGS(1.8%NaCl的5%葡萄糖液),24 h补液总量按2 ml/(kg·1%TBSA)计算;等渗液组烧伤后0.5 h通过肠道补充IEGS(即0.9%NaCl的5%葡萄糖液),24 h补液总量按4 ml/(kg·1%TBSA)计算;对照组烧伤后不予补液.测定各组犬烧伤前及烧伤后0.5、2.0、4.0、6.0、8.0、24.0 h的心排血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血容量、血浆渗透浓度、肠黏膜血流量、肠道对复苏液中水分和钠离子的吸收速率,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烧伤后各组心排血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血容量和肠黏膜血流量均明显下降,两补液组于伤后2 h逐渐回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补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液组补液后血浆渗透浓度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烧伤后两补液组肠道对复苏液中的水分和钠离子的吸收速率均逐渐增加,高渗液组肠道对水分吸收速率低于等渗液组(P<0.05),钠离子吸收速率则高于等渗液组(P<0.05).结论 35%TBSA烧伤后0.5 h通过肠内补充HEGS可以被肠道有效吸收,并在减少1/2补液量的前提下,基本维持有效血容量,达到肠内补充等渗液体复苏相似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度烧伤患者早期电解质与胶体混合液体复苏量、电解质与胶体比值及血钠的改变. 方法 选择2004年3月-2009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70%,且Ⅲ度面积大于或等于50%TBSA的67例行液体复苏患者.回顾性总结患者伤后24、48、72 h电解质、胶体和水分的输入量及尿量,同时记录患者不同时间段血钠变化与补液情况.数据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7例患者中,9例早期出现低钠血症、5例出现高钠血症、53例血钠正常.患者伤后72 h内尿量均在70 mL/h以上.患者实际补充的电解质和胶体总量(mL)=烧伤总面积(%TBSA)×体质量(kg)×K,上述公式中的K值在伤后第1个24 h约为1.7,电解质与胶体比值约为1.4;伤后第2个24 h的K值为1.3,电解质与胶体比值为1.6;伤后第3个24 h的K值为0.9,比值为2.0. 结论 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实际液体复苏量略大于传统公式计算量(K值为1.5).早期液体复苏过程中电解质量以及电解质与胶体比值会影响患者血钠水平.  相似文献   

5.
延迟快速复苏对烧伤休克循环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在烧伤延迟复苏情况下,如何迅速纠正休克.方法通过对20例烧伤面积大于40%TBSA、因延迟复苏导致休克的患者,进行延迟快速复苏.观察休克期液体出入量、动咏压(B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状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肺血管阻力(PVR)、外周血管阻力(SVR)、氧供应(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O2ext)、乳酸(LA)及碱缺失(BD)等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快速补液后2h内输入液体占“第一个24h公式计算量”的(38.8±6.1)%,如果加上院外补液量则占“第一个24h公式计算量”的(48.3±5.0)%.第一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一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31.4±14.3)%;第二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二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03.2±7.2)%.快速补液后,尿量大幅增加,CO显著升高,DO2增强,SVR、LA、BD大幅下降,PVR虽大幅升高,但PAWP、PAP和CVP并未超过正常.结论在严密血流动力学监护下,烧伤后延迟复苏初期加快补液速度是可行且有益的,烧伤休克的延迟复苏需要显著增加补液量.指导休克延迟快速复苏应以监护心输出量及PAP、PAWP、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为主,辅以血中LA、BD水平及尿量变化等临床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小儿烧伤休克期补液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临床资料 :重度烧伤患儿 30例 ,其中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6个月~ 6岁〔(2± 1)岁〕 ,烧伤总面积为 2 0 %~ 75 %〔(31 2 0± 11.98) %〕TBSA,除 2例Ⅲ度烧伤 (4%、31%TBSA各1例 )外 ,其余全部为Ⅱ度烧伤。 30例患儿入院时烧伤合并休克者 19例。住院时间 2~ 6 1d,平均 2 2 .73d。伤后距入院治疗时间 0 .5~ 15h〔(3.0 0± 3.2 2 )h〕。3例入院前曾少量补液 ,其余均未补液。最终治愈 2 0例 ,好转出院 10例。  治疗情况 :伤后第 1个 2 4h补液计划按 2ml·kg- 1 ·1%TBS A- 1 计算 ,另加生理需要量 10 0ml kg(体重超过 10kg者 ,超过…  相似文献   

7.
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1990年3月~2 0 0 1年11月收治烧伤患者15 2例,其中男10 3例、女4 9例,年龄15~5 8岁[(31.12±12 .4 5 )岁]。烧伤总面积30 %~90 % ,Ⅲ度15 %~70 %TBSA。致伤原因:火焰烧伤6 4例、热液烫伤5 6例、鞭炮炸伤32例。合并轻、中度吸入性损伤者6 3例(均伴有烧伤休克)。入院时间:伤后4~12h[(6.15±2.5 0)h]。将1990~1993年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1993年以后的118例患者设为治疗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 5 )。方法:对照组按传统的烧伤复苏方法进行复苏,治疗组入院后快速、大量补液进行复苏。两组补液…  相似文献   

8.
例1 男,47岁,因医院制剂室高温蒸气锅爆炸(内放置540支葡萄糖注射液瓶)致伤。烧伤总面积85%、其中Ⅲ度25%TBSA,伴中度呼吸道烫伤、复合冲击伤、广泛软组织刺割伤。患者既往有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病史,未治愈。伤后10min入院行简单清创术、抗休克治疗,按烧伤补液公式[1]补液。伤  相似文献   

9.
自体皮源不足一直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一大难题 ,微粒皮移植技术的运用可大大节省自体皮源 ,是烧伤创面修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6月 ,笔者采用喷洒法皮粒播植术[1 ,2 ] 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6例 ,其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11~ 5 8岁 ,平均 39岁。烧伤总面积均 >70 %TBSA,其中烧伤总面积>90 %TBSA 3例 ,Ⅲ度烧伤面积 >5 0 %TBSA 4例。 6例患者四肢创面均为深Ⅱ~Ⅲ度烧伤。异种皮的准备 :(1)新鲜条状猪皮的制备 :选用 12 0kg左右健康纯白猪 ,处死后 ,用肥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观察大面积烧伤病人血清锌和铜的变化,并为临床监测和补充锌和铜提供依据。英国Midlands地区烧伤中心的住院病人34例,平均年龄33岁(3~88岁),男性22例,平均烧伤面积为29.8%(10~79%)。按伯明翰事故急救医院公式复苏补液。30例病人经胃肠道营养,铜和锌的摄入量经查表计算而得,分别为4.2(1.7~10.8)和19.7(9~39)mg/24小时,4例病人经胃肠外营养,8例病人需机械通气,5例病人于观察期间死亡,在观察期间所有病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复苏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足够的液量、电解质平衡、预防早期补液超量或伤后1周内出现的肺水肿,无论应用何种公式补液,现已公认以每小时30~50ml排尿量作为复苏中衡量液量足够与否的标准。吸入性损伤患者复苏不同于无此并发症者的复苏,前者需增加输液量。作者的临床印象是液量的增加也应以每小时尿量为参考基础。吸入性损伤患者在液量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病死率增加, 但有关严重烧伤患者围手术期心房颤动的研究较少。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ICU 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14例烧伤总面积≥30%TBSA的成年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 探讨重症烧伤患者围手术期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以及预后。研究结果显示, 12例患者在烧伤手术后被诊断为新发的心房颤动, 其中4例患者表现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均与手术刺激有关), 无一例患者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烧伤总面积(相对危险度=13.851, 95%置信区间为2.973~64.531, P<0.001)和Ⅲ度烧伤面积(相对危险度=15.223, 95%置信区间为2.013~115.133, P=0.018)是重症烧伤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者认为, 发生心房颤动患者都表现出至少1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尤其是烧伤总面积超过80%TBSA且在伤后2周内接受手术的患者。建议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术前明确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预估出血量及准备血制品, 并在术中与...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及分析项目 笔者单位2003年10月-2007年11月收治0~14岁城乡结合部烧伤患儿389例,占同期入院烧伤患儿总数(617例)的63%.其中0~3岁296例占76%,4~5岁58例占15%.6~10岁24例占6%,11~14岁11例占3%.烧伤总面积1%~55%TBSA,均为Ⅱ、Ⅲ度.5岁以下患儿以烧伤总面积小于10%TBSA为主.分析389例烧伤患儿的烧伤原因、受伤场所、院前救治、居住地区、监护人文化程度、患儿烧伤程度及各年发病数等.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收治大面积深度烧伤合并上、下肢关节部位烧伤(不含严重的开放性关节损伤)的患者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岁半~72岁,平均31.5岁.烧伤面积50%~60%TBSA 12例,61%~70%TBSA 10例,71%~80%TBSA 7例,>80%TBSA 3例,均为深Ⅱ、Ⅲ度烧伤,其中Ⅲ度面积为(24±15)%TBSA.关节部位创面共计65个,包括深Ⅱ度创面23个,混合深Ⅱ、Ⅲ度创面32个,Ⅲ度创面10个, 其中感染创面12个.  相似文献   

15.
我院烧伤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29例小儿大面积烧伤患者,经延迟复苏抗休克、抗感染、合理创面处理、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9例患儿,年龄0~6(2.4±1.59)岁,男性20例,女性9例,烧伤面积为体表总面积(TBSA)的15~45(19.7±6.47)%,最大烧伤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浆B型钠尿肽(BNP)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4 h内入院、年龄18~60岁、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或者Ⅲ度面积大于或等于10%TBSA的患者42例,分为:烧伤A组,总面积30%~50%或者Ⅲ度10%~20%TBSA;烧伤B组:总面积大于50%或Ⅲ度大干20%TBSA.每组各21例.以同期住院的20例整形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TnI)水平.测定并计算42例烧伤患者伤后8、16、24、48 h TnI、BNP及液体入量的整体水平.对其中的BNP值与液体人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入院时,烧伤A组患者BNP值为(68±19)ng/L,烧伤B组为(99±38)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7)ng/L,P<0.01];烧伤A、B组TnI值[(2.13±0.67)、(2.98±0.58)μg/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0.12±0.03)μg/L,P<0.01];3组患者CK、CK-MB值接近(P>0.05).42例烧伤患者伤后48 h内BNP持续增高,与液体人量呈正相关;TnI于伤后24 h达高峰,伤后48 h下降.结论 血浆BNP是反映重度烧伤后早期心肌缺血缺氧变化的敏感指标,且与早期液体复苏量呈正相关,可用于指导休克期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烧伤总面积超过50%TBSA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给予补液、呼吸支持、创面处理、营养支持、抗感染及激素、乌司他丁等药物治疗.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年龄、烧伤面积、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6例患者治愈,7例死亡,12例放弃治疗.放弃治疗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治愈组(P<0.01),但与死亡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愈、死亡和放弃治疗的患者间烧伤总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愈组III度烧伤面积显著小于放弃治疗组(P<0.01)和死亡组(P<0.05).放弃治疗的主要原因是病情严重、年龄偏大和经济负担重.26例治愈患者于伤后6周基本完成创面修复,裸露创面在5%以下.伤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脓毒症、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肺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应激性糖尿病和反应性精神异常.创面培养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肺炎克雷白菌(15株)和醋酸钙不动杆菌(15株).7例死亡患者中3例死于烧伤脓毒症,4例因治疗后期家属放弃积极治疗而死亡.结论:有效的液体复苏、维持呼吸道通畅、积极的创面修复和有力的抗感染治疗是大面积烧伤救治成功的关键环节.烧伤感染是导致烧伤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口服补液复苏对严重烧伤家兔心肌力学指标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 了解口服补液复苏对严重烧伤家兔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15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烧伤组(42只)、立即补液组(42只)、延迟补液组(30只)和延迟快速补液组(30只).正常对照组不致伤不补液.其余4组家兔均造成40%TBSAⅢ度烧伤,烧伤组不补液,余下3组伤后用灌胃的方式进行口服补液复苏.经家兔颈动脉左心室内置管,测量正常对照组及4组致伤家兔伤后2、6、8、12、24、36、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以及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LV±dp/dt max),另检测休克期尿量. 结果烧伤组家兔LVSP、LV±dp/dt max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立即补液组和延迟快速补液组上述指标在伤后24 h内高于烧伤组,其中立即补液组LV+dp/dt max在伤后8 h达峰值[(892±116)kPa/s,1 kPa=7.5 mm Hg],LV-dp/dt max在伤后6 h达峰值[(724±149)kPa/s];伤后8 h,延迟快速补液组LV±dp/dt max均达峰值.延迟补液组伤后各时相点LVSP、LV±dp/dt max与烧伤组接近.各组家兔MAP、伤后第1个24 h尿量的比较情况大致与以上指标相似.烧伤组与其余4组比较,各时相点LVE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严重烧伤家兔伤后24 h内给予有效的口服补液,可改善心肌力学指标;延迟复苏的家兔按照延迟复苏补液公式预估补液量,才能进行有效复苏.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在浙江省瑞安市举行了第三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与会者热烈探讨了烧伤后早期补液的问题,指出按现行补液公式复苏,可能遗留隐性休克,应加以改进。会后参会代表、《中华烧伤杂志》的热心读者钟晓春医师来函,继续对休克复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首先认可现行通用公式先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很多艰辛,而应用之后确实有效,赞成“不要随随便便搞个什么公式,也不要随随便便否定现有公式”。同时他也认为“在原有公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修正,克服其不足,产生新的公式就成为必然”。应该说,他的意见基本上正确。现行补液公式应用于中小面积烧伤可行而有效,但用于严重大面积深度烧伤或延迟入院已并发休克患者的复苏,度过休克期后明显遗留缺血缺氧性损害,导致器官功能障碍,是当前严重烧伤治愈率停留于平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亟待改进。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监测一般生命体征(尿量、血压等)和(或)血流动力学指标,只能了解全身灌流情况,但不是烧伤后早期补液的完整终极目标。有效的补液监护除了解全身灌流外,还应了解各个脏器和组织的局部灌流以及细胞利用氧的情况。目前对此虽有众多探索,惜乎尚无准确的终极目标问世。在补液监测指标暂无改进的情况下,建立新的补液公式,似无可能,也非必需。现行公式存在诸多不足,根据病情,对“公式”进行调整是完全应该的。特别对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补液更应强调“个体化”,全面分析病情,根据监测指标,随时调整补液。目前应积极探索科学、准确的补液终极目标,建立全身灌流、微循环、局部灌流、细胞氧利用情况等指标,寻找简易而有效的监测手段。只有明确了早期复苏的终极目标,才有可能提高烧伤后早期复苏的疗效并创建新的、更具临床指导意义的补液公式。我们欢迎更多的同行一起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严重烧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女,20岁。因全身多处汽油火焰烧伤后5 h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3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四肢湿冷,声音嘶哑,鼻毛烧焦。两肺呼吸音粗糙。烧伤总面积90%,浅Ⅱ度20%TBSA,深Ⅱ度15%TBSA,Ⅲ度55%TBSA。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中度吸入性损伤,否认其它外伤史。立即行气管切开、低流量持续吸氧、左踝部大隐静脉切开快速补液复苏等急救处理。四肢均未行切开减张。创面清创后,外用磺胺嘧啶银行暴露疗法。至伤后第3天因左踝部静脉插管输液不畅而拔去,当时左下肢较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