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的疗效。方法将68例腰椎峡部裂Ⅰ度滑脱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5例,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修复峡部裂)和对照组(33例,椎间植骨融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JOA评分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牵拉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植骨融合率:治疗组91.4%,对照组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JOA评分:治疗组(25.8±1.5)分,对照组(26.5±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Ⅰ度滑脱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42-2147
[目的]评价本科所设计的椎体终板纹化处理和"象形皮质骨融合器"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2014年1月,应用上述技术治疗的275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椎间植骨融合效果。应用作者自行设计的"纹式终板处理器"处理椎间隙,不仅去除软骨性终板,还在骨性终板表面形成深沟纹,以改进骨性融合,且不损害终板抗压强度。将减压操作中整体切除"漂浮"的自体棘突椎板复合体,根据目标椎间高度情况修整成类似融合器外观的大块骨,称之为"象形皮质骨融合器",置入椎体间。[结果]术后1周内,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行腰椎X线片和(或)CT检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内固定是否存在松动、脱出、断裂等并发症。经6个月以上随访273例患者达到骨性椎间融合,2例患者出现融合失败、螺钉松动或断裂。根据Macnab和Otani的评定标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246例,良13例,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94.18%。[结论]应用"象形皮质骨融合器"并终板纹化处理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后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SOBAR TTL动态固定与峡部植骨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或伴Ⅰ度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9例腰椎峡部裂患者,均采用ISOBAR TTL动态固定与峡部植骨治疗,平均随访(31.24±2.7)个月。记录手术完成情况,术后随访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49例患者手术耗时(118.86±15.78) min,平均失血量(156.87±26.32) ml,住院时间(10.87±2.68) d;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的ODI指数、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优良率为95.91%,术后6个月峡部断端的骨性融合率85.71%,术后1年融合率97.96%,仅发生1例慢性腰痛,无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螺钉断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ISOBAR TTL动态固定与峡部植骨能有效改善单纯腰椎峡部裂或伴Ⅰ度滑脱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峡部断端骨性融合率高,还能有效避免ASD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后路椎间、峡部及后外侧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峡部腰椎滑脱的32例患者给予后路椎间、峡部及后外侧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处理,出院后进行随访,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变化和JOA评分。结果术后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患者的腰椎的滑脱率明显降低,相对椎间高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相比患者的滑脱角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滑脱角没有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0~36个月,结果显示腰椎滑脱患者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术式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后路椎体间植骨同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峡部裂腰椎滑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自体植骨同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Ⅰ~Ⅱ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采用腰椎后侧入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自体植骨融合同时椎弓根内固定,术后腰围固定3个月。[结果]43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椎体间骨性融合率为90.7%,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8.37%。[结论]椎体间自体植骨同时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Ⅰ~Ⅱ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椎板揭盖回植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自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采用全椎板揭盖回植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疾病2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5~72岁,平均(46.3±4.5)岁。L5椎峡部裂合并滑脱19例,L4峡部裂合并滑脱9例。采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及参照Henderson标准评估疗效。摄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X线片,行CT扫描,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5±6.5)个月。腰腿痛VAS评分术前平均(8.4±2.2)分,术后(2.1±1.0)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1.6±1.1)分,术后、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显著改善(P=0.03)。JOA腰椎功能评分,术前(15.6±3.1)分,术后(24.3±4.2)分,术后末次随访(25.7±4.5)分,术前与术后、术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按Henderson评价标准,优17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9%。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及硬膜撕裂损伤,1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给予换药处理后愈合。所有患者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螺钉松动断裂,无回植椎板移位。结论对于腰椎峡部裂并滑脱全椎板揭盖有利于术者进行彻底的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椎板回植后重建了脊柱的后柱结构,减少了手术后瘢痕黏连压迫,取得了良好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9年1月,对157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术中将腰椎峡部裂节段的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完整切除备用,应用自行设计的"组合式椎间处理器"螺纹化处理椎间隙上下终板,将完整剥离的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根据目标间隙椎间高度修整成类似融合器外观,行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139.24±35.36) min;术中出血量(275.13±93.22) ml,未出现神经根损伤。术后患者疼痛逐渐缓解,功能逐渐改善。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结论]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后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1经Wiltse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24例L5S1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82(150~2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40(200~800)ml。22例获得解剖复位,1例由MeyerdingⅣ度恢复至Ⅰ度,1例由MeyerdingⅢ度恢复至Ⅰ度。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28)个月。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100%,无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中通过充分松解不仅能获得神经充分减压,而且使滑脱椎体更容易复位;经Wiltse入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颗粒状植骨不仅能最大限度保留腰椎运动节段,而且能维持脊柱稳定,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06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的41例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结果本组随访时间平均21(13~36)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优3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5.1%。术后1周、1年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滑脱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及术后1年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能够提拉复位滑脱椎体,增加椎管容积,解除硬膜及神经根压力,椎间及峡部裂骨性融合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长固定节段结合短节段融合在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治疗中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36例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并包括滑脱椎近端相邻椎的延长节段钉棒系统固定术。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估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采用JOA及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39个月。滑脱复位率91.8%~95.2%;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7 mm±2.1 mm恢复至术后10.5 mm±2.4 mm;植骨融合率100%;JOA评分:术前7.9分±2.1分,术后3个月17.3分±3.9分,末次随访时24.5分±2.0分;VAS评分:术前7.5分±2.0分,术后3个月3.1分±1.4分,末次随访时1.8分±0.9分。参照JOA和VAS评分评价疗效,优2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7%。随访期间滑脱复位率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均无滑脱畸形加重,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感染及神经损害加重等现象。结论延长节段固定结合短节段融合治疗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以达到理想的复位固定效果和可靠的骨性融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后外侧融合与后外侧融合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成人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及放射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成人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分别行后外侧植骨融合固定32例(A组),后外侧植骨融合加椎间融合固定20例(B组)。结果患者获随访1~7年,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并发症多。结论对成人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采用单纯后外侧植骨融合固定和后外侧融合加椎间融合固定均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两者在临床及影像学有效率方面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uck法螺钉固定联合椎板-横突植骨术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的手术效果。方法 应用Buck法螺钉同定联合椎板-横突植骨融合,治疗10例合并Ⅰ~Ⅱ度腰椎滑脱的腰椎椎弓峡部断裂。结果随访8个月~4年,均达骨性融合,腰痛等症状缓解。结论Buck法螺钉固定联合椎板-横突植骨融合技术治疗合并Ⅰ~Ⅱ度以内滑脱的腰椎椎弓峡部裂,手术创伤小,对腰椎生理影响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无内固定异体骨圈嵌植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内固定异体骨圈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用深低温异体骨圈加自体骨嵌植峡部裂腰椎滑脱症15例,不加任何内固定,腰围外固定3个月以上,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融合情况、测量椎间隙高度和滑脱椎位移距离差。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融合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3个月;椎间隙高度减低3mm1例,2mm4例;滑椎前移2mm和3mm各1例。按Macnab法评定,优10例,良4例,优良率93.3%。结论齿状异体骨圈加自体松质骨嵌植,无需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Ⅰ°~Ⅱ°滑脱安全可靠,达到复位、稳定、融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治疗老年L_5-S_1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43例老年L_5-S_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ALIF治疗,术后评价其VAS评分、ODI指数和JOA评分的改善情况,复查腰椎X线片观察患者脊柱融合情况。结果 4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3.74±25.8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92.14±54.69)m L,其中1例术中出现左髂总静脉轻微外侧损伤。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6.38±8.29)个月,JOA评分由术前(15.9±4.7)分增加至末次随访(27.8±2.9)分,ODI指数由术前(58.2±22.6)%降低至末次随访时(21.3±14.2)%,腰痛、腿痛VAS由术前(6.5±2.1)、(6.2±1.7)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1.4±1.6)、(1.6±1.6)分,滑脱度由术前(19.2±7.3)%降至末次随访时(5.9±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显示,植骨融合率100%。结论 ALIF治疗老年L_5-S_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缓解腰部及腿部疼痛,促进腰部及腿部功能恢复,植骨融合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加任何内固定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可行性,评估复位率、融合率以及疗效,以帮助无能力支付内固定物费用的患者.方法选择Meyerding法Ⅱ°以内的峡部裂腰椎滑脱症36例,经前路腹膜外减压、复位,21例自体髂骨块2块,15例深低温异体骨圈复合自体松质骨,做椎体间嵌植融合,术后离床活动,支具外固定3~6个月.结果35例随访1~10年,复位率Ⅱ°者>50%,Ⅰ°者超过85%.除1例骨块向前移位吸收需二期手术外,余34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7.1%,优良率94.3%,每例节省费用2~3万元.结论无内固定前路手术可以安全、可靠治疗Ⅰ~Ⅱ°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U形钛棒内固定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2月~2018年12月本科收治的50例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单纯性腰椎峡部裂患者;累及节段L34例,L414例,L532例.采用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30例(U形钛棒组),节段间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20例(椎弓根钉组).对比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腰椎CT评价峡部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7.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形钛棒组腰椎活动度显著大于椎弓根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峡部裂骨性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植骨骨性融合,无感染、慢性疼痛、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单纯性腰椎峡部裂患者,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与节段间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前者更有利于保留腰椎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8年12月应用肌间隙入路钉钩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的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38例,术前及末次随访进行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估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采用Macnab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术后3、6个月复查腰椎CT评估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48个月的随访,平均24.76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为95%;术后总融合率为92.1%,随访中无内固定断裂、脱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肌间隙入路钉钩系统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滑脱椎"漂浮椎板"修整后椎间植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滑脱椎"漂浮椎板"修整后椎间植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21例,评价术后椎间植骨愈合、滑脱复位及椎间高度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28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疗效评价按侯树勋等评定标准:优16例,良3例,可2例。结论运用滑脱椎"漂浮椎板"修整后椎间植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复位满意、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ISOBAR TTL动态固定联合峡部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3月,采用ISOBAR TTL动态固定联合峡部植骨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或伴MeyerdingⅠ度滑脱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19~47岁,平均31岁。病程9~60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三维重建及MRI明确峡部裂部位,峡部裂位于L4 9例,L5 17例。其中单纯腰椎峡部裂10例,伴MeyerdingⅠ度滑脱者16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根据术后6个月CT三维重建结果评价峡部植骨融合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系统评价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脑脊液漏、取髂骨区疼痛不适等手术并发症发生。2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椎体继发性滑脱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术后各时间点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评分优于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T三维重建结果提示23例(88.5%)峡部断端骨性融合;3例未融合患者中,1例术后1年达骨性融合,2例末次随访时仍未融合,但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根据UCLA系统评价为Ⅰ级20例,Ⅱ级6例,与术前相同,未发现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论采用ISOBAR TTL动态固定联合峡部植骨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或伴MeyerdingⅠ度滑脱安全有效,峡部植骨融合率满意,并可能延缓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8-01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的13例青年腰椎峡部裂,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结果 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6~26个月,平均20个月。13例拆除内固定前CT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脱及断裂,峡部裂处已达到骨性愈合、峡部裂处骨质轻度增生膨大。拆除内固定后6个月内未出现峡部再发断裂及椎体滑脱现象。末次随访时12例腰痛症状消失,1例仍存在轻微下腰痛症状,13例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操作方便,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