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С����Ѫ67�����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1998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29例),良、恶性肿瘤差异不明显,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15例)、小肠憩室(12例)、血管病变(7例)及家族性肠息肉病(4例)。67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以肠段切除为主要手术方法。结论 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对常规检查难以确诊且又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病人可采用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2.
常见小肠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常见小肠出血病因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1990-2004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三科诊治的7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肠出血发生原因依次分别为肿瘤(41.9%)、小肠憩室(25.7%)、血管病变(23.0%)及炎性肠病(9.5%)。>45岁病人以肿瘤(55.6%)、血管病变(27.8%)为主,≤45岁以小肠憩室(42.1%)和肿瘤(28.9%)为主。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结论 肿瘤是引起小肠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小肠憩室、炎性肠病及血管病变。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是小肠出血的主要诊断方法,对怀疑小肠出血,辅助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剖腹探查是主要诊断方法。针对不同原因的小肠出血可以选择药物、内镜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小肠出血6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29/67),良、恶性肿瘤差异不明显,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15/67),小肠憩室(12/67)及血管病变(7/67),分别有18、17和10例病人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素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确诊,18例剖腹探查确诊,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以肠段切除为主要手术方法。结论:小肠出血原因肿瘤占首位,其次分别为炎性肠病,小肠憩室及血管病变,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剖腹探查对常规检查难以确诊且又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病人也是一种主要诊断手段。小肠出血治疗以药物,内镜治疗为首选,如效果不佳则行手术治疗,主要为包括病变在内的肠段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14/37),良、恶性肿瘤差异不明显,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7/37)、小肠憩室(6/37)及血管病变(3/37)。全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以肠段切除为主要手术方法。结论小肠出血原因肿瘤占首位,其次分别为炎性肠病、小肠憩室及血管病变。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剖腹探查对常规检查难以确诊且又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也是一种主要诊断手段。小肠出血治疗以药物、内镜治疗为首选,如效果不佳则行手术治疗,主要为包括病变在内的肠段切除。  相似文献   

5.
小肠出血3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同治  凡启明  付伟 《腹部外科》2010,23(3):162-163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38例临床资料。结果 38例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为18例(47.4%),良性、恶性肿瘤差异不明显,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9例(23.7%)、小肠憩室7例(18.4%)、血管病变3例及钩虫病1例。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其中32例(84.2%)行病变段肠管切除术。结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包括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核素扫描等,对原因不明的出血行剖腹探查及术中纤维内镜分段检查。主要有效治疗方法为切除病变段肠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的42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肠出血原因以肿瘤占首位(19 例),其次为小肠憩室(10例)、血管畸形(6例)、小肠系膜静脉血栓(4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3例).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1例.所有患者均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小肠出血常见病因为肿瘤,其次为憩室.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素扫描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措施.小肠部分切除是治疗小肠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下消化道大出血41例诊断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41例下消化道大出血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①41例中,29例有13种明确的出血病因,其中肠血管畸形8例。12例原因不明。②明确出血病因的29例中,18例借助纤维结肠镜、钡剂灌肠X线、核素显像或选择性腹腔内脏动脉造影获诊,8例经手术探查、2例经术后病检、1例依 赖临床资料建立诊断。经手术探查获诊者仅占27.6%。③3例进行了^99mTc-红细胞显像,9例进行了选择性腹腔内脏动脉造影,均获阳性发现,其中小肠良性肿瘤3例,肠血管畸形6例。结论 ①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繁多,除常见病因外,应注意肠道血管畸形。②剖腹探查对下消化道出血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有限,除非同时存在肠梗阻症状,腹部触及肿块或具有腹膜刺激征者,只要全身状况允许,均应进行核素显像和/或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方行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急诊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2—2002年期问对2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患行急诊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其中20例灌注血管收缩剂,5例予以经导管栓塞术。结果 显示出血灶23例(92.0%),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15例)、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征(15例)以及动静脉畸形(2例)。5例经导管栓塞治疗,获永久性止血;20例灌注血管收缩剂治疗后24h复发出血1例。造影后17例手术,其中急诊手术6例、择期手术11例;术前血管造影与外科术后诊断符合率为88.2%。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急诊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8.
小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7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近8年收治的病因明确的76例小肠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小肠出血病人肿瘤占首位(37/76),其中包括小肠间质瘤32例,其余依次为美克尔憩室(21/76)、血管病变(15/76)及异位胰腺(3/76)。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21例,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诊断13例,腹腔核素扫描诊断11例,小肠镜检查诊断6例,腹腔镜探查诊断21例,剖腹探查诊断4例。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包括病变在内的小肠部分切除术为主(68/76)。随访时间6月~5年,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核素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腹腔镜探查及剖腹探查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包括病变在内的小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肠出血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诊治肠道血管畸形急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13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小肠血管畸形急性出血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术前选择性行肠系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造影定位下行腹腔镜辅助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0例,回盲部切除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术中造影无法明确,内镜协助探查明确出血部位,腹腔镜辅助下行小肠切除吻合1例;导管造影及内镜协助探查均无法明确出血部位,行小肠双口造瘘观察1例。12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DSA及术中造影是诊断小肠出血并准确定位的有效方法,为外科手术提供了正确的定位。DSA及术中造影准确定位后行腹腔镜辅助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