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纳入自2013-06—2015-06诊治的11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55例(cage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55例(zero-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及植骨融合率,术后1周、3个月吞咽困难发生例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2.78±3.10)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1周、3个月吞咽困难发生例数少于ca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风险明显较低,其安全性更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国产GSS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方法2001年7月~2003年6月两年间,对29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病例行椎管减压、国产GSS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的X线片变化、植骨融合情况及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其腰痛恢复情况和手术疗效。结果29例获6~25月的随访(平均11.3月),术后均获骨性融合,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神经损伤及螺钉位置不良而二次手术病例,优良率为93%。结论国产GSS内固定系统并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融合率高、疗效满意,不失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国产GSS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方法 2001年7月~2003年6月两年间,对29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病例行椎管减压、国产GSS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的X线片变化、植骨融合情况及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其腰痛恢复情况和手术疗效.结果 29例获6~25月的随访(平均11.3月),术后均获骨性融合,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神经损伤及螺钉位置不良而二次手术病例,优良率为93%.结论国产GSS内固定系统并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融合率高、疗效满意,不失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椎体原位骨屑植骨技术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12采用ACDF治疗的184例退行性颈椎病,104例采用椎体原位骨屑植骨技术进行椎间融合(原位骨屑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种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n=32),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cage置入融合、钛板内固定;B组(n=28),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 2组的JOA及VAS末次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维持及融合率优于A组。结论 2种减压、融合、内固定系统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症状改善,就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维持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提高融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而言,Zero-P系统具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6.
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滑脱ugh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和横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32例,Ⅱ度滑脱3例.28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7例采用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椎间融合器加植骨融合术.结果:35例中,30例术后2周内神经受压症状消失,X片显示内固定器械位置良好.5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神经根刺激症状加重者4例,其中3例经治疗症状于3个月内缓解,1例症状未缓解者于术后8个月将内固定钉棒取出后症状缓解;不全瘫者1例,经二次手术探查后症状减轻.29例获得连续随访,随访时间2~3.5年,1例于术后6个月发现滑脱椎体再次轻度滑脱.1例因跌倒致椎弓根螺钉位置改变,伴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将椎弓根螺钉取出后症状缓解,其余27例椎体滑脱完全复位,椎间融合或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临床疗效按照邹德威的综合评价标准评估:优20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1%.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或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钉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椎病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0年3月-2003年8月对55例退变性腰椎病患者,行椎弓钉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复位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疗效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术前、术后分数,同时观察临床疗效及融合率。结果55例平均随访8个月(4月~2年1月),优良率92.7%,融合率为100%。并发症有硬膜损伤致脑积液漏3例,马尾神经根损伤1例,无断钉和断棒现象。结论椎弓钉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复位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应用APOFIX内固定系统结合后路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Apofix内固定系统后路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1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Apofix内固定系统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本组15例获得骨性融合,1例失随访。结论Apofix内固定系统后路植骨融合可为寰枢椎提供可靠的稳定性,是一种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胸腰椎侧前方手术入路Z-plate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胸腰椎侧前方手术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Z-plate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68例.结果 本组获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术后神经症状恢复率为90%;168例术后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结论 经胸、腰椎侧前方手术入路Z-plate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有效恢复了脊柱的前、中柱的稳定性,彻底清除了来自椎体前方的致压物对椎管内脊髓或马尾神经的压迫,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边固定扩大开窗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6-2013-03采用小切口单边固定扩大开窗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完整的随访资料,术前术后采用VAS,ODI进行评分,根据X线片或CT检查评价椎间植骨融合的进展。结果 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优24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1.60%。结论 小切口单边固定扩大开窗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有限减压有限骨质切除,尽可能保留小关节突,较好地重建了脊柱序列和稳定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应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和椎体融合器(PEEK)经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GSS经椎弓根内固定并对滑脱椎体行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2~36个月,临床优良率92.0%。12个月复查X线片均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GSS椎弓根螺钉系统能有效撑开提拉滑脱椎体,复位满意,固定力强,并为彻底减压提供有效空间。采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能有效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不同椎间融合方法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疗效差异。方法对严重腰椎滑脱患者64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的不同分为Cage融合组(32例)和椎间植骨组(32例)。比较术后两组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Tai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差异。结果64例均获随访,时间6~36(21.5±2.1)个月,患者均获解剖复位。Cage融合组JOA评分优良率和植骨融合率优于椎间植骨组(优良率90.6%、68.8%;融合率:84.4%、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i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Cage植骨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优于椎间植骨。  相似文献   

13.
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路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分析和总结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后远期脊柱再失稳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方法采用国产和进口RF椎弓根内固定器械结合进口椎间融合支架共治疗12例.其中Ⅱ°11例,Ⅲ°1例.结果复位满意率平均96%,全部病例椎弓根钉及椎间融合支架置入准确,内固定牢固,脊柱长期稳定性良好.8例术前症状完全消失,4例仍有劳累或天气变化时轻度腰部及臀部疼痛.本组无1例马尾神经、神经根及大血管损伤.无椎间融合支架移位和下肢深静脉栓塞.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路椎间融合支架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二者起到了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作用.如熟练掌握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支架置入技术,远期相关并发症可以减少或避免,脊柱可获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钉棒内固定与双侧钉棒内固定配合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比较。方法将48例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3例,行单侧钉棒内固定配合椎间融合;B组:25例,行双侧钉棒内固定配合椎间融合,并于术后三个月、六个月、十八个月进行随访,对临床疗效、融合情况、并发症、手术损伤、医疗费用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0~100min,平均75.5±5.5min,平均出血约150±10ml;B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0~150min,平均110±11.5min;平均出血约420±9.5ml。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单侧椎板减压者,两组患者情况基本相似(P0.05),双侧椎板减压者,B组患者情况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仅需单侧椎板减压的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建议行单侧钉棒内固定配合椎间融合,对于需双侧椎板减压的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建议行双侧钉棒内固定配合椎间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椎间植Cage融合、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收治老年人腰椎滑脱39例,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5岁。分别用PLIF椎板减压椎间植骨Cage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和腰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腰椎滑脱症患者随访0.6-2.5年,平均16个月。有1例69岁女性Ⅱ。滑脱病例行PLIF椎板减压椎间植骨Cage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出现椎体间移植物的沉陷。4例65岁以下的男性Ⅱ~Ⅲ。滑脱病例行腰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术后复位良好,但随访时发现出现I。滑脱,植骨未融合,1例出现神经损伤。其余34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移位,无螺钉断裂,无切口感染。JOA评分系统对39例患者的术前及随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优30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92.3%。结论手术内固定与植骨融合为复位后的椎体创造了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内固定可以减少术后卧床时间,促使患者早期活动。彻底减压对缓解神经受压及马尾神经损伤有明显疗效,且方法简单、安全实用、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但对于65岁以下的老年人腰椎滑脱应选用椎间植骨Cage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远期疗效较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Meyeding分度:Ⅰ度9例,Ⅱ度14例),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系统(AF系统13例,RF.Ⅱ系统10例)复位内固定并椎体间融合。结果23例均获随访,平均2.5(1—5)年,经X线证实均骨性融合,18例合并神经系统受损症状者手术后1年JOA评分优良率88.9%(16/18)。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自2001年5月-2004年1月,对37例退变性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系统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而行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其中26例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cage)椎间融合加TSRH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11例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加TENOR-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及复位系统。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2.2个月。根据腰椎不稳与腰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纪要所采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26例,良10例,差1例,优良率达97%。根据下腰痛评分(JOA score)由术前平均6.9分提高到术后20.6分。随访期间椎体间固定融合节段稳定,融合良好,无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相符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疗效及对责任椎间盘和临近椎间孔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50例单节段CSM患者,均经ACDF治疗,随访1年,评估其临床疗效及融合节段前凸角、椎间高度,并经CT三维重建计算治疗术前、术后1周的责任椎间盘及临近椎间孔面积与高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1年的JOA评分、融合节段前凸角及椎间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NDI指数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责任椎间盘椎间孔面积与高度均显著增加,临近椎间孔面积与高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治疗单节段CSM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增大责任椎间盘椎间孔面积与高度,但临近椎间孔面积与高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椎间植骨融合加SRS 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运用Spondylolisthesis Reduction System(SRS)提拉复位系统加环锯取髂骨于椎体间行单侧或双侧植骨融合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方法 临床共治疗43例腰椎峡部不连性滑脱病人,按手术复位,症状改善,骨性融合,内固定材料牢固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3例患者获得1~5年(平均3年2个月)随访,按我们自拟疗效标准,优33例,良7例,可3例,无症状加重病例。完全复位38例。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结论 环锯椎间植骨融合加SRS系统,能达到很好的复位及牢固的固定,从而达到椎间的骨性融合。手术操作简便,效果满意,如能采取双侧椎间同时植骨,增加融合面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16年2月行ACDF术的133例颈椎病患者,随访30~50个月。依据术后发生ASD与否,将患者设为ASD组(40例)与非ASD组(93例)。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以及手术前后弧弦距、椎间撑开高度等影像资料。经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术后A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SD组与非ASD组年龄、术后弧弦距、椎间撑开高度、术后椎体边缘与钢板距离、融合节段数、术后融合节段Cobb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103)、术后弧弦距(OR=1.981)、椎间撑开高度(OR=2.321)、术后椎体边缘与钢板距离(OR=2.201)、融合节段数(OR=1.875)是颈椎病ACDF后AS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椎病ACDF后ASD发生率较高,年龄、术后弧弦距、椎间撑开高度、术后椎体边缘与钢板距离、融合节段数均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