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俊  程帆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9,34(12):949-952,956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TUG1(lncRNA-TUG1)的表达量及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qRT-PCR法检测6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TUG1的表达量,分析lncRNA-TUG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术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lncRNA-TUG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呈异常增高趋势,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57±0.66 vs.1.00±0.26,P=0.002 1)。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水平的lncRNA-TUG1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等无关。lncRNA-TUG1高表达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lncRNA-TUG1低表达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6)。高表达水平的lncRNA-TUG1、高组织学分级、高临床分期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ncRNA-TUG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多,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53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1月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确诊并手术的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48例、同期手术治疗的非膀胱癌患者1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及非膀胱癌患者正常尿路黏膜组织中NF-κB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NF-κB和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尿路黏膜组织中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30/48)、16.7%(8/48)和6.3%(1/16);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35/48)、45.8%(22/48)和12.5%(2/16),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尿路黏膜组织(P<0.05);NF-κB阳性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病理分级存在相关性,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G2/G3)组织中NF-κB阳性率显著高于低级别(G1)肿瘤组织(P<0.05);P53阳性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分期存在相关性,T2-3期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Tis-1期(P<0.05);NF-κB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分别为8.9个月和30.1个月,阳性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P53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DFS分别为9.2个月和28.6个月,阳性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与正常膀胱黏膜比较,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NF-κB、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与患者肿瘤分级和分期有关,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预测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小RNA-372-5p(miR-372-5p)、E-钙黏蛋白(CDH1)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于本院确诊的9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组织作为膀胱癌组,选取其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miR-372-5p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H1蛋白表达,Ualcan数据库检索CDH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Kaplan-Meier法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组织miR-372-5p、CDH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Ualcan数据库中,膀胱尿路上皮癌肿瘤组织中CDH1水平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膀胱癌组miR-372-5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CDH1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大小3 cm、可见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3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miR-372-5p低表达、CDH1阳性表达比例高于肿瘤大小≤3 cm、未见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1、2级患者(P0.05)。miR-372-5p高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miR-372-5p低表达患者(88.89%vs. 67.35%,χ~2=6.274,P0.05);CDH1阳性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CDH1阴性表达患者(70.00%vs. 91.18%,χ~2=5.609,P0.05)。CDH1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372-5p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372-5p表达下调、CDH1表达上调,二者均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7蛋白(CCR7)在膀胱尿路上皮的表达量,分析CCR7蛋白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相关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标本和5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的CCR7蛋白含量,分析CCR7含量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CCR7与肿瘤的分期、分级等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CCR7阳性率为85.71%,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20.0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的CCR7阳性率为90.91%,淋巴结未转移组为41.1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分期膀胱尿路上皮癌(T3~T4)中CCR7的阳性率也显著高于低分期(T1~T2)(93.75%vs.75.00%),高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G3)中的阳性率也显著高于低分级(G1~G2)(93.34%vs.38.46%)。CCR7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均有相关性,CCR7蛋白表达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子(P=0.017,OR=3.152)。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中CCR7蛋白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ACH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法检测4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11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DACH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ACH2蛋白在肿瘤组表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P0.05);随分级、分期增高,DACH2蛋白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 RT-PCR显示DACH2的m RNA表达在肿瘤组(2-△△Ct 18.25)高于正常膀胱黏膜(2-△△Ct 1.00)(P0.05);复发组(2-△△Ct 19.70)高于原发组(2-△△Ct 7.57)(P0.05);随膀胱癌的分级、分期增高,DACH2的m RNA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DACH2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侵袭性明显相关,检测DACH2有助于膀胱癌的分期和分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nail蛋白表达与E-cadherin蛋白、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80例癌旁组织中Snail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二者在不同病理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nail蛋白阳性表达和CD4+、CD8+细胞数量及CD4+/CD8+的相关性。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65.4%(102/15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48.8%(3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数量、远处转移及复发有关(P值均<0.05)。膀胱尿路上皮癌中Snail蛋白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 -0.186,P<0.05);Snail蛋白阳性表达与CD4+细胞数量以及CD4+/CDt+值呈负相关(r=-0.313,P<0.05;r=-0.305,P<0.05),而与CDs+细胞数量无关(r= -0.250,P>0.05)。 结论 Snail蛋白可能通过抑制E-cadherin蛋白表达及诱导膀胱肿瘤局部免疫抑制,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中Paxillin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Paxillin蛋白与BUC临床病理参数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9例BUC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病理标本及临床病理等资料,同时随机选取4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病理标本及40例阳性淋巴结作为对照。检测Paxillin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axillin表达同BUC患者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BU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根治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Paxill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8%和27.5%(P0.01)。Paxillin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直径、数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级、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axillin表达水平为BU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axillin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Paxillin蛋白在BUC组织中相对于正常膀胱组织高表达,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axillin蛋白高表达是影响BU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p-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TOR通路蛋白p-mTOR、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mTOR、P-p70S6K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关系。结果:p-mTO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43.3%)高于正常黏膜(17.5%),p-mTOR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相应增加,多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mTOR表达阳性率(70.5%)高于单发组(31.4%),复发组(70.5%)高于未复发组(31.4%,P〈0.01);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阳性率(25.9%)高于正常膀胱黏膜(7.5%,P〈0.05),p-p70S6K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相应增加,多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p70S6K表达阳性率(45.9%)高于单发组(17.1%),复发组(30.3%)高于未复发组(17.4%,P〈0.01);肿瘤分级、分期、数目及p-mTOR表达分别是膀胱肿瘤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mTOR/p-mTOR/p-p70S6K通路的激活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mTOR可以作为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中S-100、p53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S-i00蛋白、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S-100、p53和Ki-6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均高于其在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100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降低;p53与Ki-67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S-100低表达和p53与Ki-67高表达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联合检测S-100、p53及Ki-67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44v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CD44v2蛋白的表达.结果 CD44v2蛋白在正常膀胱粘膜上皮无表达,在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是25例(41.7%),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显著相关,而与肿瘤的复发,数量无关.结论 CD44v2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10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2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标本。癌标本中非肌层浸润性癌74例,肌层浸润性癌31例;G1 26例、G2 54例、G3 25例;单发肿瘤63例,多发肿瘤42例;非肌层浸润性癌中未复发31例,复发43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膀胱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SCA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无PSCA蛋白表达,癌组织中随病理分级和分期增加,PSCA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G1、G2、G3 膀胱癌PSC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1%、46.3%,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肌层浸润性肿瘤和肌层浸润性肿瘤中PSC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7.3%和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随访3~54个月,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PSCA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65.1%和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SCA蛋白高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检测PSCA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沉默调节蛋白1(SIRT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肿瘤进展、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2例不同病理分期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IRT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选取1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行膀胱根治术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SIRT1 mRNA表达水平。结果:SIRT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是否转移呈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是否复发无相关性(P0.05)。癌组织中SIRT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RT1在膀胱癌组织呈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转移相关,有可能作为肿瘤进展的潜在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α(FAP-α)、组成型光形态发生因子9信号复合体亚基6(CSN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解析其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在本院经膀胱镜检查排除膀胱移行细胞癌,同时患有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并接受手术治疗留取正常膀胱组织的患者61例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膀胱组织中的FAP-α、CSN6水平;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FAP-α、CSN6表达及二者与一般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3年内随访,分析FAP-α、CSN表达对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Cox分析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正常膀胱组织相比,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FAP-α、CSN6蛋白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FAP-α、CSN6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FAP-α阳性表达组3年内复发率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CSN6阳性表达组3年内复发率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分析表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FAP-α、CSN6阳性表达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FAP-α、CSN6可能参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病机制,有望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α-抗胰蛋白酶A1AT、肌球蛋白10MYH1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A1AT、MYH10的表达,根据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A1AT、MYH10的表达情况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采用χ2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结果在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A1AT和MYH1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而在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及癌旁间质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60%,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及癌旁间质细胞A1AT和MYH10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膀胱组织(P0.01)。A1AT和MYH10的阳性表达率在低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分别为68%、36%,在高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分别为91.4%、77.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分别为65%、30%,在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分别为90%、75%。A1AT和MYH10在高分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2种标记物在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1AT、MYH1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新的肿瘤标记物,并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预防及诊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Smad-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同一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参数的关系,探讨肿瘤血管形成及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0例正常对照膀胱组织的石蜡标本中Smad-4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Smad-4和VEGF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复发等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mad-4的阳性表达率(30.0%)明显低于对照组(80.0%)(P〈0.05);VEGF的阳性表达率(68.0%)明显高于对照组(10.0%)(P〈0.05);Smad-4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Smad-4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复发及转移显著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复发无相关性(P〉0.05)。结论 Smad-4、VEGF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复发及转移密切相关;Smad-4可能参与VEGF的表达调控并影响肿瘤血管生成,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Smad-4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Livin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分别有23(51.1%)例Livin阳性和39(86.7%)例HIF-1α阳性。在正常组织中有1(6.7%)例Livin阳性,3(20.0%)例HIF-1α阳性。二者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应正常膀胱组织(P<0.01)。Livin蛋白和肿瘤复发成正相关,病理分级之间存在差异;但Livin和HIF-1α的表达均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分期和患者年龄无关(P>0.05);此外,HIF-1α在病理分级上也无显著差异;Livin与HIF-1α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结论:检测Livin和HIF-1α蛋白有助于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并有利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17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单因素)对肿瘤复发和进展风险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评估。选择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分别对肿瘤复发、疾病进展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肿瘤个数、肿瘤分期、分级、肿瘤生长部位、术后是否即刻灌注及既往复发情况七项因素与肿瘤复发显著相关(P0.05);肿瘤直径、肿瘤分期、分级、术后是否即刻灌注及既往复发情况五项因素与疾病进展相关(P0.05)。将上述各因素分别纳入Cox风险模型中得出各因素对肿瘤复发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肿瘤分期(RR=2.041,P=0.046)、肿瘤分级(RR=1.548,P=0.037)、术后是否即刻灌注(RR=2.335,P=0.005)、既往复发情况(RR=1.484,P=0.048);各因素对疾病进展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肿瘤分级(RR=3.019,P=0.006)、肿瘤直径(RR=5.062,P=0.005)、既往复发情况(RR=2.345,P=0.012)。结论: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分期、分级、术后是否即刻灌注及既往复发情况,而膀胱肿瘤的直径、分级及既往复发情况对患者肿瘤的进展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Argonaute-2蛋白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法测定88例经病理确诊的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配对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中Argonaute-2蛋白的表达,分析该蛋白表达与预后和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中Argonaute-2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Argonaute-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表达Argonaute-2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Argonaute-2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表达组患者明显降低(62.2%vs.86.3%,P0.05)。结论 Argonaute-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膀胱移行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膀胱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骨桥蛋白(OPN)和金属基质蛋白酶10(MMP-10)的表达,探索二者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20例正常膀胱壁标本中的OPN和MMP-10的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复发、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17例(85.0%)OPN表达为阴性,3例(15.0%)为弱阳性,而MMP-10未见表达;OP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3.3%(44/60),MMP-10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38/60),OPN和MMP-1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表达中有明显差异(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OPN及MMP-10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转移呈正相关,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二者之间的表达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OPN及MMP-10表达强度同肿瘤分级、分期、复发、转移有关,可能作为临床评估膀胱尿路上皮癌进展及肿瘤预后的指标及在膀胱癌的进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UC1(Mucins 1)和MUC7(Mucins7)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6例正常膀胱黏膜MUC1和MUC7蛋白的表达.结果 MUC1在正常膀胱黏膜及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阳性表达是42例(84.0%),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显著相关.MUC7在正常膀胱黏膜无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37例(74.0%),MUC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且有显著性差异,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高于表浅性膀胱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UC1和MUC7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