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40~5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采用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5μg/kg、罗库溴铵0.9mg/kg常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S组吸入麻醉维持七氟醚MAC 0.7~1.3,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其血浆靶浓度为2.0~5.0μg/ml。术中控制BIS值在40~55,分别检测诱导前(T_0)、手术开始时(T_1)、手术结束时(T_2)的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T_1、T_2时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明显升高(P0.05);与T_1时比较,T_2时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P组血糖、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明显低于S组(P0.05),胰岛素明显高于S组(P0.05)。结论与七氟醚比较,丙泊酚更能促进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抑制皮质醇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术中血糖的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小儿腹股沟斜疝(斜疝)腹腔镜手术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与氯胺酮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手术的64例斜疝患儿,采用随机表法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应用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麻醉前(T_0)、插管时(T_1)、气腹5 min后(T_2)、手术结束时(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0与T_1~T_3时的MAP、HR、Sp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与氯胺酮麻醉对小儿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前者能缩短患儿麻醉诱导及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七氟醚与丙泊酚对肺癌单肺通气下肺叶切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6—2017-12间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单肺通气下行肺叶切除术的10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组给予吸入七氟醚预处理后,行与对照组一致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即刻(T_0)、单肺通气开始前即刻(T_1)、手术后30 min(T_2)、手术后60 min(T_3)、单肺通气结束前即刻(T_4)、手术结束关胸后即刻(T_5)、术后24 h(T_6)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2组患者T0的各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6点2组患者MAP和CVP均较T0有较大波动,且观察组患者的M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V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6点2组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观察组的肺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单肺通气下肺叶切除术的麻醉中给予七氟醚预处理,有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轻肺损伤,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4~14岁ASA Ⅰ级择期行外科手术的小儿,随机均分为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丙泊酚组)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七氟醚组).丙泊酚组静脉麻醉诱导,静脉麻醉药物维持.七氟醚组七氟醚麻醉诱导,七氟醚麻醉维持.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诱导方法都能实现快速诱导,且丙泊酚组麻醉诱导起效更快,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较七氟醚组缩短(P<0.01).而七氟醚组麻醉诱导对心率的影响更小,诱导更平稳.七氟醚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P<0.01).结论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后术中循环稳定,术后清醒迅速、平稳,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烧伤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择期行烧伤整形植皮手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9~53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七氟醚+瑞芬太尼组(T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C组),每组各100例。T组患者吸入6%七氟醚联合顺阿曲库铵0.1mg/kg进行麻醉诱导。采用0.75~1.25MAC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间断注射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维持。C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2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瑞芬太尼1μg/kg进行麻醉诱导,以丙泊酚4~12mg/kg/h、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间断注射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维持。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时(T_1)、手术开始即刻(T_2)、手术开始后30分钟(T_3)、术毕即刻(T_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中低血压、PONV、寒战、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在T_2、T_3、T_4时点,C组患者SBP、DBP、HR均显著低于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PONV、术后寒战、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相比,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能够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中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 (TCI)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 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组 (n =2 0 )采用丙泊酚闭合环路TCI ,靶浓度 4 μg/ml,以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 =5 0、MAP =80 %基础值作为反馈指标。异氟醚组 (n =2 0 )采用 3 4 %异氟醚吸入诱导 ,0 8%~ 2 %维持。术中监测HR、MAP、BIS等指标。结果 丙泊酚组入睡时间和诱导时间显著少于异氟醚组 (P <0 0 5 )。术中丙泊酚组生命体征维持相对平稳 ;术后苏醒明显优于异氟醚组 ,麻醉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用丙泊酚进行以患者自身MAP、BIS为目标的反馈TCI,能及时地调节及维持有效麻醉深度 ,对血液动力学的干扰较小 ,对腹腔镜手术是一种优于吸入麻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4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A(n=53)、B(n=50)、C(n=51)3组。A组行硬膜外麻醉,B组行全麻,C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比较麻醉前10 min(T_0)、气腹后10 min(T_1)、气腹后40 min(T_2)、术后10 min(T_3)3组患者的MAP、HR及血糖(BG)、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T1时C组MAPA组、B组而HRA组、B组。T_2时C组MAP、HRB组。T_3时C组HR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C组BG、Cor浓度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78例患儿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泵入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2 min(T_1)、置入喉罩时(T_2)及术中20 min(T_3)时的RR、HR、MAP、P_(ET)CO_2及BIS指标。记录2组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2组T_(1~3)时的MAP、HR、BIS均较T_0低,且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1、T_3时的RR均较T_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3)时对照组RR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1~3)时的P_(ET)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为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提供合理的麻醉深度,有效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06间在郑州二砂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的86例患儿,依据不同麻醉用药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丙泊酚,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比较2组麻醉前(T_0)、插管后5 min(T_1)、手术开始后5 min(T_2)及拔管时(T_3)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HR(心率)、指氧饱和度(SpO_2)的水平,以及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T_0和T_3时点的MAP、HR和各时点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3时间点的MAP、HR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恢复自主呼吸和意识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无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围术期易于控制麻醉深度,且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质量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和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decystectomy,LC)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48例行择期LC患者,年龄21岁~73岁,ASA Ⅰ级~Ⅱ级,采用完全随机的设计分为2组: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组(RP组,n=24)和瑞芬太尼七氟醚维持麻醉组(RP组,n=24).分别记录2组手术期间麻醉用药维持量,麻醉过程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及术毕患者苏醒各时段时间.结果 RP组与RS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RS组(7.0±3.4)min比RP组(13.1±7.8)min明显缩短(P<0.01).结论 七氟醚-端芬太尼维持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效应相当,然而七氟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患者苏醒更快,更适合用于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30min(T3)、气腹毕(T4)和术毕(T5)的MAP、HR。检测T1、T3及术后2h(T6)血糖、胰岛素及血清皮质醇。结果对照组在T2、T3时MAP较T1时下降、HR减慢(P<0.05),T3、T6时对照组血清皮质醇及血糖均高于T1时且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有效抑制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异丙酚与七氟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4—2016-06间在河南宏力医院行LC的11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异丙酚麻醉,观察组采取七氟醚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后2 min(T1)及手术结束时(T2)的心率、收缩压、血糖及皮质醇水平。结果 T0时2组患者的血糖、皮质醇、心率及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皮质醇、心率及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C患者采取七氟醚麻醉,可有效降低其应激反应,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脑瘫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肌力肌张力调整术的脑瘫患儿5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12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5):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麻醉诱导后经15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开始手术,术中吸入2% ~4%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BIS值45 ~ 60.于右美托咪定给药前(T1)、切皮时(T2)记录HR、SBP和DBP,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期间七氟醚用量,并于T1、T2、术毕(T3)时记录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记录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并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于T1、T2、T3和拨管时(T4)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糖水平和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D组苏醒时间和拨管时间明显缩短,七氟醚用量、T2和T3时呼气末七氟醚浓度、PAED评分、躁动发生率降低,T4时血糖和血清皮质醇浓度降低(P< 0.05或0.01),2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以及各时点HR、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脑瘫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和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七氟醚吸入与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在全胃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组(P组).记录围麻醉期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药浓度及用量、麻醉恢复期时间和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期两组DBP、MAP、HR均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能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BIS 45~60),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恢复期P组躁动、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或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均可安全应用于全胃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七氟醚、丙泊酚和氯胺酮麻醉诱导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急诊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患儿30例,年龄9~58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七氟醚组(S组),丙泊酚组(P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10例。S组采用8%七氟醚吸入诱导;P组采用丙泊酚2.5mg/kg缓慢静脉注射诱导;K组采用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诱导;三组诱导至意识消失后均以保留自主呼吸为准则,喉镜开口实施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术中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面罩吸氧后置入气管镜。记录一次置入气管镜成功率,置入气管镜前后即刻HR和SpO2,置入气管镜时间、气管镜检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置入气管镜和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和P组成功置入气管镜的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组(P0.05);S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K组(P0.05)。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静脉注射和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诱导比较,七氟醚诱导麻醉在婴幼儿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中具有诱导快、苏醒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分析异氟醚、芬太尼与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行阑尾炎择期腹腔镜手术的9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6例,在相同麻醉诱导的基础上,对实验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则采用异氟醚联合静脉滴注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相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以及血糖、皮质醇水平。两组患者T1、T2、T3、T4时刻与T0时刻相比HR、血压均有一定波动,实验组T1、T2、T3、T4时刻HR、SPB、DPB波动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明显稳定,对照组患者T2、T3、T4时刻DBP升高明显,HR也较诱导和插管前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0、T2'、T3'、T4'时刻后血糖及皮质醇水平无明显波动(P0.05),且随着插管时间的延长其血糖和皮质醇水平更趋于稳定,接近T0水平。对照组T2'、T3'、T4'血糖和皮质醇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相较于实验组血糖和皮质醇水平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维持麻醉应激反应小,循环系统影响小,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与单纯全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31例应用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的为A组,31例应用单纯全麻的为B组。对比两组麻醉效果、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B组丙泊酚、维库溴铵、异氟醚在术中的麻醉用量均高于A组,A组手术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均少于B组,B组麻醉诱导后MAP、HR水平较诱导前均显著下降,建立气腹后、术毕、拔管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逐渐上升,在麻醉诱导后各时间段血糖浓度均升高,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诱导后、建立气腹后、术毕、拔管后血糖浓度均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90%、38.71%,B组显著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好,术中麻醉用量少,患者苏醒快,生命体征波动小,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七氟醚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3-08间门诊自愿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从手术结束停药到OAA/S镇静评分到达5分的时间和生命体征,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结果七氟醚组麻醉诱导时间长于丙泊酚组,苏醒时间短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患者OAA/S镇静评分到达5分的时间短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不良反应率为17.9%,低于丙泊酚组的30.8%(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应用七氟醚麻醉,具有苏醒快、不良反应率低等优点,更适合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和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对成人心电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ASA Ⅰ或Ⅱ级择期普外科手术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根据性别随机分为四组:女性七氟醚组(FS组),女性丙泊酚组(FP组),男性七氟醚组(MS组),男性丙泊酚组(MP组),每组患者均为15例,随机接受七氟醚或丙泊酚的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前行12导联同步ECG;检查为对照.FS、MS组采用8%七氟醚,氧气流量4 L/min诱导,七氟醚浓度以呼出浓度为准,入睡后七氟醚呼出浓度改为3%维持;FP、MP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诱导,血浆浓度3.5μg/ml.每组均采用BIS监测,以BIS值达45~50后维持15 min为观察终点,并获取麻醉诱导后12导联同步ECG.测量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后ECG的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T波峰-末间期(Tp-e间期)、HR、MAP、SpO<,2>.结果 七氟醚组(FS、MS组)麻醉诱导后QTc间期比诱导前延长(P<0.05),Tp-e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丙泊酚组(FP、MP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QTc间期、Tp-e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延长患者QTc间期,但七氟醚和丙泊酚诱导对跨壁复极离散度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为62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与七氟醚联合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1 min、建立人工气腹前及建立人工气腹后5 min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及定向力恢复用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均较显著,但七氟醚麻醉可降低CO2气腹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能更平稳地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