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制备多孔明胶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并于体内体外研究其各种性能.[方法]双相乳化冷凝聚合法制备明胶微球,以不同比例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0%,2.5%,5%),制备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测定材料孔径率及抗压强度,筛选出最佳比例.消化法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常规及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不同材料浸提液(0%,2.5%明胶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及聚苯乙烯)分别与成骨细胞共培养,以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水平.将磷酸钙骨水泥及2.5%明胶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分别植入山羊椎体内,6个月后收集标本,分别进行X线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评估其降解情况.[结果]不同比例明胶微球/磷酸钙骨水泥的总孔径率、大孔率及抗压强度分别为:38.7%、0%、12.1 MPa(0%);67.5%、40.6%、8.0 MPa(2.5%);72.2%、45.6%、5.0 MPa(5%).成骨细胞在明胶微球/磷酸钙骨水泥上生长良好,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磷酸钙骨水泥组,与聚苯乙烯组未见明显差异.多孔明胶微球/磷酸钙骨水泥6个月后在体内大部分已降解,而磷酸钙骨水泥未见明显降解.[结论]复合明胶微球可显著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孔径率促进其降解,增加其生物活性,这种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可作为非负重部位的骨替代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rhBMP-2/明胶微球复合材料在治疗骨缺损时的降解、成骨性能。[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明胶微球(GMs),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GMs/CPC复合人工骨。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前臂桡骨中段制造人工骨缺损,随机分成3组,分别植入rhBMP-2/GMs/CPC/复合物(A组)、GMs/CPC(B组)、rhBMP-2/CPC(C组),术后6、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测、骨密度测定,术后12周处死动物,分别行生物力学测定,脱钙切片、HE染色,不脱钙切片进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双标间距,计算平均矿化率。[结果]与GMs/CPC、rhBMP-2/CPC组比较,复合材料植入后不同时间点的材料降解及成骨均高于对照组。12周A组标本生物力学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指标接近正常,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骨密度12周、新骨矿化率提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rhBMP-2/GMs/CPC微球系统复合材料在体内易降解,具有良好成骨活性,是良好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C复合人工骨。探讨了材料的特性,包括形貌、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及反映材料体外降解速度的指标一体外降解液Ca、P浓度变化,测定复合材料rhBMP乏的释药速度及体外诱导MSCs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单纯CPC-rhBMP-2相比,复合材料的固化时间少量增加,抗压强度下降明显。体外降解速度及体外释药明显提高,释放的rhBMP-2具有骨诱导活性。[结论]rhBMP-2/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新型复合人工骨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新型抗结核多孔磷酸钙骨水泥缓释载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抗结核多孔磷酸钙骨水泥缓释载体,研究其体内外性能。[方法]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利福平-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利福平-PLGA微球),测定载药量,包封率并行体外缓释实验。将微球以10%、20%、30%(W/W)的比例分别与磷酸钙骨水泥(CPCs)复合,制备载有利福平-PLGA微球的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测定材料的孔隙率及抗压强度,筛选出合适比例。将材料的浸提液与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共培养,以MTT法测定增殖率,成骨能力以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将利福平-PLGA微球-CPCs(实验组)及利福平-CPCs(对照组)分别制成相同直径的圆柱状试件,分别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股骨髁中,于术后2、4、8、12周取植入区旁的髁旁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局部组织药物浓度。术后12周取各组骨标本行组织切片观察,评价材料降解情况及骨组织生长情况。[结果]10%、20%、30%利福平-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试件的总孔隙率,大孔率和抗压强度分别为(54.76±1.31)%、(13.67±1.62)%、(11.89±0.96)MPa;(63.76±1.35)%、(23.87±1.67)%、(4.8±0.68)MPa;(72.97±1.10)%、(37.87±2.08)%、(1.03±0.65)MPa。rBM-SCs在利福平/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上生长较好,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依据生物材料细胞毒性实验琼脂覆盖法测定材料细胞毒性为0-Ⅰ级。利福平缓释效果优于利福平-CPCs组(P0.05),且利福平-PLGA微球-CPCs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利福平的最低抑菌浓度(MIC)10倍以上。利福平-PLGA微球-CPCs试件植入体内12周时,材料降解明显快于利福平-CPCs试件组,实验组材料植入区的骨长入率为(84.56±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6±1.34)%(P0.05)。[结论]利福平-PLGA微球可显著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孔隙率促进其降解,微球降解形成互相连通的大孔隙(50μm)显著提高了骨细胞的长入率,从而加速CPCs降解;同时利福平药物能较长时间缓释,在结核病灶局部能长时间维持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浓度,有望达到有效降低骨结核术后复发率的目的,可用于结核性骨缺损的修复与骨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具有缓释药物效能的大孔磷酸钙骨水泥(CPC)支架,并检测其药物缓释能力和对材料力学的变化。方法以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万古霉素壳聚糖(CS)载药微球并测定药物包封率;CPC与不同质量载药微球(2 mg、6 mg、10 mg)混合制备CS-大孔CPC支架,测定载药微球-CPC的药物缓释曲线,并选择初始与8、72、168、216 h共5个时间点比较药物释放浓度。万能试验机检测载药CS-CPC支架的弹性模量变化。药物释放浓度比较和弹性模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CS微球对万古霉素包封率约为30.6%;加入不同量的CS微球对弹性模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mg、6 mg、10 mg的CS微球与大孔CPC复合后,均能缓慢稳定释放药物。初始、8 h、72 h、168 h时间点比较药物释放浓度,三组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91,7171.27,1161569,60.5;P0.05),其中6 mg组与2 mg和10 mg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216 h时,各组药物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CS微球复合大孔CPC支架具有较为理想的药物缓释效果,并对支架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骨缺损伴感染的载药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冷冻干燥法制备明胶/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三维多孔支架的可行性并评价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取明胶水溶液,将其分别与10 wt%、20 wt%、30 wt%的nHA混合,交联后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明胶/nHA三维多孔支架。评价材料的理化性质,通过测定支架孔径、孔隙率、吸水率、抗压强度及降解pH值优化制备条件;MTT法分析支架浸提液毒性;共培养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及周围生长情况;材料埋入背部肌肉内,组织学染色观察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结果]体视显微镜及电镜显示,制备的支架均呈三维多孔隙结构。随着nHA含量的增加,材料成孔效果变差,孔径、孔隙率、吸水率变小,而抗压强度增加。其中以nHA含量为20 wt%的材料表现更为适宜,并选其进行生物相容性实验。MTT法显示不同浓度支架浸提液与对照DMEM培养液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与材料共培养生长状态良好。HE染色观察材料与周围肌肉组织无排斥反应,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制备的明胶/nHA支架材料具有三维孔隙结构,具备合适的孔径和孔隙率,无毒,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使用。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明胶微球制备及体外缓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制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 缓释明胶微球, 探索将微球药物控释系统引入组织工程学领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双相乳化冷凝聚合法制备明胶微球, 将其与TGFβ1 复合, 观察微球分散度、粒径及外观形态; 计算微球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药特性;分别使用缓释微球、诱导液 (含TGFβ1 4. 5ng/ml) 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6d, 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S 100蛋白表达。结果: 微球大小均匀, 平均直径 ( 15. 1±3. 4 )μ, 载药量为 900ng/g, 包封率为90. 0%, 体外 7d内药物缓释 92%; 缓释微球可持续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TGFβ1 诱导MSCs, 6d后细胞Ⅱ型胶原、S 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而诱导液组Ⅱ型胶原、S 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结论: TGFβ1 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功能, 体外可持续诱导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 维持细胞表型。为软骨组织工程中生长因子能够持续高效发挥作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以下简称多孔复合骨水泥)修复兔腰椎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Urist等的方法制备成年新西兰兔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参考W/O/W复乳法制作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空白微球,将PLGA空白微球和BMG与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复合,构建多孔复合骨水泥。通过体外抗溃散观察、孔隙率测定及生物力学试验,观察其理化特性;并以CPC作对照。取30只2月龄新西兰兔,制备L_3椎体大小为4 mm×3 mm×3 mm的骨缺损后,分别填入多孔复合骨水泥(实验组,n=15)和CPC(对照组,n=15)。术后第4、8、12周,X线片观察骨融合情况,micro-CT分析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和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pacing,Tb.Sp.),组织学观察新生骨形成情况。结果两种骨水泥均有较好抗溃散性,多孔复合骨水泥孔隙率为55.06%±1.18%,抗压强度为(51.63±6.73)MPa,与CPC的孔隙率(49.38%±1.75%)以及抗压强度(63.34±3.27)MP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4,P=0.006;t=2.476,P=0.034)。X线片观察示,随时间延长,两组材料与宿主之间的边界逐步模糊,且实验组第12周时边界已消失、对照组仍可见。micro-CT检测各时间点实验组BMD、BVF、Tb.Th.、Tb.N.以及Tb.S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随时间延长,两组植入材料中均见新骨生长,其中实验组新生骨与宿主骨形成骨性连接,优于对照组。结论多孔复合骨水泥具有骨诱导活性和骨传导双重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兔腰椎骨缺损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9.
京尼平与戊二醛交联明胶微球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京尼平(genipin,GP)及戊二醛(glutaraldehyde,GA)交联明胶微球的性能,探讨GP交联明胶微球的优缺点.方法 以改进的双相乳化冷凝聚合法制备明胶微球,分别以GP、GA进行交联.取60%交联度的GP及GA明胶微球,分散于PBS中,比较其粒径外观、溶胀及降解性能.两种交联明胶微球分别携载rhBMP-2,测定载药量及包封率,观察10 d内的药物缓释性能.收集GP及GA明胶微球浸提液,倍比稀释成100%、50%、25%浓度,分别与小鼠成骨细胞共培养2 d,以DMEM组为阴性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测定GP及GA微球的细胞毒性.结果 GP及GA交联明胶微球在溶液中均呈规则圆形,粒径分别为(78±18)、(65±10)μm,GP交联明胶微球分散性更佳.当交联度均为60%时,GP交联明胶微球溶胀率为89.0%±4.8%,显著低于GA交联明胶微球(118.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及GA交联明胶微球分别于28、21 d完全降解,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及GA交联明胶微球载药量分别为(921±73)、(965±62)ng/g,包封率分别为88.5%±2.1%、89.7%±1.8%,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P及GA交联明胶微球10 d累积释药百分率分别为78.80%±4.96%、90.50%±5.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浸提液浓度为25%、50%、100%时,GP交联明胶微球细胞毒性均为Ⅰ级,GA交联明胶微球细胞毒性分别为Ⅱ、Ⅲ、Ⅲ级.结论 与GA交联明胶微球比较,GP交联明胶微球的综合性能更优越,可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具有大孔径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在复合了载有万古霉素的壳聚糖微球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方法使用粒子溶出法制作不同孔隙率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孔隙率骨水泥支架的力学性能差异。以乳化化学交联法制作万古霉素壳聚糖微球;挑选适宜孔隙率和力学强度的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支架与2、6、10 mg载药壳聚糖微球复合,检测加微球后的力学强度改变。采用K-W秩和检验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造孔剂用量的增加,孔隙率增加,分别为(14.7±0.2)%、(52.4±2.3)%、(56.4±2.2)%、(60.4±5.8)%、(64.3±9.7)%;骨水泥支架的抗压强度逐渐下降[(9.4±0.5)Mpa、(7.1±1.1)Mpa、(6.7±2.1)Mpa、(4.5±1.9)Mpa、(1.6±0.7)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孔隙率:x~2=25.276,P0.05)(抗压强度:x~2=19.847,P0.05)。其中使用30%质量分数造孔剂的支架总孔隙率约(60.4±5.8)%,抗压强度为(4.5±1.9)Mpa,比较适中。电镜下观测到孔道直径为1mm左右。选择含30%造孔剂的骨水泥支架添加壳聚糖微球,随着微球质量的增加,其抗压强度分别为(4.4±0.9)Mpa、(4.2±1.1)Mpa、(4.2±1.0)Mpa,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含壳聚糖微球的支架和单纯大孔骨水泥支架比较,其抗压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847,P0.05)。结论大孔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在添加了壳聚糖微球后,其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仍可用于非负重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行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微小颗粒骨的实验,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和微小颗粒骨最佳混合比例。[方法]取大耳白兔双侧股骨制作颗粒骨,实验组为颗粒骨和CPC分别以1∶1、1∶2、1∶3、1∶4、1∶5混合固化的材料;对照组为CPC固化的材料。测定两组的固化时间及最大抗压强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于材料浸提液中,MTT检测细胞增殖;间充质干细胞与各材料共培养5 d后,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的细胞量及形态。[结果]MTT检测:比例为1∶2和1∶3组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优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扫描:1∶2、1∶3组材料表面的细胞生长良好,其他组材料表面的细胞量明显少于这两组。1∶3组材料的固化时间及最大抗压强度适中,与CP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在可操作性、生物力学、细胞相容性方面是最合适的混合比例。  相似文献   

12.
微管仿生人工骨对犬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微管结构仿生人T骨对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仿生人工骨分为正交结构(A组)和同心结构(B组),以磷酸钙骨水泥(CPC)/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C组)、单纯CPC(D组)为对照组: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取犬骨髓单个核细胞,取第3代与人工骨复合培养。通过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人工骨表面附壁和生长情况;以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检测BMSCs的成骨活性:[结果]细胞在各组人工骨表面黏附、生长,以A、B组数量较多;MTT法检测显示A、B、C组吸光度(A)值大于D组(P〈0.05)、A、B、C组A值相似(P〉0.05);ALP测定显示ALP活性A、B组〉C组〉D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管结构仿生人工骨与犬BMS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BMP的良好缓释载体,可以促进犬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hMSCs)为种子细胞体外构建“自组装”工程化软骨对应的合理细胞接种密度.[方法]体外分离与培养hMSCs.用含100ng/ml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differentiationfactor5,GDF-5)的软骨诱导液(chondrogenicmedium,CM)定向诱导培养第3代hMSCs,诱导3周后重悬细胞,分别以A组2.5×106/ml,B组5×106/ml,C组1x107/ml,D组2×107/ml四种细胞密度接种于2%琼脂糖包被的24孔板,每组设5个复孔.自组装培养3周后,对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并进行生化分析,比较不同组标本的软骨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自组装”培养3周后,各组都形成了软骨样组织团块,团块直径与湿重随细胞接种密度而增加.Bem评分结果显示C、D两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且C组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到C组与D组细胞外基质内有较强的阳性信号弥漫分布,蛋白多糖(GAG)含量C、D两组亦明显高于A、B两组(P<0.05),且C组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一定细胞接种密度范围内,“自组装”工程化软骨的生物学特性呈密度依赖性增加.以1×107/ml接种时,可以获得具有良好生物学特性的“自组装”工程化软骨.  相似文献   

14.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 is reported to have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osteoconductivity. However, its biodegradability must be improved to promote bone regeneration. We have mixed gelatin powder with CPC to create a composite containing macropores with interconnectivity. Sixty rabbits were grouped as follows: 85 wt% CPC to 15 wt% gelatin powder (C15), 90 wt% CPC to 10 wt% gelatin powder (C10), 100 wt% CPC (C0) as control group and Sham group. Trabecular bone defects of distal femurs were made and implanted with the composites. The femurs were harvested for histomorphometry at 4, 12, 24 weeks after implantation, and mechanical testing at 3 days, 1, 4, 12, 24 weeks. Compared with C0, X-ray and micro-CT results of the composites revealed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CPC-gelatin powder composite which was replaced by trabeculae. New bone area increased from 3.8 to 18% in C10, and 4.2 to 22% in C15, residual composite area decreased from 65 to 31% in C10, and 70 to 20% in C15.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15 was 9.2 MPa, which was inferior to 14.6 MPa (normal cancellous bone), but was 27.4 MPa in C10 at 1 week.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is composite may make a suitable scaffold for bone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隔膜引导下VEGF复合煅烧骨(TBC)修复骨缺损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新西兰大白兔80只,建立桡骨干中段10mm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e—PTFE膜包绕的VEGF复合TBC,B组植入VEGF复合的TBC,C组植入e-PTFE膜包绕的TBC,D组单纯植入TBC。术后第2、4、6、8和12周行X线、组织学观察,测定骨密度并分析其成骨量。[结果]D组的骨缺损修复效果最差,B、C组中等,A组最佳。A组在各时段上其骨密度测量的结果优于B、C、D组,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e—PTFE膜包绕的VEGF复合TBC能够更好地修复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球的多孔双相陶瓷(BCP)组织相容性.方法 A组(rhBMP-2+bFGF缓释微球/BCP)、B组(单纯BCP)、C组(bFGF缓释微球/BCP)、D组(rhBMP-2缓释微球/BCP)和E组(不含BCP).其中bFGF、dlBMP的浓度各为5、15μg,材料均为5 mm×5 mm×1mm.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测定细胞黏附能力、浸提液对于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体外诱导BMSCs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 细胞在材料上黏附、生长良好.各组噻唑蓝(MTT)吸光度值、碱性磷酸酶(ALP)值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A组与B、D和E组比较对MSC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但低于C组(P<0.05).A组ALP活性显著高于B、C和E组,但低于D组(P<0.05).结论 复合rhBMP-2和bFGF缓释微球的BC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多次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有利于脊髓损伤修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多次经蛛网膜下腔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对Wistar大鼠脊髓损伤的功能修复作用.[方法] 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分离、培养并用Hoecst33342标记.按照Allen方法把60只在T_(10)-T_(12)平面损伤的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A、B、C、D组(对照组).在损伤平面蛛网膜下腔中段放置一硅胶管,在7 d后,注入1×10~6个骨髓基质干细胞.在2、3、5、7、12周荧光显微镜、免疫组化检测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损伤段脊髓的存活、分布、分化情况并作计数观察.使用BBB评分观测后肢功能恢复.[结果] 移植后7~14 d骨髓基质干细胞达到高峰,在7 d后表达巢蛋白及神经丝蛋白阳性.随时间的延长,移植在损伤部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数量及神经元样细胞均有减少,但移植3次的细胞数减少速度较其他两组慢.移植3次组大鼠的BBB评分较移植1、2次组有明显的提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次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更有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磷酸钙骨水泥加固颈椎前路单皮质骨螺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对颈椎前路单皮质骨螺钉固定的加固作用。[方法]单皮质骨螺钉固定于C3-6椎体标本,行轴向拔出实验,周期抗屈实验,抗剪切力测试。[结果]修复组、强化组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POS)明显高于对照组,强化组周期抗屈后位移明显小于对照组,而最大抗剪切力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磷酸钙骨水泥能显著提高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及抗剪切能力,对颈椎前路螺钉的固定有明显的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化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骨髓基质细胞经培养及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者由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标记,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伤后第9d移植神经干细胞,实验分组:细胞移植组、PBS填充组、正常对照组。应用组化法观察移植细胞是否存活,取材前24h显露坐骨神经,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观察脊髓损伤处的修复重建。[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在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标记并移植于脊髓损伤区,标记的阳性细胞可在受体脊髓内检测到,辣根示踪技术显示细胞移植组较PBS填充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移植于脊髓损伤区,移植细胞可以存活,并参与脊髓损伤处神经传导通路的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