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块状珊瑚兔颅骨骨膜下种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观察珊瑚人工骨在皮质骨表面的骨传导作用,将块状珊瑚植入兔一侧颅骨骨膜下,另一侧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4、8及12周时处死动物,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及组织形态测量学观察。结果显示:珊瑚植入颅骨表面2周时即有新骨向珊瑚孔内长入,珊瑚被进行性吸收;12周时珊瑚块大部分被吸收,新骨改建成板层骨,新骨所修复的骨高度较珊瑚块的高度低,珊瑚组新骨修复的骨高度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结论:珊瑚骨在皮质骨表面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XIVE种植体行口腔种植治疗并同期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患者在使用XIVE种植系统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时,应用成品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同期骨增量治疗的植入材料。结果:术后随访全部病例均无全身性异常反应,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无异物排出现象,种植体稳定度好。X线片显示植入3月后珊瑚骨密度逐渐降低,而珊瑚骨之间的空隙密度增高,6~9个月珊瑚羟基磷灰石基本完全吸收。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性,在应用XIVE种植体时可作为同期植入的骨增量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富血小板血浆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s)构建骨髓基质细胞膜片,以及应用骨髓基质细胞膜片与珊瑚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将取自同一供体兔的BMSCs与富血小板血浆复合后,共同在体外培养10天,构建出BMSCs膜片,用其包裹珊瑚支架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另以单纯BMSCs种植到珊瑚支架及以单一珊瑚植入作为对照。术后4周和8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分析,评价其成骨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MSCs与富血小板血浆共同在体外培养10d,可构建出厚约2mm的BMSCs膜片。用其包裹珊瑚支架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4周和8周,在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有大量软骨和骨质形成.其成骨量明显大于单纯BMSCs种植组。单一珊瑚植入组未见骨或软骨形成。结论:将富血小板血浆与BMSCs复合后共同在体外培养,可构建出具有一定厚度的BMSCs膜片,将此膜片包裹珊瑚支架所形成的膜片一支架复合体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4.
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珊瑚(coral)复合,制成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内,并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1、3、6周取材,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在植入局部诱导形成骨和软骨,表现出良好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珊瑚对rhBMP-2的活性未产生不利影响,是rhBMP-2的良好缓释载体。此复合人工骨可望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性植骨材料而应用于骨科和颌面外科。  相似文献   

5.
为了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较差的缺陷,本研究将具有骨诱导特性的且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珊瑚复合,制备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兔颅骨标准大小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2,6,12周取材,通过X线片和电镜观察,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显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的骨修复能力和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6.
载药珊瑚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及预防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载药珊瑚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及预防感染的可能性。方法:将珊瑚与克林霉素复合,制成载药珊瑚人工骨;将其置于接种有金葡菌的培养基中检测其体外缓释特性及抗菌活性;将其植入金葡菌污染的兔颅骨缺损区,通过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评价其骨缺损修复能力及抗感染能力。结果:载药珊瑚人工骨在体外持续释放高浓度抗菌素;植入金葡菌污染的骨缺损后可有效预防骨感染,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珊瑚人工骨植入组。结论:载药珊瑚人工骨是伴有污染或感染骨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较差的缺陷,本研究将具有骨诱导特性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珊瑚复合,制备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免颅骨标准大小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2、6、12周取材,通过X残片和扫描电镜观察,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显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的骨修复能力和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8.
负载牙种植体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构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骨融合种植体与骨髓来源的成骨细胞及珊瑚支架复合植入体后新骨的形成及与种植体的愈合情况。方法:将骨融合种植体置于圆 柱状的多孔珊胡中,在珊瑚表面及孔洞内接种培养扩增的成骨细胞,然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级缲,植入后1、2月取材取,通过大体标本观察、X线片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新胞、然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组织中,植入后1、2月取材,通过大体标本观察、X线片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新骨的形成情况,以及新骨与种植体的愈合情况,结果:植入后1个月,植入物的外观 为观白相间,种植体周围主要为X线透射影,组织学观察表明,珊胡内有大量新骨形成,种植体的部分区域已与新骨融合,同时可以观察到有较多软骨形成;2月标本表面光滑,国暗红色,种植体周围大部分为X线阻影,组织学检查可见种植体大部分与新骨融合,结论:骨融合种植体与成骨细胞复合植入后,在支架材料及种植体表现均有大量新骨形成,并可与种植体发生融合,表明用组织工程方法进行颌面部骨修复时,可以同期植入种植体,以早期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以胶原缓释rhBMP-2复合BMSCs及珊瑚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异位成骨的能力。方法:构建3种复合支架材料:1)rhBMP-2/珊瑚;2)胶原rhBMP-2/珊瑚;3)BMSCs/胶原rhBMP-2/珊瑚。分别植入裸鼠皮下,8周后观察成骨情况,并作比较。结果:第3组材料异位成骨的能力最强,第2组次之,第1组较弱。结论:动物实验中胶原是rhBMP-2适宜的缓释载体,BMSCs对促进材料异位成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珊瑚复合人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人骨髓基质细胞在角孔珊瑚上立体培养后的生长情况及其在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穿刺抽吸人髂骨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后,接种于角孔珊瑚中立体培养5d,观察细胞在角孔珊瑚表面的贴附及伸展情况;将上述细胞/角孔珊瑚复合物植入体内,观察植入物在体内的成骨情况。结果:细胞可在角孔珊瑚中立体培养成活。体内植入后4周,复合物中有少量新骨形成;体内植入后8周,复合物中出现大量较成熟骨组织;而对照组4、8周均无骨组织形成。结论:穿刺抽吸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角孔珊瑚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珊瑚作为载体,胶原作为缓释系统,制血出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并评价其骨诱导活性。方法 rhBMP-2、胶原和珊瑚以一定的方式复合后,植入小鼠股部肌袋内,以单纯珊瑚植入用对照,术后不同取材,通过组织学方法检测骨诱导活性。结果 复合人工骨植入1周诱导软骨形成,2周形成编织骨,4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同时珊瑚被降解吸收。结果 胶原、珊瑚是rhBMP-2较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弥补珊瑚无骨诱导活性、成骨能力弱等缺陷。方法将珊瑚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复合,制备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兔颅骨直径15mm的圆形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2、6、12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以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双重机制完成骨修复过程,骨修复能力和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瑚。结论此复合人工骨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对珊瑚支架上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异位成骨的影响。方法:将MSCs悬液与同一供体来源的PRP混合后滴加到珊瑚圆片上,形成珊瑚/MSCs/PRP复合物。以同样数量MSCs或PRP制备珊瑚/MSCs和珊瑚/PRP复合物。将3种复合物植入同一裸鼠的背部皮下。术后4周和8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分析评价其异位成骨情况。结果:植入后4周或8周,珊瑚/MSCs/PRP组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有大量的软骨或骨质形成;珊瑚/MSCs组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也有软骨或骨质形成,并有纤维结缔组织长入;珊瑚/MSCs/PRP组形成的软骨或骨质的量明显多于珊瑚/MSCs组(P〈0.01);珊瑚/PRP组珊瑚周围及其孔洞内有大量纤维组织,未见骨或软骨形成。结论:PRP促进了珊瑚支架上MSCs的异位成骨。  相似文献   

14.
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天然珊瑚中再造骨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目的:对成骨细胞接种于天然珊瑚中的再造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成骨细胞,将细胞接种于多孔珊瑚中,然后植入兔背部皮下组织,术后4、8、12 周取材,通过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新骨的形成情况。结果:表明培养的兔成骨细胞可以在珊瑚表面良好生长,成骨细胞/珊瑚复合物植入皮下 4 周,局部形成骨样组织,可见大量成骨细胞,胞浆丰富,某些部位可见红色的骨基质形成;8 周时,形成大量新骨组织,但不成熟;12 周时板层骨形成,扫描电镜观察见大量成骨细胞位于基质中。结论:用这种方法进行骨再造和骨缺损修复有很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钛种植体与单纯珊瑚及复合BMP珊瑚代用品结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单纯珊瑚与复合BMP的珊瑚表面贴附移植后与同期植入的钛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情况。方法 将单纯珊瑚与复合BMP的珊瑚置于去皮质的犬髂骨表面 ,同时植入钛种植体 ,用种植体固定人工骨 ,不同时间取材 ,观察种植体与人工骨的骨结合情况。结果 种植体与单纯珊瑚与复合BMP的珊瑚均可以形成骨结合。单纯珊瑚 12周时 ,种植体与珊瑚之间形成结构不规则的骨界面 ;同时 ,材料有大量的吸收。珊瑚复合BMP时新骨明显增多 ,形成粗的骨小梁 ,骨髓腔变小 ,6周时与种植体之间已经形成基本完善的骨界面 ;且材料总体吸收量较少。结论 天然珊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以与钛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 ;BMP、珊瑚复合材料植入可以加快成骨 ,延缓吸收。此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种植外科  相似文献   

16.
组织工程方法进行特定形态骨组织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人下颌骨升支外形的骨组织。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细胞长满后用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诱导 3天;收集细胞,按 5×107/ml的浓度混匀至 1.5%藻酸钠溶液中,然后接种于人下颌骨升支外形的多孔珊瑚中,以CaCl2固化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组织中,于植入术后1、2个月取材,通过大体标本、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新骨的形成情况。结果2月时形成的组织在裸鼠背部界限清晰,取材后观察珊瑚表面有坚硬组织形成,形状与支架材料的外形基本一致,X线检查证实珊瑚已有明显吸收,在其表面有明显X线组射影形成;组织学检查表明,在珊瑚表面及内部的孔洞内均有大量新骨形成,新骨形成过程为软骨内成骨。结论 用组织工程方法可以构建出特定形态骨组织,因此适于进行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珊瑚人工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珊瑚人工骨在成骨过程中所起作用、其生物降解与新骨形成的关系。方法选用6只杂交狗,将珊瑚人工骨植入下颌下缘,以对侧作为对照,采用X线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进行观察。结果术后第四、第五个月,实验侧下缘有纤维钙结构和新骨形成,很少有珊瑚人工骨残留,能谱分析钙盐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18.
钛网加强的BMSC/珊瑚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钛网加强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 /珊瑚复合物对下颌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体外培养兔BMSC,经扩增、诱导分化后复合角孔珊瑚,植入自体下颌骨缺损区,修复骨缺损,并采用钛网固位和加强,植入 6、12周后进行X线观察和组织学检查,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 (BMSC) /珊瑚复合物有很强的成骨作用。实验组X线观察有骨形成,组织学染色证实有新骨形成,骨磨片显示钛网和新骨获得良好的骨愈合。结论:钛网 /BMSC/珊瑚复合物可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珊瑚明胶海绵在牙槽窝表面的骨传导作用。方法 将珊瑚明胶海绵植入兔一侧牙槽骨壁,另一侧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4、28、56、84天处死动物,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珊瑚明胶海绵植入牙槽窝内14天时即有新骨长入,84天时珊瑚明胶海绵大部分被吸收,新骨组织替代。结论 珊瑚明胶海绵在牙槽骨表面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髁突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体内分化成骨的能力,为构建组织工程髁突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切除的人髁突冲洗收集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和纯化BMSC,取第3或4代BMSC进行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后接种于珊瑚骨支架表面,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表面的黏附和增殖状况.将成骨或成软骨细胞-珊瑚骨支架植入裸鼠背部皮下,6和9周后观察体内成骨和成软骨情况.结果 培养3~7d后扫描电镜显示细胞黏附于珊瑚骨支架表面,呈多层生长,并跨越微孔连成网状或片状;植入裸鼠体内9周,髁突形珊瑚骨支架均基本维持最初的形态,可见散在或片状的新生骨形成,新生软骨呈岛状分布.结论从人髁突骨髓中分离出的BMSC具有体内形成新骨和软骨组织的能力,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髁突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