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8例、22牙牙周骨缺损的牙周炎患者采用骨形成蛋白(bBMP)和陶瓷化牛骨复合骨修复牙周骨缺损,经4~26个月的观察,证实复合骨对牙周骨缺损的修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6只新西兰兔,制备下前牙牙周骨缺损模型,将其分为3组:GTR组(牙周骨缺损处植入胶原膜)、BMP组(牙周骨缺损处植入骨形态蛋白复合物和胶原膜)和OFD组(牙周骨缺损处未植入任何物,对照组)。术后12周分别观察各组缺损处的组织学变化。结果BMP组骨缺损处只见少量的软组织,新生骨组织的量及其成熟程度明显优于GTR组和OFD组,显示骨组织修复良好。结论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GTR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与传统的GTR术和牙周翻瓣术相比,更能有效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3.
骨形成蛋白与胶原基纳米骨修复牙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胶原基纳米骨复合材料(nHAC)修复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制备小型猪牙周骨缺损模型,设立rhBMP-2-nHAC复合材料植入组、空白对照组和单纯植入胶原基纳米骨组,术后8周观察各组间修复效果及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分析评价牙周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8周可见复合材料植入组大量新生牙周组织生长,四环素单标记表面、四环素双标记表面、骨矿化沉积率、骨体积、类骨质表面、成骨细胞表面等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胶原基纳米骨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rhBMP-2和nHAC可明显促进牙周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4.
用移植法修复牙周病的骨缺损是将骨碎片或其他材料放入骨缺损处,以引导或诱导骨的再生,修复骨缺损。在无条件使用自体骨或自体骨数量不足时,Bio—Oss可作为理想的骨替代品。目前,国内外已将Bio—Oss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骨缺损。我们用翻瓣术加Bio—Oss移植及单纯翻瓣术治疗牙周骨下袋,对术后临床指标的变化进行纵向观察,并比较了两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物活性多肽处理的碳磷酸钙骨水泥 (carbonatedcalciumphosphatebonecement,CCPBC)修复牙周骨缺损的可能性与效果。方法  4只健康家犬牙周用手术方法去骨 ,缺损约1cm× 1cm ,每只犬分别用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 ,HA)、倍骼生、CCPBC以及用多肽处理的CCPBC直接修复缺损 ,术后 1~ 3个月进行X线片检查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实验条件下 ,HA组和倍骼生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材料丢失 ,HA组缺损处为软组织修复 ,倍骼生组牙槽骨侧残余材料周围有少量新生骨组织 ;CCPBC组能有效维持牙周骨缺损间隙 ;CCPBC经多肽处理组 ,材料周围有较多的新骨形成 ,修复效果优于其他组。结论 CCPBC经过生物活性多肽修饰后具有一定的成骨活性 ,其在牙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口腔医学》2017,(11):969-975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煅烧骨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修复牙周骨缺损中BMP-2、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制备单侧牙周骨缺损模型,其中3组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煅烧骨、Bio-oss骨和煅烧骨/PRF复合物,以未植入任何材料者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获取完整标本,进行大体、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Masson染色:煅烧骨/PRF组术后8周时即见部分鲜红色成熟骨形成,骨成熟速度明显优于其他3组。免疫组化观察:术后4周时煅烧骨/PRF组BMP-2、OPG、RANKL强阳性表达,数目高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KL阳性细胞的表达在骨改建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煅烧骨/PRF组中组中RANKL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煅烧骨/PRF组修复牙周骨缺损会增加BMP-2、OPG、RANKL的表达,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成熟而刺激OPG表达升高,抑制破骨细胞,有助于加快牙周骨改建,缩短骨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7.
引导组织再生术和引导骨再生术广泛用于牙周骨缺损的治疗中,给牙周组织再生开辟了广泛的空间,但二者单独使用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目前的研究多趋向于将骨移植材料和膜材料与多肽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牙周骨缺损的修复。下面就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引导骨再生支架材料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以及三者联合应用于牙周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异种骨移植作为骨缺损修复的常见方法,受到与骨相关学科工作者的关注,由于异种骨移植材料来源丰富,能满足日益增多的病人需求。本文就异种骨的免疫原性、处理方法和在牙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其进展加以综述,为异种骨移植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Bio Gide胶原膜结合Bio Oss多孔骨治疗牙周垂直型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经过基础治疗后口腔内仍存在 2个探诊深度 6mm以上的骨下袋 ,随机选出 1个骨缺损用Bio Gide胶原膜结合Bio Oss多孔骨修复 ,另一个骨缺损仅用Bio Gide胶原膜进行修复治疗 ,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 6个月测量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术后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牙周袋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丧失、骨水平的变化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边缘龈退缩在单独应用Bio Gide胶原膜组更加明显(P <0 .0 5 )。结论 尚不能肯定Bio Oss多孔骨可以加强Bio Gide胶原膜修复牙周垂直型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评价运用多孔矿化骨Bio-Oss和胶原膜Bio-Gide治疗牙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15例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患者,其中10例16个牙位经牙周翻瓣术同时在骨缺损区植入Bio-Oss并放置Bio-Gide为治疗组,5例10个牙位经牙周翻瓣术为对照组,并于术后1,3,6个月回访,通过临床检查及X组检查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使牙周袋变浅或消除,而治疗组附着水平增加,骨缺损区新骨形成.结论:Bio-Oss和Bio-Gide对治疗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可使其获得包括牙骨质、牙周韧带、骨在内的完整牙周再生.  相似文献   

11.
<正> 1989年4月19日上午在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由上海市卫生局主持召开磷酸钙陶瓷修复牙周骨缺损之研究鉴定会,邀请了有关专家参加并通过鉴定。本研究系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采用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 Ceramic)生物陶瓷进行牙周骨缺损的动物移植实验和细胞毒性试验,并应用于临床修复牙周骨缺损,为磷酸三钙在修复牙周骨缺损方面机理进行了探讨,填补了国内空白。研究结果表明磷酸三钙修复牙周骨缺损与冻干骨、脱矿骨、人胚骨相比,无免疫原理,生物相容性好,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化学稳定性好,能重复消毒使用和贮存方便,价廉等优点,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肖玥 《广东牙病防治》2011,19(4):221-224
牙周骨缺损是牙周病的常见表现,其常见治疗方法是以各种材料移植为基础的牙周植骨术。移植材料由于来源丰富,能满足日益增多的需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植骨材料的种类、原理、使用方式及其应用加以综述,为牙周植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牙周维护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上颌后牙缺失者,实验组为重度骨缺损10例,通过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种植前进行口腔卫生训练,修复后认真进行口腔卫生维护,定期复查,洁治;对照组为无骨缺损10例,种植修复后前3个月以患者日常方式进行口腔卫生维护,之后同实验组.修复后3、6、12个月分别检...  相似文献   

14.
孙正喜  樊文红  曹俭 《口腔医学》2003,23(6):344-345
目的 观察人工合成组织再生膜修复动物牙周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用 10只大白兔建立牙周骨缺损模型 ,植入人工合成再生膜材料 ,2个月后处死 ,标本行组织学观察 ;临床选择 12例牙周骨缺损病例 ,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 (GTR) ,观察疗效。结果 兔牙周骨缺损内新生骨组织形成 ,光镜下见大量的骨母细胞、骨基质和骨胶原 ;临床病例有效率达 91.6 7%。结论 人工合成组织再生膜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且对牙周骨缺损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联冠修复牙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2009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修复科门诊选择患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拟行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15例。应用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联冠修复基牙牙周骨缺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3.4%。治疗后6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标(PD、CAL、B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联冠修复基牙牙周骨缺损的近期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方法及扫描电镜观察,探讨新型人工骨材料—羟基磷灰石在植入并修复牙周病所致骨缺损后能否成为牙龈附着的基础,使牙龈结缔组织生长并牢固附着其表面,进而诱导新骨形成,为临床应用修复治疗牙周骨缺损、重建牙龈新附着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与羟基磷灰石附着生长情况良好,羟基磷灰石是一种具有良好组织生物相容性能的人工骨材料、用于牙周骨缺损的治疗,将有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骨膜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成骨器官,有着复杂、精密而又有序的复合结构。骨膜具有良好的成骨特性、屏障膜特性、材料学特性,同时又有来源广泛、不存在免疫原性等诸多优点,在骨缺损修复、骨组织再生、骨组织工程等方面有着理想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也得到了骨科、颌面外科、种植科、牙周科等相关领域医生及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并利用好骨膜,将在骨组织再生、骨缺损修复等领域中开辟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羟基磷灰石在修复牙周骨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牙周病所致牙槽骨缺损,是一种渐进性、不可逆的病理过程。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有效的方法使缺损的骨质再生。如不能及时消除牙周袋,终止骨吸收,修复牙周骨缺损,则终将导致患牙丧失。修复牙周骨缺损,过去常用自体骨移植方法。此法取材局限,手术痛苦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骨或软骨吸收等缺点;异体骨移植虽克服了骨源不足,但部分病人可能发生排异反应导致手术失败,且使用前需经特殊处理。近期采用羟基磷灰石(HA)修复牙周骨缺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 羟基磷灰石(HA)具有优良的生物学性能,实验及临床应用证明: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引导作用。HA应用于临床在上颌骨的整复、鞍界的整复与牙槽突增高等都取得满意的疗效。HA与牙周组织是否有生物学相容性,有无修复牙周骨缺损的可行性,是众所关注的问题。作者采用HA植入15例牙周病骨下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骨质缺损是颌面部常见病变之一。修复颌面部骨缺损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技术难题。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运用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骨缺损已成为可能。尽管还没有应用于临床,但运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临床应用其他材料修复骨缺损带来的弊端。从发育水平研究骨生长的机制,了解调控骨发育的各种细胞内外因子的作用可为进一步应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复合人工骨修复腭裂腭板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平飞云  陈军  严奉国 《口腔医学》2001,21(3):131-133
目的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 ,实施以HA Bonecement复合人工骨作为植骨材料应用于临床腭板骨缺损的修复。方法 :就诊的有腭板骨缺损的先天性 Ⅱ°腭裂患者 4 0人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植骨组 ,植骨组腭板骨缺损利用HA Bonecement复合人工骨修复 ,术后 3个月复诊 ,植骨组患者行腭部CT扫描检查。结果 :腭部CT扫描显示植入人工骨愈合良好 ,植骨组语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x2 =6 4 6,p <0 0 5 )。结论 :HA Bonecement复合人工骨可以作为临床腭板骨缺损修复材料 ;初步研究认为腭板骨缺损修复能改善腭咽闭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