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 颌骨造釉细胞癌临床较少见。1972年~1985年我科收治5例颌骨造釉细胞癌,现报告如下: 讨论一、病因及临床表现:造釉细胞癌的发病年龄,好发部位及性别与造釉细胞瘤无明显差异。本组病例男3例;女2例,年龄在32~52岁之间。发生在下颌骨者3例;上颌骨者2例。该肿瘤多数患者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或压痛,牙齿松动,功能障碍。本组病例有1例侵犯翼腭凹,引起张口受限。  相似文献   

2.
造釉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造釉细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尚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对27例造釉细胞癌及随机抽取的30例造釉细胞瘤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7例造釉细胞癌中,19例发生于下颌骨,8例发生于上颌骨,与对照组相比(14:1)差异显著;对26例造釉细胞癌病人随访6-34访年,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提示上颌骨造釉细胞癌发生的机率比造釉细胞瘤大;造釉细胞癌后预后一般较好,手术后应即时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造釉细胞瘤在颌骨囊肿和肿瘤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仅1%左右。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30~50岁,多发生在下颌且无性别差异。造釉细胞瘤呈限局性侵犯,如切除不彻底易于复发。造釉细胞瘤初期治疗的方法很多,有刮除、摘除、烧灼、颌骨节段切除及放疗等,但是都不太理想,复发率达50%。本文讨论的是我们经治的22例复发颌骨造釉细胞瘤。临床资料:我们在1961~1976年的16年中共经治了174例颌骨造釉细胞瘤。有22例经病理证实为复发的造釉细胞瘤,其中3例是在其它医院进行的初期手术,以后来我院就诊的。所有22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上皮来源的牙源性肿瘤包括造釉细胞瘤,牙源性腺样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恶性造釉细胞瘤和原发性骨内癌。最近,Han-sen等报告了3例特殊的颌骨透明细胞上皮瘤,此瘤的光镜特征类似于原发和转移的透明细胞腺癌。因无局部和远离病变的证据,而视为骨内原发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称为“牙源性透明细胞瘤”(简称CCOT)。本文作者对其中一例作了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瘤细胞呈圆形和多角  相似文献   

5.
<正> 造釉细胞瘤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为临界瘤,手术切除后局部复发率高,但肺内种植极罕见,除国外有少数学者报道外,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于1991年收治1例左下颌骨造釉细胞瘤局部剜除术后2次复发合并肺內种植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52岁。于1980年偶然发现左下前牙唇侧一肿物,如玉米粒大小,无任何不适,在当地医院行肿物剜除术,术后送病理诊断为造釉细胞瘤。5年后患者发  相似文献   

6.
刮治加冷冻治疗颌骨造釉细胞瘤(附18例报告)张书平丁继芬刘芙蓉王连模张风池于贞锈(山东省临沂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我科从1980年开始应用刮治加冷冻治疗颌骨造釉细胞瘤18例,获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  相似文献   

7.
外周性造釉细胞瘤早在1925年和后来的1948年就有人报导过。1971年WHO关于牙源性肿瘤、颌骨囊肿以及同类疾病的组织学分类列出与中央性造釉细胞瘤相应的外周性造釉细胞瘤,所不同者只是在骨外。复习英文文献,外周性造釉细胞瘤仅有21例报告。本文报告一例,并对其作超微结构分析。病员男性,70岁,下颌舌侧包块若干年,没有任何症状。检查:包块位于左下颌第一前磨牙和尖牙之间的龈乳头下,包块直径1cm.有一个宽的基底,包块稍硬,被复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造釉细胞瘤切除双亲骨即时移植修复1例夏镇斌刘海俊陈东程玉华(天津254医院口腔科)造釉细胞瘤手术不彻底易复发,目前仍主张在肿瘤外作颌骨截除,同时行骨移植术。本文报告1例取其母亲新鲜髂骨作即时骨移植取得良好效果,报告于下。患者,女,14岁,因右下...  相似文献   

9.
造釉细胞瘤在外科病理学上的问题之一是鉴别囊性造釉细胞瘤和非肿瘤性颌骨囊肿,这不仅是鉴别诊断问题,而且涉及到如何理解囊性造釉细胞瘤的发病机理,有些囊性颌骨病损临床、X线片提示造釉细胞瘤,但活检并无任何囊性造釉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这是因为受活检部位的限制,活检标本不总是反映整个囊壁的信息,在这些病例,确定一种造釉细胞瘤的客观的组织学标记将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本研究将探讨凝集素组化染色在鉴别诊断非肿瘤性囊肿及囊性造釉细胞瘤的用途。材料来自Magasaki大学医院1960年~1983年收集的造釉细胞瘤及颌骨囊肿的外科标本,选择  相似文献   

10.
陈锦坤  刘瑷如 《口腔医学》1987,7(4):193-194,222
<正> 外周性造釉细胞瘤(Peripheral Amelo-blastoma):是指发生在颌骨组织外的造釉细胞瘤,较为少见。我科1966~1975年共有牙源性肿瘤221例,其中造釉细胞瘤130例,而外周性者只有3例,仅占2.3%。现将该3例报道如下: 例1:男,52岁。患者在就诊前7月发现34处舌侧粘膜有一肿块,比黄豆略大,余无其他异常。活检诊断为造釉细胞瘤伴鳞化。手术局部切除后,随访10年未见复发。镜下见粘膜上皮下肿瘤细胞排列成团块状,条索状。四周细胞呈立方形或柱状,成栅状排  相似文献   

11.
开窗术治疗壁性造釉细胞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窗术治疗壁性造釉细胞瘤的初步探讨廖小宜,全守基,李华,李冰造釉细胞瘤是颌骨中心性较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因具有局部浸润周围骨质的特点,放手术切除范围至少包括0.5cm正常的骨组织。在开窗术治疗颌骨囊肿中,我们发现壁性造釉细胞瘤经开窗术治疗后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2.
造釉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切除病变颌骨,也有采用保守疗法开窗术的。作者旨在探讨开窗术的适应症,以便提高上述两种方法选择的准确性。调查分析了过去20年间曾经治疗的72例造釉细胞瘤,特别就采用开  相似文献   

13.
颌骨造釉细胞瘤复发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造釉细胞瘤是颌骨最常见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 ,它具有侵袭性缓慢持续生长和局部浸润周围骨质的特点 ,多次复发后可侵袭到颞部、眶、额部 ,甚至颅底、颅内。多次复发手术后 ,不仅影响面容 ,造成功能障碍 ,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我院收治造釉细胞瘤的复发因素进行临床探讨。1 材料与方法我院 1 980~2 0 0 1年共收治经病理确诊颌骨造釉细胞瘤 1 43例 ,其中 2 8例复发。手术方式包括摘除术或刮治术 ,摘除刮治辅以冷冻或烧灼 ,方块切除术 ,部分或单侧颌骨切除术并同期或二期植骨术。最短随访时间 1年 ,平均为 5 .6年。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经病…  相似文献   

14.
颌骨造釉细胞瘤手术及其预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骨造釉细胞瘤是常见的牙源性上皮肿瘤。我科自1965年至1986年,收治经病理证实颌骨造釉细胞瘤共113例。现对本病的治疗及其预后作一探讨。临床资料年龄和性别:男61例,女52例。就诊年龄最小4岁,最大73岁,平均30.6岁,各年龄组发病情况见图1。  相似文献   

15.
按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造釉细胞瘤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本文对92例颌骨造釉细胞瘤不同治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其具体方法及结果是: 下颌骨造釉细胞瘤72例。外照射治疗9例。6例早期反应敏感,但2—8年后复发,复发后均作了部分或半侧下颌骨切除,结果4例生存12—24年,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2个月死亡。其余3例无效。2例作了部分下颌骨切除,生存25及47年,1例未再治疗。挖除治疗32例。仅3例分别在挖除后4、  相似文献   

16.
牙源性囊肿瘤变成伴颌骨良、恶性肿瘤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1933年Cahn报告了1例颌骨牙源性囊肿发展为造釉细胞瘤。此后,文献中常见到含牙囊肿及其它牙源性囊肿转变或伴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的报道,五十年代以后的报告则更为多见。由牙源性囊肿转变或与其同时存在的颌骨良性肿瘤包括造釉细胞瘤、牙源性腺瘤样瘤、牙源性鳞状细胞瘤(Squamous odontogenic tumor)等;由这类囊肿恶变或与其并存的颌  相似文献   

17.
造釉细胞瘤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且生长缓慢 ,无自觉症状 ,所以往往在就诊时肿瘤已侵犯大部分颌骨 ,已不适合行颌骨方块切除手术 ,而颌骨部分切除对面形影响较大 ,患者不易接受 ,作者采用刮治术 ,并在术中进行打磨、烧灼等处理 ,经追踪观察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1 )造釉细胞瘤瘤体较大 ,下颌缘残留小于0 .5cm,不适合行颌骨方块切除。 (2 )患者要求保守性治疗。 (3) X线分型为多房型 ,蜂窝型和单房型。1 .2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择 1 995~ 1 998年期间诊治的患者共 2 7例 ,其中男 1 7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8.
恶性造釉细胞瘤和造釉细胞癌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恶性造釉细胞瘤和造釉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两个名称的自然历史和意义,我们对24例恶性造釉细胞瘤(造釉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研究,并对两个名称各自的实质进行了探讨。结果:其组织病理特点为滤泡周边细胞增生,可呈乳头状突向间质,核增大中度异型,核深染或呈空泡状,核分裂相增加,星网状细胞消失被肉瘤样细胞取代。其中19例5~30年随访结果为:11例生存;3例1次复发,3例2次复发(其中1例复发后死亡),1例4次复发后死亡,1例13年无复发死于它病。结果提示:“恶性造釉细胞瘤”这一名称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骨内癌(primaryintraosseouscarcinomaofjaws,PIOC)是原发于颌骨内的鳞状细胞癌[1],又名颌骨中心性癌,此瘤较少见,临床上无典型特征,要诊断它并不容易,常常会误诊为其它肿瘤如口腔鳞状细胞癌,棘皮瘤型造釉细胞瘤等。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半年前右下后牙区疼痛,未经治疗  相似文献   

20.
牙源性■状细胞瘤(Squamous Odontogenic tumor,简称SOT)是一种较少见的真性良性牙源性肿瘤。该瘤曾被称作棘皮瘤型造釉细胞瘤(acanthomatous ameloblastoma),棘皮瘤型造釉细胞纤维瘤(acanthomatous amelohlastic fibroma),牙源性上皮瘤(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或良性牙源性上皮瘤(beaign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1975年Pullon等首次描述和报告了6例发生于颌骨内的牙源性鳞状细胞瘸,并正式将该瘤命名为牙源性鳞状细胞瘤(SOT)。在此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