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矫治完成时同一牙列邻牙间边缘嵴高度应基本一致[1,2],每个牙齿的托槽槽沟到其牙齿近远中边缘嵴连线的距离都应基本相等,所以,造成同一牙列中各牙齿托槽粘贴高度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牙尖高度的不同。因而本研究选取35副正常牙合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同一牙列中3个后牙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正畸患者后牙段牙齿边缘嵴到牙尖的垂直高度,为后牙托槽的定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采用非拔牙矫治且矫治后符合Andrews正常标准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女各30例,平均年龄13.2岁。取矫治后的研究模型,利用激光三维测量仪测量每副模型后牙段牙齿边缘嵴到近中牙尖最高点的垂直距离。数据输入SPSS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同牙位不同性别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上下颌左右侧相同牙位边缘嵴到牙尖的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边缘嵴到牙尖的高度分别为(1.70±0.50)、(1.24±0.45)、(0.83±0.40)mm,三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边缘嵴到牙尖的高度分别为(2.25±0.45)、(1.55±0.45)、(1.18±0.40)mm,三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将本研究得出的数值按最接近0.5 mm倍数的数值进行舍入,得到推荐的托槽垂直定位高度。结论为了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使矫治后后牙边缘嵴处于同一平面,后牙托槽的垂直定位高度推荐为:若第一磨牙颊面管高度为X mm,则第二前磨牙托槽的垂直高度为(X+0.5)mm,第一前磨牙则为(X+1.0)mm。  相似文献   

3.
托槽龈向贴置对牙周病患者牙移动影响的Typodon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Typodont模拟(牙合)架,研究牙槽骨高度降低时托槽龈向贴置对牙移动的影响.方法:牙槽骨高度正常组托槽按正常位置粘贴,牙槽骨高度降低组托槽分别正常贴置及龈向贴置.比较三组整平阶段的牙齿位移与时间.结果:与牙槽骨高度正常组相比,牙槽骨高度降低组牙齿位移较大,但托槽龈向贴置组比托槽正常粘贴组牙齿位移明显减小,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提示临床牙槽骨高度降低病例可将托槽适当龈向贴置,以减小牙槽嵴顶和根尖处应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位点保存术对上颌单颗前牙拔除后邻面牙槽嵴高度早期变化的影响,为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需拔除上颌单颗前牙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在拔牙同时进行位点保存术(牙槽窝内植入 Bio-Oss骨粉,表面游离龈移植缝合固定),对照组拔牙后未行其他处理。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佩戴个性化数字化放射导板行锥形束CT检查,测量2组近远中邻面牙槽嵴及唇侧中央牙槽嵴高度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近中、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358±0.151)mm、(0.322±0.180)mm、(0.826±0.307)mm,对照组近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653±0.260)mm、(0.667±0.274)mm、(1.510±0.625) mm。统计分析表明,试验组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小于对照组(P<0.05),近中、远中邻面牙槽嵴的吸收高度均小于唇侧(P<0.05)。结论 位点保存术可以减少牙拔除后牙槽嵴高度的吸收,提高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位点保存术对上颌单颗前牙拔除后邻面牙槽嵴高度早期变化的影响,为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需拔除上颌单颗前牙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在拔牙同时进行位点保存术(牙槽窝内植入 Bio-Oss骨粉,表面游离龈移植缝合固定),对照组拔牙后未行其他处理。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佩戴个性化数字化放射导板行锥形束CT检查,测量2组近远中邻面牙槽嵴及唇侧中央牙槽嵴高度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近中、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358±0.151)mm、(0.322±0.180)mm、(0.826±0.307)mm,对照组近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653±0.260)mm、(0.667±0.274)mm、(1.510±0.625) mm。统计分析表明,试验组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小于对照组(P<0.05),近中、远中邻面牙槽嵴的吸收高度均小于唇侧(P<0.05)。结论 位点保存术可以减少牙拔除后牙槽嵴高度的吸收,提高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牙齿临床冠中心高度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直丝弓托槽要粘贴在临床冠中心上,临床上可参考牙齿临床冠中心的平均高度值辅助定位。本文对67付正常模型进行三维精密测量,得到中国人牙齿临床冠中心的平均高度值,可应用于中国人直丝弓托槽辅助定位。并发现其高度值的规律为:上下牙列从尖牙向后,临床冠中心高度值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上颌第二磨牙最小。中国人临床冠中心高度值与白种人相比,具有种族差异。中国人直丝弓托槽不应延用白种人相应数值或者方丝弓托槽高度值辅助定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31例牙列中存在修复体的错He畸形进行固定矫治,观察托槽在修复体上的粘结强度,总结此类畸形的矫治特点。结果表明,此类畸形的矫治设计有其特殊性。修复体表面的托槽较对侧同名牙上的托槽易于脱落,光固化复合树脂覆盖牙及塑料义齿上托槽的粘结强度高于金属义齿,托槽脱落次数较少。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托槽在修复体表面的粘结强度。在适当的正畸力作用下,正畸治疗不会影响修复体的牙周健康和牙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数字化托槽模拟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对15例数字化牙颌模型上的牙齿(每例28颗)进行托槽模拟定位,定位方法分别采用托槽高度定位法和含牙根信息托槽定位法。采用OrthoRx软件形成矫治后的最终状态;采用美国正畸目标评分系统(ABO-OGS)评估矫治结果,测量指标包括牙齿排齐、后牙边缘嵴高度及牙根平行度3项。结果 1)虚拟矫治后两种托槽定位方法的边缘嵴高度扣分均小于治疗前(P<0.05),但两种方法虚拟矫治后边缘嵴高度扣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含牙根信息托槽定位法虚拟矫治后牙根平行度扣分小于托槽高度定位法,但两种方法虚拟矫治前后牙根平行度未发生明显改善。3)在牙齿排齐及3项总扣分方面,两种托槽定位方法在虚拟矫治前后扣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矫治后扣分均小于治疗前,含牙根信息托槽定位法矫治后的扣分小于托槽高度定位法(P<0.05)。结论 在重建的包含牙根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上,采用OrthoRx软件,通过托槽高度定位法及含牙根信息定位法进行托槽定位,模拟矫治均有效果;通过含牙根信息托槽定位法的模拟矫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仲伟洁  叶俊杰  王华  张卫兵  王林 《口腔医学》2021,41(12):1077-1080
目的:通过CBCT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颧牙槽嵴骨骼特征,并分析微种植体的植入风险。方法:选取2016—2020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67例成年患者的CBCT数据,按照垂直骨面型分为三类。在冠状面上确定左侧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一磨牙远中颊根、第一磨牙远中颊根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之间三个测量截面,分别测量三个截面上与上颌后牙牙合平面成65°和70°处颧牙槽嵴的有效骨量。结果:颧牙槽嵴处的测得的有效骨量的测量平均值自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向后至第一磨牙远中颊根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之间逐渐减小;高角组,均角组和低角组患者在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一磨牙远中颊根、第一磨牙远中颊根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之间三个测量截面处测得的有效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上颌颧牙槽嵴区植入微种植体前应拍摄CBCT,宜选用6mm短种植体于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处,在根尖水平与牙合平面成70°植入以减少植入后穿通上颌窦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明正常牙合与重度磨耗牙合两种不同牙合型时各牙根尖应力分布的特征 ,以期揭示牙的解剖形态及牙尖高度的改变对咬合力传导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透明环氧树脂复制相同牙排列而成的正常牙合及重度磨耗牙合的下颌模型 ,2 .0kg垂直加载后 ,在国产 40 9-II型投影式光弹仪上观察测量各牙根尖主应力的大小与方向。结果 :近远中方向上 ,重度磨耗牙合下颌牙列中各牙均受到冠向远中、根向近中的转矩力作用。颊舌方向上 ,两种咬合的牙根尖主应力方向相差不显著。重度磨耗牙合各牙根尖应力水平普遍高于正常牙合的相应各牙。结论 :牙齿咬合面正常解剖形态及牙冠高度的丧失对由牙齿向下颌骨传导的生物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31例牙列中存在修复体的错(牙合)畸形进行固定矫治,观察托槽在修复体上的粘结强度,总结此类畸形的矫治特点。结果表明,此类畸形的矫治设计有其特殊性。修复体表面的托槽较对侧同名牙上的托槽易于脱落,光固化复合树脂覆盖牙及塑料义齿上托槽的粘结强度高于金属义齿,托槽脱落次数较少。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托槽在修复体表面的粘结强度。在适当的正畸力作用下,正畸治疗不会影响修复体的牙周健康和牙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用三坐标测量仪对70副正常(牙合)青年的牙列模型进行了牙尖高度的三维测量研究。结果:在上颌,双尖牙颊尖高于舌尖,磨牙除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略高于远中舌尖外均为舌尖高于同名颊尖,双尖牙颊尖高于磨牙颊尖,在下颌,后牙均为颊尖高于同名舌尖,磨牙舌尖高于双尖牙舌尖。上下颌后牙的牙尖高度左右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所用测量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数值准确、精度高、可以直观,操作方法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设计研制双排沟托槽固定矫正装置,并应用模拟(牙合)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该矫治系统对正畸牙移动的调控能力。方法 ①设计并制造双排沟托槽及颊管。托槽设置龈端与切端双排槽沟,规格为0.022×0.028英寸(0.56mmm×0.71mm),相距0.8mm。配置相应的双排颊管;②用经典(牙合)架模拟方法进行牙齿反扭转、竖直、整体远中牵引等正畸牙移动形式,与标准方丝弓矫治方法相比较,定量评价双排沟托槽的牙齿移动及调控效率;③应用经典力学原理,结合骀架模拟数据,分析双排沟托槽装置提高正畸牙移动及调控效率的机制。结果(1)成功设计出双排沟矫正装置的三维模拟图形并制造出实际产品;(2)在(牙合)架模拟状况下,双排沟托槽矫正装置对尖牙的反扭转及竖直移动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对尖牙远中牵引的整体移动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双排弓丝与双排沟托槽翼突底部四点接触所形成的受力平面可能是导致双排沟托槽有效调控正畸牙各种移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牵引方向和牵引力值作用下整体后牵引上牙列,牙弓中各牙及牙合平面变化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使用MIMICS和ANSYS软件建立人鼻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分析不同牵引角度和力值作用下,上牙列各标志点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和应力分布。结果    不同牵引角度远中移动上牙列,对牙合平面旋转牵引具有一定影响;当牵引力为2 N时,上颌骨各部分应力最小,分布最为均匀。结论    后牵引远中移动上牙列时,应注意牵引力值和牵引角度的使用,为控制牙合平面旋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锥形束CT探讨即刻种植后牙槽骨嵴的改变。方法:本研究选择14例上牙即刻种植患者,共植入Ankylos种植体16枚,患者种植手术完成时(T1)和二期手术时(T2)均拍摄锥形束CT(CBCT),测量所有种植体唇颊侧,腭侧,近中,远中四个方向牙槽嵴顶端高度与种植体下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并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T1-T2期间种植体各方向牙槽骨的吸收变化。结果:T1-T2期间所有种植体唇颊侧,腭侧,近中,远中四个方面牙槽嵴顶端骨高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吸收情况不尽相同。结论:即刻种植愈合期各方向牙槽骨嵴均发生了明显的骨吸收,唇颊侧骨吸收较其它方向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38岁。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关节科检查时发现 ,6 6舌侧 3牙尖变异。检查 :下颌共 1 5颗恒牙 ,牙列较整齐 ,无龋齿 ,牙周组织健康 ,牙齿钙化良好 ,面磨耗较大。6 6面可见 6个牙尖 ,颊侧 3牙尖短而圆 :从近中颊尖到远中颊尖、远中尖依次变小 ;舌侧 3牙尖长而锐 :近中舌尖 ,中舌尖 ,远中舌尖。有 2条舌沟从 3个舌尖之间通过 ,中舌尖舌轴嵴明显 ,其余舌轴嵴不明显。远中舌尖最大 ,近中舌尖次之 ,中舌尖最小。面沟嵴明显。在患者的 77舌侧也有变异 ,明显可见 3个牙尖 , 8面呈多尖型。X线片显示牙根及牙槽骨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研究应用种植体内收下前牙过程中,不同方向载荷作用下,牙及弓丝力学行为的变化.方法:建立含有托槽、弓丝、牵引钩、种植体的下牙列及下颌骨有限元模型.连接牵引钩上的点与种植体中心点来确定矫治力的方向,并通过改变牵引钩高度或种植体高度来改变矫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分析计算每组加载力对牙的三维瞬间移动趋势、牙周膜的单元应力、弓丝的节点最大位移.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种植体高度及牵引钩高度的变化与各牙角位移及牙周膜应力间均有相关性(P<0.01),各牙在不同种植体高度,随着牵引钩高度变化而移动.随着牵引钩高度的增加,中切牙、侧切牙的移动趋势逐渐由近中舌侧倾斜变化为近中唇侧倾斜,而尖牙则向远中舌侧倾斜;第二前磨牙向近中舌侧倾斜;第一磨牙的近远中根均表现为远中颊侧倾斜.且远中倾斜角度随着前牙牵引钩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全牙弓牙周膜的最大应力始终出现在侧切牙的唇侧根尖1/3处:而尖牙、第一磨牙的牙周膜最大应力分别集中于牙槽嵴顶、根分叉处.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可通过改变前牙牵引钩的高度来实现前牙内收时的不同移动趋势,种植体支抗可有效控制后牙前移.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老年人牙齿及其周围组织变化的X线表现,作者对45例老年人健康牙齿的平行X线片进行观测,以40例青年人的作为对照组,从X线片上测量了下颌后牙髓室、根管和牙槽嵴的多项指标,并评定了嵴顶区骨硬板指数。结果发现与青年人健康牙齿的X线片比较,老年人牙齿髓室的宽度和高度、根管径均明显缩窄,根管壁明显增厚,牙槽嵴高度与根长之比显著下降,嵴顶区骨硬板消失者显著增多。该研究结果为临床老年人牙齿疾病X线片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方丝弓矫治器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以有限元方法建立方丝弓矫治器的力学分析数字模型。方法:采用powerSHAPE3040造型软件,在已有的下颌三维数字模型基础上,划出托槽槽沟中心平面(H)、颊面牙体长轴和托槽中心,以其为基准,构建下颌左侧牙列槽沟为0.018in(1in=2.54cm)的托槽模型。这些托槽在各牙位的槽底厚度相同,托槽槽沟在同一H平面。然后据此托槽和H平面构建出0.016in×0.022in的平直方丝模型。再用ANSYS分析系统将这些三维模型转化为三维有限元模型。牙、牙周膜、牙槽骨和托槽以4点四面体单元划分,弓丝以10点四面体单元划分。结果:获得下颌牙列及其托槽和平直方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托槽槽底带有转矩,所建平直方丝在H平面上与托槽槽沟均匀接触,因此初始状态彼此无作用力。结论:该模型初步建立了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固定矫治技术进行全牙列分析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研究滑动法内收下前牙过程中,不同方向载荷作用下,牙及弓丝力学行为的变化。方法建立含有托槽、弓丝、前后牙牵引钩的下牙列及下颌骨有限元模型。连接前后牵引钩上的点来确定矫治力的方向。并通过改变牵引钩高度来改变矫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分析计算每一组加载力对牙的三维瞬间移动趋势、牙周膜的单元应力、弓丝的节点最大位移。结果前后牵引钩高度的变化与各牙角位移及牙周膜应力间均有相关性(P<0.01),各牙在不同后牙牵引钩高度,均随着前牙牵引钩高度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移动。①随着前牙牵引钩高度的增加,中切牙、侧切牙的移动趋势逐渐由近中舌侧倾斜变为近中唇侧倾斜;而尖牙则向远中舌侧倾斜;第二前磨牙由近中颊侧倾斜变为近中舌侧倾斜;第一磨牙则由近中舌侧倾斜变为远中舌侧倾斜,且近中根比远中根舌向倾斜角度要大。②全牙弓牙周膜的最大应力始终出现在侧切牙的唇侧根尖1/3处;而尖牙、第一磨牙的牙周膜最大应力分别集中在牙槽嵴顶、根分叉处。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可通过改变牵引钩的高度来实现前后牙的不同移动趋势,在弓丝上弯制不同的序列以更好地控制支抗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