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规格分牙簧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规格分牙簧的应力,找出形状结构因素对分牙簧力学行为影响的规律。方法 对分牙簧进行一维实体网格划分并输入材料性能参数。然后按力作用点的位移不同,从小到大逐步加载,应用ANSYS分析软件计算不同型号分牙簧在不同应变量时产生的应力值。结果 分牙簧的应力大小与力臂长短有关,力臂短者产生的力值大;分牙簧的应力随位移的增加而增大,其变化规律可用公式F=A Bx表示。结论 分牙簧应力随其尺寸与力作用点位移而变化,临床医生可根据矫治需要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适宜的分牙簧以调节其作用力值。  相似文献   

2.
带环是固定矫治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固定矫治器制作过程中,为使带环能顺利戴入支抗基牙上,必须采取分牙技术来取得带环戴入所需的牙间隙。临床上常用的分牙技术有铜丝分牙法,分牙簧分牙法和橡皮弹力圈分牙法。本文介绍自制的分牙簧,经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分牙簧的制作用直径0.5mm牙用不锈钢丝光弯制内径为1.5mm螺旋圈,圈数为2圈。然后在距螺旋圈约1.5mm处将两侧钢丝相向做一弯曲形成分牙簧的牙合臂和龈臂。臂末端带一小钩,龈臂比臂短以便插入邻间隙(见附图)。臂长短根据邻面接触区颊舌径而定,笔者预制成4mm…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矫正扭转牙辅弓的力学性能。方法用0.36mm的澳丝弯制各种预设角度、加力臂长度为12mm和17mm、螺圈数为1圈和2圈的辅弓,测量所对应的矫治力值,并绘制直线回归方程。结果螺圈数为1圈、加力臂长度为12mm辅弓产生的力值(g)Y对初始角度(°)x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25.139+1.21X;螺圈数为1圈、加力臂长度为17mm辅弓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32.163+0.727X;螺圈数为2圈、加力臂长度为12mm辅弓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30.999+0.715X;螺圈数为2圈、加力臂长度为17mm辅弓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33.119+0.408X。增加加力臂长度及螺圈数均影响弓丝的施力状态,减小辅弓的负荷绕曲率。结论0.036mm澳丝弯制的螺圈数为1圈、加力臂长度为12mm及17mm的辅弓,或螺圈数为2圈、加力臂长度为12mm及17mm的辅弓在其弹性限度内都能提供临床所需的力值。不同长度、螺圈数的辅弓其负荷绕曲率不同,且初始力值随着固位体与力臂角度变化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周晓亮 《口腔正畸学》2003,10(3):116-116
1、由于多生牙和唇系带附丽过低等原因,使患者中切牙间隙过宽并伴有牙体牙轴扭转和倾斜错位。我们制作变异三联别针簧对八例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典型病例:周某某,男,十三岁。前牙不正要求矫治。检查:两个上中切牙间多生牙二只,中切牙间距离达12mm,左上中切牙侧切牙重叠反(牙合)并外翻。中性(牙合)。诊断:angle Ⅰ类,毛氏Ⅰ类2分类。治疗:拨除多生牙。一周后在两上中切牙上粘接颊面管,用0.016英寸(0.41mm)澳丝弯曲变异三联别针簧(如图1),调节好力臂的力度和角度,插入颊面管。二周复查二次。适时调节力臂的力量和角度,或调换变异三联别针簧。经治疗六月后,左上中切牙、侧切牙轴向和扭转度已经矫正,间隙已关闭到3mm。最后,用0.5mm的不锈钢贯穿二颊面管,用橡皮圈收紧最后间隙。保持六月后撤除。观察六月无明显复发(图2)。  相似文献   

5.
目的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研究滑动法内收下前牙过程中,不同方向载荷作用下,牙及弓丝力学行为的变化。方法建立含有托槽、弓丝、前后牙牵引钩的下牙列及下颌骨有限元模型。连接前后牵引钩上的点来确定矫治力的方向。并通过改变牵引钩高度来改变矫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分析计算每一组加载力对牙的三维瞬间移动趋势、牙周膜的单元应力、弓丝的节点最大位移。结果前后牵引钩高度的变化与各牙角位移及牙周膜应力间均有相关性(P<0.01),各牙在不同后牙牵引钩高度,均随着前牙牵引钩高度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移动。①随着前牙牵引钩高度的增加,中切牙、侧切牙的移动趋势逐渐由近中舌侧倾斜变为近中唇侧倾斜;而尖牙则向远中舌侧倾斜;第二前磨牙由近中颊侧倾斜变为近中舌侧倾斜;第一磨牙则由近中舌侧倾斜变为远中舌侧倾斜,且近中根比远中根舌向倾斜角度要大。②全牙弓牙周膜的最大应力始终出现在侧切牙的唇侧根尖1/3处;而尖牙、第一磨牙的牙周膜最大应力分别集中在牙槽嵴顶、根分叉处。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可通过改变牵引钩的高度来实现前后牙的不同移动趋势,在弓丝上弯制不同的序列以更好地控制支抗牙。  相似文献   

6.
笔者将滑动杆作改良设计 ,用于取代开大螺旋簧推尖牙向远中 ,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单位 :42 3 0 0 0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1.材料和方法 :改良滑动杆用 0 .4mm澳丝弯制 ,滑动杆固位部分高度约 4mm。中切牙与尖牙之间放置滑动杆者 ,用 0 .45mm澳丝弯制滑动杆 ,中切牙应作连续结扎 ,滑动杆长度为中切牙托槽远中翼端与尖牙托槽近中翼端距离再加3mm。尖牙间放置滑动杆者 ,用 0 .45mm澳丝弯制滑动杆 ,长度为尖牙托槽近中翼端间距加 3mm ,把滑动杆小圈曲结扎在弓丝上 ,经临床测试改良滑动杆受压 3mm ,将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热处理前后多曲簧在开闭口疲劳运动过程中的应力值、位移量及拐点的变化来为临床正畸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拉伸-拐点-压缩实验模拟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在口内开闭口运动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应力值的影响。结果:通过多曲簧经先加热后弯制处理,可增大其开闭口运动过程的应力值及拐点位移量,其中480 ℃处理效果最明显。多曲簧先弯制后热处理对其拉压过程中拐点位移量基本没有影响。结论:制作颊侧多曲簧时,牙用不锈钢丝可先经480 ℃热处理后再弯制,可提高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8.
牙体缺损在临床上有时需作亮冠修复,笔者运用分牙簧给需作壳冠修复的患牙进行分牙,以省去牙体制备邻面片切这一步骤,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1分牙贵的制作方法:该弹簧可选用0.35mm或04Omm的不锈钢丝弯制。在放置分牙弹簧时,先将有钧一臂放在粮间隙处,钓位于粮间的舌侧,再将无约一臂从须倒插入患牙的近中或远中的龈间隙,两臂处于接触点上下,利用弹簧产生的力使牙分开。成年人需要放置于牙齿之间1周,对于儿童可采用即刻分牙,约需3h(附图)。2‘适应证:①混合牙列期的第一恒磨牙;③上颌第三磨牙存在旦前出正常,可用于上颌…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上颌前牙模型,并研究其阻抗中心的垂直向定位.方法:在ANSYS8.1软件中建立6个上前牙及前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2mm×2mm的不锈钢唇弓紧密固定6个上前牙,对其双侧施加150g水平向后牵引力,施力的高度分别为2~14mm,经求解得出模型内各节点的三维位移和应力分布趋势.结果:上前牙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趋势随着水平向后牵引力的高度增加而变化.切牙的唇舌向位移由冠舌向倾斜逐渐变为舌向整体移动和舌向控根移动,尖牙则以冠舌向倾斜位移为主;前牙位移量随牵引力高度增加而增大,但位移趋势较为稳定;牙周膜应力分布与其位移趋势一致.牵引钩长度为10mm时,6个前牙的舌向位移和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最为均匀.结论:标准大小的上颌6个前牙的阻抗中心垂直向上位于中切牙切缘龈方14mm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用唇弓和摇椅弓作用下各牙位所受应力情况。方法:建立下颌骨、下牙列、下颌牙方丝弓托槽及弓丝的有限元模型,通过 ANSYS 分析多用唇弓和摇椅弓不同应用方法下各牙位的受力情况。结果:多用唇弓入槽后,切牙受龈向力,磨牙受向力;并随着多用唇弓丝给尖牙施以龈向力,切牙所受龈向力减小,第一磨牙所受向力增加。摇椅弓随着入槽牙位的增加,切牙受龈向力继续增加,尖牙受向力并逐渐增加,第二前磨牙受向力,第一磨牙受力方向由向转为龈向。结论:多用唇弓对尖牙施加龈向力时,侧切牙受力显著减小,应在切牙压低完成后,单独完成尖牙的压低过程。摇椅弓入槽方式不同对各牙位所产生的应力大小和方向都有所不同,并且随着入槽牙位的增加,侧切牙和磨牙受力改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具有不同牙本质肩领高度的上颌中切牙,在选用不同材料桩核冠修复后的应力分布。方法 通过螺旋CT扫描、Mimics和Geomagics等软件建立桩核冠修复的上颌中切牙有限元模型,模拟玻璃纤维、氧化铝陶瓷两种材料在0 mm、1 mm、2 mm、3 mm 4种牙本质肩领高度,在上颌中切牙舌侧切1/3与中1/3交界处,与牙体长轴成45°切龈向加载,载荷量为100 N,加载方式为静态加载,分析牙本质内的Von Mises应力和位移。结果 纤维桩和陶瓷桩对上颌中切牙修复后的应力集中区均位于桩尖牙本质中,随着材料弹性模量的升高应力峰值明显增加,陶瓷桩修复的上颌中切牙应力峰值(11.263 0 MPa)明显高于纤维桩修复的应力峰值(9.745 9 MPa)。陶瓷桩材料修复上颌中切牙的Von Mises应力值和位移受牙本质肩领高度的影响较小,随着牙本质肩领高度的降低,Von Mises应力值逐渐下降,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均逐渐增加,修复后的位移也随牙本质肩领高度的降低而下降。结论 通过建立不同牙本质肩领高度上颌中切牙的桩核冠修复的有限元模型和应力分析,能够预测不同材料对不同牙本质肩领高度的上颌中切牙应力分布的影响,应根据不同牙本质肩领高度选择不同的桩核材料。此外,适当保留牙本质肩领结构对提高修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托槽龈向贴置对牙周病患者牙移动影响的Typodon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Typodont模拟(牙合)架,研究牙槽骨高度降低时托槽龈向贴置对牙移动的影响.方法:牙槽骨高度正常组托槽按正常位置粘贴,牙槽骨高度降低组托槽分别正常贴置及龈向贴置.比较三组整平阶段的牙齿位移与时间.结果:与牙槽骨高度正常组相比,牙槽骨高度降低组牙齿位移较大,但托槽龈向贴置组比托槽正常粘贴组牙齿位移明显减小,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提示临床牙槽骨高度降低病例可将托槽适当龈向贴置,以减小牙槽嵴顶和根尖处应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研究应用种植体内收下前牙过程中,不同方向载荷作用下,牙及弓丝力学行为的变化.方法:建立含有托槽、弓丝、牵引钩、种植体的下牙列及下颌骨有限元模型.连接牵引钩上的点与种植体中心点来确定矫治力的方向,并通过改变牵引钩高度或种植体高度来改变矫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分析计算每组加载力对牙的三维瞬间移动趋势、牙周膜的单元应力、弓丝的节点最大位移.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种植体高度及牵引钩高度的变化与各牙角位移及牙周膜应力间均有相关性(P<0.01),各牙在不同种植体高度,随着牵引钩高度变化而移动.随着牵引钩高度的增加,中切牙、侧切牙的移动趋势逐渐由近中舌侧倾斜变化为近中唇侧倾斜,而尖牙则向远中舌侧倾斜;第二前磨牙向近中舌侧倾斜;第一磨牙的近远中根均表现为远中颊侧倾斜.且远中倾斜角度随着前牙牵引钩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全牙弓牙周膜的最大应力始终出现在侧切牙的唇侧根尖1/3处:而尖牙、第一磨牙的牙周膜最大应力分别集中于牙槽嵴顶、根分叉处.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可通过改变前牙牵引钩的高度来实现前牙内收时的不同移动趋势,种植体支抗可有效控制后牙前移.  相似文献   

14.
在正畸治疗中 ,分牙是固定矫治技术的第一步。传统的分牙方法有分牙簧分牙法、铜丝结扎分牙法等。分牙簧法弯制繁琐 ,力量较弱 ;铜丝结扎法易引起软组织创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 ,对上述传统分牙法进行革新 ,采用麻花丝进行分牙效果良好。  作者单位 :0 5 0 0 82石家庄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口腔科 (王俊祥、袁东辉 ) ;河北省宁晋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李欣蕊 )   1.临床资料 :正畸门诊患者共 12 0例 ,牙位 480个。患者年龄 11~ 38岁 ,平均 2 0岁。男性 78例 ,女性 42例。安氏 1类错牙合 45例 ,2类错牙合 5 0例 ,3类错牙合 2 5例。将患者随…  相似文献   

15.
种植体边缘骨在随咬合力时,将产生适应性变化,但过大的应力将出现骨的吸收,丧失,继而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本文就单个牙种植义齿,多个牙种植义齿,全颌种植义齿等不同设计,以及人工牙材料对种植体边缘骨应力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方丝技术中联合应用各种形式的辅弓,可以明显缩短疗程、简化治疗、节省材料、增加支抗.简述如下1、当尖牙低位唇向错位,侧切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间隙不足时,在用主弓丝和推簧扩大间隙的同时,用0.014钛镍圆丝做辅弓,拉尖牙向切端入牙列,以缩短疗程.2、个别牙反间隙不足时,与主弓丝和推簧扩大间隙的同时,用0.014钛镍辅弓从反牙托槽的切端沟通过,使开拓间隙、压低和唇向移动反牙同时进行,疗效很快.3、牙列排齐后,个别牙托槽脱落造成了该牙扭转、低位或高位变化,重贴托槽后主弓丝仍继续下一步治疗,用一辅弓局部重新排牙,待该牙排齐后再扎入主弓丝上进行下一步治疗.4、滑动杆加推簧,利用交互支抗推尖牙向远中,可以节省后牙支抗.  相似文献   

17.
金属烤瓷牙不排龈粘固和排龈粘固的临床效果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烤瓷牙粘固时,多余的粘固剂常会引起修复牙牙龈炎症,严重者甚至导致修复牙牙周炎。作者为了对照金属烤瓷冠粘固时,对基牙进行排龈与不进行排龈对修复牙牙龈健康的影响,选择了80颗行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患牙,分别采用对基牙排龈粘固与不排龈粘固两种方法,并进行6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般情况:选择因牙釉质发育不良、变色或牙体畸形需用要行烤瓷单冠修复的上前牙80颗,随机分两组,每组40颗患牙。一组粘固烤瓷冠时对基牙行单线排龈,另一组粘固烤瓷冠时不对基牙排龈,直接粘固。材料:瑞士产DiatechREF856L-016-…  相似文献   

18.
上中切牙牙周支持组织高度降低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牙周支持高度降低状态下施加舌向集中力时,牙周组织的应力变化、分布规律和牙的初始位移。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数字影像传输与转录方法,获得中切牙三维形态的原始数据。通过减少牙周支持组织的高度,产生代表6种不同牙周支持高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随着牙槽骨高度的降低,上中切牙牙周膜最大等效应力和主应力逐渐增大。最大拉应力位于舌侧根尖部,最大压应力位于舌侧牙槽嵴顶。牙周膜的应力随牙槽骨高度的降低呈非等比增加。结论:随着牙周支持组织高度的逐渐降低,牙的旋转中心向根尖移动,牙周支持组织对牙的支持能力明显减弱。在正畸治疗中,所应用的力必须成比例减小,以维持正常生理的可耐受的运动而不造成支持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19.
于旭红  王香爱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0):1035-1037
目的:研究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中基台的穿龈高度对皮质骨应力的影响.方法:利用Solidworks2007制图软件,模拟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基台和Ⅱ类骨在基台不同穿龈高度时的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11.0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垂直和45°斜向2种方向加载,分析基台不同穿龈高度(0.75 mm、1.5 mm、3.0mm、4.5 mm、6.0 mm)时的应力分布,对结果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穿龈高度间皮质骨最大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穿龈在3.0~4.5 mm之间时,最大应力值趋向稳定.结论:随基台穿龈高度增加,Ⅱ类骨皮质骨最大应力有增大趋势,但当穿龈高度在3.0~4.5 mm之间时最大应力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末端后倾弯弓丝作用下牙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为临床正确应用末端后倾弯弓丝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进行实验设计,其中分两种情况:前磨牙粘托槽且弓丝入槽(工况1)和前磨牙无托槽(工况2)。通过建立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的左下颌中切牙和左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末端后倾弯弓丝作用下其牙体与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以及牙体的位移情况。结果(1)工况1:左下中切牙受力-0.18N,左下第一磨牙受力1.80N;工况2:左下中切牙受力-0.36N,左下第一磨牙受力0.38N。(2)左第一磨牙牙根表面、牙周膜、牙槽骨所受的最大拉应力均位于近中侧牙颈部,最大压应力位于远中侧的牙颈部。左下颌中切牙牙根表面、牙周膜、牙槽骨所受的最大拉应力位于牙颈部舌侧,最大压应力位于根尖区。(3)运动趋势:工况1和工况2牙体运动趋势相同,即左下颌第一磨牙产生近中冠向、远中根向、向远中和舌侧运动的瞬间位移。左下颌中切牙有向舌侧、压低和近中移动的趋势。结论应用末端后倾弯打开咬合,在工况1情况下,可以防止支抗磨牙前倾或支抗丧失。在工况2情况下,主要是通过压低下前牙打开咬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