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鼠脑外伤后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外伤应激对大鼠蓝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NA)神经元的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脑外伤模型组,用改进的Feeney’s法制作大鼠脑挫裂伤模型。分别于伤后3、6、12、24、48、72h取出其脑干,切片后做多巴胺β羟化酶(DBH,合成NA的一种标志性酶)免疫组化。结果 脑挫裂伤后,大鼠出现右侧前后脚偏瘫,BBB评分降低;免疫组化显示,脑外伤后各时段大鼠蓝斑内出现大量深染的DBH阳性神经元,其数量和染色较正常组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 大鼠脑外伤后蓝斑NA能神经元被激活,DBH表达增加,使NA合成增多,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提示蓝斑产生的NA在脑外伤应激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c-fos基因研究腰段和颈段脊髓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钳夹左侧坐骨经神,灌注取材后行c-f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腰段L4-6脊髓中,钳夹诱发的c-fos基因表达均在钳夹同侧脊髓灰质内,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和后角神经元中的c-fos基因表达明显增多,对照侧右侧脊髓中的神经元c-fos基因未见明显表达。在颈段C5-8脊髓中.双侧脊髓灰质前角中可见c-fos基因表达明显增多.双侧脊髓灰质后角中未见明显c-fos基因表达。结论:颈段脊髓和腰段脊髓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神经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电针刺激对NF200、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刺激组。神经元的鉴定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脊髓NF200、GFAP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大鼠脊髓灰质中的神经元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脊髓灰质中神经元数量同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电针刺激组相比均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的NF200阳性神经元数量、GFAP阳性面积显著低于电针刺激组(P<0.05)。电针刺激脊髓损伤4周后大鼠脊髓灰质中神经元数量显著较模型对照组增多;NF200阳性神经元数量、GFAP阳性面积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多。结论:电针刺激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NF200与GFAP的表达,可能有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吴刚  吕刚  智晓东 《中国临床康复》2012,(46):8671-8674
背景:Eph受体能够调节轴突介导,形成抑制轴突修复再生的内环境,而EphB3又是Eph家族中极其重要的一员,所以研究EphB3与脊髓损伤的关系将成为国内外研究的新方向。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大鼠EphB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脊髓半切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损伤后1,2,4,8周脊髓组织中EphB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且与正常大鼠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损伤组脊髓组织中EphB3 mRNA及蛋白呈高表达,且1,2,4,8周时间点EphB3 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脊髓组织中EphB3 mRNA及蛋白表达极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脊髓损伤引起EphB3基因和蛋白呈长时间稳定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豆磷脂酰胆碱对幼年大鼠脊髓前角内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鼠脊髓神经突触可塑性及大豆磷脂酰胆碱的作用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研究室完成。选择5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只,随机分为2组,大豆磷脂酰胆碱组和对照组各11只。大豆磷脂酰胆碱组大鼠给予大豆磷脂酰胆碱500mg/(kg&;#183;d),溶于50mL双蒸水灌胃,1次/d。对照组大鼠等量双蒸水,灌胃,1次/d。每3天测1次体质量,大豆磷脂酰胆碱剂量随体质量变化相应调整,共喂养8周。喂养8周后,两组大鼠均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灌注固定,取胸段脊髓中段和腰膨大最粗处经石蜡包埋后进行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法染色。测量胸段和腰膨大脊髓灰质前角区各视野突触素的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灰度值,被测区突触素含量越高,免疫染色越深,则灰度值越小,反之越大。 结果:2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大豆磷脂酰胆碱组大鼠胸段和腰膨大脊髓灰质前角区突触素的免疫反应阳性产物染色较深,呈棕黄色阳性颗粒,胸段和腰膨大脊髓突触素灰度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221.50&;#177;2.18,239.14&;#177;1.90;238.33&;#177;2.12,256.36&;#177;2.20(t=5.525,4.892,P〈0.01)1。②两组大鼠胸段前角突触素灰度值均显著小于腰膨大灰度值(t=5.918,5.375,P〈0.01)。 结论:幼年大鼠经大豆磷脂酰胆碱喂饲后,脊髓突触素的免疫表达增强,提示大豆磷脂酰胆可以提高幼年大鼠脊髓神经突触可塑性,而且胸段脊髓的突触可塑性强于腰膨大。  相似文献   

6.
背景: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对呼吸影响小。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 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右美托咪啶组,后2组结断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模型,右美托咪啶组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后14 d内每天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3μg/kg,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大鼠给药后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与热缩足潜伏期显著性升高(P〈0.05),脊髓背角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脊髓背角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且在给药14 d时脊髓背角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脊髓背角神经元损伤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接近。提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可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噬相关基因、蛋白在急性期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 选取24只雄性Wistar大鼠并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及对照组(12只)。模型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仅予以椎板切除处理。于术后6h对2组大鼠进行BBB运动评分,采用尼氏染色观察2组大鼠脊髓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膀胱平滑肌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P62表达,采用RT-PCR检测膀胱平滑肌自噬相关基因LC3、P62、Beclin1 mRNA表达。 结果 模型组大鼠下肢运动功能BBB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尼氏染色观察可见模型组神经元及尼氏小体数量减少;Western blotting染色提示模型组LC3-Ⅱ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P62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免疫荧光染色法提示模型组膀胱平滑肌LC3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P62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RT-PCR检测发现模型组LC3及Beclin1 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P62 mRN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 结论 自噬在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平滑肌中表达活跃,可能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意义。方法:以盲肠结扎并穿刺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用电镜和TUNEL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凋亡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蛋白,用RT-PCR法检测其心肌细胞的Bcl-2基因mRNA的表达。用SPSS10.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一定时间内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和mRNA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其变化均与TUNEL法检测凋亡的结果一致(P〈0.05)。结论:细胞凋亡可能是脓毒症中心肌损害的机制之一。Bcl-2基因的改变可作为脓毒症病情改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脊髓损伤(SCI)功能恢复的脊髓可塑性机制。 方法将84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意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8)、胸髓横断模型组(SCI组,n=33)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组(BWSTT组,n=33),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7,15,45 d 3个亚组。建立大鼠胸髓完全横断模型,观察BWSTT对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镜检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研究SCI大鼠腰髓前角腹内侧区神经元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4)、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2(VGluT2)的表达,以及两者双标免疫阳性细胞比率的变化。 结果BWSTT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较SCI组大鼠明显改善。胸髓横断大鼠BWSTT后,腰髓前角腹内侧区EphA4和VGluT2的表达以及EphA4/VGluT2双标免疫阳性细胞比率均显著增加。 结论BWSTT通过增强胸髓横断大鼠腰髓前角神经元EphA4/VGluT2的表达,促进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步行训练提高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的脊髓可塑性机制。方法:84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胸髓横断模型组(n=33)、SCI后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治疗组(n=33),分别于术后第7天、15天、45天,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SCI大鼠脊髓腰膨大内前角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胸髓横断大鼠BWSTT后,腰髓前角神经元超微结构出现代偿性改变。结论:BWSTT后胸髓横断大鼠可通过增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腰髓前角神经元的可塑性,促进其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脊髓损伤后难以修复,损伤后保护残存的神经元是促进神经再生的关键。目的:验证高压氧预处理可以通过抑制早期的细胞凋亡来保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方法:随机将26只雄性Wistar大鼠等分成模型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给予高压氧5d后与模型组同时制作脊髓T9~10全横断模型。结果与结论:尼氏染色显示脊髓T9~T10全横断后8h及1d,脊髓前角的浓染的细胞多见,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脊髓前角浓染的细胞较少。TUNEL染色也显示脊髓T9~T10全横断后脊髓损伤后8h~1d,2组大鼠脊髓前角内均可见大量的凋亡神经元,3d时凋亡神经元数量减少。相比于模型组,高压氧预处理8h,1d后大鼠脊髓前角凋亡神经元较少(P<0.05,P<0.01)。说明高压氧预处理能对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神康灵对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 2 8只成年体重为 2 0 0g的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 2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 ) ,分别于术后 6、8周通过扫描电镜检测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脊髓前角切片HE染色 ,从而探讨神康灵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  6和 8周时 ,实验组脊髓前角神经元变性的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存活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神康灵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的脊髓前角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脊髓损伤后难以修复,损伤后保护残存的神经元是促进神经再生的关键。目的:验证高压氧预处理可以通过抑制早期的细胞凋亡来保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方法:随机将26只雄性Wistar大鼠等分成模型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给予高压氧5d后与模型组同时制作脊髓T9~10全横断模型。结果与结论:尼氏染色显示脊髓T9~T10全横断后8h及1d,脊髓前角的浓染的细胞多见,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脊髓前角浓染的细胞较少。TUNEL染色也显示脊髓T9~T10全横断后脊髓损伤后8h~1d,2组大鼠脊髓前角内均可见大量的凋亡神经元,3d时凋亡神经元数量减少。相比于模型组,高压氧预处理8h,1d后大鼠脊髓前角凋亡神经元较少(P〈0.05,P〈0.01)。说明高压氧预处理能对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journal of pain》2008,9(4):350-359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the modulatory action of noradrenergic pathways on nociceptive traffic through the spinal cord. Thu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whether endogenous noradrenergic descending inhibition, acting via spinal α2-receptors, is altered after peripheral nerve damag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pinal administration of a selective α2-adrenoceptor antagonist, atipamezole, on the evoked activity of deep dorsal horn neurons in animals with selective spinal nerve ligation (SNL) compared with a sham-operated group.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of atipamezole (1, 10, and 100 μg) did not produce an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electrically evoked neuronal responses in either animal group,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small but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the postdischarge in the sham control group only. Similarly, no significa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heat-evoked neuronal responses in either group. Interestingly, atipamezol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voked responses of neurons to low-intensity mechanical stimuli in the sham control group but was without effect in the SNL group. Thu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can result in the suppression of noradrenergic spinal α2-adrenoceptor–mediated inhibition of spinal dorsal horn neuronal activity evoked by low-intensity mechanical stimuli.Perspective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tonically active noradrenergic inhibition of mechanically evoked spinal dorsal horn neuronal responses is lost after nerve injury. This shift in the balance of noradrenergic controls may be one of the many underlying mechanisms by which behavioral symptoms of hypersensitivity develop after nerve damag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大鼠下肢同一平面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修复后相应脊髓节段神经元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差异。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胫神经切断缝合组,C组为腓总神经切断缝合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 d取大鼠L4~6节段脊髓进行HE染色,计算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采用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差异,并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 A组术后脊髓组织未见明显异常,B、C组术后可见脊髓组织结构紊乱,神经元细胞水肿、坏死。术后1、3、7、14 d,B、C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均小于A组(P0.01)。术后3、7、14、28 d,B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显著多于C组(P0.01)。B、C组Bcl-2蛋白表达出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分别于术后3、7 d下降至低谷;B、C组Bax蛋白表达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于术后3 d上升至高峰;B、C组Bcl-2/Bax比值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术后3、7、14、28 d,B组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大鼠下肢同一平面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后都会导致近端脊髓神经元细胞出现凋亡,但是和腓总神经损伤相比,胫神经损伤后对近端神经元退变死亡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远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各组n=10),即对照组和远程预处理(RPC)组。所有动物脊髓缺血前1h戊巴比妥钠麻醉动物(30mg/kg,iv)。RPC组动物麻醉后进行双后肢短暂缺血2次(充气式压力止血带环扎双后肢,压力26.6kPa,阻断10min,松开10min,再阻断10min),最后一次缺血后再灌注30min,阻闭肾下腹主动脉20min,制作兔脊髓缺血模型。对照组动物不进行双后肢短暂缺血,其余同RPC组。再灌注后4,8,12,24和48h分别对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再灌注48h后,处死动物取脊髓(L5~7),石蜡包埋切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PC组神经功能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与对照组相比,RPC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0),且神经功能评分与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计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68,P<0.01)。结论:远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慢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递质和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 建立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大鼠模型,然后手术减压,进行电针治疗,观察联合行为评分(CBS)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 初次术后90 d,电针组大鼠CBS评分优于减压组( P <0.05),ChA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多于减压组 ( P <0.05),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增强的BDNF和TrkB表达得到恢复。结论 电针治疗可能通过影响 BDNF及其受体的表达,促进 ChAT表达和增强其活性而对大鼠慢性脊髓损伤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运动训练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远端脊髓超微结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18只,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SCI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损伤后1周组、对照组(未行训练)及训练组(术后1周开始训练,共4周)。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第1、2、3、4及5周时采用BBB评分评定运动功能,训练结束后取腰膨大段脊髓进行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BBB评分:对照组与训练组BBB评分均较损伤后1周、2周明显提高,但训练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②超微结构:损伤后1周组,髓鞘排列规律整齐、轴索较均匀一致、核仁清晰;对照组髓鞘松散、轴索与髓鞘间出现空隙、轴突变性及空泡;训练组髓鞘完整、较薄、轴索均匀、髓鞘下及神经纤维周围基质中少见空泡。③BDNF免疫组化:BDNF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多分布于脊髓前角,中央管周围也有出现,背角少见;训练组BDNF阳性染色颗粒增多,平均光密度值较损伤后1周组及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减轻损伤远端脊髓继发性损害,并促进BDN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患侧电针和健侧电针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表现以及脊髓背角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探讨患侧选穴和健侧选穴两种针刺方案的镇痛效应,以及KCC2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模组、模型组、患侧电针组、健侧电针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治疗组于术后1周开始电针治疗,每天1次,连续7天。各组于术前(0天)及术后3、5、7、10、12、14天分别测量大鼠患侧足机械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术后14天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KCC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术前比较,CCI各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出现痛觉过敏(P0.001),电针治疗后大鼠MWT和TWL均有不同程度的持续升高,且患侧与健侧电针相比无明显差异。HE染色结果提示,患侧电针组与健侧电针组脊髓背角组织及神经元病变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术后14天患侧与健侧电针组较模型组脊髓背角患侧KCC2表达显著增加(P0.05),并且患侧电针组与健侧电针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患侧电针和健侧电针能产生类似的镇痛效果,均可减轻外周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痛觉过敏。患侧电针与健侧电针治疗均可抑制KCC2蛋白的表达下调,电针的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脊髓背角中KCC2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