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作者高健等报道,制定一套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就诊套装"存放于急诊抢救室内,并专人专管,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该"应急就诊套装"具体包括哪些内容?A贴有红三角提示的"红卡"(正常就诊卡大小)一卡通,作为突发事件患者紧急处理的标志B配套设计出贴有红三角提示的醒目编号牌,一卡对应一牌悬挂于患者床头,作为醒目标志C病案科统一设置特殊编号作为病案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提高心内科护士对心肌梗死抢救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9月—2014年8月我科进行培训的51名护士为观察组,以2012年9月—2013年8月来我科学习的51名护士为对照组。对照组护士以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急救培训,观察组护士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进行心肌梗死急救培训,将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教学后,观察组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提高(P0.05),抢救时间缩短(P0.01)、护士的理论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护士对培训方法满意率提高。[结论]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科学规范,分工明确,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心内科护士的综合抢救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以多发伤为例的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制定方法以及对抢救护士培训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分析效度,制定多发伤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并对N2级护士进行培训;回顾分析实施标准作业流程进行多发伤救治前后病人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病人及医师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将2013年6月—2013年12月实施前救治的70例病人列入对照组,2014年1月—2014年9月(实施后)救治的70例病人列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观察组急救护理配合的满意度及病人、家属对观察组急救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并实施多发伤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符合急救护理的特点,使急救现场井然有序、密切配合,有效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护士的综合抢救能力,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创伤急救模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取休克急救护理常规进行抢救,实验组42例患者采取链式流程急救护理。结果实验组有效救治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P0.05);实验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中运用链式流程创伤急救模式,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有条不紊,能提供最好的护理,最大限度地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救治中采用急救小组位置固定抢救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实施常规急救流程的39例AHF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我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实施急救小组位置固定抢救流程的40例AHF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抢救情况、抢救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评估、检查、开放静脉通路、心电图检测及总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0min好转率较对照组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小组位置固定抢救流程用于AHF患者救治中,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护理配合救治流程对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62例急危重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干预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配合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抢救时间、护理满意指数变化及抢救效果。结果经流程改进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抢救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评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抢救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危重病救治5大条件(气道通畅是必要条件;体位摆放是重要条件;静脉通道的建立是先决条件;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维护是基本条件;生命体征的稳定是前提条件)为基础的护理流程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危重患者24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急诊护理规范抢救护理,观察组采用以危重病救治5大条件为指导的流程进行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抢救室停留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室停留时间、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危重病救治5大条件为指导的护理流程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能够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医疗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预见性救护支持运用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1月就诊于我院的98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就诊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救护支持。评价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临床指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救治后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后PH值、PaO2较对照组上升,PaCO2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监护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EX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救护支持运用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气管插管患者中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患者救治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及按区分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救治)与观察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救治)各50例,比较2组分诊评估时间、首份心电图采集时间、抢救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首份心电图采集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 2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 00%,显著低于对照组24. 00%(P 0. 05)。结论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能缩短AMI患者诊治时间,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急诊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进行抢救;将2013年5月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抢救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心率、血压较对照组平稳(P0.05);观察组在进出急诊室时间、PCI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死亡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可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院内应急处置流程在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制订院内应急处置流程,成立应急抢救小组,并组织烧伤知识学习及批量伤员应急救治流程演练,在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中启动院内应急处置流程.结果 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伤员来院至开展救治的时间(P<0.01),抢救成功率达到100.00%.结论 在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工作实录分析配合模拟应急演练应用于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救护效果。方法将医院急诊科2019年7—12月实施常规救护培训后收治的63例(12起突发群体伤事件)作为对照组,将医院急诊科2020年7—12月实施工作实录分析联合情景模拟演练培训后收治的60例(11起突发群体伤事件)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救治效率、急诊科护士应急救护能力。结果观察组除影像学检查时间、总急诊停留时间外,其他各环节流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诊科护士除准确身份识别、接诊及时、人文关怀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余各项应急救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工作实录分析配合模拟应急演练应用于突发性群体事件中可提升救治效率,增强急诊科护士应急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机场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医院急救中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在机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将使用常规急救流程转来本院的3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急救中心在机场进行心肺复苏并无缝隙连接转运的4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效果、急救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诊、接诊及抢救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后,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场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医院急救中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更好,比起常规急救,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急救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抢救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6月成立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救治,比较对照组实施前(2017年7月—12月)及观察组实施后(2018年1月—6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心电图诊断时间、等候给药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成功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时间,降低救治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再造护理配合抢救流程在妇产科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15日~2018年3月25日于本科实行手术的72例妇产科危重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抢救流程,干预组患者给予再造护理配合抢救流程,对2组患者的护理配合抢救时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手术准备时间(8.25±1.0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t=14.0749,P=0.0000);干预组的手术治疗时间(25.02±2.3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t=2.2856,P=0.0000);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578,P=0.0218)。结论再造护理配合抢救流程应用于妇产科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缩短手术准备时间的基础上为患者争取最佳救治时间,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流程,包括准备阶段、伤情评估阶段、抢救阶段、术后整理阶段,比较两组有效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救治时间为(44.27±12.8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63.18±16.7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节约急救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级分区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初步救治时间及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8年收治的648例AMI患者临床资料,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常规急诊护理的256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分级分区护理的392例AMI患者纳为观察组,评估分级分区护理在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就诊至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就诊至给药时间及就诊至备术完成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及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急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 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分级分区护理能有效优化AMI患者就诊流程,缩短就诊时间,提高抢救效果与患者急诊就诊满意度,有效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优化抢救流程实施效果。方法随机择取2017年12月前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未实施优化抢救流程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随机择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实施优化抢救流程的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65例为观察组。分析2组抢救的效率、成功率、患者及家属对整体护理流程的满意率以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的抢救准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参与抢救护理人员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0. 77%高于对照组的76. 92%(P 0. 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使用优化抢救流程,提升了整体的抢救效率,缩短整体抢救时间,提升整体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流程是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应对急诊成批伤,减轻危害程度,提高救治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应急预案的指导下,通过院前预警、准备救治工作,SOS小组的启动;来院后的伤情判断、专业化的分诊、预检登记,适当的有序分流,有效的抢救治疗到最后的转归。抢救工作的提前介入、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与正确实施,减少了差错率,增加了抢救成功率。成熟的应急预案,完善的流程使医疗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分配,在保证了这批患者有效救治的同时,也确保了其他急诊患者有序的就诊。急诊分诊是患者与医疗机构接触的第一个窗口,急诊护士必须经过良好专业培训并具有一定经验,熟悉应急预案、规范操作流程将直接影响到急诊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整个急诊科的运作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有一套完整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完善应急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