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促细胞增殖作用与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2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在建立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参入实验,Northem印迹分析,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及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后16 h,血管内皮细胞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参入率开始明显增加(P<0.05),24 h达高峰(P<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显诱导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其表达活性分别于1 h和2 h达到高峰.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强效有丝分裂原,其对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的促进作用与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明显相关.c-fos和c-myc原癌基因表达变化参与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过程,合理调控其表达变化有增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效应,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广泛而有效地应用于组织工程血管形成和血管移植及组织修复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了解在体外或体内环境下,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否达到既加强成骨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双重作用。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经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后,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成骨潜能的变化。方法:取兔双侧股骨骨髓基质细胞,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单独或联合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细胞。细胞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结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率等项目的检测。结果与结论:联合先后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率4个检测项目上优于同时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单独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果表明合理的联合使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不仅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快速增殖及向成骨细胞转化,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介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常祺  黄昌林  黄涛 《中国临床康复》2011,(10):1741-1744
背景:了解在体外或体内环境下,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否达到既加强成骨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双重作用。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经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后,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成骨潜能的变化。方法:取兔双侧股骨骨髓基质细胞,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单独或联合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细胞。细胞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结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率等项目的检测。结果与结论:联合先后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率4个检测项目上优于同时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单独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果表明合理的联合使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不仅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快速增殖及向成骨细胞转化,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介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1999-08/2001-05手术切除的完整脑动静脉畸形新鲜标本47例(SpetzlerⅠ~Ⅴ级),其中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28例,癫痫5例,头痛7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7例;另取外伤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8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动静脉血管畸形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ie受体、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原癌基因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动静脉血管畸形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极低水平的Tie受体1和血管生成素1,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ie受体2、血管生成素2、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上调,并随脑动静脉血管畸形的Spetzler-Martin分级升高而递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呈正相关(r=0.728~0.916,P<0.05)。出血组较未出血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管生成因子表达与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发展扩大和破裂出血有重要关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能通过上调c-myc表达而发挥促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c-myc和c-fos蛋白产物在瘢痕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对其表达及胶原合成分泌的影响,探讨瘢痕增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增生性瘢痕(HS)、非增生性瘢痕(NHS)和正常皮肤各9例标本进行了c-myc和c-fos蛋白产物的检测和比较;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了TGF-β1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癌基因c-myc和c-fos的表达及胶原分泌的影响。结果癌基因c-myc和c-fos蛋白产物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TGF-β1可显著提高HS成纤维细胞c-myc和c-fos的表达及胶原合成分泌的增加。结论c-myc和c-fos蛋白产物可能是TGF-β1引起成纤维细胞内生物学效应的中间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黏附性与成骨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取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体外培养。①光镜下观察成骨细胞形态。②进行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0.1,1,10,100mg/L)诱导成骨细胞,设空白对照,于1,2,4,8h共4个时间点采用体视学计量黏附细胞数量。③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DNA含量分析。结果:①成骨细胞特性观察:光镜下成骨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表达出高碱性磷酸酶活性。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黏附性的影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为1.0~10mg/L时细胞黏附数呈剂量依赖性,达到100mg/L时,细胞黏附数反而下降,时间到8h后,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增殖指数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为1.0~10mg/L时呈剂量依赖性,到100mg/L时,指数略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在1.0~10mg/L时可提高成骨细胞的黏附性。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在1.0~10mg/L时可促进成骨细胞DNA合成,到100mg/L作用减弱。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调节成骨细胞的黏附与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解决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种子细胞来源问题。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5在安徽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epro Tech公司,批号0903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Pepro Tech公司,批号0704CY081);人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paque(天津灏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公司);PE标记的CD31,鼠抗人vWF单克隆抗体(BD Biosciences公司);FITC标记的兔抗鼠IgG(北京中杉金桥公司)。②无菌条件下取健康人外周血20mL,肝素抗凝,Hanks液双倍稀释,按1∶2置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层,离心后提取分液层与上层交界部位呈混浊的灰白色层,即为单个核细胞层。③取离心后的细胞,向DMEM-F12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2的胎牛血清、10μg/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不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剂的DMEM-F12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吹打均匀并计数,按1×1010L-1接种于25cm2培养瓶中,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第3天更换培养基,去除未贴壁的细胞,以后每2d换液1次。④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单层排列是否呈"铺路石"样结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达CD31和vWF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①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学变化: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后的细胞形态上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经历从小圆→梭形→扁平细胞的过程,符合内皮细胞的演变过程。②诱导分化后细胞的表面标志鉴定:诱导分化20d,贴壁细胞中62.5%表达CD31,58.2%表达vWF,54.3%表达CD31/vWF。③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透射电镜下细胞胞浆内可见特征性W-P小体。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联合诱导下,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TNP-470对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及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10在沈阳医学院完成。采用本室改进的Jaffe法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细胞生长达亚融合状态后,换成无血清培养液使其停止生长。实验分组:依据施加的实验因素不同,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DMEM无血清)、TNP-470组(10-4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5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TNP-470组。实验评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分析测定各组内皮细胞吸光度,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内皮细胞周期各时相相对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内皮细胞中核因子Kappa B p65和ki-67蛋白的表达阳性率。结果: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活性:TNP-470显著抑制内皮细胞增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显著刺激内皮细胞增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0.119±0.002,0.168±0.004,0.138±0.003,P<0.05)。②内皮细胞周期各时相相对细胞数:TNP-470阻滞内皮细胞进入增殖期,使G0/G1期内皮细胞比例上升,S期 G2/M期比例下降;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很强的促内皮细胞分裂增殖活性,使G0/G1期内皮细胞比例减少,S期 G2/M期比例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各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NF-κB p65蛋白及Ki-67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对照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NF-κB p65蛋白呈棕褐色染色、ki-67极少表达;TNP-470可显著降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及Ki-67蛋白的表达,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比较,差异显著[NF-κB p65蛋白:(16.200±1.344)%,(68.400±1.204)%;Ki-67蛋白:(1.500±0.813),(65.700±1.113)%,P<0.05]。结论:TNP-470通过细胞周期阻滞作用抑制内皮细胞分裂与增殖;TNP-470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增生与其影响内皮细胞中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因舌的作用。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1999—08/2001-05手术切除的完整脑动静脉畸形新鲜标本47例(Spetzler Ⅰ-Ⅴ级),其中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28例,癫痫5例,头痛7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7例:另取外伤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8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动静脉血管畸形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ie受体、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原癌基因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动静脉血管畸形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极低水平的Tie受体1和血管生成素1,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ie受体2、血管生成素2、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上调,并随脑动静脉血管畸形的Spetzler-Martin分级升高而递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呈正相关(r=0.728-0.916,P〈0.05)。出血组较未出血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管生成因子表达与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发展扩大和破裂出血有重要关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能通过上调c-myc表达而发挥促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作用广泛的修复始动因子,能有效地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基质合成功能。借助慢病毒载体进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观察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增殖与基质合成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11在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ViraPower慢病毒载体系统;3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只。②实验过程和分组:分离培养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待培养的第1代细胞生长至60%融合时,将细胞与克隆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悬液共培养,定义为实验组细胞;同时设立对照组细胞,与不携带任何基因的慢病毒悬液共培养;空白组细胞,未接受外加处理。③转染后48h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方法检测3组半月板细胞培养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激光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3H-脯氨酸摄入法检测胶原合成;转染后第2,4,6,8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①与重组慢病毒共培养48h后,在实验组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而对照组和空白组细胞的培养液中未能检测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共培养6d后实验组细胞吸光度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②实验组细胞DNA合成前期、DNA合成期、分裂前期及分裂期的时间较对照组和空白组缩短(P<0.05)。③实验组细胞胶原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结论:利用慢病毒转基因技术能有效地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入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继而促进半月板细胞的增殖和基质合成,有可能为治疗半月板损伤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三维超声在检测血管结构及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在显示正常血管结构及诊断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正常人、22例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进行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所有三维成像均在扫查后10-30s内完成;在正常人中,可清晰显示正常血管的立体关系,可观察到肝、肾等实体性脏器内正常血管的立体构筑;通过自由旋转的画面,在一幅图像中可以同时观察到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及颈内动脉以及它们的立体位置关系;在肝移植患者中可以准确地显示移植肝内门静脉及肝静脉血管的连续性。在有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同样可以立体地显示出病变的部位和程度,更直观地观察到血管的狭窄、瘤状扩张及弯曲蛇行等病变。结论:三维超声可以迅速准确地显示正常血管的立体结构及血管疾病的病变部位和程度,提供了二维超声图像所缺少的立体空间位置关系的信息。三维超声有助于对血管疾病的诊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血管因素的差异。方法:选取1993/2002年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诊断老年期痴呆的患者,对相关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各种可能影响脑灌注的血管性疾病的伴发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调查AD,VD以及混合性痴呆(mixeddementia,MD)中,各种血管性因素的伴发率,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仅高血压、脑卒中的伴发率在VD患者中显著高于AD,高血压为83%与40%,脑卒中为94%与37%;在控制了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婚姻及生存情况后,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证实,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而低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起搏器心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脂血症以及贫血病史的伴发率,在各组痴呆患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和脑卒中史可能更提示VD或MD的诊断;而其他各种血管性因素在AD,VD以及MD之间无差异,与3者均相关;伴随着AD发生发展过程的血管性因素,可能参与了AD的病理过程,对各种血管性因素的干预,可能对各种老年期痴呆的防治和预后改善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步,脊髓血管病的检出率不断提高。由于脊髓血管形态的复杂性,对于脊髓血管解剖和脊髓血管病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主要难点包括:脊髓血管的供血动脉来源、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的形态、根髓大动脉闭塞的危害、脊髓血管病的鉴别诊断等。本文主要对于脊髓血管解剖和脊髓血管病相关的教学难点进行剖析,并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阐述解决这些教学难点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Tedgui A  Mallat Z 《Thérapie》1999,54(1):167-170
Cell death by apoptosis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homeostasis of the vascular system. Apoptosis of vascular cells, and of endothelial and smooth muscle cells, can be triggered by intrinsic signals related to the cell differentiation phenotype, or by extrinsic signals, including free radicals, inflammatory cytokines or oxidized LDL. Apoptosis contributes to normal physiological modelling of arteries after birth as well as to capillary rarefaction occurring during ontogenic development. Apoptotic processes have been found in several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cluding atherosclerosis, hypertension or restenosi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However, a direct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poptosis and occurrence of these afflictions remains to be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Type 2 diabetes has reached epidemic proportions and is now recognized as a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quivalent. While the most common metabolic abnormality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is hyperglycemia, there are also abnormalities in carbohydrate, fat and protein metabolism. These abnormalities increase oxidative stress and activate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leading to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thereafter, to systemic atherosclerosis. This systemic atherosclerosi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elated to diabete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evidence and discuss the rationale for comprehensive risk reduction to prevent and treat vascular disease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The components of comprehensive risk reduction strategy consist of lifestyle changes, glycemic control, control of dyslipidemia and hypertens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