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SWI技术在对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在3.0TMR成像系统上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MRA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11例同时行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7例行静脉注射Gd-DTPA增强扫描,3例同时行1HMRS检查。SWI采用新的高分辨率3D-GRASS序列,图像后处理采用GE公司Advantage workstations AW4.2工作站和最小密度投影,获得脑静脉血管图。结果18例脑梗死病变在DWI图像上均显示高信号,16例MRA可见脑内动脉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包括1例颈内动脉闭塞)。11例PWI显示梗死区脑血流灌注异常,9例灌注减低,2例灌注增高。SWI见10例梗死区静脉血管减少,2例完全缺失,5例静脉血管分布正常,1例增多;其中3例合并出血,1例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内血栓,与MRA图像动脉阻断区位置一致。结论磁共振SWI技术在急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SWI在急性期脑出血检测和潜在的评价脑组织可存活性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DWI联合动脉自旋标记(ASL)、MRA评价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的价值。方法 对40例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MRA、DWI及ASL检查,根据ASL灌注异常区面积与DWI信号异常区面积分为ASL>DWI组、ASL≈DWI组、ASL结果 ASL>DWI组(即IP患者)25例(25/40,62.50%),血管狭窄程度以0、1级为主;其病灶中心ADC值和rCBF信号强度值与IP区及健侧相比均显著下降(P<0.001),IP区ADC值与健侧相比未见明显下降(P=0.59),而rCBF较健侧下降明显(P<0.001)。ASL≈DWI组2例(2/40,5.00%),ASL结论 ASL技术能探查大面积急性脑梗死的灌注情况;联合应用DWI、ASL、MRA 有助于判断I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的多模态MRI功能成像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ACI患者68例,进行磁共振常规序列、DWI和3D-ASL成像检查,测量DWI异常高信号面积(Sowl)和3D-ASL异常灌注面积(S3D-ASL),比较两者差异;选取DWI扩散受限及3D-ASL灌注异常感兴趣区(ROI)和对侧镜像区,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及脑血流(CBF)值,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病变区和镜像区ADC、CBF值差异性;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ADC和CBF值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通过回归分析,比较ADC、CBF值及两参数联合检测对ACI的诊断效能。结果45例S3D-ASL/SDWI≥1.1,23例S3D-ASL≈SDWI,无S3D-ASL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CT灌注成像(CTP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脑侧支血流循环状态及责任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分析患者不同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比较不同侧支血流循环状态CTPI参数情况及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  结果  CTPI显示,46例脑组织血流灌注发生异常,CTPI阳性率为90.20%(46/51)。患者患侧梗死病灶区及缺血半暗带CBF值、CBV值均小于健侧,MTT值、TTP值均长于健侧(P < 0.05)。侧支循环良好者患侧CBF值小于健侧,MTT值及TTP值均长于健侧(P < 0.05),而患侧与健侧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侧支循环不良者患侧CBF值及CBV值均小于健侧,且MTT值及TTP值均长于健侧(P < 0.05)。CTPI提示AIS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患者责任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CTPI提示血流灌注正常患者(P < 0.05)。  结论  CTPI可及时准确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病灶区、缺血半暗带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临床掌握患者侧支循环状态,对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期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指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调查急性脑梗死30例,对3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及溶栓效果和病因分析判定早期DWI和MRA对临床的指导作用。结果 早期DWI结合MRA可以判定梗死缺血区对应的血管分支,指导溶栓选择,其中静脉溶栓28例,动脉溶栓2例,3例为多发性梗死,颈内动脉狭窄2例。结论 DWI可显示早期脑梗死病灶,早期头颅MRI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可指导临床溶栓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双源CT脑灌注成像(CTP)技术,探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所致脑梗死灶分布类型与侧支循环建立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索不同侧支血管建立缺血区域微循环状态。  方法  收集经CT血管造影证实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率 > 70%、症状性猝中的患者80例。在弥散加权成像上,将脑梗死类型分为穿支动脉梗死、大面积梗死、皮质供血区梗死、分水岭梗死、多发脑梗塞及无梗死灶。经CTP成像,将所有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n=48)与不良组(n=32),分析两组灌注参数差异及相关危险因素,并用半影计算软件分析缺血半暗带区与核心梗死区,对比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区与核心梗死区是否差异及脑梗死类型分布与侧支循环相关性。  结果  侧支循环不良组男性比例及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 < 0.05)。所有患者CTP结果均为阳性,核心梗死区阳性66例,弥散加权成像阳性为68例,两种方法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一致性,侧支循环良好组脑梗死类型以穿支动脉梗死为著,侧支循环不良组以分水岭梗死为著。对于两组间缺血半暗带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脑血流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侧支循环良好组脑血容量增加,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所致脑梗死灶分布类型与侧支循环建立有关,CTP成像可较早发现缺血区域,精准评估责任血管的狭窄程度及局部血流动力学信息,半影计算模式可更快捷地评估缺血核心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H-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3D-动脉内源性标记(ASL)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且还未进行临床干预的患者,入组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后最短时间内接受DWI、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3D-ASL及1H-MRS序列扫描,通过ASL-DWI不匹配区来判断患者脑梗死病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的范围,再利用1H-MRS对梗死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及梗死周围正常区的代谢产物浓度[乳酸(Lac)、N-2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及肌酸(Cr)]进行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区域的Lac、NAA、Cho及Cr的代谢物浓度差异。 结果本研究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26例患者ASL低灌注面积大于DWI信号异常区面积,5例患者ASL低灌注面积约等于DWI信号异常区面积。脑梗死中心区的Lac、NAA、Cho及Cr峰值分别为44.79±16.90、25.34±12.12、34.44±8.24、27.91±7.83;缺血半暗带的Lac、NAA、Cho及Cr峰值分别为22.57±8.57、46.64±10.41、51.37±10.86、36.86±6.00;脑梗死周围正常区的Lac、NAA、Cho及Cr峰值分别为6.54±3.34、58.78±9.01、48.02±7.93、39.02±4.74。脑梗死中心区的Lac、NAA、Cho及Cr峰值明显低于缺血半暗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周围正常区与缺血半暗带相比,Lac峰值较高,NAA峰值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ho及Cr峰值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1H-MRS联合DWI、3D-ASL可以更准确的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及其物质代谢变化,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好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一站式CT血管造影术(CTA)+CT脑灌注成像(CTP)检查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诊断及脑血流灌注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共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TA+CTP检查。根据脑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n=60)及重度组(脑血管闭塞、重度狭窄,n=26),分析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局部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对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根据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较好组(n=36)及侧支循环不良组(n=21),分析脑血管灌注指标对侧支循环开放程度的评估价值。  结果  86例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闭塞、重度狭窄、中度狭窄及轻度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0.47%(9/86)、19.77%(17/86)、36.05%(31/86)、33.72%(29/86);轻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患侧CBV及CBF均小于健康侧,TTP、MTT长于健康侧(P < 0.05);重度组健康侧的CBV、CBF小于轻中度组(P < 0.05);重度组患侧相比于健康侧CBV、CBF下降值及TTP、MTT增大值大于轻中度组(P < 0.05);CTP指标联合检测评估脑血管狭窄程度的AUC大于CBV、CBF等指标单独检测(P < 0.05)。侧支循环不良组的CBF高于侧支循环较好组,CBV低于侧支循环较好组,MTT、TTP短于侧支循环较好组(P < 0.05);CTP指标联合检测评估侧支循环开放程度的AUC值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 < 0.05)。  结论  CTA+CTP检查可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血流灌注情况,可用于评估脑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致性。方法我院收治的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均通过MRA、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比较MRA成像与3D-ASL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3D-ASL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金标准一致性Kappa=0. 794高于MRA诊断Kappa=0. 462(P 0. 05); 3D-ASL诊断正常类型、短暂性脑缺血、小面积脑梗死与金标准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 838,0. 767,0. 868高于MRA诊断Kappa值0. 541,0. 563,0. 642(P 0. 05);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大面积脑梗死与金标准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D-ASL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类型诊断一致性高于MR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结合CTA在急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0例临床拟诊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患者,在出现症状1d内,依次进行16排螺旋cT常规平扫,cT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所有患者2~7d内复查cT平扫,观察cT平扫、灌注及血管重建图像。结果:首次CT平扫发现12例可疑脑缺血梗死灶,28例平扫未见异常,CTPI发现38例灌注异常,另2例未发现异常灌注区的患者复查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CTA显示颈内动脉狭窄42支,椎动脉狭窄16支,24例颅内动脉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6例未见异常。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CTA可以早期显示急性脑缺血病灶,区分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显示供血动脉情况,发现缺血病变原因,两者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30例患者在3.0 T MR成像系统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SWI,20例同时行MR血管成像(MRA),19例行静脉注射Gd-DTPA增强扫描。将SWI采集的原始数据传输到GE AW4.4工作站离线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图(CPI)和磁化率加权图。手动测量脑梗死区及水肿区与正常对照区的CP值,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0例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15例MRA图像可见大脑前、中、后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5例SWI上可见大脑中动脉内血栓,与MRA图像显示的区域相一致;21例SWI上病灶内合并出血,CT发现9例,T1WI仅发现2例;SWI显示15例梗死区静脉血管增多,6例静脉血管分布正常,9例静脉血管分布减少。梗死区与正常对照区的CP值分别为-0.021±0.006、-0.006±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9,P0.05);水肿区与正常对照区的CP值分别为-4.853±0.005、-1.868±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2,P0.05)。结论 SWI对脑梗死急性期并发的出血及静脉血管分布的显示具有常规MRI无可替代的优势,对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校正相位图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对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及血栓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30例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GE 3.0 T超导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仪进行常规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SWAN和ASL检查,通过软件后处理得到MRA、SWAN最小密度投影图和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伪彩图,观察责任血管及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在30例患者中,SWAN提示大脑中动脉责任血管及血栓25例,CBF伪彩图提示大脑中动脉M1段血流瘀滞或缓慢23例,两种显示方法与MRA显示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SWAN联合ASL对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部位及血栓成分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及弥散加权成像(DWI)两种磁共振成像方法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GE HDx 1.5T双梯度磁共振,对22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分别行常规MR(包括T1FLAIR、T2WI)、3D-TOF MRA、DWI(b值取1000s/mm^2)及3D ASL序列,观察ASL与DWI序列病变区最大层面面积的大小及与MRA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测量缺血区域与对侧镜像层面的脑血流(CBF)值,计算相对脑血流值(rCBF)=缺血区域CBF/对侧镜像层面CBF,rCBF在0.9-1.1之间,定义为灌注正常,rCBF> 1.1定义为高灌注,rCBF<0.9定义为低灌注.结果:22例急性脑缺血患者中,小面积缺血10例,DWI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其中4例ASL为低信号,DWI面积与ASL面积相近,另6例DWI显示为高信号,ASL无阳性表现,小面积梗死病例中MRA均无明显异常;大面积缺血10例,DWI表现为一个供血区大片状高信号或多个供血区域斑点状、小片状高信号,ASL均为低信号,ASL显示病变区最大层面面积大于DWI面积,其中2例病变周围皮层区ASL存在局部高信号影,大面积缺血病例中MRA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或动脉闭塞;另2例患者DWI表现为阴性,而ASL为低信号,即TIA患者,MRA显示1例表现为大脑中动脉硬化,1例表现为颈内动脉闭塞.对于6例ASL为阴性病例者,缺血区CBF值为(40.47±1.94) ml/100g* min,对侧镜像区为(42.74±1.49) ml/100g* min,rCBF为0.95±0.04;16例ASL表现为低信号的病例,其中1例DWI表现为脑干及双侧小脑半球局部高信号,ASL表现为双侧小脑半球均为低信号,两侧CBF分别为24.13 ml/100g* min、23.76 ml/100g* min,因为无法测量该患者正常小脑CBF值,从而无法计算rCBF,本例患者MRA表现为椎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其余15例病例测量病变区CBF值为:(22.29±0.95) ml/100g* min,对侧镜像层面CBF为:(44.96±2.89) ml/100g* min,rCBF为0.52±0.03,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52例临床诊断TIA患者,并在首次发作24 h内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头颅磁共振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MRA、3D-ASL(PLD=1.5s)及IVIM。评估不同方法对TIA患者低灌注的检出率,进行χ^2检验,将患侧低灌注区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纯扩散系数(purediffusioncoefficient,D)、假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coefficient,D^*)及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与对侧正常脑组织进行配对t检验,rD^*值及rf值分别与rCBF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SL与f值比较,二者对低灌注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3D-ASL及f值三者联合检出率与MRA联合ASL相比无显著差异(P=0.426)。D值未发现阳性结果。患侧CBF、f值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患侧D值、D^*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值与rCBF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464,P=0.001),rD^*值与rCBF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VIM f值与ASL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均可以无创评估脑组织灌注的真实情况,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联合应用更是有利于早期诊断TIA,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依据,早期救治,减少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定义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判断TIA或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的唯一依据是有无梗死,与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无关。临床上TIA常依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常规MR检查一般多无阳性发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是目前比较流行且突出的灌注成像技术,可以产生定量的灌注图像,作为研究大脑功能的一种强有力的临床手段而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表明3D-ASL可以提供诊断TIA的依据,当联合DWI、MRA或者DSC-PWI检查时,对TIA的诊断、治疗、预后、风险评估等提供可靠依据,且对于不同身体耐受情况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诊断模式。本文将对不同身体耐受情况TIA患者进行3D-ASL与DWI、MRA、DSC-PWI联合诊断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脉自选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例27例,其中急、慢性脑梗塞1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5例、脑瘤4例。对患者行3.0T MRI常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ASL扫描。ASL脉冲式自旋回波多层采集技术,灌注模式:PICORE Q2T;常规MRI对病变定位、定性;测量DWI异常区大小,分析ASL灌注情况。结果急性大范围梗塞ASL显示低灌注,范围与DWI的相当。急性小范围梗塞ASL显示低灌注区可以大于DWI异常区。慢性梗塞主要为小病灶,ASL未见明显异常。ASL发现部分TIA灌注减低,磁共振血管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MRA)显示其血管狭窄。ASL还能显示脑瘤的血供情况。结论 ASL不需要对比剂,安全快捷,对脑梗塞、TIA、脑瘤能提供有效信息,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检查方式,但信噪比不够高,分析时还需结合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急诊溶栓治疗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溶栓前发病10 h内行常规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3D ASL检查,溶栓后1~7 d复查常规MRI平扫、DWI和3D ASL检查。测量溶栓术前及术后脑梗死区与正常对照区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结果 2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检查均可见弥散受限高信号区,表现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降低;3D ASL检查均发现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组织低灌注区,表现为CBF值降低。ASL显示低灌注区域的体积均较DWI显示范围大。溶栓术后18例低灌注区范围不同程度缩小,2例低灌注区扩大,10例出现局部高灌注改变。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后多数患者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缺血区CBF均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一项无创性磁共振灌注成像新技术,3D ASL能够显示脑梗死溶栓术后低灌注向高灌注的转换,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