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氧尿嘧啶核苷酸掺人量对尿苷酶抗污染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脱氧尿嘧啶核苷酸(dUTP)掺入量与尿苷酶(UDG)抗污染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将50%dUTP和全dUTP掺入HCVcDNA,并观察UDG的抗污染效果.结果0.05U、0.1U、0.2U的UDG37℃消化60min,PAGE检测可抗10-1~10-850%dU-DNA模板污染.0.1UUDG37℃10min能抗10-6,20min~30min可抗10-5,PAGE虽阴性,但DNA-EIA杂交A值0.617,仍为阳性;40min可抗10-3,未经杂交证实.37℃消化20min电泳检测可抗10-1~10-8全dU-DNA污染,DNA-ELA杂交A值在0.005~0.049均为阴性.结论本文研究结果证实,用50%dU-DNA为模板,37℃10~20min时,抗污染效果较差,需增加抗污染时间.应用全dU-DNA为模板时,可获得良好的抗污染效果.  相似文献   

2.
dUTP/UDG反应体系在荧光定量PCR中抗污染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dUTP/UDG反应体系在荧光定量PCR中抗PCR产物污染的能力。方法 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定量检测。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含dUTP的HBV—DNA PCR扩增产物作为污染源,分别加至含dUTP/UDG的PCR反应体系和普通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中,在荧光定量PCR仪上进行定量检测,从而得出含dUTP/UDG的PCR反应体系的抗污染能力。结果 1.最佳抗污染实验条件:UDG酶含量0.05U,消化时间37℃5min,灭活时间92℃1min;dUTPl00%代替dITP,四种底物浓度相等。2.含0.05U的UDG抗污染反应体系对每管浓度为10^3拷贝/ml的污染物可完全消化,并随UDG含量的增高及消化时间的延长,抗污染能力增强。结论 dUTP/UDG反应体系的应用能有效防止PCR产物污染,但抗污染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尚需加强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才能真正达到抗污染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固定化β-羟丁酸脱氢酶的性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使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共价键将β-羟丁酸脱氢酶固定化。结果酶蛋白偶联率为60.9%,酶的活性回收率为55.4%;原酶和固定化酶的km值分别为0.8×10^-2g/ml和0.5×10^-12g/ml;原酶最适温度为37℃,固定化酶最适温度为50℃;原酶最适pH值为8.0左右,固定化酶最适pH值为7.3左右。结论由于固定化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最适50℃)和低温稳定性(4℃8个月),可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和较长时间内反复使用,有利于环保和降低试剂盒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病毒DNA分子杂交的研究,提示单纯疱疾病毒与宫颈糜烂有密切关系。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共收集68例临床诊断为宫颈糜烂患者的宫颈拭子标本,年龄27~48岁。宫颈脱落细胞DNA的提取取生殖道分泌液用TNE溶液悬浮,加10%SDS至终浓度为0.4%,然后加蛋白酶K(终浓度为10o~250ug/ml)在37C消化1-2小时,用等体积酚提取一次,氯仿/异戊醇(24/l)抽一次,氯访单独抽一次,然后加2倍体积的无水醒沉淀(在-20放置1小时),沉淀吹于后用TE溶液悬浮,用于点样。结果在68例宫颈糜烂标本中,11例与HSV-2型DNA探针杂交阳性,57例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 rsignal-regulate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RKs)的角度,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途径在缓激肽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促增殖等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实验选SD清洁级大鼠2只,分离颈动脉平滑肌组织培养VSMC。通过^3H-胸苷掺入率与VSMC^-H-亮氨酸掺入率分别反映VSMC的DNA代谢与蛋白质合成代谢速率;并通过给予缓激肽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eetyl-L-cysteine,NAC)及ERKS抑制剂U0126预处理,观察它们对细胞蛋白合成和DNA代谢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缓激肽(10~8mmol/L)处理30min VSMC^3H-胸苷掺入率和^3H-亮氨酸掺入率均明显增高(增加412.1%和137.9%,P&;lt;0.01)。缓激肽增高^3H-胸苷掺入的作用可部分被NAC所抑制及U0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为27.70%和28.60%,P&;lt;0.05),明显被NAC+U0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65.50%,P&;lt;0.01)。缓激肽增高。H-亮氨酸掺入的作用可部分被NAC和U0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为28.70%和20.80%,P&;lt;0.05),完全被NAC+U0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116.70%,P&;lt;0.01)。结论:ERKs激活在缓激肽导致VSMC增殖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通过ERKs信号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的抑制效应,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效应,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红色发光二极管照射对C2C12细胞增殖的光生物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小鼠成肌细胞C2C12作为模型,观察光生物调节作用对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病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华南师范大学激光运动医学实验室完成。C2C12细胞用浓度分别为2.0&;#215;10^-5, 2.0&;#215;10^-6, 2.0&;#215;10^-7 ,2.0&;#215;10^-8 mol/L的辛伐他汀培养,然后用强度分别为0,0.229,0.506,0.848,1.401,1.670mW/cm^2的红色发光二极管[波长(640&;#177;15)nm]照射2d,15min/d。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评价细胞增殖。 结果:浓度为2.0&;#215;10^-6, 2.0&;#215;10^-7 and 2.0&;#215;10^-8的辛伐他汀对C2C12的增殖没有影响,无光生物调节作用;浓度为2.0&;#215;10^-5 mol/L的辛伐他汀抑制C2C12的增殖,发光二极管强度为0,0.229,0.506,0.848,1.401,1.670mW/cm^2时C2C12细胞增殖吸光度百分率分别降为(37.2&;#177;84)%,(58.4&;#177;94.9)%,(37.0&;#177;8.6)%,(63.0&;#177;8.8)%,(59.2&;#177;12.6)%,(28.9&;#177;90.3)%。强度为0.848mW/cm^2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照射2d,15min/d可促进被抑制的C2C12增殖效应。 结论:红色发光二极管可以促进被辛伐他汀抑制的C2C12细胞的增殖作用,对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病可能有光生物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半定量MSP检测肺癌组织中CDH1DNA甲基化水平的最适实验条件。方法通过改变实时荧光半定量MSP反应条件,探讨MSP反应体系最适浓度和反应条件。结果检测CDH1DNA甲基化实时荧光半定量MSP反应体系为dATP,dCTP和dGTP200μmol/L,dUTP400μmol/L,MgCl2 3.0mmol/L,引物600nmol/L,热启动TaqDNA聚合酶0.04U/μl,模板3μl,DMSO 2.5%,1×SYBOREENI染料,1×反应缓冲液,总体系25μl。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12min,95℃15s、退火温度1min(其中62℃2个循环、60℃3个循环和58℃45个循环)、69℃10s,循环次数50。结论改进和建立了CDH1 DNA甲基化水平的相对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对幼年犬和老龄犬的冠状动脉收缩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12在甘肃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①取雄性杂交幼年家犬(犬龄〈1岁)和老龄家犬(犬龄〉8岁)心脏。②血管环温育平衡后,向浴槽中累积加入KCl5-50mmol/L,建立量效曲线。用K-H液反复冲洗平衡后,并加入30μmol/L17β-雌二醇温育20min后,重新建立KCl量效曲线。血管环在无Ca^2+K—H液中温育30min,先加入80mmol/LKCl,打开电压依赖性钙通道,10min后,加入累积浓度为1&;#215;10^-5,3.16&;#215;10^4,1&;#215;10^-4,3.16&;#215;10^-4,1&;#215;10^-3,3.16&;#215;10^4和1&;#215;10^-2mol/L的CaCl2,观察30μLmol/L17β-雌二醇对CaCl2量效曲线的影响。③血管环稳定后,向浴槽中加入50mmol/LKCl,待血管环收缩张力达峰值后,用K-H液冲洗。20min换液一次,平衡30min后重复上述实验,待血管环张力达高峰并稳定后,分别加入17β-雌二醇,累积浓度分别为1,4,8,40和80μmol/L,观察血管环张力变化。观察去除内皮细胞后,17β一雌二醇在这2种血管环上舒血管作用的变化。比较17β-雌二醇对KCl50mmol/L预收缩在这两种血管平滑肌上的舒张作用的差异,并随时记录张力的变化值。④用线性回归法计算17β-雌二醇使激动剂效应降低50%时所采用的拮抗剂的浓度。计算量效曲线实验中KCl和CaCl2的激动剂产生其50%最大效应所需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结果:①5-50mmol/LKCl可诱发冠状动脉血管环产生明显的量效收缩作用。加入累积浓度为3.16&;#215;10^-5~1&;#215;10^-2mol/L的CaCl2后,动脉环产生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收缩(尤其是3.16&;#215;10^-4~l&;#215;10^-2mol/L]。17β-雌二醇(30μcmol/L)分别使KCl,CaCl2量效曲线明显右移,使血管环对KCl和CaCl22种血管激动剂的敏感性和最大收缩反应明显降低(P〈0.05~0.01),且降低程度存在明显差异(P〈0.01)。②17β-雌二醇均可使50mmol/LKCl预收缩冠状动脉血管环产生剂量依赖性舒张作用,幼年犬和老龄犬使激动剂效应降低50%时所采用的拮抗剂的浓度值分别为(16.37&;#177;5.19)μmol/L和(28.47&;#177;8.26)μmol/L,差异明显(P〈0.01)。去除内皮细胞后,17β-雌二醇对50mmol/LKCl预收缩动脉血管环产生的舒张作用有明显改变(P〈0.05-0.01),但老龄犬内皮细胞的舒张份额远大于幼年犬,分别为36%和22%(P〈0.01)。结论:老龄犬冠状动脉血管环对雌激素的敏感性远低于幼年犬,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明显老化。  相似文献   

9.
丙型病毒性肝炎呈世界分布,而不同人群抗-HCV流行率也不同。经初步调查,北京地区抗-HCV流行率是很高的。血行传播是HCV感染的主要途径。HCV感染50%以慢性过程,约有50%的HCV可演变为慢性肝炎,其中20%转化为肝硬化,57%的胰癌与HCV有关。用EIA、RIA、PCR检测抗-HCV和HCV-RNA,方法为特异性的。丙肝的防治还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染料木黄酮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为染料木黄酮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1—05/2003-01在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完成。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分步消化乳鼠颅盖骨获得成骨细胞。传代后细胞用于实验。染料木黄酮组分别加入10^5 ~10^-7 mol/L染料木黄酮,对照组以吐温20为对照。分别用噻唑蓝比色法和^3H-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测定雌激素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①成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10^-5~10^-6mol/L)染料木黄酮,培养48h和72h后噻唑蓝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培养48h,(039&;#177;0.03),(0.45&;#177;0.03),(0.46&;#177;0.02),(0.19&;#177;0.05);培养72h:(0.29&;#177;0.04),(032&;#177;0.02),(0.37&;#177;0.02),(0.15&;#177;0.04)]。②染料木黄酮组^3H-胸腺嘧啶掺入量均显著增加[染料木黄酮组为(101.20&;#177;10.06),(844.60&;#177;366.90),(512.20&;#177;197.6);对照组为(68.67&;#177;10.39)]未发现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 结论:染料木黄酮不是通过促进雌激素受体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材料和方法细胞系及培养液:人直肠低分化腺癌细胞系HR8348由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建立,细胞培养在RPMI-1640营养液中,含10%小牛血清,胰岛素10U/L.红地可的法10μg/L,37℃密闭静止培养,隔日半量换液,3~5天接1:3传代。热化疗处理:在细胞则数生长期加入顺铂(最终浓度为O.6μg/ml),联合42℃水浴1小时(温度波动小于±0.3℃),换液后置37℃常规培养,3天后再经5-氟脲嘧啶(最终浓度为18μg/ml)扣42℃水浴1小时处理,换液后常规培养、传代。所选药物浓度为人体有效血浆浓度的十分之一.观察指际:①癌细胞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应用逆转录套式PCR检测了经ELISA检测抗-HCV的86份血清,抗-HCV阳性血清66份,用PCR检测有37份是阳性,阳性符合率为56.1%,抗-HCV阴性血清20份,用PCR检测有8份是阳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为57.0%。单项ALT升高、HB、HC和血液病患者HCV、RNA阳性率分别为37.5%,55.6%,62.5%和53.8%。用PCR检出HCV-RNA时间早于抗-HCV阳转时间,而且敏感性高于后者,是一种早期、灵敏及特异的HCV感染诊断方法。检测HCV-RNA有助于发现抗-HCV阴性的急、慢性丙型肝炎,根据HCV-RNA的连续检测,结合抗-HCV的消长状态,可用于丙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和干扰素等药物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神经肽P物质可以促进入增生性瘢痕中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定量分析在此过程中神经肽P物质浓度因素的作用,探讨增生性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与肥大细胞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条件。 方法:实验于2005-01/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将取自于西南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烧伤患者的增生性瘢痕活体组织块切下后立即处理(患者或监护人同意),修剪成0.5mm&;#215;0.5mm&;#215;0.5mm^-1 mm&;#215;1mm&;#215;1mm大小,将组织块放入0.5mL含10^-6,5&;#215;10^-6.10^-5&;#215;10^-5,10^-4mol/L神经肽P物质的DMEM液中,以0mol/L神经肽P物质为对照组。组织块作用30min后提取上清液,为样品组胺;提取上清液后的组织块分别加入去离子水0.5mL,加热煮沸(破坏细胞,释出组胺)20min,摇匀后离心(1500g,10min),吸出上清液,为剩余组胺。荧光法测定作用后上清液中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率f组胺释放率=样品组胺/(样品组胺+剩余组胺)&;#215;100%]。 结果:神经肽P物质10^-6,5&;#215;10^-6,10^-6,5&;#215;10^-6,l0^-4mol/L组组胺释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9.78&;#177;3.56)%,(54.56&;#177;1.90)%。(57.12&;#177;1.49)%,(60.49&;#177;1.41)%,(63.16&;#177;2.61)%,(43.96&;#177;3.18)%,P〈0.011,且神经肽P物质浓度越高,组胺释放率越高(P〈0.01或0.05)。 结论:在增生性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以剂量依赖方式刺激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当神经肽P物质达到10μmol/L时即有肥大细胞组胺的显著释放,随神经肽P物质浓度提高,组胺释放率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两种方法在不同温育时间的结果差异。方法采用免疫酶法(EIA)一步法、时间分辨荧光(TRF)法检测抗-HBs,OD值在0.056-0.380之间标本温育时间变化而造成的结果值的差异。结果用30min EIA一步法检测抗-HBs,结果37例弱阳性和59例阴性,再用60min EIA一步法抗-HBs检测,结果41例呈弱阳性和55例阴性。用TRF两步法抗-HBs测定出42例弱阳性和54例阴性,发现有6例标本不同于温育30min的EIA一步法抗-HBs检测的结果。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作为一种固相免疫测定,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在固相上进行,要使液相中的抗原或抗体与固相上的特异抗体或抗原完全结合,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反应。温育所需时间与温度成反比,尤其在冬天,标本从室温到恒温箱这一过程很容易造成实际测定温育时间不够,也是造成灰区误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对人皮肤正常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瘢痕过度增生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皮肤标本来源于2002—07/2003—07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形外科5例美容手术或植皮手术患者,取冗余全层皮肤组织,患者知情同意。体外培养3~8代的人皮肤正常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异搏定组:包括1&;#215;10^-3, 1&;#215;10^-4, 1&;#215;10^-5, 1&;#215;10^-6, 1&;#215;10^-7, 1&;#215;10^-8,1&;#215;10^-9,1&;#215;10^-10mol/L组,分别在细胞培养孔中加入2mL相应浓度异搏定的培养液;氢化可的松组:在细胞培养孔中加入2mL浓度为1&;#215;10^-7mol/L氢化可的松的培养液;对照组:在细胞培养孔中加入2mL体积分数为0.005的新生牛血清的Dulbecco's改良的Eade's培养基。检测细胞活力采用锥虫蓝染色;细胞增殖状况测定应用^3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掺入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率[抑制率(1%)=(阴性对照组每分钟脉冲数值-实验组每分钟脉冲数值)/阴性对照每分钟脉冲数值],取各例样本的平均值。结果:①人皮肤正常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动力学结果:对照组人皮肤正常成纤维细胞在接种12h开始增殖,24h达到高峰,48h又逐渐降低。②异搏定对人皮肤正常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的浓度效应:各浓度的异搏定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1&;#215;10^-6mol/L异搏定与1&;#215;10^-7mol/L氢化可的松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t=0.135,P=0.896〉0.05)。③浓度为1&;#215;10^-6mol/异搏定对人皮肤正常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的时间效应:氢化可的松在24h时对人皮肤正常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高于6,12,48h时[(60.67&;#177;18.94)%比(-19.69&;#177;21.26)%,(10.89&;#177;11.61)%,(37.03&;#177;12.17)%,q=10.867.6.732,3.197;P〈0.051;异搏定在24h时对人皮肤正常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高于6,12,48h时[(51.42&;#177;15.30)%比(-16.83&;#177;16.90)%.(1.09&;#177;11.62)%,(17.41&;#177;13.41)%,q=10.566,7.791,5.265,〈0.051;在药物作用48时异搏定对人皮肤正常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低于氢化可的松(t=2.423,P=0.042〈0.05)。结论:不同浓度的异搏定对体外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异搏定可能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瘢痕过度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印迹技术(IBT),检测了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ENA多肽抗体谱.该病符合ARA的诊断标准[1].同时检测了ANA和部分ds-DNA进行比较,结果它们的阳性率分别是;抗-sm为48.5%,抗U1-RNP为33.3%,抗-Rib为15.2%.抗-SSA为12.1%,抗-SSB为6.1%,抗-Scl-70为3.05%,抗-Jo-1为0%.ANA为63.6%,ds-DNA为25%.以上表明SLE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尤以抗-sm,抗U1-RNP,抗-Rib,ds-DNA为主.  相似文献   

17.
血清HBV DNA的检测是乙型肝炎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已有许多方法可直接检测HBV DNA。作者等为了提高灵敏度,开发了一种新的酶联免疫技术来检测PCR扩增产物,称作PCR-DNA的酶免疫测定(DEIA)。此法应用抗双链DNA单克隆抗体的DNA-DNA杂交检测。将单抗预包被在酶联板上。扩增产物经95℃10分钟变性后立即在冰上冷却,加20μl于酶联板孔内,温育50±2℃1小时。洗涤后再加抗双链DNA液温育37℃1小时,洗涤后加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抗体,经TMB显色。作者等将PCR-DEIA与斑点印迹杂交(dot blot未经PCR复制)及PCR产物的溴乙淀染色(PCR-EB)和斑点印迹(PCR-dot blot)进行比较。共研究了208份血清标本,其中73份是常规标本,135份是慢性肝炎患者的标本,部分是α-干扰素治疗期。对于乙肝抗原阳性的常规标本,dot blot检出率为70.4%,PCR-EB为74.1%,PCR-DEIA和PCR-dot blot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五个血清学标志物进行临床评价。方法用TRFIA法和酶免法(EIA)对定值样品和296份临床标本同时测定,对二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RFIA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的灵敏度分别为0.2ng/ml、10mlU/ml、0.05Ncu/ml、2Ncu/ml和0.2Ncu/ml;对296份临床血清测定,除HBeAg外,其余4个指标检测阳性率均大于EIA,两个高浓度HBsAg血清EIA法阴性,但TRFIA为阳性。结论TRFIA较EIA更为敏感;TRFIA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EIA法中的高剂量钩状效应。  相似文献   

19.
CEA和CA-50联合检测对大肠癌转移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临床大肠癌转移的预测水平,术前联合检测44例大肠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50(CA-50)两种肿瘤标志物。结果显示:CEA和CA-50随大肠癌Dukes分期的进展血清深度逐渐升高,两者在大肠癌各期的阳性率分别为:CEA中A期33.3%(2/6)、B期37.5%(3/8)、C期66.7%(12/18)、D期75.0%(9/12),CA-50A期16.6%(1/6)、B期12.5%(1/8)、C期55.5%(10/18)、D期75.0%(9/12),CEA+CA-50A期33.3%(2/6)、B期37.5%(3/8)、C期77.7%(14/18)、D期83.3%(10/12),CEA+CA-50与各单项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EA与CA-50联合检测对大肠癌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术前预测大肠癌转移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观察不同浓度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38对活性氧所致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38的神经保护作用提供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1-09/2002-03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完成。取新生1-3d的SD大鼠海马进行神经元原代培养,将细胞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活性氧组,1&;#215;10^-8mol/L,1&;#215;10^10mol/L和1&;#215;10 mmol/L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38组。分别用次黄嘌呤(mmol/L)/黄嘌呤氧化酶(U/L)1.0/200,1.5/150,2.0/200,2.0/300,3.0/300处理细胞诱导氧化损伤模型,选择次黄嘌呤2.0mmol/L/黄嘌呤氧化酶200U/L作为最终的活性氧浓度,进一步观察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38的神经保护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光学显微镜下照像,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应用荧光素JC-1染色-激光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半定量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mRNA水平。 结果:①细胞存活率分别为:对照组77.8%,次黄嘌呤1.0mmol/L/黄嘌呤氧化酶200U/L活性氧组62.5%,次黄嘌呤1.5mmol/L/黄嘌呤氧化酶150U/L, 活性氧组50.1%,次黄嘌呤2.0mmol/L/黄嘌呤氧化酶200U/L活性氧组48.4%,次黄嘌呤2.0mmol/L/黄嘌呤氧化酶300U/L活性氧组25.3%,次黄嘌呤3.0mmol/L/黄嘌呤氧化酶300U/L活性氧组28.9%。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元的存活率随着培养液中活性氧浓度的增加而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②活性氧不仅能引起培养神经元的存活率下降(P〈0.01),还能导致神经元出现神经退行性变样的形态学损伤,包括细胞皱缩,突起脱落、突起数减少[对照组(2.6&;#177;0.6)个,活性氧组(0.5&;#177;0.2)个,P〈0.011,多极神经元百分率下降(对照组为32.6%,活性氧组为10.1%,P〈0.01),同时,也能引起神经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对照组为40,活性氧组为12.3,P〈0.01)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 mRNA水平增加(对照组为0.13%,活性氧组为3%,P〈0.01)。⑧预先给予1&;#215;10^-8mol/L,1&;#215;10^-10mol/L和1&;#215;10^-2mol/L的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38能显著改善活性氧引起的神经退行性损伤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或P〈0.01),抑制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P〈0.01),其中,1&;#215;10^-7mol/L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38的神经保护作用最强(P〈0.01)。 结论:活性氧可直接损伤培养的神经元,导致神经元出现形态学退行性改变和神经元存活率下降,形态学改变和死亡率增高与线粒体功能下降和神经细胞核内凋亡基因表达均有关。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38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损伤和神经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