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峰  陈欣  张淑翼 《新医学》2014,(1):38-4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介入治疗前早期(3个月)应用曲美他嗪对PCI围手术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曲美他嗪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于术前3个月开始口服曲美他嗪(20 mg,tid)。两组均于术前、术后1 h、术后1 d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于PCI术前、术后6、12、24、48 h测定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水平。结果最终纳入82例成功行PCI手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曲美他嗪组42例,对照组40例)。PCI术后曲美他嗪组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组PCI相关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低(5% vs 15%,P=0.028)。结论 PCI术前早期(3个月)服用曲美他嗪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损伤,降低PCI相关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次/d,50例)、治疗2组(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5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8周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L(sCD40L)、血脂、肝功能等指标,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以及瑞舒伐他汀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后1周、4周、8周血清hs-CRP、sCD40L、LDL-C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治疗后8周hs-CRP、sCD40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可能通过抗炎、改善内皮、稳定斑块等作用而最终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尼可地尔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行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时对照组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尼可地尔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心肌损伤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 d,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肌钙蛋白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瑞舒伐他汀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能有效改善心肌损伤程度,改善心功能,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异山梨酯、地尔硫卓、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91.67%;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8.33%,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口服负荷剂量曲美他嗪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9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选择经冠脉造影后只需单支血管接受PCI,且球囊预扩张1次者,排除多支血管病变、行1次以上球囊预扩张、术前肌钙蛋白I(cTnI)增高、术前曾口服曲美他嗪治疗及药物禁忌证后,最后共136例患者入选,随机分成两组:曲美他嗪组(术前一次性口服曲美他嗪60 mg)70例及对照组(未服用曲美他嗪)66例。测定PCI前及PCI后6、12、18、24 h的cTnI水平。结果两组cTnI水平均升高,升高率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vs 19.7%,P〉0.05),但曲美他嗪组cTnI水平在介入术后6、12、18、24 h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负荷剂量曲美他嗪预处理后能明显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治疗所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择期行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一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80mg/d),而后即行PCI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0mg/d),而后即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差异,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患者术后主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主包括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心源性猝死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TnI水平(O.12±0.13vs.0.21±0.56,P=0.381〉0.05)及术后一月主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0%vs12.5%,P=0.723〉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择期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他汀预处理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改变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不同时间和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解放军第九七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并接受PCI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负荷剂量组38例,对照组42例。负荷剂量组于PCI术前即给予瑞舒伐他汀40 mg,术后20 mg持续1周;对照组于术前、术后均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结果负荷剂量组血浆NT-proBNP浓度术后2 h及术后1周低于常规剂量组,负荷剂量组血浆NT-proBNP浓度分别为(284.16±124.63)pg/ml和(136.00±16.20)pg/ml(P〈0.05)。结论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对减少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L(sCD40L)等指标变化,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11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40例(术前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服阿托伐他汀40mgqd)、治疗2组40例(术前服阿托伐他汀40mg,术后服阿托伐他汀20mgqd)和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3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测定3组PCI术后血清hs-CRP、sCD40L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PCI治疗后12h、24h、7d血清hs-CRP、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个治疗组术后12、24h的CK-MB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2个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通过抗炎、抗血小板、稳定冠脉血管内皮及粥样斑块等作用,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他汀类药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及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UAP患者10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51例,均行PCI治疗,参照组于术前采用普罗布考治疗,试验组于术前采用普罗布考+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治疗前、术后3d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3d试验组LVEDS、LVEDD水平低于参照组,LVEF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3d两组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0%,5/51)与参照组(15.69%,8/51)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应用于UAP患者PCI手术期,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情况及血脂水平等指标,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具有理想、安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LDL-C、可溶性白细胞表面抗原40配体(sCD40L)等因素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因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患者共120例,其中88例造影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对照组),32例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病史及冠心病家族史,收集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周以及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两个时间点的BMI、肾小球滤过率(GFP)、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GHbA1c)、LDL-C、HDL-C、Hcy、sCD40L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后1周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发现再狭窄组的LDL-C、Hcy、sCD40L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sCD40L及Hcy的升高会增加再狭窄的风险,且Hcy与LDL-C(r=0.36,P=0.002)、sCD40L(r=0.27,P=0.001)呈正相关。结论:支架植入术后LDL-C、Hcy、sCD40L升高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子,并且Hcy与LDL-C、sCD40L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CD40L(sCD40L)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痛PCI术后早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5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选择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PCI术前术后血清IL-18、CD40L和hsCRP水平,同时通过对PCI术中、术后30 d早期并发症的观察,探讨PCI手术前后血清IL-18及hsCRP水平与PCI早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85例患者PCI术后心脏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8/85),其中AMI组14.6%(6/41)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4.5%(2/44)(P<0.05),术后IL-18、CD40L和hs-CRP水平差值也显著高于无早期并发症患者(P<0.05),发生早期并发症者术前IL-18、CD40L及hsCRP水平及术后差值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并发症者(P<0.05).结论:PCI术可能在短期内触发并加重了冠状动脉炎性反应,IL-18、CD40L和hsCRP有可能作为早期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94例经PCI治疗的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心肌损伤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氧化亚氮(N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时,观察组上述5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CK-MB、cTnI、h-FABP及hs-cRP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NO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对UAP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溶性CD14(sCD14)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冠心病(CHD)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120例CHD病人血清sCD14和HCMV—IgG的浓度,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各40例,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UAP与SAP组SCD14和HCMV—IgG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132.94、49.07,q=9.70~27.58,P〈0.01)。AMI、UAP与SAP病人sCD14和HCMV-Ig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以AMI病人增高最明显(q=2.92~17.88,P〈0.05、0.01)。结论血清sCD14浓度升高和HCMV感染程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炎症因子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稳定型心绞痛组(SAP)、无冠心病者(对照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UAP组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SAP组比较,AMI、UAP组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UAP组比较,AMI组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hs-CRP、MMP-9、sCD40L均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而且这些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术后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例糖尿病 PCI 患者,及38例非糖尿病 PCI 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PCI 手术前后 hsCRP 情况,手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析术后72小时 hsCRP 水平与 MACE 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后 hsCRP 水平[(15.94±3.49)μg/L,(11.67±3.28)μg/L]明显高于手术前[(7.64±3.64)μg/L,(7.59±3.3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 hs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4±3.64)μg/L vs (7.59±3.38)μg/L,P >0.05],术后糖尿病 PCI 组 hsCRP 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 PCI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94±3.49)μg/L vs (11.67±3.28)μg/L,P <0.05]。术后6个月内糖尿病 PCI 组 MACE 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 PCI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12/38)vs 13.2%(5/38),P <0.05],糖尿病 PCI 组 MACE 中以心绞痛及非 Q 波心肌梗死发生比例高(均为13.2%),非糖尿病 PCI 组中以心绞痛发生比例最高(7.9%)。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 hsCRP 水平与 MACE 发生呈正相关(r =0.467,P <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PCI 术后早期炎症反应更为严重,可促进血管再狭窄的出现和 MACE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入选本院急诊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尼可地尔组(n=24)、曲美他嗪组(n=24)及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组(n=24)。对照组常规治疗,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尼可地尔组加用尼可地尔,曲美他嗪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组加用尼可地尔和曲美他嗪。治疗时间均为2周,观察比较4组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程度和心电图缺血改善程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5例,加重2例,总有效率为70.8%;尼可地尔组及曲美他嗪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20/24)、79.2%(19/24),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7%(22/24),优于其他3组(P〈0.05)。心电图ST段下降导联数和ST段压低之和以及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各组治疗后对比,尼可地尔组[(3.6±1.5)个、(4.0±1.6)mm、(36±10)mm×min]和曲美他嗪[(3.4±1.6)个、(3.8±1.7)mm、(38±11)mm×min],优于对照组[(4.9±2.0)个、(4.8±1.4)mm、(50±13)mm×min](P〈0.05)。而联合治疗组[(3.0±1.3)个、(3.1±1.2)mm、(30±9)mm×min],均优于对照组、尼可地尔组以及曲美他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其它3组比较,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