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李青  李朝霞 《护理研究》2013,27(19):2025-2026
由于中医理论和实践操作的特殊性,传统的护理带教方式已无法满足中医护理的教学需要。我们尝试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中医临床护理教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取来自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生,专科,均为女  相似文献   

2.
中医痰液检验是中医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健康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与西医痰液检验相比,中医痰液检验在标本采集、送检、实验方法、报告内容、临床应用上有显著特点。为促进临床实验室规范开展中医痰液检验工作,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中医检验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检验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中医痰液检验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总结了迄今为止国内外已发表的中医痰液检验有关科学证据,并基于中国国情提出了临床应用推荐建议,可提高中医痰液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中医护理临床带教的应用现状,主要从其在中医高等护理教学、临床中医护理带教、临床各专科护理带教及护士岗前培训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认为临床路径教学法能够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及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法则。中医临床,只有掌握了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各科疾病的特点,并能将这些理论熟练地运用临床实际,才能解决好临证中的各种问题,并取得应有的治疗效果,而不致发生差误。笔者总结临床辨证论治的经验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肖臻 《康复》2014,(10):1-1
2008年,龙华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近年来,医院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着力开展重点病种(恶性肿瘤和骨退行性病变)和拓展病种的相关研究工作,重点建设上海市“重中之重”中医慢性病防治临床医学中心,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建立健全“医研双赢”的中医临床科研运行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医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强调中医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健全临床实习教学管理系统,制订科学、规范、有效的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培养合格的中医临床护理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并重视教学反馈由此调整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2011年国家中医临床基地业务建设工作将在"打基础、建机制、谋长远、见成效"的总体要求下,坚持以加强病种研究为根本,着力推进基地临床科研共享系统建设为主体,以强化中医临床科研规范和高水平中医临床科研人才  相似文献   

8.
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进行中医护理临床教学,通过具体设置每周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使中医护理临床教学标准化和程序化,以保证学生能够在限定的教学时间内全面掌握中医护理内容,提高中医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望舌与诊病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临床上对于各种疾病,都常结合辨舌来决定诊断和治疗,是中医临床占重要地位且不可缺少的检查常规。  相似文献   

10.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个转变。临床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护生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有更多优秀的中医护理人才走向临床,笔者总结了2005年以来我院对中医(含中西医)护理本科及专科护生改进教学模式,注重临床中医护理技能教学方法,结合实习结束时对护生进行中医技能考核的结果分析,探讨中医护理技能的教学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护生毕业前均须经过32周的临床实习期。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关键时期,中医护生实习除与西医护生相同之外,还强调中医特色,即运用四诊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我院通过对7届110名中医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着重抓了实习心得、临床讲课、现场教学、双向测评、考核评估等几方面,体会到制定严格的实习计划,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能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中医护理事业的热爱,认清中医护生是中医护理事业的未来,使护生从思想作风、理论技术上打好基础,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中医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2.
“护理程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新的学说,是一种新的护理工作方法。将它运用到中医外科护理临床中可以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它在中医外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问题。一、“护理程序”学说及其重要性“护理程序”又称护理过程,是护理工作的一种新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4月至9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先后派出了湖北医疗队、宁夏医疗队、内蒙古医疗队、山西医疗队、甘肃医疗队、吉林医疗队6支国家医疗队,来自内、外、妇、儿、中医、皮肤等临床科室的27位优秀医师,带着神圣的使命和美好的愿望,前往各地开展为期6个月的医疗巡诊工作。  相似文献   

14.
消化复宁汤是由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专家徐经世先生经历50余年临床经验,根据中医肝胆脾胃通调理论,精心组方而成,临床用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胆心综合征、口腔溃疡等疾病治疗,屡奏奇效,可谓是一方多病、异病同治的有效方剂,现将临床应用一二介绍如下。临床应用1慢性胆囊炎慢  相似文献   

15.
张红燕 《当代护士》2016,(11):114-115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12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中医康复护理,应用临床症状积分量表对120例中医康复护理前及实施系统规范的中医康复护理1个月后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实施前后的评分。结果在中医康复护理实施1个月后,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2%)。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能很好地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医适宜技术在综合性医疗机构临床实践现况与阻滞因素。方法 于2020年10-11月,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来自上海市16家综合性医疗机构的181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综合性医疗机构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现况及中医适宜技术在综合性医疗机构推广的阻滞因素。共发放问卷210,有效问卷181份,问卷有效率为86.19%。结果 50.83%的调查对象所在科室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以穴位敷贴(59/32.6%)、耳穴埋豆(30/16.57%)、穴位注射(27/14.92%)等为主,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失眠、腹胀等症状。综合性医疗机构临床护士愿意接受中医技术相关培训[(3.91±0.88)分],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中医技术非常必要[(3.93±0.97)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3.94±0.96)分],愿意积极配合科室开展中医技术[(3.94±0.97)分],并支持自己的亲戚朋友寻求中医技术治疗[(3.69±1.10)分]。影响中医适宜技术在综合性医疗机构推广的阻滞因素主要包括:护士人员紧缺,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中医技术[(3.69±1.06)分],护士未能熟练掌握中医技术理论知识[(3.70±1.02)分]与实践操作[(3.49±1.07)分],医生缺乏开具中医技术相关医嘱的资质[(3.32±1.08)分],中医西化未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3.60±1.04)分],中医技术推广缺乏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参与[(3.85±1.04)分]。中医护理技术缺乏疗效评价的量化指标和体系[(3.45±1.06)分],中医护理计划流程不规范、不统一[(3.36±1.11)分]。结论 中医适宜技术已逐步渗透进入综合性医疗机构的临床实践中,受到非中医专业临床医护人员的认可与关注,相关管理部门尚需在非中医专业人员资质培训、多学科协作机制建设、中医技术运用评价指标体系与工作流程等方面持续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构建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客观、规范地评价中医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专家访谈、文献分析法构建中医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运用Delphi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函询论证.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构建了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中医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其中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结论 中医护理质量指标架构模型可信度较高,突出了中医护理质量、人力管理、质量管理、临床实践、护理效果等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评价指标,能客观、全面地评价中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护理管理》2020,(4):548-548
中医护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有赖于中医护理字典库的建设。标准的疾病、症状、中医护理措施、中医护理技术等名称的规范,为中医临床护理信息管理提供依据,有利于中医临床护理数据的收集,为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述中医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作者收集近5年在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案例,通过经方六经辨证,先辨阴阳,次辨归经,再辨方证,以求得方证对应来应对临床上各种病因导致的支气管哮喘病症。结果:中医经方通过六经辨证,临床应对支气管哮喘治愈率较高。结论:中医经方是祖国医学的智慧结晶,临床疗效确切,方小药简,效专力宏,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因此,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3):264-264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到安徽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调研。他强调,继承发展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总纲,在基地建设中要注重以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规律为指导,突出中医特点,坚持开放包容,立足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