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血压与人体测量指标的偏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儿童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且与人体测量指标、膳食、运动等许多因素相关,分析儿童血压偏高的有关因素,可为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探讨儿童血压与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潍坊医学院卫生学教研室。对象: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城区全日制小学三四年级学生1546名,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以资料完整的1508名作为观察对象。方法: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儿童血压与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观察指标:人体测量指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儿童收缩压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胸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是0.078,0.166,0.337,0.313,0.304,P均〈0.01。②儿童舒张压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胸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是0.047.0.120,0.268,0.271,0.251,P均〈0.01。③控制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后,收缩压、舒张压只与身高和胸围呈相关关系(P〈0.01),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控制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与身高、胸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体测量指标与儿童血压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各因素对血压影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城区全日制小学三四年级学生1546人,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以资料完整的1508人作为研究对象,用固定年龄等有关因素的偏相关分析法,分析儿童血压与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儿童收缩压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胸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是0.078,0.166,0.337,0.313,0.304(P<0.01);儿童舒张压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胸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是0.047,0.120,0.268,0.271,0.251(P<0.01);控制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后,收缩压、舒张压只与身高和胸围呈相关关系(P<0.01),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儿童的身高、胸围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同年龄、同性别儿童中区分儿童正常血压、临界血压或高血压时,应考虑身高和胸围对血压的影响影响。  相似文献   

3.
背景:儿童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且与人体测量指标、膳食、运动等许多因素相关,分析儿童血压偏高的有关因素,可为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探讨儿童血压与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潍坊医学院卫生学教研室。对象: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城区全日制小学三四年级学生1546名,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以资料完整的1508名作为观察对象。方法: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儿童血压与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观察指标:人体测量指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儿童收缩压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胸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是0.078,0.166,0.337,0.313,0.304,P均<0.01。②儿童舒张压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胸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是0.047,0.120,0.268,0.271,0.251,P均<0.01。③控制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后,收缩压、舒张压只与身高和胸围呈相关关系(P<0.01),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控制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与身高、胸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延吉市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血压与体内脂肪的关系及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延吉市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体质量指数、内脏脂肪、体脂肪率与血压的关系,并比较这些因素在不同民族和不同性别老年人中的差异。方法:2003—07—18/24在延吉市新兴街道和朝阳街道随机选择60岁以上的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400名,检查身高、体质量、血压、内脏脂肪和体脂肪率。结果:汉族男性的内脏脂肪、体脂肪率、体质量指数分别为14.84%,27.21%,25.51kg/m^2,朝鲜族男性分别为12.91,23.94,23.75,汉族明显高于朝鲜族(P&;lt;0.05);汉族女性内脏脂肪、体脂肪率、体质量指数分别为9.020A,,37.66%,26.37kg/m^2,朝鲜族女性为7.86%,34.41%,25.06kg/m^2,汉族女性的体脂肪率和体质指数均明显高于朝鲜族女性(P&;lt;0.05)。在同民族内,男性的内脏脂肪高于女性,而体脂肪率低于女性(P&;lt;0.05),体质量指数只有朝鲜族存在性别差异(P&;lt;0、05)。在控制其他因素后,男性体质量指数与血压值呈正相关;朝鲜族女性的血压值与内脏脂肪水平呈正相关;汉族女性的舒张压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收缩压与内脏脂肪水平和年龄呈正相关。朝鲜族女性内脏脂肪过高时,男性过高时,高血压比率明显增多(P&;lt;0.05或P&;lt;0.01),汉族男性和女性体质指数过高时,男性内脏脂肪过高时,女性过高时,高血压比率明显增多(P&;lt;0.05或P&;lt;0.01)。结论:汉族男性和女性体质量指数和内脏脂肪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朝鲜族只有内脏脂肪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民族和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内脏脂肪过高标准可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目的:国内外关于瘦素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多,且结果也不一致。研究血清瘦素、体质量指数与血压的关系,探讨瘦素在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12/2003—7老年医学科住院的98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测定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等指标。分析瘦素与其它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无论高血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肥胖组(BMI&;gt;25kg/m^2)血清瘦素浓度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BMI&;lt;25kg/m^2),P&;lt;0.01。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水平(5.2&;#177;2.6)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177;1.7)μg/L】,(P&;lt;0.01),经协方差分析,校正BMI和年龄后,两组间血清瘦素水平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血清瘦素水平与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显著正相关,校正年龄及BMI后,瘦素浓度仍与收缩压(r=0.333。P&;lt;0.05)及舒张压(r=0.376,P&;lt;0.05)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瘦素及BMI的升高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血清瘦素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及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离退休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离退休干部体检人员1655例,≥60岁,调查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结果超重及肥胖的老年人1001例(60.5%),并随年龄增加,肥胖人数的比例逐渐增加(F=4.11~57.76,P&;lt;0.05)。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mdex,BMI)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增高,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P&;lt;0.01)。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均与BMI呈正相关(r=0.883,P&;lt;0.001),均是影响BMI的独立因素。结论对该组人群进行以预防肥胖为重点的健康教育,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的十分迫切和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不同程度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血压和血脂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宗合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086-4087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肥胖对儿童血压、血脂的影响,并与正常儿童血压、血脂水平比较分析。方法:354例肥胖儿童分轻度(n=115)、中度(n=136)、重度(n=103)3个组,以同年龄正常体质量儿童为对照组(n=70)。对4组儿童血压、血脂水平进行动态观察,比较分析。所得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①血压:4组样本均数之间差异有显著性(F=70.59,17.86,P&;lt;0.01),轻度肥胖儿童收缩压水平即有升高,随着儿童肥胖时间的延长,肥胖程度的加重,重度肥胖儿即有舒张压升高。②血脂水平:不同程度肥胖儿童之间总胆固醇水平波动不大,但均高于正常儿童,但4组均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2.02,P&;gt;0.05);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4组均数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F=12.9,10.0,5.5,P&;lt;0.01),轻度肥胖,三酰甘油即升高,中度以上肥胖儿童即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3组肥胖儿载脂蛋白B与正常儿组相比有显著差异(F=25.2,P&;lt;0.01),且轻、中、重度肥胖儿童载脂蛋白B水平都有明显升高。结论:不同程度肥胖儿童都伴有脂质代谢紊乱和血压偏高。要从儿童时期开始重视对肥胖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计的规格,对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的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进行调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BMI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ti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等指标,并对所有调查对象做心电图、肝、胆、脾、肾B超及全面检查。结果:本组人群超重率55.6%,肥胖率19.8%,男性超重率63.5%,肥胖率23.1%,女性超重率41.4%,肥胖率14.0%,男女超重率比较(x^2=36.77,P&;lt;0.01);肥胖率比较(r=10.12,P&;lt;0.05),男女超重肥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BMI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BMI&;lt;24的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心血管病发病率明显低于超重及肥胖组人群(41.7&;lt;x^2&;lt;210.8,P&;lt;0.01)。结论: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BM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内皮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后左心室肥厚、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998—06/2002-11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初诊或停服所有降压药物2周以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5例。根据诊室脉压及24h动态脉压水平将555例患者分为脉压≤40mmHg(1mmHg=0.133kPa)组,40mmHg&;lt;脉压≤50mmHg组,50mmHg&;lt;脉压≤60mmHg,脉压&;gt;60mmHg。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男性&;gt;134g/m^2,女性&;gt;110g/m^2作为左室肥厚的标准分为肥厚组237例,非肥厚组318例。结果:随24h动态脉压增大,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P(0,01),一氧化氮水平减少(P&;lt;0,05),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比值增加(P&;lt;0.05)。24h动态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诊室脉压均与内皮素、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171~0,377,P&;lt;0,01);与一氧化氮呈显著负相关(r=-0,269,-0.259,-0,167,P&;lt;0.01;r=-0.141,P&;lt;0.05)。脉压较收缩压、24h动态脉压较诊室脉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相关性更明显。而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以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均无相关性。左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增高(P&;lt;0.001),舒张压无明显差异,脉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是收缩压增高。分别以内皮素、一氧化氮为因变量,以诊所或24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自变量,只有诊室或24h脉压进入回归方程[诊室血压参数结果:内皮素=0.497&;#215;诊室脉压+44.613(R^2=0,029,P&;lt;0.01);一氧化氮=-0.398&;#215;诊室脉压+100.454。24h血压参数结果:内皮素=1.269&;#215;24h脉压+12.536(R0=0.090,P&;lt;0.01);一氧化氮=-015&;#215;24h动态脉压+130.266(R^2=0.072,P&;lt;0.01)]。以左室心肌质量为因变量,以诊所或24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自变量,只有诊所或24h收缩压进入回归方程[诊室血压参数结果:左室心肌质量=0.405&;#215;诊室收缩压+37.769(R^2=0.072,P&;lt;0.01);24h血压参数结果:左室心肌质量=0.611&;#215;24h收缩压+19.821(R^2=0.174,P&;lt;0.01)]。结论:脉压与收缩压增高均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内皮功能损伤及舒张功能减退;脉压增高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损伤的主要决定因素,随脉压升高,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加重;收缩压增高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主要决定因素;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增高对左心室肥厚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情况,并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糖、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关系。方法:调查乌鲁木齐市10个单位维吾尔族年龄20~84岁的居民,进行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测定相关指标,分别以年龄、性别分层统计分析超重和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不同体重指数与血糖、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以WHO现行肥胖诊断标准(超重BMI≥25kg/m^2,肥胖≥30kg/m^2)为标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城市居民超重现患率为:65.6%.肥胖现患率为18.3%。男性分别为71.2%,17.7%;女性分别为55.9%,19.3%;男性超重现患率高于女性(χ^2=15.7,15.5,P&;lt;0.01)。超重和肥胖现患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随BMI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8.6438,5.8172,P&;lt;0.01);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呈上升趋势,与体质量正相关(r=0.9424.0.9321,P&;lt;0.05)。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居民的每天膳食特点为高热量【平均(12.35&;#177;5.62)MJ/d】和高脂肪(平均脂肪热量比39.02%)。结论: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病现患率高、年轻人与男性的超重与肥胖现患率高、热量摄入高、膳食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中学教师动态血压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00—04/06石家庄市藁城中学健康中学教师100人,男45人,女55人,年龄21~60岁。采用Spacelabs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受试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受试者年龄21-60岁,每10岁为一年龄组,21.30岁组32人,31—40岁组25人,41-50岁组20人,51—60岁组23人。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计算血压负荷。动态血压均数正常参照值:24h低于130/80mmHg(1mmHg=0.133kPa),白昼低于135/85mmHg,夜间低于125/75mmHg;血压负荷(在一定时间内收缩压和舒张压超过正常范围的读数百分率)低于10%。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中学健康中学教师100人。①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24h及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gt;0.05)。②51—60岁组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119&;#177;4),(76&;#177;5),(90&;#177;4)mmHg;(110&;#177;7),(68&;#177;5),(82&;#177;4)mmHg;(112&;#177;8),(70&;#177;4),(84&;#177;4)mmHg;(112&;#177;5),(71&;#177;6),(86&;#177;4)mmHg,P&;lt;0.01)]。③51~60岁组白昼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P&;lt;0.0l)。④夜间平均收缩压:41~50岁组,51—60岁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21~30岁组,31—40岁组[(108&;#177;8),(108&;#177;7)mmHg;(105&;#177;8),(106&;#177;9)mmHg,P&;lt;0.01];夜间平均舒张压:51—60岁组明显高于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69&;#177;5),(63&;#177;4),(64&;#177;5),(65&;#177;7)mmHg,P&;lt;0.0l)。⑤各年龄组24h、白昼、夜间舒张压负荷明显高于收缩压负荷(P&;lt;0.01);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明显高于白昼(P&;lt;0.01)。结论:健康中学教师24h及白昼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21—50岁教师血压增高不明显,50—60岁教师血压增高明显。健康中学教师的动态血压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夜间血压负荷与白昼相比明显偏高,尤其是夜间舒张压负荷。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直立性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tension,DMH)患者发生直立性低血压(postural hypotension,PH)与胰岛素抵抗,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糖尿病与DMH患者各62例,其中糖尿病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32—72岁。DMH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36—78岁。检测两组患者卧、立位血压、BMI、C肽和血糖水平,比较不同患者这些指标的差异。结果:糖尿病发生PH低于DMH(24/62和38/62,χ^2=6.323,P&;lt;0.01);糖尿病+PH患者与DMH+PH患者卧立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幅值(mmHg)高于糖尿病患者(收缩压26.40&;#177;1.45和22.60&;#177;O.83,F=238.8,P&;lt;0.01;舒张压12.60&;#177;O.89和12.10&;#177;1.42,F=56.3,P&;lt;0.01),DMH+PH患者的血C肽(mg/L)显著高于DMH+PH患者(1.25&;#177;0.33和1.30&;#177;0.22,F=9.9,P&;lt;0.01),而胰岛素敏感指致显著低于糖尿病发生PH患者(O.02&;#177;O.04和0.03&;#177;O.07,F=52.8,P&;lt;O.01)。结论:糖尿病合并PH者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则更易发生PH。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1998~2004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紊水平及危险因紊聚集程度的变化趋势。方法: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计的规格。分别于1998,2000.2002.2004年对集团公司45岁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3428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纳入45岁以上,且有高级职称者。排除45岁以下的非高级职称人员。测量项目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以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指标。结果:男性人体测量指标和血清学指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年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93~17.63。P&;lt;0.05~0.01),女性只有收缩压和三酰甘油在各年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21,5.26,P&;lt;0.05,0.01);男性危险因素检出率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女性只有高血压和高血脂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46.3,12.75,P&;lt;0.01)。结论: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这一层次人群的宣传教育,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虽然已有充分证据表明成人的肺弥散能力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但年龄范围中体质量、性别及身高等相关因素对呼吸膜弥散能力及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的影响,以及此项因素下呼吸膜弥散能力与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及肺弥散能力关系尚需深入探讨。目的:探讨正常人的呼吸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与肺弥散能力及年龄、身高、体质量和性别的关系。设计:以健康成人为观察对象,采用多元线性相关、逐步回归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及回归方程,组间差异使用F检验及Q检验。对象:选择1997-04/1997-10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查体健康受试者100人,男女各50例,分成5个年龄组,分别为20~29,30~39,40~49,50~59,60~69岁组,每组20人,男女各10人。均自愿参加。方法:健康成人肺弥散能力和呼吸膜弥散能力测定使用Sensormedics 2200肺功能仪,肺毛细血管血流量测定后采用公式法计算(1/肺弥散能力=1/呼吸膜弥散能力+1/θ肺毛细血管血流量,θ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速率,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成反比,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不受θ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相关、逐步回归方法计算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相关性,采用回归方程显示年龄、身高、体质量与肺功能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正常人的呼吸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与肺弥散能力、年龄、身高和体质量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健康成人10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健康成人100人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lt;0.05),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在5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P&;lt;0.05)。②女性年龄及各项肺功能间的关系:年龄与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呈显著负相关(r=-0.646 0~-0.8146,P&;lt;0.01)。肺弥散能力与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肺泡通气量呈显著正相关(r=0.9497,0.740 0,0.7356,P&;lt;0.01)。肺泡通气量与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呈中度或高度正相关(r=0.4821~0.7406,P&;lt;0.01)。③男性年龄及各项肺功能间的关系:年龄与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呈显著负相关(r=-0.712~-0.8305,P&;lt;0.01)。肺弥散能力与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肺泡通气量呈中度或高度正相关(r=0.5852~9460,P&;lt;0.01)。肺泡通气量与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呈中度正相关(r=0.4313~0.5852,P&;lt;0.01)。④经逐步回归统计,身高与年龄为进入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预计公式的主要变量,在女性组,体质量未能进入回归方程,男性组仅在肺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中进入,回归系数分别为0.0094,0.6543。结论:①健康成人呼吸膜弥散能力和呼吸膜弥散能力在40岁以后开始降低,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的减少发生在50岁以后。②健康成人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或下降。③肺弥散能力随呼吸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胞血管血流量增强和增大而增强。④身高和/或年龄是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回归方程的主要变量,在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的预计公式中,体质量并非主要预计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性全自动血压监测仪对13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计算每例患者血压变异系数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杓形发生率(69.8%)较杓形者明显增加(X^2=43.53,P&;lt;0.01),非杓形者伴随较高的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TOD)及脑卒中的发生(67%和33%)(X^2=4.64,P&;lt;0.05;X^2=18.00,P&;lt;0.01)。TOD和伴随临床情况发生率与24h收缩血压变异系数、24h舒张血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r=0.220,0.179,P&;lt;0.01)。结论:血压变异形态和系数可以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年龄、性别的壮族、汉族、瑶族在校儿童的自我意识和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校各民族学生4210人(壮族2306人,汉族1512人,瑶族249人,其他少数民族14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儿童自我意识和主观生活质量总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34~22.374,P&;lt;0.01);自我意识降低的检出率为36.37%,以瑶族最高(40.56%),其次为壮族(40.11%)、汉族(30.69%)和其他少数民族(28.67%)。两个量表总分由高至低为其他少数民族、汉族、瑶族、壮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694~26.038,P&;lt;0.01);男女孩在自我意识总分上差异无显著性(f=1.490,P&;gt;0.05),在主观生活质量上女孩得分高于男孩(t=2.131~5.400,P&;lt;0.05~0.01);10~12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和主观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其他年龄组(P&;lt;0.01);农村儿童的自我意识和主观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城市儿童。儿童的自我意识与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有明显相关(r=0.291~0.629.P均&;lt;0.01)。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儿童的自我意识和主观生活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民族、性别、年龄儿童之间的自我意识和主观生活质量有明显差异。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5岁及以上首诊患者血压值与其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按正规测血压的要求,对32756例35岁及以上首诊患者测量坐位血压,并对血压分类进行统计。结果:32756例首诊患者平均收缩压为(126.9&;#177;21.7)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78.1&;#177;11.4)mmHg,男性平均血压高于女性(t=10.387,22.424,P&;lt;0.001)。检出高血压11590例,男性检出4776例,女性检出6814例,男性检出的1,2级高血压构成比(38.10%)高于女性(33.70%)(r=65.357,P&;lt;0.001)。高血压构成比随年龄增高而增高(r=2388.55,P&;lt;0.0001)。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1级及2级高血压的构成比分别为27.44%,37.18%,22.48%及12.91%。结论:医院门诊为35岁及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对及早检出高血压患者并进行干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老年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的因素。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法,并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生产的XR-36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60名老年人L2-4侧位骨密度和股骨颈、大粗隆、Wards区的骨密度。结果:除Wards区骨密度(P&;gt;0.05)外,其余各部分骨密度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有高度的显著性意义(P&;lt;0.01,P&;lt;0.001),受试者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体质量与骨密度呈正相关;饮食因素对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人的骨密度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1990/2000从34例髋关节骨折患者中选择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骨矿含量、尿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对照组男性、女性骨皮质(BCl、BC2)、骨矿含量、骨密度的差异有显著性(t=5.33,6.47,3.44,1.65,P&;lt;0.01),股骨颈骨折男性人群与对照组男性人群骨矿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52,P&;lt;0.01),股骨颈骨折女性与对照组女性比较骨矿含量,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t=4.21.3.68,P&;lt;0.01)。骨折妇女与对照组尿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有显著性(t=5.0,P&;lt;0.01),骨折的男女人群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1.1.P&;lt;0.01)。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骨矿物含量较正常体检者低。  相似文献   

20.
瘦素与中国新疆哈萨克族血压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瘦素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国内外不多且结果不一致,探讨血清瘦素浓度与新疆哈萨克族(简称哈族)的血压水平及性别、肥胖、体脂、血脂、和空腹胰岛素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68例哈族高血压患者和124例哈族健康志愿者的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空腹胰岛隶(FINS)和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含量(Fat%)及腰围/臀围(WHR),并分析血清瘦素浓度与不同血压水平以及性别、BMI、Fat%、WHR和血脂、空腹胰岛素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3级高血压血清瘦素显著高于2组高血压(P&;lt;0.05),2级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1级高血压(P&;lt;.05)。血清瘦素与SBP、DBP均呈直线正相关(P<0.01,P<0.05);女性瘦素显著高于男性(P<0.001),肥胖者瘦素显著高于非肥胖者(P&;lt;0.05);血清瘦素与TG呈直线正相关(P<0.05)、而与TC、HDL-C、LDL-C及LP(a)无关;高血压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且瘦素与FINS水平呈正相关(P&;lt;0.01),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呈负相关(P&;lt;0.05)。结论 血清瘦素与新疆哈族血压水平相关,与性别和TG有关,且与BMI、Fat%、TG及FINS至正相关,与ISf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