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背景:膝关节假体早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膝关节患者的严霞疼痛.随着假体设计的不断改进,已经出现了具有良好屈曲功能的高屈曲膝关节假体.目的:比较应用固定平台高屈曲假体与旋转平台高屈曲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后临床疗效的差异.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非随机化同期对照观察.对象:2006-01/12在天津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34例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50膝).方法:34例患者巾16例(25膝)接受固定平台高屈曲膝假体置换,所用假体为美国捷迈公司提供LPS flexion假体;18例(25膝)接受旋转平台高屈曲膝假体置换术,所用假体为美国强生公司提供PFC sigma RPF假体.主要观察指标:对患者术前、术后两周、术后1,3,6个月的膝关竹功能按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观察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度.结果:34例均完成治疗和6个月的随访.旋转平台高屈曲假体组术后2周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固定平台高屈曲假体组(尸<0.05),术后1,3,6个月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度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30.4±15.2)°vs(129.9±13.8)°,P>0.05].结论:固定平台高屈曲假体与旋转平台高屈曲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行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固定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假体费用)、膝关节(HSS)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膝关节假体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与关节活动度,安全性高,但费用略高,在患者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首选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背景:应用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置换后患者获得更好关节活动度不仅仅取决于手术,而与置换前关节的活动度、置换后康复锻炼等因素密切相关.目的:探讨分析改良锻炼方法在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置换后临床应用的效果,并与常规功能锻炼进行比较.方法:将90例行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膝关节假体置换后进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膝关节假体置换后使用镇痛药和肌松药,并按膝踝屈伸、并膝下蹲及屈膝锻炼等方法循序渐进进行改良功能锻炼.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价膝关节功能及手术效果.结果与结论: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置换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都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置换后不同时间点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01).结果说明膝关节置换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而改良锻炼法对于提高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传统的人工膝关节假体己成功在临床应用。有报道高屈曲后稳定型固定平台人:亡膝关节假体置换后有较高的高分子聚乙烯垫磨损,而高屈曲后稳定型旋转平台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目的:回顾性分析高剧曲后稳定型旋转平台PFCsigmaRPF人工膝关节假体全膝_天节置换后的近期效果。方法:78例(113膝)行高届曲后稳定型旋转平台PFCsigmaRPF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髌骨不进行置换。随访3年,分别比较鼹换前、置换后膝关节活动度及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随访3年,膝关节活动度从置换前平均110.7°改善到置换后平均124°,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从置换前平均54.2分改善到置换后平均95.4分,优良率达93.58%,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提乐高屈曲后稳定型旋转平台PFCsigmaRPF人:亡膝关节假体的近期置换效果满意,置换后的持续疼痛是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因素,长期效果还需进…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背景:旋转假体是否优于固定假体学术界目前仍有争议。目的: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旋转或固定平台型假体的临床结果比较,分析两类假体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相关参考文献,收集比较旋转和固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的随机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1.2进行Meta分析。使用GRADEproversion3.2.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证据评级。结果与结论: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总共764例,置换旋转假体的实验组381例,置换平台假体的对照组383例。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偏倚均较低。术后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组间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膝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及置换后并发症、翻修率均未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目前证据未能证明旋转平台假体优于固定平台假体,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对照试验加以证实,但无论选择何种假体均有可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屈曲旋转平台(RPF)假体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7月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置换高性能固定平台(HFB)假体,观察组置换RPF假体。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预后效果。结果:末次随访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RPF假体效果较好,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恢复患者行动能力,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假体[旋转平台高屈曲假体(RPF)与旋转平台标准假体(RP)]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高屈曲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合并RPF或RP假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至1年。比较RPF与RP两种不同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ROM、HSS评分、高屈曲活动能力、术后髌骨倾斜角及Insall-Salvati比值的差异。结果 36例患者采用RPF假体,24例患者采用RP假体。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后RPF组与RP组ROM、HSS评分,均提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膝关节置换术后RPF组与RP组患者可以完成蹲起等高屈曲动作的比率分别为41.67%(15/36)、45.83%(11/24),提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髌骨倾斜角和髌骨摩擦音发生率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RPF组Insall-Salvati比值较RP组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RPF与RP两种不同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而言,均有效改善术后关节疼痛和膝关节功能,置换RPF与RP两种不同假体术后ROM、HSS评分和高屈曲活动能力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背景:旋转假体是否优于固定假体学术界目前仍有争议.目的: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旋转或固定平台型假体的临床结果比较,分析两类假体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相关参考文献,收集比较旋转和固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的随机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1.2 进行Meta 分析.使用GRADEpro version3.2.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证据评级.结果与结论: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总共764例,置换旋转假体的实验组381例,置换平台假体的对照组383例.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偏倚均较低.术后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组间比较的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膝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及置换后并发症、翻修率均未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目前证据未能证明旋转平台假体优于固定平台假体,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对照试验加以证实,但无论选择何种假体均有可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中选择何种假体目前仍存在争议。 目的:探讨传统固定平台、旋转移动平台以及高屈曲衬垫膝关节假体置换后的早期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接受以上3种假体进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比较3组患者置换前及置换后3个月、6个月、1年以及1年以后的KSS评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以及最大膝关节屈曲度。 结果与结论:所有例患者均获随访。3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的KSS评分、SF-36量表评分以及最大膝关节屈曲度较置换前明显改善(P〈0.05);置换后同一时间点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3种假体对于中晚期膝关节炎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优良,患者满意度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屈曲度;但未发现3者在早期疗效、患者的主观满意度以及早期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学术界对旋转假体是否优于固定假体仍有争议.许多研究者认为旋转平台型假体优于固定平台型假体,但也有很多研究者认为两者疗效没有明显差异.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旋转或固定平台型假体的临床结果,评价两类假体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1966-01/2009-11)、Embase(1980-01/2009-11)、Cochrane library(2009-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01/2009-11)及相关参考文献,收集比较旋转和固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的随机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0.18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427膝,旋转组694膝,固定组723膝.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偏倚均较低.术后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组间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膝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及假体脱位率、翻修率均未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4例假体脱位均发生在旋转组,脱位率约为1.8%(4/217).结果显示,目前证据未能证明旋转平台假体优于固定平台假体,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对照试验加以证实,但无论选择何种假体均有可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9-0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62例(74膝),男36例(41膝),女26例(33膝);年龄52~79岁,平均61.5岁;左侧28例,右侧22例,双侧12例.其中骨性关节炎3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1例,创伤性关节炎7例.所有患者均选用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进行置换,且为首次置换,未置换髌骨.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对置换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62例(74膝)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2个月.病例刀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和明显关节血肿.2例术后3d出现下肢肿胀,经超声多普勒检查确诊轻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和拜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10d后肿胀消退.62例患者术后疼痛解除,功能明显改善.置换前HSS评分为34~58分,平均44.99分;置换后69~98分,平均88.78分,其中优45例(55膝),良16例(18膝),可1例,优良率98%.X射线平片未发现存在假体周围的X射线透亮区,亦未发现假体脱位征象.结论:选用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病手术简便,术后恢复好,并发症少,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使用半限制性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重度畸形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3例(28膝)重度畸形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使用半限制性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拍负重位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膝关节内翻、外翻角度。本组病例外翻膝外翻角均>15°,内翻膝内翻角均>20°,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屈曲及旋转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使用半限制性假体,使用金属垫块修复骨缺损。所有病例均进行跟踪随访与资料积累分析。结果术中关节畸形可有效修复,承载假体可靠;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及下肢力线恢复良好。术前HSS评分平均33.9分,术后随访6月~3年,平均随访2.3年,HSS评分平均87.6分。23例(28膝)中15例(18膝)为优,6例(8膝)为良,2例(2膝)尚可;其优良率92.9%。结论半限制性假体对严重畸形造成的骨缺损及软组织疲劳亏损导致的松弛能够进行满意的弥补。其设计及操作流程的科学性、可控性及合理性减少该类患者发生早期关节不稳定、下肢力线偏移、假体松动的几率。后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13.
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重症膝关节病118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选择2000-06/2007-01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18例(138膝),男45例,女73例;年龄52~81(61±8)岁;类风湿性关节炎28例(34膝),创伤性关节炎6例(6膝),严重骨性关节炎84例(98膝),其中合并外翻畸形14例(18膝),合并内翻畸形25例(28膝).所选假体类型Link Gemini假体38膝,Zimmer Nexgen 68膝,Depuy pfc sigma旋转平台32膝.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6 年(平均28个月).置换前膝关节HSS评分(34.00±7.65)分,末次随访时 (81.00±6.89)分,其中优87膝(63%),良43膝(31%),可8膝(6%),优良率94%.118例患者中发生感染4例,3例单膝置换后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及对症处理痊愈.3例(4膝)置换后2个月发生膝关节疼痛,检查膝关节无红肿,无压痛,活动度基本正常,摄X射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行股神经封闭后症状缓解.提示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髌骨脱位合并严重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例(3膝)髌骨脱位合并严重骨关节炎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2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伸屈范围0~120°,髌骨轨迹良好,无脱位或半脱位迹象;X线平片均表现为低位髌骨,假体无松动;膝关节活动时基本无疼痛。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髌骨脱位合并严重骨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髌骨脱位合并严重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例(3膝)髌骨脱位合并严重骨关节炎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2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伸屈范围0~120°,髌骨轨迹良好,无脱位或半脱位迹象;X线平片均表现为低位髌骨,假体无松动;膝关节活动时基本无疼痛。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髌骨脱位合并严重骨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对于假肢的评价还停留在主观感受,缺乏一套客观的评价系统,建立模拟人体运动的在线假肢参数检测系统对于假肢性能的评价、假肢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实现假肢的多种步态运动,并通过运动学、动力学数据的比对,评价其仿真程度。方法:根据仿生学原理,将下肢假肢简化成四杆四轴的力学模型,利用采集得到的多种步态模式,驱动下肢假肢运动,并搭建动态力学测试平台,实时测量假肢运动的地面垂直反力和前后剪力。结果与结论:假肢步态运动,髋膝关节的变化曲线与正常步态数据相一致,而其地面垂直反力与前后剪力也与正常人体相接近。提示假肢步态实验平台模拟了下肢假肢步态运动,并实时采集假肢运动的多项运动学、动力学参数,具备较高的仿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