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者各50例(哮喘组)、急性加期和缓解期COPD患者各50例(COPD组)及健康志愿者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4、IL-8、IL-10的水平。结果: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4、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OPD组急性加重期IL-4、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急性加重期IL-4水平显著高于COPD急性加重期(P<0.01);COPD急性加重期IL-8水平高于哮喘急性发作期(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显著低于COPD急性发作期(P<0.01)。结论:IL-4、IL-8、IL-10均参与了哮喘和COPD的气道炎性反应,IL-4、IL-8是促炎因子,而IL-10是抑炎因子。IL-4在哮喘的气道炎症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而IL-8、IL-10为COPD的主要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443-1445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的影响,并分析血清IL-12、IL-10和IL-18与肺结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首次复治肺结核80例为复治组,初治肺结核120例为初治组,体检健康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的血IL-12、IL-10和IL-18水平,并比较三组血清IL-12、IL-10和IL-18水平与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复治组血清IL-12、IL-10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初治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血清IL-12、IL-10和IL-18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血清IL-12、IL-10和IL-18水平均比较,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2、IL-10和IL-18参与了肺结核的发生、发展,检测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对肺结核疾病变化过程和治疗功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分子生物学及其与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SS)的关系,并着重探讨了IL-12和IL-18在SS发病中的促进作用和协同作用.研究显示,SS患者血清IL-12和IL-18水平均明显升高,表明IL-12和IL-18对感染性休克疾病发病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检测IL-12和IL-18水平对SS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钟莉  陈秋  杨廷强 《华西医学》2012,(9):1335-1337
目的探讨Grave病患者采用131I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12 p40(IL-12p40)含量的改变及细胞因子在该疾病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夹心法、放射免疫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Grave病患者(治疗组)经131I治疗前后血清中IL-2和IL-12p40含量进行自身对比及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比;同时对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2和IL-12p40的水平为(19.54±11.17)、(615.88±349.32)ng/m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2和IL-12p40水平与FT3、FT4水平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IL-2和IL-12p40可能共同参与Grave病的发病过程,并且这两种因子的水平与FT3、FT4水平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2(IL-1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结核性和恶性胸积液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和血清.20例正常人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胸腔积液中IFN-γ、IL-18、IL-12、sIL-2R表达;对恶性胸腔积液中IFN-γ、IL-18、IL-12和sIL-2R设定平均值+2×标准差为界值,分析检测IFN-γ、IL-18、IL-12、sIL-2R和联合检测四种因子预测结核件胸腔积液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IFN-γ、IL-18、IL-12、sIL-2R的表达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5.1,P<0.01);同时也明显高于其血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9.4,P<0.01);IFN-γ、IL-18、IL-12在三组人群血清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1.81,P>0.05);结核和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sIL-2R表达与正常血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P<0.01).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IFN-γ、IL-18、IL-12和sIL-2R表达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96.7%,准确性为95.3%.结论 联合检测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6例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及21例健康婴儿血清IL1-2、IL-18及TNF-α的水平。结果CMV肝炎患儿血清中IL-12、IL-18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均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有效者在治疗结束后血清IL-12、IL-1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而无效者IL-12、I-L18和TNF-α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清IL-12、IL-18及TNF-α的检测可作为婴儿CMV肝炎炎症活动性和肝损害程度的评判指标,并对预测药物抗病毒疗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8例,其中48例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34例、女14例,年龄19 ̄58岁;52例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41例、女11例,年龄23 ̄69岁;38例为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31例、女7例,年龄21 ̄70岁。正常对照组60例,均为健康献血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IL-12水平。结果三组IL-6、IL-1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乙型肝炎组与急性及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IL-6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及重型乙型肝炎组比较,IL-12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6的变化与乙型肝炎肝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而IL-12则在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值升高可能预示肝病向良好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18(IL -18)、白细胞介素4(IL- 4)、γ干扰素(IFN- γ)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5 例正常人,35 例慢性乙型肝炎,45 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 18、IL- 4、IFN-γ的水平。结果 IL- 18、IL- 4 在3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FN -γ在慢性肝炎与慢性重型肝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 -18、IL -4 生存组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IFN -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型肝炎重症期与康复期比较,IL -18、IL- 4、IFN -γ康复后均显著性下降(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IL 4与IL- 18呈正相关( r=0.6,P<0.01);IL- 4 与IFN -γ呈正相关( r=0.54, P<0.01)。结论 IL- 18、IL- 4、IFN -γ参与了重型肝炎的发病及转归过程,在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及γ-干扰素(IFN-γ)在心力衰竭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6例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浆IL-12、IL-18和IFN-γ水平,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心力衰竭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12、IL-18及IFN-γ水平分别为(181.5±38.5)ng/L、(378.4±185.3)ng/L及(1.86±0.52)ng/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22.4±4.5)ng/L、(228.5±77.5)ng/L、(0.08±0.03)ng/L](P<0.01),而三者相互呈密切正相关(P<0.05或P<0.01),且3种细胞因子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的心力衰竭患者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并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P<0.05或P<0.01)。结论IL-12、IL-18和IFN-γ可能共同构成一局部网络,并可能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监测三者的血浆水平可能对判断心力衰竭病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细胞因子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价值.方法 以Ranson和APACHE-Ⅱ评分为标准,把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轻症胰腺炎组(MAP)及重症胰腺炎组(SAP),选择年龄匹配的13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24 h内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IL-6、IL-8水平.结果 二种细胞因子血清水平均为SAP组最高,对照组最低,其中IL-6水平在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8水平在对照组与SAP组之间、MAP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与M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对早期鉴别诊断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PTDM)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30例PPTDM 患者、30例肺结核(PTB)患者、30例糖尿病(DM)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HV)外周血血清IL-17A和IL-23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PPTDM组血清IL-17A均显著高于PTB组、DM组和HV组,而血清IL-23含量均显著低于PTB组、DM组和HV组(P<0.05)。 PTB组血清IL-17A含量均显著高于DM组和HV组,而血清IL-23含量均显著低于DM组和HV组(P<0.05)。 DM组和HV组血清IL-17A和IL-23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起病形式PPTDM患者中血清IL-17A和IL-23含量存在差异,DM-PTB组血清IL-17A含量显著高于PTB-DM组,而血清IL-23含量显著低于PTB-DM组(P<0.05)。 PPTDM患者组血清IL-17A含量和IL-23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L-17A和IL-23在PPTDM疾病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崇富  万谟彬 《临床荟萃》2004,19(6):340-342
白细胞介素12(IL-12)有利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细胞分化,促进Th1类型细胞免疫反应,在机体清除病毒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0(IL-10)作为IL-12的对立面,可下调IL-12引起的Th1类型细胞分化,有抑制细胞免疫作用,因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而导致感染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肝功能异常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ICP患者96例,根据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转氨酶的不同升高程度分成A1、A2、A3组和B1、B2、B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18、IL-12、TNF-α水平。结果在不同TBA水平血清IL-18、IL-12、TNF-α的表达水平对比中,A1、A2、A3组的IL-18和TNF-α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和TNF-α水平与TBA水平均呈正相关(r=0.69和0.65,P<0.05);IL-12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转氨酶水平血清IL-18、IL-12、TNF-α的表达水平对比中,B1、B2、B3组的IL-18和TNF-α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8和TNF-α水平与转氨酶水平均呈正相关(r=0.63和0.56,P<0.05);IL-12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8和TNF-α表达水平可以用于评估ICP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对判断ICP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寻求新辅助化疗有效性的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通过ELISA方法对5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IL-6、IL-10水平进行检测,分析IL-6、IL-10水平的变化与新辅助化疗有效性是否相关.根据新辅助化疗是否有效将患者分为A组(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B组(无效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随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6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患者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水平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IL-6水平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IL-6可能作为判断新辅助化疗有效性的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家族细胞因子包括IL-12、IL-23、IL-27及IL-35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集105例确诊为IBD患者的外周血(其中克罗恩病组65例,溃疡性结肠炎组40例),另采集24例肠息肉患者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中IL-12、IL-23、IL-27及IL-35的含量,比较3组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IBD间的关系。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患者血清中IL-12、IL-27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克罗恩病组患者血清中IL-12、IL-23、IL-27以及IL-35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血清S100B、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新乡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52例B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作为对照组。52例BD患者中,躁狂发作24例、抑郁发作18例、混合发作10例。所有入选者均采血检测血清S100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并比较不同类型BD患者血清S100蛋白、IL-1β、IL-4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S100B、IL-1β、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发作患者S100B、IL-1β、IL-4水平高于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狂发作患者与抑郁发作患者S100B、IL-1β、IL-4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100B、白细胞介素水平可用于BD病情评估,且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96-2298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多项白细胞介素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3d、7d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sIL-2R、IL-1β、IL-6)水平。结果术前,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7d,两组sIL-2R均先降后升,其他白介素则先升后降,且观察组的sIL-2R高于对照组,其他白介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多项白细胞介素表达变化幅度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患者的机体炎性应激程度更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7、14天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0、IL-8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IL-10在发病后第1、3、7、14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69±4.90)、(16.75±5.16)、(13.71±5.66)、(13.68±4.80)ng/L vs(8.76±4.22)ng/L;q1=4.32,q3=8.80,q7=5.45,q14=5.42,均P<0.01);IL-8在发病后第1、3、7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38±17.11)、(33.71±19.86)、(43.92±18.54)ng/L vs(20.25±12.17)ng/L;q1=3.93,q3=4.36,q7=7.67,均P<0.01);IL-10与IL-8不相关.结论 IL-10、IL-8 均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血白细胞介素-6及-18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6及IL-18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血清中的水平及检测价值。方法:对58例小儿毛支(观察组)急性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IL-6、IL-18水平,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1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将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比较不同病情毛支患儿的IL-6、IL-18水平。结果:观察组IL-6水平(24.4±126.2)ng/L,对照组(81.3±188.1)ng/L,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IL-18水平(344.7±365.1)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8.7±91.2)ng/L(P<0.05);观察组轻、中、重度3组之间IL-6、IL-1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毛支急性期血清IL-18升高,IL-6无明显变化,提示Th1型细胞因子的免疫反应在本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患者60例,全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7例,颅内占位(ISO)患者25例,颅内动脉瘤(ICA)患者8例,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IL-6水平,并检测PCNS-DLBCL和全身性NHL患者血清中IL-8、IL-2R和TNF-α水平。结果四组差异无显著性(H=3.015,P=0.389)。其中PCNS-DLBCL组与NHL组血清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Z=-1.686,P>0.05);与ISO组和ICA组比较,PCNS-DLBCL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Z_(ISO)=-2.436,Z_(ICA)=-2.787,P<0.05)。PCNS-DLBCL组与NHL组比较,血清IL-8、IL-2R、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Z_(IL-8)=1.381,Z_(IL-2R)=0.576,Z_(TNF-α)=1.233,P>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对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辅助诊断意义有限,需要寻找更加敏感和特异的实验室指标提高临床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