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利用脐血分析O型血清的抗-A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O血清抗AB的抗体性质和效价。方法:分别用脐血红细胞和成人红细胞作为吸收细胞完成吸收放散试验。利用A(B)细胞吸收O血清,然后采用适当的放散方法对放散液的抗B(A)的效价进行测定。结果:利用脐血作为吸收细胞,4℃吸收放散试验抗AB效价为4-32,37℃吸收放散试验抗AB效价为4-16;利用成人细胞作吸收放散试验,4℃抗AB效价为4-16,37℃吸收放散试验抗AB效价为0-4。两种温度下利用脐血细胞与利用成人细胞作为吸收细胞吸收放散试验的结果的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O血清抗AB有IgM性质,也有IgG性质,IgM性质抗AB效价为4-32,IgG性质抗AB效价为4-16。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ABO血型鉴定中单克隆定型试剂及人源抗-A/B在吸收放散试验中的应用。方法 单克隆定型试剂及人源抗-A/B与标准A、B、O、AB 4种表型红细胞在4℃、室温、37℃条件下反应比较特异性;与A1/B细胞反应的效价、凝集时间及凝集强度评价亲和力;对29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检测,评价单克隆定型试剂及人源抗-A/B在吸收放散试验中对弱抗原的检出能力。结果 人源抗-A/B特异性及亲和力较低,单克隆定型试剂有交叉反应性,人源抗-A/B在吸收放散试验中可以检出大部分的弱抗原,且不存在交叉反应性。结论 在ABO血型鉴定试验中,人源抗-A/B结合吸收放散试验可以作为鉴定ABO弱抗原的补充,血清学试验中选择合理的试剂及相应的方法学,才能得出准确结果,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凝胶微柱法和试管法检测红细胞释放液抗体的能力。方法将30例外周血和41例脐血红细胞用两种方法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并进行酸放散,将放散液与三种谱细胞、A1、B细胞反应检测抗体的特异性。71例中12例作为阴性对照样本(DAT均为阴性),其中6例为健康献血者外周血,6例为不发生新生儿溶血病(Heamolytic disease of thenewborn,HDN)的婴儿脐血样本。结果24例外周血放散液中有10例两种方法均阳性,12例均为阴性,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样本凝胶微柱法阳性而试管凝集法阴性,6例健康捐献者的样本DAT试验阴性且两种方法检测放散液均为阴性;41例脐血样本中33例放散液两种方法均反应,2例放散液在试管法中与A1和B细胞反应而同样的放散液做凝胶微柱法时一个和A1细胞反应,另一个只与B细胞反应。结论两种方法检测放散液结果基本是一致的,检测AIHA患者红细胞释放液抗体时用微柱法比较好,检测脐血细胞释放的同种血凝素时试管凝集法更好—些。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例同种抗体合并模拟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患者的抗体进行鉴定,了解Rh血型系统中模拟同种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以便提供合适的配血策略。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患者进行ABO血型、Rh分型鉴定;并完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患者Rh抗体类似特异性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细胞(B型RhccDEE)进行患者血浆吸收放散试验,对吸收后的血浆、红细胞酸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采用患者红细胞放散液稀释技术鉴定抗体特异性。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广谱抗球蛋白卡(LISS/coombs)法、经典抗球蛋白法、酶法、酶-IAT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患者为B型RhccDEE,直抗阳性。血浆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C、e(不排除抗-Ce可能性)、效价为256。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细胞吸收血浆后放散液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C、e(不排除抗-Ce可能性)。患者自身红细胞酸放散液8倍稀释后可鉴定为类似抗-C、e特异性(不排除抗-Ce可能性)。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进行主侧配血,经典抗球蛋白法、酶法结果相合;而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广谱抗球蛋白卡(LISS/coombs)法、酶-IAT法不合。结论模拟同种自身抗体的正确鉴定对选择适合的交叉配血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筛选出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输注,可最大程度保证输血的安全、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男,45岁。既往无输血史,因肺部脓肿术前备血,初定血型为A型,与同型及O型血交叉配血时主侧出现强凝集,经血型血清学检查,证实患者血清中含IgM型抗-S抗体。患者红细胞血型鉴定为A1N ss P1C cD ee。患者血清中抗体特异性检查[1]:采用上海血液中心提供的红细胞血型谱做盐水介质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反应格局结果均示与含有S抗原的细胞呈+++凝集,加之患者本身为P1,可排除其血清中含抗-P1,因而谱细胞的反应格局显示抗-S特异性。吸收放散试验:分别取A型P2SS红细胞与A型P2ss红细胞同患者血清作吸收放散试验。患者血清吸收前抗-S效价为32;经A型P2SS细胞吸收后效价为0,其放散液与SS细胞呈阳性反应;与ss细胞呈阴性反应。而与P2ss红细胞作吸收放散试验,则无吸收放散抗-S能力。从而进一步证实患者血清中含有抗-S。血清中抗-S性质测定:将患者血清与等量的2-M e混合,密封置室温反应1 h后,与A型P2SS细胞或O型SS细胞,在盐水介质中无凝集,证明为IgM型抗体。患者在术中输注A型ss红细胞悬液400 m l,无不良反应。2讨论抗-S大多数为免疫性抗体,但该患者既往无输血史,根据前述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科学先进的配血法,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ABO血型鉴定采用常规正反定型方法,抗体效价测定和R h血型鉴定采用抗人球蛋白法,抗体鉴定采用吸收放散试验,配血用改良低离子聚凝胺法。结果患者红细胞血型O型、ccDEE、Jk(a-b ),患者血清中有IgG性质的抗-C、抗-Jka,抗-C效价1∶32。结论该患者血清与含有C、Jk(a )抗原的试剂红细胞在抗人球蛋白和低离子介质条件下均发生反应,而在盐水介质中没有反应,通过吸收放散实验证明患者血清中有抗-C、Jka存在。  相似文献   

7.
朱碎永  应俊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1):84-84,32
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是新生儿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内IgG类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上相应抗原结合。造成胎儿发生以溶血为主要损害的一种被动免疫性疾病。ABOHDN的诊断.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ABOHDN血型血清学检查.患儿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是ABOHDN诊断中最有力的依据。然而抗体放散试验的抗体释放效果受诸多因素如放散时间、温度等的影响,又如《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抗体放散时间为7—8min,《浙江省医院管理若干规定》为10min。为此。笔者对34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红细胞在不同时间、温度下作患儿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测定放散液中的抗体效价。确定最适放散时间、温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例同时产生了类同种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患者的抗体分析及鉴定,了解Rh血型系统中同种抗体、简单特异性自身抗体和类同种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征,从血清学上对三者进行区分,以便采取更适合的红细胞成分输血策略。方法采用筛选细胞和谱细胞、以不同方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及鉴定。采用患者Rh抗体类似特异性对应抗原阴性的O型RhccDEE的献血者细胞、添加低离子液(LISS)的吸收方法,对患者吸收后的血清、红细胞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患者Rh分型ccDEE,直抗阳性。血清抗体鉴定为IgM类的抗-C、抗-e和IgG类的抗-e(不排除抗-Ce可能性)。吸收后血清抗体鉴定为IgM类的抗-C、抗-e(不排除抗-Ce可能性)和IgG类的抗-e。放散液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e。结论对患者红细胞Rh表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以及分别对患者血清、吸收后血清及放散液抗体特异性进行综合分析,可区分出同种抗体或类同种抗体。而采用添加低离子液(LISS)的方法可更好的吸收低亲和力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或B)型新生儿在新生儿溶血病放散试验中放散出抗-B(或抗-A)的原因。方法采用体外模拟实验:取O型孕妇血浆2 m L经2-Me破坏后分别与A(或B)型红细胞2 mL 37℃孵育1 h,分离红细胞和血浆,分离出的血浆再用2 m L A(或B)型红细胞完成2次吸收,检测红细胞吸收前后血浆的Ig G抗-A和抗-B效价;对吸收后红细胞做56℃热放散,检测放散液中的抗-A和抗-B。结果 O型血浆用A型红细胞2次吸收后,抗-A效价下降至0,抗-B效价下降1-4个滴度;O型血浆用B型红细胞2次吸收后,抗-B效价下降至0,抗-A效价下降1-2个滴度;第1次吸收后的Ac和Bc放散液均检出抗-A和抗-B,第2次吸收试验后的Ac放散液只检出了抗-B,Bc放散液只检出了抗-A。结论新生儿溶血病放散试验A(或B)型新生儿放散出的抗-B(或抗-A)为低效价抗-AB。  相似文献   

10.
解离红细胞致敏抗体的3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简便、敏感的放散试验方法。方法 分别用氯仿和传统加热、乙醚法对 1 3例被IgG和IgM血型抗体同时致敏的红细胞进行放散试验 ,检测放散液中红细胞抗体效价。 结果 在 3种放散方法中 ,氯仿法不仅所获的放散液量多、颜色浅而透明 ,而且敏感性也不低。结论 氯仿法放散试验操作简便快速 ,安全 (试剂不易燃烧 ) ,且可同时放散出吸附在红细胞上的IgG和IgM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和特殊试验结果分析。方法收集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标本12例,母血标本12例,测定其ABO和Rh血型。新生儿标本行溶血病3项实验,新生儿血清、放散液、母血清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实验,并测定相应抗体的效价。结果有1例患儿标本RhD血型放散前定型为阴性,放散后为阳性;患儿标本溶血病3项实验均阳性;引起溶血病的抗体中,IgG抗-D 9例,IgG抗-E检出2例,IgG抗-c合并抗-D1例;母血清中的IgG抗-D效价介于128~2048,IgG抗-E效价介于64~256;患儿血清中游离的IgG抗-D效价介于2~512,IgG抗-E效价介于4~32。结论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和放散实验对于诊断Rh系统溶血病具有重要意义;特殊反应要综合分析处理,获取真实结果;临床输血或换血治疗时,要根据患儿体内的抗体情况进行血液选择。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寻求简便有效的输血治疗对策。方法对患者血样同时做血清抗体检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乙醚放散试验(对单抗-IgG阳性红细胞)。如果接抗球蛋白试验或放散试验中检出特异性抗体,则使用不含该特异性抗原的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鉴别该抗体为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还是同种特异性抗体。同时对检出的抗体进行抗体效价测定和患者红细胞相应抗原的鉴定。结果在直抗阳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样中,66.5%的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其中大部分(69%)与谱红细胞反应未发现明显反应格局,其余检出各种抗体。包括同种抗体20例,类同种自身抗体22例,温盐水自身抗体5例,室温反应性冷自身抗体7例。另外有5例被确认为由某种药物引起直抗阳性。在存在类抗体的样本中,类抗体针对的红细胞特异性抗原可能存在于患者自身红细胞上。结论由于所有同种抗体和类同种抗体特异型大部分属于Rh系统,少数属于MNS和Kidd系统,因此通过提供Rh、MNS、Kidd血型系统抗原配合型红细胞的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自身吸收法为患者提供相对安全的血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1种相对简便的测量红细胞抗体亲和力方法,以之研究亲和力因素对红细胞抗体检测的影响。方法根据亲和力公式,在红细胞与抗体反应达到平衡时,通过测量游离抗体浓度以及计算红细胞表面结合与未结合抗体的抗原比例,可计算出抗体与相应红细胞的结合常数(Ka)即亲和力。应用定量的R1R1红细胞吸收高效价人源抗-D,先测定饱和吸收抗-D的量,再测量不同浓度抗-D被定量红细胞吸收后游离抗体浓度,计算红细胞结合与未结合抗-D的D抗原的比值,推导出人源抗-D与R1R1细胞反应的结合常数。结果检测中使用的人源抗-D与R1R1细胞反应亲和力为(2.1-7.6)×108;实验显示,红细胞结合抗体量越少,亲和力相对越高。平行检测的1例单克隆Ig G抗-D的亲和力约为4.6×109,明显高于人源抗-D。结论所建立的测量红细胞抗体亲和力方法更为简便,减少了出现偏差的机会,适用于基础、临床以及检测的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抗体效价检测技术检测自免溶贫患者血样中的同种抗体和类同种抗体.方法 收集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2021年3月~4月临床上直抗阳性患者血液样本,使用血清、放散液原液和抗体效价标定的放散液稀释液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血清检出4例有特异性抗体,放散液原液检出3例有特异性抗体,放散液稀释液检出9例有特异性抗体.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Rh血型抗-G案例的分析研究,探讨不同吸收细胞的选择对Rh血型抗-G综合鉴定的影响.方法 患者血清用16组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根据不同的吸收细胞将吸收放散试验分为A、B两组,A组第1次和第2次吸收试验分别选用抗原表型为ccDee和CCdee的红细胞,B组第1次和第2次吸收试验分别选用抗原表型为CCdee和ccDee红细胞,然后对吸收后的放散液和上清液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在抗-G鉴定中,不同Rh表型吸收细胞的选择对试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选择CCdee和ccDee红细胞能有效鉴定出抗-G.结论 不同Rh表型红细胞上G抗原的位点不同,抗原表型为CCdee的红细胞上G抗原位点比抗原表型为ccDee的红细胞更多,在进行鉴定时,应优先选择dCe/dCe的红细胞作为吸收细胞.  相似文献   

16.
ABm亚型一例     
患者男 ,79岁 ,因患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入住太原市西山矿务局医院 ,2 0 0 3年 6月 2 5日该院血库在进行输血前化验时发现 ,其血型正定型为A型 ,反定型为AB型 ,无法确定 ,遂送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室鉴定。实验室检测 :血型鉴定 ,正定型为A型 ,反定型为AB型。吸收放散试验 ,用患者红细胞在 4℃吸收效价为 2 56的抗 B1小时 ,56℃热放散 ,吸收后抗 B用标准Bc测定效价降为 12 8,放散液与标准Bc反应为 1+凝集。讨论 :该患者血型正定型为A型 ,反定型为AB型 ,用患者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 ,吸收后抗 B效价下降 ,放散液与标准Bc凝集 ,…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 献血员王×,血型鉴定正定型为O型,临床输血前正反定型时,其血清与B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经进一步鉴定,判为B3亚型。 血型血清学检查1待检王×血型在3种不同温度下正反定型结果见表1。2 血型物质鉴定 采用血凝抑制法证明王×唾液中有H、B血型物质。3 吸收放散试验 分别将洗涤后的待检红细胞,标准B;红细胞与效价为64的抗B抗体等量混合,于4℃冰箱内吸收1小时。收集吸收液,再用吸收后的红细胞洗涤5次,于56℃水浴中放散10分钟,收集放散液。分别测定吸收液及放散液抗B抗体效价,结果待检红细胞的吸收液…  相似文献   

18.
AB_3亚型1例     
义务献血员,女,38岁。鉴定ABO血型时,发现其正定为A型,反定为AB型,故做血型血清学检查。ABO血型检查:与抗-A、抗A、B血清均呈4+到3+凝集;与抗-B血清凝集呈混合外观。在4℃,室温比37℃强与O型、A型、B型及自身红细胞均不凝集。红细胞吸收抗血清能力试验:抗-A效价降为0,抗-B效价降为16。红细胞放散能力试验:抗-A效价为0,抗-B效价为16。用B型红细胞做放散能力对照试验,抗-B效价为1:2。红细胞与抗H血清反应,自身红细胞上的H抗原较A型和B型强,与O型H抗原反应相同。唾液中血型物质检查:Ac(-),Bc(-),Oc(-)。 该献血员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吸收抗-B能力比Bc弱,放散能力比Bc强;唾液中分泌A、B和H物质,H物质的含量接近O型红细胞,红细胞与抗-A、抗A、B发生强凝集反应,和抗-B发生弱凝集反应,而且出现凝集慢。在4℃,室温下比37℃强,说明血清中有冷抗体存在,符合AB_3亚型误定A型,一旦输给A型患者,将出现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临床上必须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目的确定用盐水抗D检测为D阴性的红细胞标本中是否存在Del型红细胞标本。方法 将待检红细胞样本与人血清抗D抗体混合吸收。采用酸放散方法将致敏在红细胞上的抗D抗体放散下来,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剂卡及试管法检测放散液中是否存在抗体。结果 51份由盐水抗D确定为D阴性的红细胞样本中有3人用传统试管法抗人球蛋白实验检测为弱凝集;经酸放散实验后,检测放散液,此3人放散液中均存在较强的抗D抗体,以此确定此3人红细胞抗原为Del型。结论 酸放散实验在临床输血中可做为确定红细胞上是否存在弱D抗原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临床患者血浆中β- 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对供者红细胞的亲和力,探究药源性溶血性贫血及输血无效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21 年11 月~ 2022 年4 月期间临床送检的4 例有β- 内酰胺类药物用药史的临床患者,检测ABO 与Rh 血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DAT)、不规则抗体鉴定(identification of irregularantibodies,IAT)与β- 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及效价,对DAT 阳性的患者红细胞进行酸放散并检测放散液中β- 内酰胺类药物抗体。选择ABO 和Rh 同型的供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浆在37℃无菌条件下体外致敏,监测β- 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在0 ,24,48 和72 h 与供者红细胞的亲和力,并观察加入补体后的溶血程度。结果 4 例患者血浆中均存在β- 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停药前输血无效,停药后输血效果良好。患者1:A 型,RhCCDee,DAT 阳性(3+W),IAT 阴性,血浆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效价:1∶64)、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效价:1∶16),放散液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患者2:A 型,RhCcDee,DAT 阳性(4+W),IAT 阴性,血浆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效价:1∶128),放散液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患者3:A 型,RhCcDee,DAT 阳性(4+),IAT 阳性,鉴定为抗 E 抗体,血浆中存在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效价:1∶16)、亚胺培南药物抗体(效价:1∶64)、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效价:1∶128),放散液中存在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患者4:A 型,RhCCDee ,DAT 阳性(1+),IAT 阳性,鉴定为抗-E.c 抗体,血浆中存在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效价:1∶32),放散液中未检测到药物抗体。4 例患者血浆与供者红细胞体外致敏24 h 后DAT均为阳性,48 和72 h 内逐渐增强,加入补体后均可引起红细胞溶解。结论 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和亚胺培南三种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可迅速结合到供者红细胞表面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强,有补体存在的条件下可在24 ~ 72 h 内破坏供者红细胞引起溶血,导致输血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