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抑郁状态会诱发新的脑卒中 脑卒中后的抑郁,有些与脑卒中发病部位相关,有些与脑卒中后患者社会地位、家庭地位改变造成的情绪波动有关.轻度抑郁症状类似神经性抑郁,表现为悲哀、沮丧、睡眠障碍、精神活动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度、兴趣减退、失望和易愤怒等.重度抑郁除了上述症状外,还有紧张、早醒、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思维困难、绝望及自杀意念等.这种抑郁状态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会诱发新的脑卒中发生,同时对家属带来了很大困扰和痛苦.  相似文献   

2.
新型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3%~65%[1].处于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一般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合理规范的康复治疗,直接影响其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增加脑卒中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患者进行临床状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脑中卒后抑郁症状与肢体瘫痪的轻重、患者病前的性格特征等有关,随着患肢功能的恢复,不需用抗抑郁治疗,抑郁症状也逐渐减轻消失,故脑卒中后应强调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李瑞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892-8893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有文献[1]报道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在25%~60%,它不仅可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以使病死率增加.抑郁症状的出现会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而且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症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测定(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00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并对伴有与不伴有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对照。结果100例中有56例脑卒中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占56%),SDS评分均值为42.90±8.81;伴有与不伴有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在年龄、性别、个性、经济来源、疾病恢复程度与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而在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患者较正常人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高(P〈0.01);其抑郁症状的严重度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关系(r=-0.779,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伴发的抑郁状态与其年龄、性别、个性、经济来源、疾病恢复程度及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有关,抑郁症状的严重度也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应该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与作用,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睡眠与自主神经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二者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抑郁,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诱发或加重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探讨PSD与脑卒中患者认知、睡眠占脑卒中患者的20%~50%,PSD可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最近研究表明:认知功能缺损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其发生率为48.38%~61%,而睡眠障碍可能是抑郁状态的常见症状。另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自主神经的关系对PSD及脑卒中患者的诊治及康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家属焦虑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出现的身体症状,如瘫痪、言语及智能障碍等及生活的突然改变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忧郁、担心、恐惧等心理状态[1],也会成为患者家属强大的心理应激源,使家属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2].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以卒中后出现持续情感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PSD的发生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妨碍神经功能恢复,并增加卒中患者死亡率[1].PSD在脑卒中患者中总发生率约为28%~80%[2],应该引起足够重视.2010年6月,神经内科一病区作为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首批试点病房,以分级护理原则为指导思想,以夯实基础护理为切入点,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组较为复杂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和性格变化、睡眠不好、兴趣减退、身体不适、能力下降、悲观无价值感等,常在患病1年出现,持续2周以上,约有20%~50%的脑卒中患者病后会发生PSD[1]。PSD可增高患者病死率,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患者病死率较未出现抑郁患者高出2.4倍[2];心境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康复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引发自杀等严重后果[3]。PS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病变造成调节情感  相似文献   

10.
姜波 《临床医学》2011,31(6):52-5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176例经颅脑CT和MR 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的情绪状态,根据卒中病程、肢体肌力与非抑郁组对照比较。结果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6.6%,病程在3~6个月时更易发生抑郁,脑卒中后抑郁严重程度与肢体肌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抑郁症状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病程、肢体肌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的同时,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重点介入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后抑郁多模式诊断(MMADD)及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测评.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和抑郁的内心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在进行吞咽障碍功能训练的同时早期介入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抑郁状态,提高吞咽功能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后抑郁与病损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以及百忧解治疗此症的疗效。方法对 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 (self ratingdepressionscale,SDS)检测 ,SDS≥ 50分为急性脑卒中后抑郁 ,观察抑郁症状与病损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百忧解治疗。结果符合入选条件的有 34例 (其中轻度 2 7例、中度、重度 7例 ) ,抑郁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5) ,且皮质下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高于大脑皮质及小脑卒中患者 (P<0 .0 1 ) ;氟西汀 (百忧解 )治疗有效。结论急性脑卒中后抑郁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氟西汀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疾病康复.方法 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 logtical study-depression,CES-D)对6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抑郁症状与性别、年龄、职业、卒中性质及部位、病程、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程度的关系.结果 脑卒中恢复期68.3%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其中严重抑郁占40%.性别、年龄、职业及脑卒中的性质和部位与抑郁症状的发生无显著性关系;抑郁症状的高峰期在发病后的3~6个月之间;抑郁症状与患者肢体能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患者生活自理水平越低,抑郁症状越严重.结论 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高且较严重,他们需要心理疏导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抑郁程度的关系,以及抗抑郁治疗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方法选择 42例首发单一病灶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SDS抑郁自评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进行检测,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每日给予氟西汀 20 mg治疗,连续 4周,在第 2, 4周分别进行 SDS抑郁自评量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定. 结果 42例首发单一病灶脑卒中患者,其中 18例于脑卒中 2周内出现抑郁表现,占 43% (18/42).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 MMSE(26.38± 2.26)分,评分显著低于非抑郁患者 (29.00± 1.91)分 (t=-3.366,P< 0.002),主要集中于时间空间、地点定向、注意计算、短程记忆、物体命名等能力的下降.且与 SDS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显著负相关( r=-0.57,P< 0.01).氟西汀抗抑郁治疗 2周后认知损害无明显改善,治疗 4周后 MMSE评分显著升高. 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损害,且与抑郁程度相关.随着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状的缓解,认知功能损害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心理疏导配合电针灸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方法 脑卒中患者50例,采用非随机化和同期对照研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均接受常规脑卒中治疗.治疗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后给予心理疏导配合电针灸百会穴、风府穴、风池穴、印堂穴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心理疏导.疗程为10 d.治疗前后1个月分别行HAMD评分,NIH-NINDS卒中评分判定疗效结果.结果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NIH-NINDS卒中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可以影响预后,心理疏导配合电针灸治疗可以加快抑郁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 ,对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月收治的 10 2例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以及与医学、心理、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 4 4 12 % ,并筛选出 6个对抑郁症状的发生有关的因素 ,分别为内向不稳定性格 ;左、右大脑半球前部病灶 ;家庭的矛盾性 ;社会的支持以及手的功能状况。结论 :应重视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 ,而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医学、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故其预防和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月乔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76-1377
脑卒中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兴趣减低、自悲自责,甚至对生活绝望等一系列精神症状,临床上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缺乏信心,直接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很有必要。本科由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型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3%-65%。处于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一般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合理规范的康复治疗,直接影响其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增加脑卒中病死率。因此:我们开展了以行为康复训练及心理疏导为主的新型健康教育,并与传统的讲解式“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对照组,以探讨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教育方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症状特征。方法采用17项版本HAMD量表对19例脑卒中后抑郁症和23例抑郁症患者分别进行抑郁症状调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与抑郁症患者比较在工作和兴趣、自杀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忧郁情绪、阻滞、精神焦虑、自知力及体重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症状特征主要表现在工作和兴趣减退、自杀、忧郁情绪、阻滞、精神性焦虑等精神方面,并较相对保持完整自知力。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1%-79%,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睡眠障碍等。目前国外的研究较多,近10年来国内也有报道。但有关其产生的机制仍未明了,有学者认为与脑损伤有关,有学者则认为是反应性抑郁。由于没有较好的治疗措施,严重影响了脑卒中后患者的后期康复和生存质量。在应用高压氧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抑郁症状明显好转。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