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脓毒症是因感染所致的机体炎症反应失调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2].脓毒症严重时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是危重症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死率为22% ~55% [3-4].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受体与信号转导、炎症平衡失调与免疫麻痹、凝血功能障碍等.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抑制剂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取得一定进展,但其临床应用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研究报道,微小RNA( microRNA,miRNA)可通过调控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参与多器官功能损害,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7].了解miRNA 对脓毒症的精细调控机制,有助于诊断脓毒症及研制特效的靶向药物,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对 miRNA 与脓毒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通常认为是由机体过度炎症反应或炎症失控所致[1].脓毒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随着其病理生理、遗传、治疗的基础研究进展,目前认为脓毒症的发病机制除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凝血及组织损害等基本问题外,还包括炎症反应失控、细胞冬眠、细菌移位、基因多态性等新理论.脓毒症时最常累及肠道,造成肠黏膜上皮水肿,上皮细胞膜及细胞间连接断裂,细胞坏死,上皮从绒毛顶端开始脱落,甚至黏膜全层脱落而形成溃疡,造成肠道通透性增加、肠屏障功能受损,肠道细菌及其毒素得以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而发生细菌移位,使SIRS加剧、失控,严重时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本文就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的机制及其保护修复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休克早期即有过度的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瀑布样"释放是引发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之一.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调节炎症反应的中枢环节,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型抗炎靶点[1].甘氨酸可增加失血性休克、脓毒症及肝移植大鼠的生存率,对缺血/再灌注肝细胞以及肝脏具有保护作用,但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2].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经公认,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宿主过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2].炎症和凝血系统复杂的相互作用是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之一[3-4].脓毒症的炎症反应打破了凝血系统的平衡,使其向促凝状态倾斜.研究认为,宿主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的初始反应可能是由Toll样受体(TLR)介导的.TLR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RRs),可以识别细菌、病毒和真菌细胞壁上的特异性细胞壁分子[5].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是由于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伴发器官功能障碍时则称为严重脓毒症。脓毒症的发病机制,除了细菌和毒素的直接作用,更重要的是细菌和毒素刺激机体释放过量的炎性介质,引起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导致组织、器官损伤。乌司他丁(ulinastatin)是从人的尿液中提取的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抗炎、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减少组织、器官损伤的作用,可阻断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展,在脓毒症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但疗效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受损肠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模型,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2只大鼠。乌司他丁组实验前15min大鼠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kg),12h后重复给药,对照组、脓毒症组于上述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后6、12、24、48h大鼠尾静脉采血测定TNF-α、IL-6的质量浓度;留取肠组织行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染色及Bax、Caspase-3凋亡蛋白检测;透射电镜下观察肠黏膜内部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质量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乌司他丁组比较,P0.05),而乌司他丁组较对照组高,但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脓毒症组肠黏膜水肿、充血,炎症细胞浸润,而乌司他丁组较脓毒症组明显减轻;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较乌司他丁组明显减少(P0.05);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脓毒症组肠上皮及毛细血管基底膜肿胀、细胞间紧密连接明显开放增宽,中性粒细胞侵润,肠黏膜细胞绒毛倒伏及脱落、线粒体肿胀及空化,而乌司他丁组明显减轻。结论:乌司他丁改善脓毒症大鼠肠黏膜高炎症状态,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降低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减少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对肠屏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念认为脓毒症(sepsis)是一种失控的、持久性全身炎症反应.目前,人们渐渐认识到,在 脓毒症的发病过程中机体并非处于一成不变的免疫激活状态,负向调控( negative regulation)机制在 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机体在免疫应答正常或没有外界急性损害的情况下,正向 与负向调控处于平衡状态并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但严重创伤、休克及脓毒症时机体不仅出 现过度的炎症反应,而且存在着严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表现为淋巴细胞大量凋亡和免疫无反应性, 这与免疫负向调控效应密切相关[1-2].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短时间机械通气对不同程度脓毒症大鼠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组:SHAM组、CLP50%组、CLP50%+MV6h组、CLP75%组、CLP75%+MV6h组;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检测膈肌收缩力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HE染色观察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section area,CSA);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肌肉萎缩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CLP50%+MV6h组与CLP50%组比较,膈肌收缩力下降,血清IL-6水平及萎缩相关蛋白水平增高。CLP75%+MV6h组与CLP75%组比较,CMAP幅值降低,时长延长;收缩力降低,CSA减少,炎症因子水平增加,萎缩相关蛋白水平增高。与CLP50%+MV6h组相比,CLP75%+MV6h组CMAP幅值降低,时长增加;收缩力降低,CSA减小,炎症因子水平及萎缩相关蛋白表达升高,凋亡指数增加。结论 短时间机械通气可引起脓毒症大鼠膈肌功能障碍,并随着脓毒症程度增加,膈肌功能障碍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sepsis)是指微生物入侵机体感染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脓毒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1995年相比,2004年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升高口[1].由于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救治十分困难,因此对脓毒症的治疗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Xu等[2]研究使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有了新的突破,引入了治疗靶点组蛋白.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免疫抑制的细胞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指机体在各种严重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下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最终导致机体对炎症过度反应和失控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而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SIRS.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脓毒症的发病过程中.机体并不总是处于一成不变的炎症激活状态,免疫抑制同样是脓毒症的重要特征,它牵涉到机体天然免疫系统与获得性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1.
失控性炎症反应是严重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控制烧(创)伤早期过度炎症反应已成为防止并发脓毒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对严重烧(创)伤后炎症因子及其受体过度表达进行负向调控,同时维持机体免疫反应平衡状态,已成为防治脓毒症免疫功能障碍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现代危重病医学面临的难题,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肺是脓毒症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且常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炎症介质过度表达在ALI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2-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强大的致炎细胞因子,是脓毒症致机体死亡病理过程的中间介质[5-6],在急性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中观察脓毒症大鼠ALI肺组织HMGB1的动态表达,探讨HMGB1在脓毒症AL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炎症反应平衡失调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目前临床上容易获得的可以比较确切的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标志,可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判断[2].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ICU中脓毒症是危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并且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递增.据统计,在中国,脓毒症在ICU中的发病率为8.68%,病死率可高达44.7%.因此,脓毒症成为重症医学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之一.目前,脓毒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与过度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微小RNAs (miRNAs)作为重要的免疫调控因子,可通过TLRs/NF-κB信号通路参与固有免疫调控,在脓毒症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脓毒症中miRNAs参与TLRs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细菌性重症脓毒症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将SD大鼠经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建立脓毒症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乌司他丁+氧氟沙星抗炎抗感染组,每组15只.15 h后取单侧颈总动、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IL-10、TNF-α、IL-1β的水平.结果:合用乌司他丁的抗炎抗感染组较单纯氧氟沙星抗感染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TNF-α、IL-1β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IL-10与TNF-α、IL-1β水平呈线性负相关.结论:乌司他丁能上调脓毒症大鼠抗炎因子IL-10水平,并可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1β,阻断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细菌性严重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各细胞因子的表达的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凋亡情况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乌司他丁-氧氟沙星抗炎抗感染组,每组10只。经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建立脓毒症模型,15 h后取单侧颈总动、静脉血标本测定IL-10、TNF-αI、L-1β,锌金属蛋白酶,溶细胞素的水平以及在不同时间测定PMN的凋亡情况。结果在严重脓毒症大鼠的确存在PMN凋亡滞后的现象,合用乌司他丁的抗炎抗感染组较单纯氧氟沙星抗感染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TNF-αI、L-1β,锌金属蛋白酶,溶细胞素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中性粒细胞凋亡时间明显提前。结论乌司他丁能改善严重脓毒症大鼠的预后,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各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并改变PMN凋亡滞后的现象。从而减轻组织器官炎症反应的病现损害而起保护作用,避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向MODS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UTI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7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UTI组(40例),UTI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UTI(质量分数5%葡萄糖250 ml+UTI 600 kU)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3 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3 d采集动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LR4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L-6)浓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及血浆TNF-α、IL-6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均<0.05);UTI组各指标值均较对照组上升幅度低(P均<0.05).结论 UTI可有效抑制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脓毒症是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以远离最初感染部位的器官发生功能障碍为特点,可进一步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1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脓毒症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病程的发生、发展,与感染、炎症、免疫和凝血系统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肝脏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方法 30只雄性大鼠分成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及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0只。以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和穿刺盲肠外,其余手术步骤相同。建模成功后15 min乌司他丁组大鼠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0 000 U/kg),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6、12、24 h尾静脉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于术后24 h取大鼠肝组织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和Caspase-3在肝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6、12、24 h乌司他丁组及脓毒症组大鼠IL-1β(F=5.723,P=0.018;F=12.969,P0.001;F=4.956,P=0.027)、TNF-α(F=5.618,P=0.020;F=20.002,P0.001;F=17.869,P0.001)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脓毒症组更高(P均0.05)。HE染色发现脓毒症组大鼠肝细胞肿胀明显,汇管区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而乌司他丁组大鼠肝细胞及肝小叶仅结构出现轻度破坏现象。同时,乌司他丁组及脓毒症组Bax[(17.6±2.2)、(30.2±4.2)、(1.5±0.8)]、Caspase-3蛋白[(10.54±1.44)、(22.60±1.86)、(0.86±0.24)]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抗凋亡蛋白Bcl-2[(21.6±1.6)、(10.2±1.5)、(42.4±2.9)]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且脓毒症组Bax、Caspase-3表达更高,Bcl-2表达更低(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与抗凋亡双重功效,对脓毒症大鼠的肝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目前危重病领域最受关注的临床难题.尽管目前对脓毒症已经有了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其危害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目前有关辅助治疗的报道不多,特别是乌司他丁(UTI)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作为脓毒症的治疗仍报道较少.现对本院UTI辅助治疗脓毒症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