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对经括约肌肛瘘术后患者的价值。方法: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将我科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81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切开挂线法,观察组41例给予LIFT。观察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肛门功能、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创面面积较对照组小、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24h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内、外括约肌MUP平均时限较对照组长,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复发率较对照组(4.88%VS22.50%,2.44%VS20.00%)低(P<0.05)。结论:LIFT治疗可通过减轻经括约肌肛瘘患者手术创伤,改善术后疼痛,促进肛门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LIFT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LIF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LIFT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不仅治愈率高,且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及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围术期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1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腹腔镜下ISR治疗,同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16例患者经围术期精心护理均积极配合手术,无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病例,未发生术后出血病例,所有患者恢复肛门排便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门不适症状,患者主要包括坠胀感、患者急便感、患者肛门灼痛、患者排便不尽感等.出现肛周皮肤湿疹或溃烂11例,临床表现为大便稀、次数增多3~10次/d,经围术期精心护理,患者排便次数逐渐减少,控便时间逐渐延长,术后1年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排便控制.术后患者1年肛门括约肌功能评估,A级患者8例,B级4例,C级3例,D级1例,患者功能良好率为93.7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对经腹腔镜下ISR治疗非常重要,应重视该期护理,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随着胆石病发病率的增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出现 ,术后胆道残留或复发性结石已屡见不鲜 ,我们近 7年采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 (EndoscopicSphincterotomy,简称EST)治疗胆总管结石 49例 ,47例结石完全排出 ,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我院 1 993年 3月~ 2 0 0 0年 1 2月施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 49例 ,男 2 1例 ,女 2 8例 ,年龄 1 7~76岁 (平均 5 3岁 )。本组胆总管结石 49例 ,其中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结石 4例 ,胆道手术后复发性结石43例 ,单纯胆总管结石 2例 ,49例患者中 ,单颗结石3 8例 ,2颗结石 9…  相似文献   

5.
王征 《临床医学》2007,27(6):18-19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再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96例的治疗经验,分析该术式的优点。结果96例都取得了成功,疗效良好,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EST+LC的治疗术式适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会阴部超声检查肛管周围感染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经会阴部超声检查法对肛周感染性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对54例肛周肿物患者与10例正常组的对照检查,显示肛周括约肌及肛周病变,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选用3-6MHz凸阵探头和5-10MHz线阵探头进行检查。结果:所有受检者均能清晰显示肛管内外括约肌。异常组发现肛周脓肿23例,肛周脓肿合并肛瘘或窦道形成31例,除未发现合并复合高位脓肿及肛瘘各1例外,其他均与手术结果相吻合。结论:经会阴部超声法检查肛管周围感染性疾病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经会阴和经阴道三维超声对比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探讨不同肛外超声成像方式在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101例女性同时进行经会阴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肛门括约肌进行成像,分别记为经会阴组和经阴道组。测量肛门内括约肌(IAS)和肛门外括约肌(EAS)在肛管横断面3、6、9、12点钟方向上的厚度,调节断层超声模式评估肛门括约肌损伤情况,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IAS厚度测量值在肛管横断面12点钟方向上,经阴道组比经会阴组更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AS厚度测量值在肛管横断面6点、12点钟方向上,经阴道组比经会阴组更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AS及EAS测量值在肛管横断面全部4个方向上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会阴组筛查出IAS损伤6例(5.94%),EAS损伤16例(15.84%),IAS合并EAS损伤13例(12.87%);经阴道组筛查出IAS损伤8例(7.92%),EAS损伤17例(16.83%),IAS合并EAS损伤9例(8.91%)。两组在评估肛门括约肌损伤的一致性较好且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36,P<0.05) 结论 经会阴和经阴道三维超声在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两者均为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良好的肛外超声成像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肛瘘结扎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74例,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实验组采用改良肛瘘结扎术。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手术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和肛门控便能力。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肛门控便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肛瘘结扎术降低了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了肛门控便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直径≤1.5 cm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直径≤1.5 cm胆总管结石患者65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5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对比两组结石一次性取净率、机械碎石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结石一次性取净率96.62%,高于对照组的85.54%,机械碎石率8.62%低于对照组24.31%(P0.05);研究组术后鼻胆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23%低于对照组19.69%(P0.05)。结论: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直径≤1.5 cm胆总管结石患者,能显著提高结石一次性取净率,降低机械碎石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上诊断PCS患者行ERCP检查,证实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EST或EPBD取石,乳头狭窄或括约肌功能异常的患者也行EST或EPBD,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引流术.结果:123例患者行ERCP检查,118例(95.9%)成功,证实胆总管结石78例,胆囊管过长3例、残留小胆囊伴结石2例、乳头狭窄或括约肌功能异常8例、乳头癌2例、壶腹部癌1例、肝门胆管癌1例、胆管良性狭窄3例、胃癌1例、乳头旁憩室16例、未见异常15例.78例胆总管结石中75例(96.2%)内镜取石治疗成功,8例乳头狭窄或括约肌功能异常中6例行EST,2例行EPBD.并发症发生率为3.25%,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例,急性胰腺炎3例.结论:对PCS患者,ERCP是理想的诊断方法,而且还可以同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总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9,自引:8,他引:31  
目的:探讨内镜服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总胆管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对近20年来该科应用EST治疗总胆管结石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66例EST病例中治疗成功457例,成功率98%,结石未能排出4例,乳头切开后因合并症急诊开腹手术5例,出血,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合并症14例,合并症发生率3%,结论:EST治疗总胆管结石,不麻醉,不开腹,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总胆管结石,不麻醉,不开腹,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总胆管结石的理想方法,如有条件,当应首选。  相似文献   

14.
乳头上开窗术在内镜括约肌切开困难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乳头开窗术治疗EST困难的胆胰疾病。方法:使用球状微波刀或柱状高频电凝器,在乳头上11~12点隆起部或在乳头上基部开窗以引流胆汁。结果:开窗成功101例,失败1例。胆总管结石,胆管炎,括约肌狭窄,胆源性胰腺炎,开窗后效果与EST同。壶腹周围癌梗阻性黄疸,术前开窗胆汁引流减黄后择期手术21例。结论:乳头开窗术是EST困难病例的一种可取的替代方法,对壶腹周围癌致梗阻性黄疸能达到术前减黄,改善全身情况,晚期或放弃手术者,乳头上开窗可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效果及对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5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与研究组(53例)。对照组给予肛瘘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情况,治疗前、后的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指标,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束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水肿和创面渗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Wexner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治疗前,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明显长于治疗前,直肠静息压和肛管静息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直肠静息压和肛管静息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结束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效果显著,且对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经腹及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的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病灶下缘距齿状线不足2cm或距肛缘不足5cm的超低位直肠癌进行术前评估,经腹及肛门切除肛门内括约肌保肛术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了血清中铁蛋白(Fer)和CEA的考核.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仅有1例并发症,平均随访24个月,均无发现局部复发,所有病人术后6个月~1年肛门功能恢复满意,血清Fer和CEA亦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ISR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保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时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实施EPBD68例,应用气囊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张至8-10mm,直接用取石网篮或取石气囊取石。其中63例在EPBD后当即清除结石(9例在EPBD后再行EST取石);3例7-10d后在十二指肠镜下再次行EPBD取尽残余结石;2例改行外科手术取石。(2)实施。KST63例,应用拉式切开刀对乳头作12-15mm切开后取石。其中59例用取石网篮及取石气囊当即清除结石(其中7例附加碎石网篮碎石后取石);2例7-10d后在十二指肠镜下再次取尽残余结石;2例改行外科手术取石。结果:68例完成EPBD的病例中,无出血、穿孔、胆管炎及重症胰腺炎发生。63例完成EST的病例中,无穿孔发生;胆管炎2例,出血2例,重症胰腺炎1例。9例在EPBD后再行EST取石的病例,无出血、穿孔、胆管炎及重症胰腺炎发生。结论:EPBD联合EST取石可提高取石的成功率,且胰腺炎的发生率较单纯EST显著降低,发生出血、穿孔的风险也明显降低;EPBD联合EST取石,出血风险及胰腺炎的发生率与单纯EPBD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骶尾入路经肛门括约肌直肠手术在直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骶尾入路经肛门括约肌直肠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经验,探讨这种术式在直肠良性病变和早期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骶尾入路经肛门括约肌直肠手术治疗直肠绒毛状腺瘤13例,绒毛状腺瘤癌变3例,直肠类癌2例,并对所有病人进行随访及疗效判断。结果:经过6个月-5年的随访,所有良性直肠病变病人均无瘤存活,无一例发生肿瘤复发。结论:骶尾入路经肛门括约肌直肠手术具有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术野宽敞等优点,是治疗直肠良性病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318-1319
3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进行治疗,开腹组选择开腹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排便困难、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治疗效果.且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