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开展预约献血模式以来,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初筛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通过献血者健康征询及献血登记表和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开展预约献血以来前后7个月在重庆市血液中心预约献血及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初筛信息。结果从2016年5月开始逐渐启动预约献血模式,通过微信、电话及短信方式预约捐献单采血小板共计6148人次,预约献血率从27.1%上升至61.6%。开展预约献血前后7个月的初筛平均合格率由62.7%提升至68.1%,其中体检平均合格率由85.8%提升至87.6%,血液平均合格率由76.9%提升至80.5%,预约献血率与初筛合格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预约献血模式可减少献血者因临时招募仓促献血而引起的暂缓献血的情况,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的初筛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QQ群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与保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启奥9.5版)数据库中统计2014—2016年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数,统计入QQ群与未入QQ群的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捐献单采血小板2—3次和≥4次人数和保留率。结果 2014—2016年,入QQ群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重复捐献2—3次和≥4次保留率3年平均为65.20%,而未入QQ群的为11.88%。结论通过QQ群预约与管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能提升保留率,有效的扩大和稳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秦皇岛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和人群结构分析,为加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收集2011~2013年和2014~2016年在秦皇岛市中心血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个人资料,并于2016年电话回访2011~2013年未再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统计分析流失原因;对2014~2016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进行人群结构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曾捐献单采血小板5 232人,之后2年不再捐献的流失献血者2 893人,流失主要原因是采集时间长和献血者工作忙,分别占44.45%和23.16%;其次是心怀疑虑、不良反应、失联等。2014~2016年,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 171人次,男性占88.61%,女性占11.39%;男性年龄26~35周岁最多,占33.03%;初中为主,占35.22%;其他职业和工人分别占37.45%和26.75%,农民、职员和学生为辅。结论血站应强化采集操作技能和宣传,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女性献血者、高学历人员和国家公务员、教师和医务人员宣传,根据不同的人群定制不同的招募策略和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志愿者在单采献血者招募工作中的作用及管理,满足日益增长的单采血液成分需求。方法选择既往献过血小板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制定招募策略:每天在市区3个固定献血点安排1-2名志愿者,印制特定的招募用小册子,发放宣传单等,针对多次献血者进行动员,针对当天紧缺的血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募,或者献血者当天填写表格后由招募志愿者定期交给单采招募人员,3个月后预约捐献单采血小板。结果 2012-2013年,参加单采献血者5 022人,采集15 269人次,采集单采血小板22 940个治疗量,采集量增长38.51%,新招募献血者比例占全年总人次的21.2%。结论志愿者在帮助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对多次献血者进行动员招募,一对一的讲解,有助于扩大单采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州市全血献血者中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人群特征分析,研究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和对应招募策略。方法以2015年在广州血液中心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软件对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献血地点、献血状态进行描述、卡方检验和逻辑回归。结果 36岁以上、大专或以上学历的重复全血献血者更可能捐献机采血小板。年龄、受教育程度、献血地点、献血状态都是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与全血献血者对单采血小板捐献的关注度、知识和愿望有关。结论从全血献血者中招募单采献血者时,建议宣传工作可重点选在固定献血点和高校发动资深重复献血者。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339-2341
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其中试验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捐献者持续献血的意愿。结果试验组中持续献单采血小板人数、成为献血志愿工作者人数、和成功招募献血者人数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而不再捐献血小板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对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采用延续护理能显著增加再次献血率,值得在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开展预约献血模式以来,对单采血小板的采集总治疗量和库存动态平衡的调控影响。方法通过献血者健康征询及献血登记表和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在重庆市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采集的单采血小板总治疗量及供血科制定采集计划的总治疗量。结果 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在重庆市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采集的单采血小板为16 793个治疗量及供血科制定采集计划12 922个治疗量,开展预约献血模式后,采集的单采血小板总治疗量增长25.4%,制定采集计划的总治疗量降低68.1%。结论预约献血模式有助于提高单采血小板的总治疗量,在维持最低库存量储备的基础上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2014年8月~2015年6月100例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持续献血、全血及血小板间隔献血、不再献血小板、成为志愿者、成功招募献血者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持续献单采血小板人数、成为志愿工作者人数、成功招募献血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全血及血小板间隔献血人数、不再献血小板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不仅使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还促进其成为固定献血者,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是一种健康、便捷、高效的护理模式,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召回与保留模式提供了有效依据,具备创新性、科学性、客观性,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量变化等特征,为发展本地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队伍提供依据,保障临床供血安全。 方法 收集2018-2022年江西省血液中心血站信息管理系统中单采血小板捐献信息,分年度统计献血人次、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量、户籍、献血次数、二次献血占比,并进行比较。 结果 2018-2022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人次呈前增后降变化态势,2021年最多,达9662人次;年龄分布上,35岁及以上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次占比达到61.78%后逐步下降,最低至48.70%。18-24岁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次占比由18.35%开始逐步增高,最高至32.71%;男性是主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占年度总献血人次77.61%~78.40%;登记职业为其他的人群是主要单采献血人群,占年度总献血人次43.71%-51.56%;单次捐献2U血小板人次比例持续增长,最高达82.03%;年度内献血1次人数占比较高,最高至66.42%;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年度内二次献血比例较低,最高仅为21.48%。 结论 2018-2022年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事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基础不够牢固,应对风险能力不足。在后疫情时代,应针对本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以年轻人、男性、其它类职业为主的特点,制定定向招募政策;应开发不定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二次招募动员专项策略,提升二次献血率;应积极贯彻落实全流程优质服务理念,增强献血者粘性;应组建好应急单采献血队伍并定期更新,并确保应急单采献血队伍能联系、能响应以加强应急保障潜力。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组建并扩大本地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队伍,夯实单采血小板献血事业发展基础,保障地区单采血小板临床供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从临床患者亲友中招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情况,探索新形势下单采献血者的招募模式。方法选取1 025例成功招募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从献血次数、年龄、性别、是否成功采集等方面来分析该群体献血者的人群特征。结果临床患者亲友招募中,男性的单采献血成功率(75.29%,588/781)要高于女性(68.44%,167/244),首次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成功率(69.67%,487/699)低于多次献血者(82.21%,268/326),年龄对于该群体献血者是否成功捐献血小板无影响。该群体献血初筛不合格原因中前3位的是:WBC(4.17%,43/1 025),ALT(3.84%,39/1 025),乳糜血(3.04%,31/1 025),再次献血率达7.8%(59/755)。结论从临床患者亲友中招募,可以成为招募首次单采献血者的路径之一,以作为无偿献血模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在成分献血者招募保留中的运用及成效,为成分献血者的招募保留提供方法依据。方法绩效管理主要方法包括成立考核小组,制定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标准,分岗位、分组对比考核,数量与质量考核结合,正负激励考核结合,每月考核统计,考核结果反馈面谈,并将考核结果与月度绩效分配、奖惩、评优、评先挂钩等。对实施前2012年1月—2014年6月及实施后2014年7月—2016年12月的应约率、预约献血率、预约献血合格率及固定成分献血人数、人次、采集量和成分献血流失人数进行统计,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成分献血应约人次由实施前的17 580人次增加至实施后34 866人次,应约率从28.9%上升至54.8%(P0.05);预约并成功捐献人次由4 178人次增加至29 642人次,预约献血率从10.7%上升至59.1%(P0.05);预约献血合格率从23.8%上升至85.0%(P0.05);固定成分献血人数、人次、采集量比例分别由42.9%上升至62.8%、71.0%上升至87.0%、73.5%上升至89.6%(P0.05);成分献血者流失减少3 413人,流失率由66.0%下降至51.5%(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方法是促进成分献血者招募保留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苏州市2013年单采血小板献血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招募工作。方法对2013年在苏州市中心血站成功捐献机采血小板的5,513名献血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年龄以18~35岁的人群为主,占73.6%,性别以男性居多,占88.1%,捐献1~2次的人群占77.9%,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结论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人群的年龄、性别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募。该市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存在不足,需对现有的献血者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电话保留成功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部分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单采血小板保留策略奠定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最近1年内有至少1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记录、无献血不良反应记录、献血后血液检测结果为合格且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部分资料,通过拨打电话号码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结果通过拨打电话号码联系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共计1 160人次,有效保留献血者共计652人次,成功率为56.21%。其中,男女成功率分别为59.48%和45.35%;18~25周岁成功率为50%,26~35周岁为61.89%,36~45周岁为54.77%,46~55周岁为57.85%,56~60周岁为75%。结论近1年内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保留率高,有利于建立起一支固定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队伍,确保临床安全充足的血液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济南市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招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山东省血液中心档案管理系统中的采供血专业电子档案,对2018年在山东省血液中心血站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献血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重复献血者的人群特征。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济南市2018年共计3 659例献血者志愿捐献单采血小板,其中1 249例(34.13%)为重复献血者,重复献血率在性别、年龄、职业及受教育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OR=2.42,95%CI:1.97~3.00,P0.001)、31~45岁(OR=1.37,95%CI:1.09~1.72,P=0.007)、46~60岁(OR=1.83,95%CI:1.36~2.64,P0.001)、工人(OR=1.81,95%CI:1.32~2.50,P0.001)和学生(OR=1.64,95%CI:1.17~2.29,P=0.004)均更易重复献血。结论济南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男性、30岁及以上人群、工人和学生应作为动员和招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成分献血者现况、献血动机及影响其捐献成分血的因素等,以寻求有效提高成分献血者招募、保留力度的方法。方法设计了《江苏省血液中心成分献血者调查问卷》,对在本中心的成分献血者进行随机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在调查群体中较低学历层次占74%。2)在献血动机中70.8%人选择"个人性格(助人、奉献爱心)、信仰等"。3)40.9%献血者是通过"同学(事)、朋友或家人介绍"参加成分献血。4)只有22.5%献血者知道"献血前如有危险行为或信息填写有误的处理方法"。5)工作人员态度(55.9%)、预约献血(62.6%)、安全(74.9%)、服务态度(60.5%)及献血环境(78.4%)等成为影响自愿捐献成分血的重要因素。6)70.1%的献血者献血后首要关注"捐献血小板的检测结果"。结论献血者现状、献血动机、对献血的认知、献血全过程的感受、关注重点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成分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和持久程度。在整个成分献血过程中,应做好细致的献血服务、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沟通工作;加强成分献血宣传力度,争取得到更多高素质固定献血者的理解、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预约"模式在创建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8月在重庆市血液中心捐献机采成分血的无偿献血者为对照组,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在该中心捐献机采成分血的无偿献血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即等献血者主动上门;观察组采用"主动预约"模式进行招募,统计成分献血者人数、人次、采集量、保留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人次、采集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成分献血者人数由15 634人减少至14 395人;次数由25 156人次增加至37 945人次;采集量由34 502U增加至52 337U;保留率由16.96%上升至35.85%;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人次、采集量比例分别由19.27%上升至36.96%,47.42%上升至73.53%,50.27%上升至75.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预约"模式是创建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成分献血者的流失原因,评估再次电话招募的效果。方法 对流失的1 467位成分献血者进行电话沟通,了解其不再捐献的原因并动员其再次献血,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江苏省血液中心成分献血者总流失率为46.1%,年平均流失率为29.7%。流失原因主要有电话失联、在外地、没时间、不想献等。共有209(14.2%)位献血者经电话沟通同意再次捐献,但最终成功捐献的人数为87人(5.9%),且流失时间越长,再次成功捐献的比率越低。结论 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成分献血者招募策略、提高献血的满意度,保持与献血者的适度联系与沟通,不断改进献血服务工作,建立一支稳定并持续发展的成分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普及,本市的血小板临床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依靠献血者主动预约及电话招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血小板的临床需求。因此,本站于2010年10月开始在街头献血屋放置一台血小板采集机,进行机采血小板志愿者的招募与采集,扩充了成分献血队伍,有力地保障了血小板的临床应急需求,缓解了站内采集的压力,同时也方便了献血者就近捐献成分血。现结合实际,谈谈对街头献血屋动员和招募首次机采血小板志愿者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120名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试验组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干预护理,内容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在干预后的1年内评估两组献血者持续献血情况,包括献血小板人数、成为志愿工作者人数、成功招募献血者人数,全血及血小板间隔献血人数、不再献血小板人数,并采取调查分析报告观察两组献血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了解干预效果。结果:两组献血者干预后的1年内试验组持续献单采血小板人数、成为志愿工作者人数、成功招募献血者人数比对照组多,而全血及血小板间隔献血人数、不再献血小板人数等比对照组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献血者的认知行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生活方式的改变人数,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延续护理能促进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献血者的依从性,对招募、召回与保留献血者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不均匀分布。近些年来大量的患者集中到重庆市主城区的三甲医院就医,医院用血量骤增。单采血小板有突出临床应用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青睐。而重庆地区特殊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使得单采血小板初筛合格率偏低。所以,保持血小板采集量和需求量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预约献血是无偿献血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理想的血液供需平衡应能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尽量可能减少库存量和缩短库存时间,减少血液资源和耗材损耗。本研究对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预约献血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以降低因临时招募仓促献血而引起的初筛不合格或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风险,合理安排献血者献血时间,最大程度的提高献血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