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对麻醉后复苏的影响.方法 选取围麻醉期(麻醉前、麻醉和麻醉后)实施PDCA循环前后各120例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比较2组患者麻醉复苏期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离开麻醉后复苏(PACU)时间、疼痛评分和苏醒期恶心呕吐、低血压和低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同实施PDCA循环前比较,实施PDCA后患者恢复期拔管时间、睁眼时间、离开PACU时间显著缩短(P<0.05),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恶心呕吐、低血压和低氧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进行围麻醉管理改善了全麻后恢复质量,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苏醒期父母语音播放结合陪伴模式对全麻手术患儿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本院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10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儿麻醉苏醒期是在麻醉复苏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陪伴下度过的;实验组患儿麻醉苏醒期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麻醉前和复苏拔管前父母语音播放,拔管后行父母陪伴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苏醒质量,包括出PACU时儿童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与Steward苏醒评分表、躁动持续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及患儿在麻醉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出PACU时,PAED、躁动持续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及患儿在麻醉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PACU时,实验组Steward苏醒评分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语音播放结合陪伴模式在全麻手术患儿中运用,能有效减少全麻手术患儿苏醒期间躁动和不良事件发生,提高苏醒质量,保障患儿安全,提高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10月300例全麻气管插管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策。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躁动发生率、苏醒所需时间、复苏室费用、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拔管率、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复苏室花费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麻术后复苏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及躁动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的同时降低复苏室费用,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排班模式对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管理安全性的影响。方法:PACU共有护士30名,选取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实施前)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20例,PACU实施常规排班模式;选取2018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实施后)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22例,PACU实施连续性护理排班模式。比较实施前后PACU患者麻醉苏醒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PACU患者意识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短于实施前(P0.01),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躁动评分均低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PACU患者寒战、躁动、恶心呕吐、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1,P0.05),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排班模式能有效提高PACU患者麻醉苏醒质量,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靶向预控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躁动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外科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外科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靶向预控护理。比较两组麻醉复芳时间、麻醉复苏评分、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麻醉躁动及苏醒延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靶向预控护理能有效提升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管理质量,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施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PACU)的患者120例,将1-6月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12月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PACU常规进行复苏护理,观察组在PACU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阶段进行躁动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及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降低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躁动及不良事件情况,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吴芸  张雪华 《妇幼护理》2023,3(6):1445-1448
目的 探讨患者手术循证护理服务对其手术室护理质量、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干预;研究 组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护理质量及生命体征。结果 研究组麻 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显著优 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临床使用循证护理模式干预手术室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能够稳定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 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靶向预控护理在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躁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2017年6月实施靶向预控护理前120例全麻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复苏管理;将2017年7月~2018年2月实施靶向预控护理后120例全麻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躁动问题加用靶向预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麻醉复苏期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靶向预控护理开展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躁动管理,效果较好,可降低躁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 循环在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在我院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120例患者,将1至6月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至12月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PACU常规进行复苏护理,观察组在PACU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 循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护理和干预,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在全麻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及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 循环管理能够降低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预防ICU苏醒期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ICU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Riker镇静评分、麻醉恢复评分(PARS)情况,记录两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意外风险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拔除气管5 min、15 min、30 min时麻醉苏醒期Riker镇静评分、PA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躁动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坠床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脑外伤患者麻醉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6例入住麻醉恢复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通过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加强麻醉恢复室控制管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低血压、高血压、寒颤、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有效降低苏醒期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父母语音唤醒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以降低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患儿苏醒期质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0例全麻手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00例。对照组采用护士语言唤醒,试验组采用父母语音唤醒。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 PAED)、躁动发生率、术后躁动发生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结果试验组PAED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躁动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苏醒期患儿实施父母语音唤醒,可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在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0月31日256例接受全麻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前睡眠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苏醒期的心率、血压指标及各时间点体温,观察两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及意识完全恢复时间,记录两组躁动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前睡眠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术中0.5 h、2 h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两组苏醒期时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上升(P0.05),而观察组苏醒期时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ACU滞留时间、拔除气管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及躁动发生率分别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干预效果满意,能稳定患者体温,改善患者复苏情况,降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及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将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53例),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者作为研究组(53例),比较2组EA评分、EA发生率、心率、血压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EA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期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可降低EA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前馈控制管理在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1年8月-11月符合标准的295例全麻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47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采用围麻醉期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管理下的围麻醉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躁动情况,拔管时与术晨的血压、心率,躁动引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与术晨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前馈控制管理可显著降低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麻醉复苏室中妇科全麻患者术后的观察和康复护理.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妇科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麻醉复苏室留室时间.结果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干预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生命体征波动、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20-01期间于我院收治的95例老年全身麻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干预。对比2组患者苏醒期生命体征波动、应激反应、苏醒质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生命体征指标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患者苏醒期各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苏醒期体温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苏醒期体温明显低于术前及同期研究组(P0.05);苏醒期2组C反应蛋白、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均较前升高,但研究组提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 2组患者苏醒时间及苏醒期意识、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予以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干预可降低患者苏醒期生命体征波动,减轻患者应激反应,苏醒质量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专项护理对妇科术后患者复苏期间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复苏期专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胃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自行排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胃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自行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00%(P0.05)。结论 对妇科术后患者施行复苏期间专项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胃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自行排便时间,有效改善患者复苏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麻醉复苏患者躁动发生率的影响,为提高全麻患者的安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7年6月在本院手术室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麻醉复苏期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间发生躁动和躁动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躁动不良反应包括非计划拔管、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伤口渗血增多等,实验组的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麻醉复苏期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是针对全身麻醉复苏期诱发躁动高发因素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麻醉复苏患者躁动发生情况,保障全身麻醉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600例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各麻醉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min)、苏醒时间(min)、拔管时间(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min)分别为(5.28±0.31)、(8.69±1.14)、(7.58±0.76)和(13.59±1.32);对照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min)、苏醒时间(min)、拔管时间(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min)分别为(11.23±0.54)、(14.21±1.32)、(12.36±1.16)和(21.43±1.27)。研究组患者麻醉苏醒各指标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细节护理有助于提高术后麻醉苏醒质量,减少术后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