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 (MSCT)联合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对高体质量指数(BMI)患者(26~30 kg/m2)行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价值。方法 将60例高BMI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行CCTA。研究组管电压100 kVp,根据BMI及体质量确定对比剂用量及流率;对照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剂量70 ml,流率5 ml/s。分别采用权重20%、40%、60%及80% ASIR-V重建2组图像,比较组间及组内图像客观和主观质量评价差异及2组辐射有效剂量(ED)。结果 研究组ED[(2.65±0.64)mSv]及对比剂剂量[(61.84±9.17)ml]分别较对照组[(4.53±0.84)mSv、(70.0±0.00)ml]降低41.50%和11.66%(P均<0.05)。相同权重ASIR-V重建图像中研究组各血管节段CT值均高于对照组(t=5.11~6.86,P均<0.05),而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价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ASIR-V权重增加,2组各血管节段CT值均无明显增加(P均>0.05),SNR及CNR逐渐增加(P均<0.05);组内不同权重ASIR-V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MSCT联合ASIR-V以100 kVp管电压对高BMI患者行CCTA可在显著降低患者ED及对比剂剂量的同时获得满意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改良单次短时屏气法用于血管减影冠状动脉CT成像(S-CCTA)的价值。方法 收集21例冠状动脉钙化复查(n=18)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n=3)患者,采用改良单次短时屏气法行S-CCTA扫描,获得两次扫描图像和减影后图像后进行处理,采用4分制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S-CCTA图像质量,观察以严重钙化节段评估管腔狭窄程度的能力,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21例患者屏气时间为(10.34±1.07)s,辐射ED为(3.43±1.04)mSv。18例冠状动脉钙化复查患者共90个钙化斑块,S-CCTA图像质量[(3.47±0.69)分]明显高于CCTA[(2.48±0.70)分,P<0.001),且S-CCTA图像所示可用于评估管腔狭窄程度的严重钙化冠状动脉节段(88.89%)明显多于CCTA图像(66.67%,P<0.001);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共植入5枚支架,其S-CCTA图像质量[(2.75±0.29)分]明显高于CCTA[(1.84±0.23)分,P<0.05]。结论 改良单次短时屏气S-CCTA可有效缩短屏气时间、减少辐射剂量并提高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单次屏气与两次屏气方法获得减影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sub-CCTA)对评估严重钙化(Agatston钙化积分>400)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CCTA及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资料,根据扫描方法分为单次屏气组(n=32)及两次屏气组(n=28)。针对CCTA显示严重钙化节段,对比2组常规CCTA(con-CCTA)和sub-CCTA图像质量评分;以ICA结果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CTA诊断目标节段狭窄率≥50%的效能。结果 单次屏气组中,CCTA共检出134个冠状动脉节段存在严重钙化,其中78个节段ICA显示狭窄率≥50%;con-CCTA图像质量评分为3.0(2.0,3.0),低于sub-CCTA 。两次屏气组中,CCTA共检出127个冠状动脉节段存在严重钙化,其中74个节段ICA显示狭窄率≥50%;con-CCTA图像质量评分为3.0(2.0,3.0),低于sub-CCTA 。con-CCTA评估单次、两次屏气组目标节段狭窄率≥50%的AUC(0.780、0.767)均低于sub-CCTA(AUC=0.903、0.898,Z=4.198、3.470,P均<0.010)。单次屏气sub-CCTA图像质量评分高于两次屏气sub-CCTA(Z=-2.954,P=0.030),而诊断目标节段狭窄率≥50%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29,P=0.900)。结论 单次与两次屏气法sub-CCTA评估严重钙化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程度效能相仿,但前者图像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中肝脏弥漫性摄取(DHU)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例DTC,根据Rx-WBS所示DHU程度将其分为G0组(n=41)、G1组(n=69)、G2组(n=56)和G3组(n=12);将P<0.2的因素纳入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HU影响因素。结果 178例DTC中,137例(137/178,76.97%)可见DHU。单因素分析显示4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131I剂量及远处转移(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年龄、甲状腺球蛋白(Tg)等11个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31I剂量(β=0.013,P=0.036)是DHU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4组间TSH、M、治疗次数及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31I剂量是DHU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与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模式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及放射线剂量。  方法  将70例临床怀疑或已知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5例, 分别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和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冠状动脉CT成像, 对两种成像模式的图像质量及放射线剂量进行评价。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匹配性良好,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组和回顾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模式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分别为99.62%和99.62%,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P=1.000);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3±0.36和1.04±0.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73, P=0.000);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的放射线剂量为(3.47±1.00)mSv, 明显低于回顾性螺旋扫描模式的(14.28±1.81)mSv(P=0.032)。  结论  对于心律齐且心率≤ 70次/min的患者, 尽管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的图像质量略差于回顾性螺旋扫描模式, 但两者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无明显差异, 而前者的有效放射剂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采用个体化对比剂注射软件P3T-PA进行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可行性。方法 将8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行CTPA检查患者按随机表分为两组:P3T组(n=40),采用P3T-PA个性化对比剂注射软件,常规组(n=40),采用常规对比剂注射方案。测量各级肺动脉(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左下肺动脉基底支、右下肺动脉基底支)CT值及CT值标准差(SD)、左心房CT值(LACTv),计算肺动脉主干(MPACTv)CT值与LACTv差值(MPACTv-LACTv)及两下肺动脉基底支SNR、CNR,记录对比剂注射流速、用量及扫描延迟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各级肺动脉CT值、SD值、MPACTv-LACTv及两下肺动脉基底支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3T组和常规组对比剂注射流速、扫描延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6±0.50)ml/s vs(4.69±0.40)ml/s,P=0.521;(13.18±1.81)s vs(14.15±4.38)s,P=0.198];P3T组对比剂用量较常规组少[(37.93±3.86)ml vs(49.27±6.76)ml,P<0.001]。结论 采用P3T-PA个体化对比剂注射软件行CTPA检查,操作简便,可精确计算对比剂用量,对比剂用量减少且图像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能谱CT snapshot assist(SSA)技术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降低患者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59例,分为SSA组及常规组,SSA组采用SSA技术扫描。比较SSA组与常规组图像质量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2,P=0.307),2组冠状动脉CTA左主干起始处的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61,P=0.951);噪声、CNR、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SA组DLP为(135.44±37.41)mGy·cm,ED为(1.89±0.52)mSv,常规组DLP为(275.57±36.59)mGy·cm,ED为(3.85±0.51)mSv,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04,P均<0.001),SSA组较常规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50.85%。结论 能谱CT的SSA技术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冠状动脉成像中可以降低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降低管电压配合不同对比剂碘流率注射方案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可行性。方法 对10只实验猪分别重复9次CCTA扫描[管电压分别为120 kV(A1)、100 kV(A2)、80 kV(A3),对比剂碘流率分别约为1300 mgI/s(B1)、1000 mgI/s(B2)及750 mgI/s(B3),两两组合成9组方案];对原始图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及IDose4重建,将A1B1+FBP重建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图像的主、客观指标。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IDose4重建较FBP重建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SNR及CNR(P均<0.001)。随管电压及碘流率的降低,图像噪声增大,SNR、CNR降低。采用IDose4重建,除A3B1、A3B2、A3B3组噪声仍明显增加外(P均<0.05),其余各组噪声、SNR、CNR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采用FBP重建,A3B1、A3B2、A3B3组及A2B3组冠状动脉远段可诊断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5),而经IDose4重建后,除A3B3组冠状动脉远段可诊断率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外,余各组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采用IDose4重建结合低管电压及低碘流率行CCTA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低剂量动态心肌灌注定量心肌血流量(MBF)与高敏肌钙蛋白(hs-TnT)峰值水平及左心室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35例发病1周内血管再通成功的STEMI患者行动态负荷CT动态心肌血流灌注(CT-MPI)检查,计算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收集hs-TnT数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其中25例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与hs-TnT水平及LVEF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动态CT-MPI平均辐射剂量为(3.30±1.12)mSv;梗死心肌区域MBF为(30.80±14.65)ml/(min·100 ml),低于参考区域的(72.80±10.70)ml/(min·100 ml)(P<0.001),心肌血容量(MBV)为(1.70±1.40)ml/100 ml低于参考区域的(4.10±2.00)ml/100 ml(P=0.02);MBF与hs-TnT峰值(r=-0.61,P=0.001)及LVEF值(r=0.46,P=0.02)显著相关,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与hs-TnT峰值及LVEF值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动态CT-MPI定量计算MBF值与hs-TnT峰值呈显著负相关,MBF值显著降低患者左心室功能亦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高危险因素人群(简称高危人群)的随访观察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CCTA检查且空腹血糖、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等生化指标及体质量指数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的80例患者,经临床干预后,间隔2年再次行CCTA检查,同时行上述生化指标及体质量指数检测,根据两次CCTA检查结果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并对2组两次生化指标、体质量指数及其变化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稳定组60例,进展组20例。进展组第1次与第2次检查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2);稳定组第2次检查体质量指数、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小于第1次检查(t=2.10、2.68、3.45、4.26、5.90,P=0.04、0.01、0.001、0.000 1、0.000 1);进展组第2次检查甘油三酯(t=2.39,P=0.02)和低密度脂蛋白高于稳定组第2次检查(t=3.98,P<0.000 1);进展组血糖变化率高于稳定组(t=-2.04,P=0.045)。结论 CCTA对于随访观察高危人群冠心病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通过加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积极干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延缓或阻止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技术定量评估慢性肾病(CKD)患者颈动脉弹性减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91例CKD患者,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60 ml/(min·1.73 m2)的1、2期者为早期组(n=44),eGFR<60 ml/(min·1.73 m2)的3~5期者为中晚期组(n=47);另选择47例无CKD且肾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并获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以ufPWV技术检测收缩起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及收缩末期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以双侧颈动脉平均值为最终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早期组PWV-ES较对照组增高(P<0.05);中晚期组cIMT、PWV-ES均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中晚期组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降低(P<0.05)。cIMT与年龄相关(r=0.216,P=0.011);PWV-BS与高密度脂蛋白相关(r=0.183,P=0.031);PWV-ES与年龄(r=0.496,P<0.001)、收缩压(r=0.338,P<0.001)、舒张压(r=0.264,P=0.002)及空腹血糖(r=0.241,P=0.004)均相关。随年龄增加,3组cIMT均呈上升趋势(P均<0.01),其中早期组cIMT与年龄相关系数最高(r=0.572);PWV-ES亦升高(P均<0.01),早期组PWV-ES与年龄的相关系数最高(r=0.698)。结论 ufPWV参数PWV-ES用于评估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优于传统指标cIMT,并对评估早期CKD患者肾功能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部低剂量CT(LDCT)辅助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CT采用常规剂量扫描(常规剂量组),随访胸部CT采用LDCT扫描方案(LD组),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评价2组图像质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2组图像质量及2种CT扫描方案X线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2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Kappa=0.65,P<0.05)LD组与常规剂量组之间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3,P=0.35)。LD组ED[(2.43±0.66)mSv]较常规剂量组[(4.02±1.03)mSv]减少约39.55%(t=0.85,P<0.01)。结论 胸部LDCT可用于临床筛查和辅助诊断COVID-19,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能降低辐射剂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基于逐层匀场技术弥散加权成像(iShim-DWI)与常规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评估iShim-DWI对膀胱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依据TNM分期将其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组(n=34)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n=36),根据术后病理分级分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n=38)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n=32)。观察常规DWI和iShim-DWI图像质量的差异。测量iShim-DWI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比较NMIBC组与MIBC组、高、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ADC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C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及高、低级别膀胱癌和T2WI、传统DWI及iShim-DW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效能。结果 2名医师对iShim-DWI图像的主观评分均高于传统DWI(P均<0.01)。NMIBC组ADC[1.12(1.06,1.18)×10-3 mm2/s]大于MIBC组[0.81(0.75,0.83)×10-3 mm2/s,Z=-6.79,P<0.01],ADC鉴别MIBC与NMIBC的AUC为0.97;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ADC[1.13(1.06,1.17)×10-3 mm2/s]大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0.80(0.74,0.82)×10-3 mm2/s,Z=-6.79,P<0.01],AUC为0.99。基于T2WI+常规DW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AUC均低于T2WI+iShim-DWI(P均<0.05)。结论 iShim-DWI有助于评估膀胱癌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且图像质量优于常规DW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在学龄前儿童胸部检查中不用镇静剂的可行性。方法 将90例胸部CT检查前评估心理状态为紧张或恐惧的学龄前患儿按扫描时间先后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患儿应用镇静剂后行常规CT扫描,开启CARE Dose 4D/CARE kV扫描模式,螺距为1.9;B组患儿应用镇静剂后行超大螺距Turbo Flash模式扫描,螺距为3.0;C组患儿不予镇静剂干预,行超大螺距Turbo Flash模式扫描。比较3组间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结果 3组间主动脉根部、脊柱后方肌肉及皮下脂肪的CT值、主动脉根部噪声、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窗、纵隔窗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均高于B组及C组(P均<0.05),B组与C组间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中,CT诊断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大螺距Turbo Flash模式扫描可缩短扫描时间、降低辐射剂量。对心理状态为紧张或恐惧的学龄前儿童检查时,可在避免使用镇静剂的同时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值评估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裸鼠胃癌原位移植瘤的疗效。方法 建立裸鼠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n=15,胃内灌注甲磺酸阿帕替尼100 mg/kg体质量)和对照组(n=15,胃内灌注无菌去离子水),治疗18天后行DCE-MRI,并定量测量Ktrans值。检查结束后,取出瘤体测量微血管密度(MVD)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对比组间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VD值(χ2=4.89,P<0.05)、VEGF水平明显减低(χ2=8.69,P<0.01),治疗组Ktrans值[(0.63±0.05)/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66±0.23)/min;t=17.05,P<0.01]。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值可作为胃癌抗血管生成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BOLD-MRI评价含碘对比剂对糖尿病肾病兔肾脏氧含量的影响。方法 对4组糖尿病肾病实验兔(每组8只)分别注射不同浓度含碘对比剂(200、240、300、350 mgI/ml,命名为200亚组、240亚组、300亚组、350亚组),对照组(n=8)注射对应剂量生理盐水,注射后1、24、48、72 h进行BOLD-MR检查,测量实验兔肾皮质、外髓和内髓的R2*值,比较不同组间及时间点间R2*值的差异。结果 注射对比剂后1 h,各组兔肾皮质、外髓和内髓R2*值均升高,24 h升至最高,之后开始下降。注射对比剂后各时间点,350亚组、300亚组、240亚组、200亚组与对照组间肾皮质、外髓、内髓的R2*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碘对比剂浓度增高R2*值逐渐增高,350亚组R2*值最高。注射后24 h,350亚组中,肾外髓R2*值高于皮质和内髓(P均<0.05)。结论 含碘对比剂可明显影响糖尿病肾病实验兔肾脏氧含量,其变化存在一定规律;BOLD-MRI可为临床合理应用对比剂和监测肾功能提供更多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椎体内裂隙对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邻近椎体骨折(AVF)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椎体强化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存在椎体内裂隙分为裂隙组(n=37)及对照组(n=135),比较2组术中资料及术后影像学特征,分析椎体内裂隙对AVF的影响。结果 裂隙组AVF发生率(54.55%,24/44),明显高于对照组(23.21%,39/168,χ2=16.39,P<0.01);其骨水泥团块状分布、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及骨水泥-骨界面液体征发生率(84.1%、43.2%、63.6%)均高于对照组(60.0%、26.8%、23.8%,χ2=8.82、4.45、25.34,P均<0.05)。裂隙组伤椎前缘压缩率>50%椎体AVF发生率(75.00%)明显高于≤50%椎体(42.86%,χ2=4.24,P=0.04),而不同椎体内裂隙位置、成分间AV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0.27,P均>0.05)。结论 伴椎体内裂隙的OVCF患者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再发AVF风险增加,对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重、术后存在骨水泥团块状分布及骨水泥-骨界面液体征者尤应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外周血CD4+Th细胞内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histon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表达水平与Th1/Th2平衡的关系,初步探讨LSD1介导的组蛋白修饰对慢性乙肝患者CD4+Th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65例,分为丙氨酸转氨酶(ALT)高水平组与低水平(≤4×ULN)组,HBV-DNA高载量(≥106拷贝/mL)组与低载量(<106拷贝/mL)组。以同期在该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为对照。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法分选CD4+Th细胞;提取CD4+Th细胞总蛋白,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LSD1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含量;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载量。结果: 慢性乙肝组患者外周血CD4+Th细胞中LSD1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人(0.52±0.21 vs 0.28±0.09,t=-7.49,P<0.001)。慢性乙肝患者中,CD4+Th细胞中LSD1表达量在ALT高水平组(n=38)低于低水平组(n=27,0.39±0.18 vs 0.64±0.16;t=-5.79,P<0.001),在HBV-DNA高载量组(n=32)高于HBV-DNA低载量组(n=33,0.69±0.08 vs 0.35±0.16;t=10.80,P<0.001)。与健康人相比,慢性乙肝组血清IFN-γ含量降低、IL-4含量增高、IFN-γ/IL-4比值减小(P<0.05)。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CD4+Th细胞中LSD1表达量与其血清ALT水平(r=-0.590)、IFN-γ水平(r=-0.379)及IFN-γ/IL-4(-0.285)负相关(P<0.01),与HBV-DNA载量正相关(r=0.880,P<0.001),与血清IL-4水平无相关性(r=0.169,P=0.102)。结论: LSD1高表达可能是慢性乙肝患者体内Th1/Th2失衡、Th1反应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并导致机体清除HBV能力减弱或抑制HBV复制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屏气三维梯度-自旋回波MR胰胆管造影(3D-Grase-MRCP)与呼吸门控触发三维快速自旋回波MR胰胆管造影(3D-Tse-MRCP)图像质量。方法 对96例疑诊胰腺或胆道疾病患者行屏气3D-Grase-MRCP和呼吸门控触发3D-TSE-MRCP序列扫描,比较2种序列图像质量评分、显示病变情况及胆总管对比噪声比(CNR)。将3D-Grase-MRCP图像分为屏气组和屏气配合不佳组,对比2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3D-Tse-MRCP图像胆总管CNR值[357.08(209.73,594.38)]高于3D-Grase-MRCP[256.14(141.54,417.87),Z=-3.01,P<0.05]。3D-Grase-MRCP图像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及肝内胆管主要分支评分均高于3D-Tse-MRCP(P均<0.01),显示胆囊结石(n=42)和胆囊管结石(n=7)更清晰(P均<0.05);屏气组(n=68)3D-Grase-MRCP图像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胰管及肝内胆管主要分支质量评分均高于屏气配合不佳组(n=28,P均<0.01)。结论 屏气3D-Grase-MRCP图像质量及显示病变优于呼吸门控触发3D-Tse-MRCP,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结果,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D)累及冠状动脉超声表现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因ADD接受Bentall手术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CTA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AAD是否累及冠状动脉将分为累及组和未累及组,比较组间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表现及预后差异。结果 148例AAD中,34例累及冠状动脉(34/148,22.97%,累及组),多累及右冠状动脉(33/34,97.06%),114例未累及冠状动脉(未累及组)。累及组AAD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28/34,82.35%,χ2=5.52,P=0.02),其晕厥或肢体障碍发生率高于未累及组(χ2=6.47,P=0.01)。累及组多见左心室壁增厚(23/34,67.65%,χ2=4.692,P=0.030)、左心室壁运动减低(14/34,41.18%,χ2=4.481,P=0.034),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左心房增大发生率均低于未累及组(χ2=4.509、6.114,P=0.034、0.013)。围手术期53例患者死亡(53/148,35.81%),累及组死亡率(13/34,38.24%)与未累及组(40/114,3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3,P=0.737)。累及组心力衰竭发生率(6/13,46.15%)高于未累及组(7/40,17.50%,χ2=4.352,P=0.037)。结论 ADD常累及右冠状动脉,超声心动图多见左心室壁增厚及室壁运动减低;围手术期易发生心力衰竭致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