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疼痛行为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BTX-A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疼痛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完全弗氏佐剂组(模型组)和BTX-A组,每组20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均于左后肢踝关节腔注射50 μl CFA建立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关节腔内注射50 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左后肢踝关节腔注射20 μl生理盐水,BTX-A组大鼠注射20 μl 5 U BTX-A。于造模前1天、造模后第1,3,7,14,21天及给药后第1,3,7,14天对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进行测定;并于测试后取出相应时间点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表达及IBA-1免疫阳性细胞(IBA-1-IR)数量;另采用ELISA法、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脊髓水平TNF-α蛋白及TNF-α mRNA表达情况。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BTX-A组踝关节腔注射BTX-A后第3天时其机械痛撤足阈值及热痛阈潜伏期均明显增加,直到注射后第14天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水平IBA-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IBA-1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下调(P<0.01);TNF-α蛋白及TNF-α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BTX-A可减轻 CFA诱导的关节炎疼痛,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及TNF-α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oNT-A)关节腔注射对佐剂性关节炎疼痛大鼠镇痛效果与背根神经节(DRG)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关系,并检测其逆向轴浆运输的情况。 方法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和E五组,每组18只大鼠。分组后A组注射50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而B、C、D、E组大鼠左后肢踝关节腔注射50μL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作为模型组。建模3周关节炎疼痛模型逐渐稳定后,A组和B组大鼠关节腔内注射20μL生理盐水,而C、D和E组大鼠关节腔内注射不同剂量20μL的BoNT-A,即A组为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20μL生理盐水;B组为模型组+关节腔内注射20μL生理盐水;C组为模型组+关节腔内注射1U的20μL BoNT-A;D组为模型组+关节腔内注射3U的20μL BoNT-A;E组为模型组+关节腔内注射10U的20μL BoNT-A 。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1、5、14和21d和给药后1、3、5和14d,对各组大鼠进行机械痛阈和肌力评分测试;应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法观察DRG中CGRP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细胞数变化,以及观察BoNT-A的水解产物裂解的突出相关蛋白-25kDa(cl-SNAP-25)是否存在于DRG中。 结果与A组相比,B、C、D、E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肌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大鼠DRG中的CGRP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01);与B组相比,BoNT-A注射5d后D组和E组大鼠的机械痛阈显著提高(P<0.001),而14d后C组的机械痛阈亦显著提高(P<0.01);BoNT-A注射3d后,D组和E组大鼠DRG中的CGRP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1),C组14d后DRG中的CGRP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1);D组与E组相比,机械痛阈、CGRP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细胞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和D组肌力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BoNT-A注射5d后,肌力评分显著下降(P<0.001);免疫荧光检测到DRG中存在cl-SNAP-25。 结论BoNT-A通过减少DRG中CGRP的表达,减轻关节炎疼痛且存在剂量依赖性;BoNT-A可以通过逆向轴浆运输到达DRG。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氯胺酮及可乐定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组(NS组)、可乐定组(CL组)、氯胺酮组(K组)及氯胺酮+可乐定(KC组)组,每组12只.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法(CCI)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K组、CL组和KC组于术后3~14d每天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10mg/kg)、可乐定(1m/kg)、氯胺酮(5mg/kg)+可乐定(0.5m/kg),S组和NS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d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值,术后3、7、14d测定痛阈值后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断头处死,取腰段脊髓(L4~L6)背根神经节(DRG),采用逆转录PCR法(RT-PCR)检测GAP-4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NS组、K组、CL组和KC组术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NS组、K组和CL组DRG中GAP-43mRNA表达上调,KC组仅在术后3d DRG中GAP-43mRNA表达上调(P<0.05);与C组比较,K组、CL组和KC组术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DRG中GAP-43mRNA表达下调(P<0.05);与K组和CL组比较,KC组术后7、14d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DRG中GAP-43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氯胺酮与一定剂量的可乐定联合应用能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减少大鼠脊髓DRG中GAP-43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协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BTX-A)在骨性关节炎模型中的镇痛效果及疼痛相关物质在脊神经节的变化,为其临床治疗骨性关节炎疼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右膝关节腔内注射4%木瓜蛋白酶溶液0.3ml建立膝骨性关节炎(KOA)的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于第2天随机分为2组:BTX-A组(n=10):关节腔内注射5μl BTX-A 0.1IU;WFI组(n=10):关节腔内注射5μl注射用水;Sham组(n=10):非关节炎模型组。注射后第1、3、5天后检测疼痛行为学、热痛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神经节钠离子通道1.8(Nav1.8)蛋白的表达。结果:自发疼痛行为分析显示大鼠骨性关节炎引起步态异常,与WFI组相比,BTX-A组的大鼠异常步态改善明显,注射后5天与1、3天相比较,自发疼痛行为改善的愈明显;BTX-A组大鼠右足热痛阈升高(P0.05),脊神经节Nav1.8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BTX-A可能通过下调脊神经节Nav1.8蛋白的表达,减少中枢致敏,减轻关节疼痛,提高痛阈,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疗法对脑外伤大鼠神经功能及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 只,除假手术组大鼠8 只(A组)外,其余大鼠采用改良Feeney 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大鼠分为穴位注药组(B 组)、穴位注水组(C 组)、腹腔给药组(D组)和腹腔注水组(E 组)各8 只,造模后每日分别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胞二磷胆碱或生理盐水,连续14 d。于伤前及伤后第8、14、15、22 天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旷场实验,28 d 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GAP-43 水平。结果B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改善和旷场试验评分均优于C、D、E组(P<0.05)。B组大鼠脑组织GAP-43 阳性表达多于C、D、E组(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可促进脑外伤大鼠GAP-43 蛋白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6.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和功能维持起到调控作用.目的:进一步验证不同剂量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源性痛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脊髓中Fos蛋白的影响.设计、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完成.材料: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2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及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4, 8,16 μg组,每组18只.方法:72只大鼠结扎左侧坐骨神经制备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4, 8,16 μg组,造模后分别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4,8,16 Pg/(kg·d).主要观察指标:①于术前和术后第1,2,3,5,7,10,14天进行行为学观察和机械性痛阈测定.②于术后第2.7,14天各组分别处死大鼠各6只,取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脊髓中Fos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出现自发抬足、舔足等自发痛表现,术后第3天起开始出现痛阈下降,第14天达最低值,而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组大鼠没有自发痛表现,没有出现机械性痛阈的低常期,第10,14天模型组大鼠痛阈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组大鼠术后第1天机械性痛阈普遍升高;注射神经生长因子16 Pg组大鼠术后第1天机械性痛闽比其他各组低(P<0.01),第2天机械性痛阈恢复至术前水平,低于注射神经生长因子4 Pg组(P<0.05).术后模型组大鼠脊髓Fos蛋白表达进行性升高,而其他各组大鼠脊髓中仅有少量Fos阳性神经元,模型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后第2天注射神经生长因子16 μg组大鼠脊髓Fos蛋白表达最低,与模型组和注射神经生长因子4 P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神经源性痛有治疗作用,且大剂量较小剂量作用更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中F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吗啡对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P2X3受体的激活和表达的影响,同时探讨合并应用P2X3受体特异性抑制剂A-317491对大鼠鞘内吗啡耐受的影响。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每组7只:M3组,吗啡3天,每天单次鞘内给15μg/10μl吗啡,继而用10μl生理盐水冲管;M5组,吗啡5天(剂量及给药方式同前);M7组,吗啡7天(剂量及给药方式同前);M+A组,A-317491合并吗啡7天,每天单次鞘内注射抑制剂A-317491(15μg/10μl),30 min后给吗啡(15μg/10μl),每次给药后用10μl生理盐水冲管;A组,A-317491 7天,每天单次鞘内给抑制剂A-317491(15μg/10μl),继而用10μl生理盐水冲管,连续7天;S组,每天单次鞘内给20μl生理盐水。每次给药前及给药后30 min动态检测大鼠后肢50%缩爪阈值,以及热痛阈甩尾潜伏期,以评估吗啡耐受的发生。于给药后第8天测定痛阈后将大鼠处死,取L3~5节段背根神经节(DRG)进行蛋白印记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察DRG中P2X3的蛋白及免疫阳性细胞表达。结果:(1)鞘内给予P2X3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317491可明显延缓大鼠吗啡耐受的发展;(2)鞘内给予吗啡可致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中P2X3受体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的增加;3、慢性鞘内吗啡处理可激活DRG神经元中P2X3受体的表达,而给予A-317491后可以抑制这种表达的增加。结论:鞘内慢性吗啡处理可激活大鼠DRG神经元中的P2X3受体的表达,而选择性抑制P2X3受体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l PAG)中5-羟色胺7(5-HT7)受体活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均分为5组:正常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CCI组)、假CCI组、CCI加AS-19和CCI加SB-269970组。制备CCI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l PAG中5-HT7受体蛋白表达情况;在CCI大鼠l PAG中微量注射5-HT7受体特异性激动剂AS-19(6μmol/0.3μl)以及特异性拮抗剂SB-269970(3μmol/0.3μl)后观察药物对CCI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结果: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下降伴l PAG中5-HT7受体蛋白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CI大鼠l PAG注射AS-19后,机械痛阈显著上升(P<0.001)且可被预先注射SB-269970所抑制。结论:l PAG中5-HT7受体活化后通过激活机体内源性镇痛系统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脊髓5-羟色胺能通路对大鼠骨癌痛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70只,体重160~180 g,随机分组。骨癌痛组大鼠于胫骨骨髓腔注射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细胞悬液10μl制备癌痛模型。假手术组于骨髓腔注射D-hank's液10μl。大鼠造模后第10天行鞘内置管,第14天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5-羟色胺选择性神经毒素5,7-DHT。鞘内给药前1天和给药后5天每天测定机械痛阈。鞘内给药后第3天取脊髓背角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羟色胺含量。大鼠测痛结束后行胫骨X线摄片,观察肿瘤导致的骨破坏程度。结果:X线片显示骨癌痛大鼠术侧胫骨可见肿瘤生长导致的骨皮质大片缺损。与鞘内给予生理盐水的骨癌痛组大鼠相比,骨癌痛组大鼠鞘内给予5,7-DHT后机械性痛觉超敏显著缓解(P<0.05),缩爪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鞘内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的大鼠相比,鞘内给予60μg的5,7-DHT可以显著的降低脊髓背角中5-羟色胺含量。结论:本实验证实了鞘内注射5,7-DHT选择性消除脊髓5-羟色胺可显著缓解骨癌痛大鼠的疼痛,说明脊髓背角中5-羟色胺含量的增加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时完全弗氏佐剂(CFA)致痛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结(DRG)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致痛组、PD1组和PD10组.疼痛模型采用大鼠足底注射CFA 100μL.对照组及单纯致痛组经椎管内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10μL,每日2次.PD1组和PD10组分别经椎管内给予PD98059 1μg或10μg,每日2次.测定大鼠每日痛阈变化,3 d后RT-PCR法检测大鼠DRG内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注射CFA致痛后各组大鼠痛阈均显著降低,PD1组与PD10组大鼠痛阈均较单纯致痛组显著升高,PD1组与PD10组痛阈升高差异无显著性.单纯致痛组DRG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和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D1组、PD10组.除PD1组DRG中GLT-1表达高于对照组外,PD1组、PD10组及对照组DRG中GLT-1与EAAC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鞘内给予PD98059可减轻大鼠足底注射CFA引起的疼痛反应并减低致痛侧DRG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oNT/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钠通道Nav1.3和功能性钠电流的影响。 方法 建立保留性神经损伤(SNI)病理性疼痛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根据注射溶液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注射组(注射生理盐水)和BoNT/A注射组(注射BoNT/A),每组9只;另取9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只分离暴露坐骨神经分支,但不做神经结扎手术。术后第5天在一侧足底皮下注射BoNT/A(7 U/kg和15 U/kg)或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给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大鼠机械撤足阈值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观察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BoNT/A对各组大鼠DRG神经元中Nav1.3蛋白表达的影响,用电生理膜片钳检测BoNT/A对各组大鼠功能性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电流的影响。 结果 足底皮下注射BoNT/A可显著升高外周神经损伤后下降的机械触痛阈(P<0.001),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SNI术后DRG神经元中Nav1.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01),BoNT/A干预后第7天和第14天的Nav1.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BoNT/A可降低SNI术后增大的TTX-S钠电流(P<0.05)。 结论 BoNT/A可调控Nav1.3钠通道蛋白表达,影响功能性TTX-S钠电流,发挥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曲马多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机械痛敏、背根神经节(DRG)SP和CGRP表达、胃液pH和胃窦粘膜的影响。方法:22只雄性SD大鼠,建立右侧CCI模型,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n=6)、曲马多1 mg/kg组(T1组,n=8)和曲马多4 mg/kg组(T2组,n=8)。自术后第8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曲马多1 mg/kg和4 mg/kg灌胃,每日两次共7天。观察大鼠后肢机械痛阈,L4~5 DRG SP和CGRP表达,胃液pH值和胃窦粘膜变化。结果:(1)灌胃第3天和第7天,T1组和T2组右后肢痛阈与NS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2)灌胃第7天,右侧DRG SP和CGRP表达与NS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3)灌胃后第3天和第7天,T1组和T2组胃液pH值显著升高(P<0.05),且胃窦粘膜未见异常。结论:曲马多降低CCI大鼠机械痛敏,减少DRG SP和CGRP表达,提高胃液pH值,对胃窦粘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对胡须体觉皮层局灶性脑缺血大鼠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8)及电针组(n=8)。于造模成功后第3天,电针组予电针百会(DU20)和风府(DU16)30 min,每天1次。造模前1 d,给药后3 d、7 d和14 d,应用角落测试进行行为学检测;给药后14 d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梗死周边区PTEN、GAP-43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针组向右转的次数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01)。模型组GAP-43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升高(P0.05)。模型组PTEN表达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460),电针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PTEN和增加GAP-43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舒芬太尼鞘内注射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骨癌痛大鼠痛阈及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舒芬太尼组。后2组利用乳腺癌细胞腹水制备胫骨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射加热灭活后的死细胞。模型组和舒芬太尼组在建模后15d内每天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舒芬太尼。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建模后第12和14天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增加(P<0.01),且出现机械性异常疼痛痛阈降低,热刺激后爪退缩潜伏时间缩短(P<0.01);而与模型组比较,舒芬太尼组大鼠,在注药后第12和14天脊髓背角浅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降低(P<0.01),且机械刺激痛阈提高以及热刺激后爪潜伏期延长(P<0.01)。提示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骨癌痛大鼠具有明显的抗伤害效应,其机制与抑制大鼠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及舒芬太尼联合鞘内注射对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对照组(CCI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舒芬太尼组(Suf组);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DS组).Dex组、Suf组、DS组分别于术后1~14d每天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2 μg/(kg.d)、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1 μg/d、Dex 1 μg/(kg.d)+Suf 0.5 μg/d;各组药物总容量均配成20μl,CCI组注射等体积0.9%生理盐水.每组分别在术前、术后l、3、7、14d给药30 min后,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于术后第7、14d痛阈值测定后,分批提取大鼠L4~6节段脊髓(n=5/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Dex组、Suf组及DS组术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显著降低(P<0.05),术后7 d c-fos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CCI模型组相比,Dex组、Suf组及DS组在术后3d、7d、14 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显著升高(P<0.05),c-fos蛋白表达水平在术后7d差异显著(P<0.05).与DS组相比,Dex组及Suf组在术后3d、7d、14 d机械痛阈及热痛阈显著降低(P<0.05),c-fos蛋白在术后7d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鞘内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及舒芬太尼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显著的协调镇痛作用,能有效缓解CCI模型大鼠的机械痛敏及热痛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检测大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造模前后大脑功能活动变化。方法将16只成年健康雌鼠随机分为2组:L5\L6左侧神经根受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模组(LDH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分别在造模前1天和造模后2、7、14、28天进行左后足机械性痛阈、左后足热痛阈和双足平衡试验等行为学检测。对大鼠进行造模前1天和造模后28天的大脑静息态fMRI扫描,计算ReHo值变化。结果造模后2天开始至28天LDH组机械性痛阈、热痛阈均较造模前显著下降,双足负重差显著增加;Sham组造模后左侧后足机械性痛阈稍有下降,但与造模前相比未发现显著差异。造模后28天LDH组大鼠右侧大脑半球体感皮质、运动皮质等感觉运动相关脑区的ReHo值较造模前显著降低,而右侧丘脑背外侧、左侧海马背外侧ReHo值显著增加。Sham组大鼠大脑ReHo值未发生显著改变。结论大鼠在LDH造模后,患侧后肢痛阈下降、肌力下降。患肢对侧大脑半球的感觉运动相关脑区局部一致性显著下降,痛觉传导、感觉记忆等相关脑区局部一致性显著增加。这些可能与患肢感觉运动相关大脑功能下降、而疼痛处理相关的神经活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源性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L5~6脊神经结扎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假手术组(n=10);单纯脊神经结扎(spinal nenre ligation,SNL)组(n=10):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GDNF治疗组(n=10):蛛网膜下腔注射GDNF.大鼠脊神经结扎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行为学评估,以引起50%缩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5min内在5±1℃冷板上的缩足次数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结果:各组术前基础机械痛阈和冷刺激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SNL组术后第1d开始出现机械痛阈和冷刺激痛阈降低(P<0.05),一直持续到第14d,GDNF组术后7、14d时冷刺激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NL组相比,GDNF组术后第3d时机械痛阈升高,第5d时冷刺激痛阈升高(P<0.05),均持续到术后14d.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GDNF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性痛敏和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蛇毒神经生长因子(vNG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体重220~280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vNGF组(再分为25U、50U、100U3个剂量组)。所有大鼠侧脑室注药7d后处死。大鼠模型分别观察:按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GAP-43的表达。结果神经功能评分:假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为0分,其余各组均出现神经功能缺损,vNGF组大鼠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除假手术组外各组GAP-43均有表达。vNGF组的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vNGF组25U组GAP-43表达增加,50U组表达继续增高,100U组表达最高。结论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NGF能增强GAP-43的表达,对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同时通过测定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探讨r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 方法共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假手术组7只大鼠仅暴露和游离坐骨神经,不予结扎;手术组21只大鼠经手术结扎坐骨神经制作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成功后又随机分为假治疗组、低频rTMS组(1Hz)、高频rTMS组(20Hz),每组7只。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rTMS治疗,连续10d,刺激疼痛对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M1)。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对大鼠疼痛行为学表现及DRG内nNOS表达进行测量比较。 结果造模后第3天,手术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疼痛行为学表现,机械痛缩爪阈值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P<0.05)。rTMS治疗后,高频rTMS组机械痛缩爪阈值较假治疗组升高(P<0.05),而低频rTMS组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假治疗组和低频rTMS组损伤侧DRG内nNOS阳性表达明显增加,且主要位于中、小细胞,少量表达于大细胞。与假治疗组比较,高频rTMS组DRG内nNOS阳性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低频rTMS组无此改变。高频rTMS组大鼠疼痛改善程度与相应水平DRG内nNOS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有DRG内nNOS的表达增加;高频rTMS可以通过降低DRG内nNOS的表达而缓解疼痛,低频rTMS则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督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多中心急性脊髓损伤打击器建立Sprague-Dawley 大鼠T11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对照组(A 组,n=18)和督脉电针组(B 组,n=18)。造模后1 周,B 组接受督脉电针治疗每天1 次。两组大鼠于造模后1、2、4、8 周行BBB 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造模后2、4、8 周,采用RT-PCR检测GAP-43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AP-43 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与A组比较,B组BBB评分明显升高(P<0.01),GAP-4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GAP-43 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督脉电针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GAP-43 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