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颈部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神经鞘瘤均为单发的实质性低回声肿物,可伴有囊性变,呈类圆形,边界清晰,有包膜,内部可探及点状或线状血流信号,呈高阻型动脉血流频谱;颈动脉体瘤为单侧或双侧发生的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实质性低回声肿物,使颈内外动脉间间距增大,包绕颈总动脉和(或)颈内外动脉,内部血流极为丰富,呈低阻型动脉血流频谱.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对颈动脉体瘤与颈部神经鞘瘤临床诊断的作用,以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9年4月抚顺市中医院收治的36例颈动脉体瘤以及24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诊断确诊,对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二维声像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肿瘤中,图像中未见明显的包膜,肿瘤边界较为清晰,形状相对规则,呈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瘤位置均在颈总动脉分叉位置的平面,包围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起始位置,颈总动脉分叉角度较大,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起始位置距离加大。29例颈动脉体瘤的肿块图像内部可见明显的血流信号,表现为低阻动脉频谱;6例肿瘤的肿块图像内部可见较少的点、线状的血流信号;1例肿瘤的肿块图像没有明显的血流信号。24例颈部神经鞘瘤中,图像中可见明确的包膜,肿瘤边界清晰,形状较为规则,呈低回声或囊实混合回声。3例肿瘤位置为颈动脉分叉位置的平面,包围颈总动脉分叉的平面,颈总动脉分叉角度较大;4例肿瘤的位置为锁骨上窝;17例肿瘤的位置在颈总动脉的附近,没有包围颈总动脉。15例肿瘤的肿块图像内部可见部分点、线状的血流信号;9例肿瘤的肿块图像内部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结论颈动脉体瘤与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影像学图像都存在一定的特征,在没有典型的临床特征情况下,以声像图特征进行参考诊断,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诊断,在颈动脉体瘤与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对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4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部肿瘤患者术前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对颈部神经鞘瘤病灶的检出率100%,准确率93.8%,特异性92.9%,敏感性94.9%,阳性预测值90.3%,阴性预测值96.3%。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体表部位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7例体表部位神经鞘瘤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超声检查记录肿块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内部及周边回声、边界、包膜、后方回声、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结果97例神经鞘瘤(四肢53例,颈部19例,体表其他部位25例)具体如下:(1)病灶数量:97.9%(95/97)的病例为单发病灶;(2)肿块包膜:边界清晰,所有肿块均见较完整或完整的包膜回声;(3)肿块内部回声:71例肿块(73.2%,71/97)内部为均匀或不均实质性低回声;26例(26.8%,26/97)肿块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暗区,其中有12例"呈蜂窝"样改变,另有3例为囊性;(4)"鼠尾征":71例肿块一端或两端见"鼠尾征";(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71例(73.2%,71/97)肿块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97例中71例术前超声提示神经鞘瘤,超声总体诊断符合率为73.2%(71/97)。误诊及未明确诊断的情况:颈部4例误诊为肿大淋巴结;颈部2例误诊为颈动脉体瘤;四肢3例误诊为神经纤维瘤;腘窝处有3例误诊为腘窝区囊肿;下肢2例误诊为纤维瘤;12例仅限于超声物理诊断,未能提示神经鞘瘤。颈部与四肢两组共72例,其中颈部19例中12例超声提示符合病理,四肢53例中45例超声提示符合病理。四肢组神经鞘瘤的超声提示符合率(84.9%,45/53)高于颈部组(63.2%,12/1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 结论多数体表部位神经鞘瘤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高频超声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率;四肢部位较颈部诊断准确率更高;当声像图缺乏特征性表现时,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部神经鞘瘤CT诊断及鉴别诊断问题。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临床及CT资料。结果 病灶呈形态规则、边缘清楚光滑肿块,较小病灶密度均匀,较大病灶内可有囊变及坏死,甚至完全囊变。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受压并可将两者分离。结论 CT发现颈动脉鞘区肿埠块,临床表现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 ,对住院治疗 2 4例病例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 18例 ,误诊 6例。其中腮腺区 4例误诊为混合瘤 ,颈部 2例误诊为颈动脉体瘤和横纹肌肉瘤。所有病例 ,肿瘤经手术顺利摘除。结论 :神经鞘瘤依据病史、体征及综合辅助检查 ,易诊断。注意与混合瘤、颈动脉体瘤鉴别。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颈动脉体瘤与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与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各4例,总结各自的DSA、MSA、MS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分析误诊原因。结果:颈动脉体瘤区别于神经鞘瘤的DSA特征为:瘤体染色早,旦迅速浓染;增强MSCT特征为:瘤体迅速显著强化。神经鞘瘤区别于颈动脉体瘤的DSA特征为:瘤体染色晚,在静脉期,且染色淡,或几乎不染色;增强MSCT特征为:瘤体强化不明显,且呈“斑驳”样改变。本组1例来源于颈交感干的神经鞘瘤,术前DSA误诊为颈动脉体瘤,误诊的原因为:仅注意瘤体的部位、颈内、外动脉移位特征,而忽视了瘤体的血供、染色、强化等主要特征。结论:颈动脉体瘤与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的DSA、MS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明显不同,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颌面部、颈部神经鞘瘤的声像图表现及两者间的差异,旨在进一步提高颌面部、颈部神经鞘瘤超声提示的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25例颌面、颈部神经鞘瘤的声像图特点,其中颌面部11例,颈部14例;分析颌面部与颈部神经鞘瘤在超声表现上的差异,并对其超声提示符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颌面、颈部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境界清晰的椭圆形团块,内可伴有散在液性无回声区,“鼠尾征”为其特征性超声表现.25例颌面、颈部神经鞘瘤总体的超声提示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56.0% (14/25),其中颌面部提示符合率21.4%(3/14),颈部为78.6% (11/14),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颌面部神经鞘瘤的超声提示符合率较低;加强对颌面部神经鞘瘤的认识可有效提高总体超声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神经鞘瘤是周围神经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常见于颈部、四肢、躯干等浅表部位.本组回顾分析20例神经鞘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旨在提高超声对神经鞘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动脉体瘤中的应用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超声诊断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例患者超声均表现颈动脉分叉处实性低回声团块,超声诊断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后对照,10例颈动脉体瘤与病理结果符合;误诊1例,病理结果为神经鞘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可作为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颈部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7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27例患者共29个肿块,超声声像图表现:(1)肿块包膜:25个肿块有完整高回声包膜。(2)肿块内部回声:24个肿块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10个肿块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液性区,其中1个呈筛网样。(3)"鼠尾征":3个肿块一端或两端呈"鼠尾征"。(4)椎旁肿块:3个肿块位于椎管旁,形态不规则,包膜显示不完整。(5)肿块神经来源:11例(11个肿块)明确了神经来源。(6)血流信号:多数肿块血流信号较丰富,Ⅱ级及以上占69.0%(20/29)。误诊情况:9个肿块因未扫查到"鼠尾征"、内部无液性区误诊为肿大淋巴结,2个肿块因血流信号较稀疏误诊为神经纤维瘤,1个肿块因与病变的甲状腺分界不清误诊为甲状腺腺瘤,1个肿块呈筛网状误诊为淋巴管瘤,1个肿块因位于咽旁间隙误诊为恶性肿瘤,1个肿块因位于颈动脉分叉处误诊为颈动脉体瘤。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1.4%(12/29)。结论当声像图同时显示"包膜完整"、"液性区"、"鼠尾征"等特征性表现,超声可对神经鞘瘤作出正确诊断,并可根据肿块不同分布部位推断其神经来源。神经鞘瘤声像图特征性表现较少,术前超声诊断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2.
颈部颈丛和臂丛神经鞘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提高超声对颈丛和臂丛神经鞘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10MHz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0例颈部椎帝间隙神经鞘瘤(颈丛12例,臂丛28例)与周围组织关系进行探查,从而准确解剖定位。结果:颈丛和臂丛神经鞘瘤均位于椎旁间隙。颈丛神经鞘瘤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及其上方,头长肌或前斜角肌后外方;而臂丛神经鞘瘤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以下,紧贴前斜角肌后或后外方,颈横动脉横跨前斜角肌表面向肿  相似文献   

13.
颈部神经鞘膜瘤的超声诊断及其价值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应用超声诊断检查了41例颈部神经鞘膜瘤患者,其中17例还应用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瘤体内的血供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示:超声显像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其诊断结果经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正确率为94.4%。认为超声对该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简便、迅速、准确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分型、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1996年11月-2006年2月收治的颈动脉体瘤9例,其中ShamblinⅠ型4例,Ⅱ型1例,Ⅲ型4例,术前均行DSA。单纯瘤体切除4例,瘤体切除并颈外动脉结扎1例,瘤体切除并颈内静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迷走神经切除1例,瘤体、颈外动脉切除并颈内、颈总动脉端端吻合2例,瘤体、颈外动脉切除并颈总-颈内动脉自体静脉移植术1例。结果1例手术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后3d死亡;2例舌下神经损伤,其中暂时性舌瘫1例,永久性舌瘫1例。结论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断和指导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根据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疗效佳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CT检查6例,其中4例作增强扫描,MR检查10例,其中8例作增强扫描,结果:根据CT和MRI表现颈静脉孔神经鞘瘤分为A,B,C三型,A型4例,B型1例,C型5例。神经鞘瘤易发生囊变,注射造影剂后肿瘤不均匀强化。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更全面地为临床提供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所需要的信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超声对颈部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回顾分析21例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21例病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常规进行二维超声检查,记录其大小,回声类型,边界,均匀度,后方回声等声像图表现,其中10例应用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肿瘤的血供情况。结果 21例颈部神经鞘瘤均为单发,声像图以低回声多见,伴有退行性变者,可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肿瘤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多为不均匀成欠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其血供丰富。结论 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对胃小间质瘤与胃小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我院并通过免疫组化或病理证实的胃小神经鞘瘤22例和胃小间质瘤63例,均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分析两组肿瘤形状、形态、发病部位、生长方式、病灶内低密度影、强化方式与程度。结果:胃小间质瘤和胃小神经鞘瘤形态、发病部位、生长方式、病灶内低密度影、强化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形状、强化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小神经鞘瘤与胃小间质瘤相比,CT扫描多表现为腔内外或腔外生长、强化均匀、胃底发病,多排螺旋CT能较好的鉴别诊断出胃小间质瘤与胃小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MRA)在颈动脉体瘤(CBT)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组患者术前均常规行B超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并与外科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总结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Doppler超声提示肿瘤内部血供丰富,对肿瘤定性方面不够准确,其中1例误诊为颈动脉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8%。CMRA提示24例CBT均为Shamblin I型和II型,CMRA影像学资料可清晰显示颈动脉体瘤的大小、病变累及范围及其与颈内、外动脉的关系,全组患者的CMRA影像学诊断均为术中所见以及术后病理诊断所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CMRA是临床诊断CBT的重要手段,也是对该病进行临床分型和术前制订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可疑CBT患者,术前应常规行CMRA检查。  相似文献   

19.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颈动脉体瘤二维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见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边缘规则或呈分叶状。肿瘤较小时,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使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大,形状多较规则;肿瘤较大时,常围绕血管生长。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所有肿瘤内均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以动脉血流为主,能清晰地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颈动脉体瘤具有无创、安全、特异性强等特点,有利于同颈部其他性质包块的鉴别诊断,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舌下神经鞘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舌下神经鞘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颈部舌下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与其他神经来源的颈部神经鞘瘤一样,表现为肿瘤包膜完整,内部呈低回声且分布均匀,边界清晰,部分可在肿瘤长轴端看见梭形高回声,肿瘤内血流不明显或仅有稀疏血流。3例患者肿瘤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分别位于肿瘤内外侧,肿瘤紧贴颌下腺,位于颌下腺的外侧或下方,在二腹肌上方。结论了解舌下神经鞘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可提高超声对舌下神经鞘瘤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