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政治伦理观不仅是古代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医理论的支柱之一。在中医的命名学上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用职官来代指五脏六腑的性能。比如,“心者,君主之官”,心的职能相当于至高无上的君主;“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其职能近似于宰相,主宣发和肃降;“脾胃者,仓廪之官  相似文献   

2.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这是讲膀胱的正常功能“藏津液”,但是尿液的排出,则需依赖“气化”。从病理来看,如果膀胱“气化”不利,则尿液必不能正常排泄。  相似文献   

3.
脏象 [原文]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8岁,已婚,农民,湖南桂阳县人,因剧烈腹痛半年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开始在上腹部,以后蔓延至剑突下及下腹部,并向腰背部放射。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痛剧时如“刀割样”,夜间和仰卧位为甚,俯卧位减轻,与饮食无关,一般止痛剂效果不显。不伴恶心呕吐,也无返酸嗳气。曾在外院作钡餐、钡灌肠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拟诊“肠系膜淋巴腺结核”、“钩虫病”、“植物神经官  相似文献   

5.
刺营,俗称针刺放血,亦称营刺、刺络或络刺,即以出血为目的的针刺疗法。吾师谢强教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认为称刺营更为恰当,在3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极为强调刺营,将刺营法运用于咽喉急症,疗效卓著。试略论之:1理论渊源“刺营”“﹑刺络”皆出自《内经》。《灵枢·寿夭刚柔》谓“刺营者出血”。《灵枢·官针》言“: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今人习称刺络或络刺者,乃源于《灵枢·经脉“》: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  相似文献   

6.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是思维过程中同一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侧面,都属于“神”的范畴。肝因其藏魂,魂能“随神往来”;肝藏血而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故心与肝在思维活动中的关系十分密切。也正因为如此,于是有人认为谋虑亦属于魂的作用之一。但是,由于《素问·灵兰秘典论》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的专论,所以把肝谋胆断作为专题来研讨就是很有必要的了。肝与心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血;相近的作用——神与魂。胆呢?胆与心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这表现于:首先,心与胆都是“藏精汁”的脏器。《难经·四十二难》…  相似文献   

7.
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康复医学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在奴隶社会时,商殷都废墟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已有“疾言” (语言障碍或失语症 )、“疾耳” (耳鸣或听力障碍“疾首” )(头痛 ),以及使用针灸、按摩、导引、热熨等属于康复内容的记载。这些虽然是一种原始的医疗活动,但已孕育着传统康复医学的胚芽。聋盲喑哑跛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痰,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止之谓养痰”还将鳏寡孤独“而合和之”。把残废病人和心理伤残者收容起来集中进行调养、调治残废人的专门机构,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康复中心。宋代,官…  相似文献   

8.
排便与吃饭,同样是人的生存所必需,缺一不可。按照中医的理论,进食后,通过胃的熟腐,脾的运化、将其精微部分输送全身,同时,通过胃的下降作用,将其渣滓下运到大肠变为粪便,以出于谷道。《内经》认为排便属大肠的功能,故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的论述。如因燥热津枯内结,气  相似文献   

9.
姚菁 《康复》2014,(3):57-57
黄老伯最近频频跑厕所,半小时就要小便一次。原来,他是水杯不离身,300毫升的水杯每隔15分钟就要喝上半杯。“医生说我血粘度高,将来可能有血管梗死的危险。所以让我多喝水降低血粘度。”黄老伯还说,他的家庭医生特别关注血粘度这个指标。多次向他提及.看来血粘度很重要。血粘度在检N,6血管状况中,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绝非是不可获缺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10.
门口响起了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先生回来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闯进厨房来拥我,而是半躺在沙发上发呆,衣服上血迹斑斑。我惊住了。忙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了?”他吸了,一口烟,“没什么,你先吃吧,我休息一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先哲很早懂得了调节情绪以治病的道理,《诗经·国风·击鼓》有云“驾车出游,以写我忧”,枚乘《七发》有登高远眺以此获得乐观豁达之心境的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病中五绝》中云:“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红楼梦》两位主人公黛玉、宝玉曾患心病,曹雪芹笔下及时开出救命之心药。正如新安医家程履新所云:“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人为万物之灵,心为人身之主,主明则众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生种种病生,心安种种病安。古哲云心病还将心药医,又岂草木金石之所能代治哉!伤于曲蘖者断酒方瘥,纵于淫荡者戒欲许安,窒于忧郁者潇洒方起,若不原其情而求其本,虽坐扁鹊于堂,无有裨也。”(《山居本草》)今日社会竞争激烈,灾难频仍,抑郁症、疑病症等精神疾病、心理疾患发病率不断上升,医学领神性疾病的干预和治疗,对于促进人的健康和谐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所谓草木无情人有情,解铃还须系铃人,人文关怀有胜于药物之功用也。历代许多著名医家都开出过净化心灵的妙药良方。昆明华亭寺里有一张著名《心药方》,有十味妙药,特附录之以供参考:“好肚肠一根,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阳全用,方便不拘...  相似文献   

12.
从有关著作来看,白术是傅氏最为繁用之药.据初步统计,“女科”用白术达48方,“男科”达69方“儿科”为14方。考其所治病证,数亦逾百。“多诊识脉,屡用达药”,是名医宝贵经验之所在。傅氏喜用白术,是他治病经验之结晶,也反映了他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以白术治带下、治水泻等常人已知者,固无须多论,以白术治不孕、治伤风等时医未予  相似文献   

13.
“爱之病”是五年前在美国一些大城市首先发现的。“爱之病”是一种不知不觉间加剧的传染病,且不易诊断,起初就象一般的感冒、喉炎。患者病情有时似乎好了,但不久又再次发病好象是支气管炎或肺炎。他逐渐感到疲倦,不能抵御哪怕是最轻微的感染,这种病无法医治,“爱之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社长的话     
我读“为纯科学呼吁”之感慨1月间,和苏宁总编通电话谈到他读“为纯科学呼吁”后的感慨和昼夜未眠挥笔成文的激动情景。我缺少苏宁的敏锐,但在苏宁睿智与激情的感染下,春节放大假期间,便携其原本读过的文章,再次认真地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诸病源候论》乃巢氏“会粹群说,沉研精理,形脉治证罔不该集”之作。他将六十七类病证分别以“候”立纲,对其病因、病机、病变与证候等作全面阐述。着重明理,分析详尽,包罗广泛。其中尤以“虚劳”一病的论述更为突出,巢氏立论七十五条以缕析虚劳诸候,可谓虚劳一候之大成。今对此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6.
清代名医王泰林认为“肝病是杂,而治法最广。”肝气、肝风、肝炎同出一源,但见症各异,提出有名的治肝三十法。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又为将军之官,易生嗔怒,所以其为病也,每每是气火有余,风阳上潜。王氏抓住肝气、肝风、肝火,是深得肝病证治要领的。但肝为刚脏,在正常情况下,有赖于肾水的涵养,营血的濡润,肺金的制约,脾土的栽培,方能遂其条达畅茂之性。在治肝病时,也必须调整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才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脾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仓廪”,是贮藏谷米的屋子,以此比喻脾胃纳入饮食物质,经胃肠吸收变成营养物质供养全身的作用。这就说明脾胃是具有消化功能的重要脏腑,它们的具体分工是“胃纳脾运”。胃纳主降,脾运主升,胃降脾升的矛盾运动,推动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朋友     
傍晚,夕阳辉映着江边的小树林。一片半枯的树叶,载着初秋的凉意飘然落到了他的脚下。他慢慢地弯下腰,费力地从地上拾起落叶,默默地凝视着。从那片落叶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孤独的身影和凄楚的心。“唉——”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沉重地坐在江边的一块石头上。年轻时,他是一个性格豪爽颇爱交际的人,曾有两个最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谈论友谊、理想和未来。他虽然没有蜀汉刘备的英姿和才华,但他能像老大哥那样给予朋友诚挚的爱,并由衷地希望他们能成为现代的“三结义”。可是后来,那个英俊的朋友拐走了他那漂亮的妻子,并让他在“文革”时住进了…  相似文献   

19.
周贻谋 《家庭护士》2004,(12):40-40
家住安徽省合肥市的王某。刚过半百之年。心底却一直埋藏着一件30多年前的隐私。长期以来.他总是为此隐私所困扰,无时无刻不深深地受到良心的谴责,其灵魂始终不得安宁。可说是在懊恼和忏悔之中度过了一辈子。直到临死之前。王某仍然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这才颤抖地将长期深埋在心底的隐痛告知其子女。并且说如果不在生前讲出来他就会“死不瞑目”。  相似文献   

20.
灸法临床应用举隅郭媛王鹏作者单位:300050天津市天和医院(郭媛);300020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王鹏)运用灸法治病在我国医疗实践中已有很长的历史。《灵枢·官针篇》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是将艾绒或其它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