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CT诊断征象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46例初诊及其2周后复查的CT资料,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分组,统计枢椎齿状突侧移位等CT诊断征象的阳性率。结果:枢椎齿状突侧移位在初诊组与明显改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在部分改善组与明显改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枢椎齿状突后移位、寰枢椎旋转在初诊组、部分改善组均与明显改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寰枢椎旋转功能障碍部分改善组与明显改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在诊断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时,枢椎齿状突后移位、寰枢椎旋转及寰枢椎旋转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是明确有意义的,枢椎齿状突侧移位征象的诊断价值是受限制的。  相似文献   

2.
三维CT重建成像在寰枢椎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对寰枢椎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8例寰枢椎病变的三维CT重建图像 ,并与常规CT比较。结果  18例寰枢椎病变中 ,骨折 8例 ,旋转性脱位 7例 ,其中 2例伴齿状突发育不良 ,先天性畸形 5例。结论 三维CT重建对诊断多发和复杂骨折有较大帮助 ,与常规CT结合使用 ,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维CT重建能发现轻微旋转脱位及伴发的齿状突畸形 ,是诊断寰枢椎旋转性脱位的最佳方法 ;三维CT重建诊断寰枢椎先天性畸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检查诊断侧向旋转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后侧向旋转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治疗前寰枢关节张口位X线片均可见齿状突移位及相关表现,明确诊断符合率87.5%(49/56)。结论:X线在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小儿寰枢椎半脱位9例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754-3755
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影像改变,以提高其诊断能力。方法:分析9例经临床证实的寰枢椎半脱位的X线诊断。结果:所有9例中,X线表现为寰椎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隙不对称,齿状突与前结节间隙大于4 mm。结论:影像改变密切结合临床表现有利于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寰枢关节是构成头颅旋转及屈伸运动的重要结构,在一定方式的外力损伤下,可造成寰枢椎骨折和脱位[1]。诊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像学。X线对某些异常有肯定意义,CT十分适用于骨性结构异常诊断,而M R I则对于脊髓、脑干和小脑受压状态及内部改变描述较好,且对临床指导意义较大[2]。现本文就影像学对环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作以综述。1寰枢关节的解剖、功能及临床特点寰枢关节包括:寰枢侧方关节、寰枢正中关节。寰枢关节周围韧带包括: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寰椎横韧带、覆膜,另外还有寰椎后弓与枢椎椎弓之间的黄韧带[3]。寰枢间韧带均有防止寰枢关节前后脱位的作用,横韧带和翼状韧带均可防止寰椎过度前移,但以横韧带作用为主,而限制寰椎过度旋转的只有翼状韧带,没有限制其轴面旋转的骨性结构。在寰椎旋转时,寰椎关节面与齿突关节面对和面积减少,关节的稳固性下降,因此容易造成寰枢关节旋转脱位[4]。寰枢关节脱位病因包括外伤、先天发育异常、颈部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特发性等[5]。临床表现:由于椎动脉受到牵拉或者发生扭曲,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痛、头晕、晕眩、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精神抑郁等症状,甚至发生猝倒;局部颈部表现为酸痛、酸困、肌紧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寰枢椎脱位(齿状突骨折13例,先天性齿状突发育不良9例)患者采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手术前行颅骨牵引进行复位,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随访3~42个月,平均20.8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寰枢椎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术后随访,JOA评分10~17分,平均14.5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对小儿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儿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小儿寰枢椎损伤的CT扫描资料。结果齿状突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脱位15例,颈2/3椎体右侧椎小关节半脱位1例,寰枕关节半脱位1例。CT全部诊断正确;X线平片诊断正确1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清楚地显示小儿寰枢椎骨折和脱位的情况,能准确确定损伤的类型。多层螺旋CT是小儿寰枢椎损伤最好的检查方法,应该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寰枢关节张口位、侧位、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寰椎向前滑脱、寰齿前间隙增宽、寰齿后间隙缩小、寰椎两侧块与齿状突间隙不等宽、齿状突前缘骨皮质模糊及寰枢椎棘突间距增宽等征象是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主要影像表现。结论 X线平片方便易行,对检查设备要求不高,收费较低病人易于接受;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显示软组织及骨质结构清晰,各间隙的测量数无放大影响而更准确;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密切结合临床及重视对类风湿关节炎与颈部病变的关联性认识,是提高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寰枢椎脱位包括先天性寰枢椎脱位、齿状突发育不良、齿状突骨折伴脱位等,因其位于颈延髓的腹侧、部位深、周围结构复杂,并发症多且严重,处理不当则出现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008年3月至2008年8月,本院实施经口咽寰枢椎脱位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5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学术背景:临床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标准不明确,可疑诊断多,探讨新的诊断方法及诊断依据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观察正常人寰枢关节功能位解剖及位置关系,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提供解剖学基础.设计:单样本自身对比.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对象:实验于2003-06/2004-11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CT室进行.随机选取正常志愿者53例,男 27 例,女26 例,年龄4.5~75岁,平均31.2岁,无颈部外伤或颈部疾患史.受试者或监护人对实验知情同意.方法:应用德国西门子Plus 4 型螺旋CT机,SUN magic veiw1000工作站及配备的三维重建软件,对志愿者进行中立位寰枢关节CT螺旋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其中21例加作右、左旋转位.主要观察指标:①错位寰枢外侧关节面吻合情况.②齿突侧距对称情况.③寰齿关节间隙.④左、右旋转位寰枢外侧关节面移位最大经线.⑤左、右旋转位的最大旋转角度. 结果:①53例中立位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寰枢外侧关节上、下关节面对齐,寰齿关节间隙为1.0~3.3 mm;齿突侧距不对称24 例,占45.28%.②21例旋转位显示寰枢外侧关节上、下关节面呈旋转性关节面移位,关节面吻合面积缩小约1/2~2/3,移位关节面宽度为5.76~8.18 mm;齿突侧距中立位对称时齿突向旋转侧偏移,不对称时齿突偏移程度减轻或无改变;寰齿关节间隙无变化. 结论:CT三维成像能清楚显示寰枢关节功能位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毅  黄象望  沈雄杰  常磊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84-1286,128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不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10年4月共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不稳的成年患者26例,均为急性损伤;按Grauer 改良的Anderson-D′Alonzo 分型,ⅡA 型5例,ⅡB 型12 例,ⅡC 型6例,Ⅲ型3 例.3 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武警军事训练科目中,单双杠及倒功引起急性颈椎损伤,分析X线及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0例中,5例被动体位下摄颈椎侧位片,4例摄正侧位片,1例直接CT扫描。结果:10例经X线和CT扫描,颈6椎骨折5例,伴轻度滑脱,1例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寰椎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3例。结果:X线检查能详细了解颈椎曲度、序列、利于观察椎体半脱位。单纯楔状骨折,两侧小关节脱位,CT扫描诊断不困难,扫描可清晰显示颈椎三柱解剖结构和骨折线走向,尤其对于X线片难以发现颈椎后柱结构的骨折,碎骨片的移位及小关节骨折、椎管狭窄、脊髓是否受损,评估颈椎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包括MPR,MIP,VR),平扫层厚5.0 mm,重建层厚0.5 mm.结果 23例患者中,寰椎骨折5例,枢椎骨折18例,其中合并寰枢关节脱位5例.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及分型,寰齿间隙的改变.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寰枢推损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常用于治疗寰枢椎不稳。但是,目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多以统计处理的解剖数据确定,解剖差异的存在使目前置钉方法难以保证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到每一例患者。目的:评估个体化设计解剖定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分别以术中寰椎椎弓根下壁、内侧壁以及枢椎上壁、内侧壁为定位依据,结合置入前影像学测量确定寰、枢椎椎弓根镙钉的进钉点、进钉角度以及镙钉长度,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螺钉,置入后X射线片及CT显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置入后随访9-2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症状改善,置入后脊髓功能改善优良率为84.6%,其中优6例(46.2%),良5例(38.5%),可2例(15.4%),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提示个体化设计解剖定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定位准确,螺钉置入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间收治住院的上颈椎损伤患者35例临床资料,其中寰椎骨折6例,枢椎骨折24例,无骨折的寰枢关节脱位5例。除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和2例陈旧性寰枢关节脱位外,其余为新鲜损伤。评价其早期诊治方法及其预后。结果:早期漏诊6例,35例患者X线检查后均需结合CT或MRI检查完善诊断及分型。手术治疗18例,其中5例为齿状突骨折早期保守治疗后改手术治疗,2例为漏诊的陈旧性寰枢关节脱位。非手术治愈16例,其中3例齿状突骨折Ⅲ型畸形愈合。1例复合性损伤患者住院3月后诊断出寰枢关节脱位出院。33例得到4~38个月随访。随访的33例患者中,骨折患者均愈合,4例寰枢关节脱位患者脱位整复,上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神经功能改善。结论:重视上颈椎损伤患者影像检查方法早期合理的分步选择与充分利用,避免漏诊。治疗上,积极地整复骨折与脱位,尽早恢复上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患者的寰枢椎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的寰枢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74例颈性眩晕患者摄颈椎前后位、侧位及颈椎张口位片,部分患者行寰枢椎CT三维重建和/或颈椎MRI椎动脉造影。结果本组患者的影像学异常主要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寰椎两侧块宽度不等或/和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距离不等、侧块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不平行等;寰枢椎CT三维重建可显示寰椎侧移和旋转;颈椎MRI椎动脉造影可显示寰椎侧移和旋转对椎动脉的影响;寰椎后弓以上旋转和侧移的椎动脉商径变小。结论颈性眩晕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寰枢椎,发病机制是寰椎侧移和向前或后旋转。  相似文献   

17.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三维CT重建参照下比传统方法能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减少置入并发症。目的:探讨以寰枢椎三维CT重建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明确其手术指导意义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因外伤导致寰枢椎不稳需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内固定置入前行三维CT重建。结果与结论:与螺钉置入前设计钉道内倾度、设计钉道测得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比较,经C1、C2椎弓根螺钉实际钉道内倾角及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0例患者观察到的C1后弓及C2椎弓表面解剖特征与置入前CT容积再现的影像一致。说明根据三维CT重建图像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徒手置入,节省时间,并减少术中接收X线辐射,个性化置钉,精确、安全性高、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8.
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寰枢椎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CT重建技术在寰枢椎病变诊断及治疗观察中的应用。方法  67例寰枢椎病变患者 ,在常规轴位扫描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矢状、冠状或任意平面的重建 ,观察寰枢椎结构、关系 ;术后植骨融合 ;术后内固定位置等。结果  67例中 ,术前观察寰枢椎发育畸形及寰枢椎脱位 12例、寰枢椎骨折 9例、寰枢椎骨质破坏 10例 ;术后观察植骨融合2 0例、内固定螺钉位置 14例、手术切除范围 2例 ,均清楚显示。结论 CT重建技术能够提供寰枢椎各个角度的影像信息 ,对于寰枢椎各类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治疗观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及血管成像对诊断颅颈交界畸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8例经手术治疗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术前均做6排螺旋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分析椎体骨质的异常情况及椎动脉相互关系。结果:寰枢椎脱位11例(前脱位),寰枕融合12例,齿状突型颅底陷入4例,颈椎融合6例,扁平颅底2例,寰椎前后弓未闭合3例.外伤后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2例,外伤后枢椎假关节形成,齿状凸与寰椎前弓相融合2例,齿状突发育不全l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Arnold-chiari畸形9例。结论:6排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方法可同时观察骨结构与血管走行及周围软组织关系,能够正确诊断并能发现少见的畸形.对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用术前CT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上钉道设计与术中确定枢椎峡部中心,指导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徒手置钉的价值。方法选取成人头颈尸体标本9具,及寰枢关节不稳患者5例,螺旋CT扫描,取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的理想钉道(经枢椎峡部中心点)所在平面重建并设计个体化钉道,确定安全的置钉范围。参考术前钉道设计与术中确定枢椎峡部中心,徒手行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固定。术后对实际钉道CT多平面重建,分析徒手实际置钉情况。结果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固定共28侧,术中徒手操作顺利,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手术实际钉道均在术前设计钉道的安全范围内。5例患者寰枢椎间术后较术前存在相对位移变化。结论根据螺旋CTMPR图像设计的个体化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内固定钉道,结合术中枢椎峡部中心显露,可指导临床安全地徒手置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