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目的】分析应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因椎弓根置钉位置不佳所致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217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2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患者的58枚椎弓根钉进行术后CT扫描,分析其螺钉位置不佳的原因。【结果】112例患者中共有14枚螺钉位置不佳,挤压神经。均为最上位螺钉穿破椎弓根骨壁,其中9例穿破内侧壁,3例挤爆椎弓根,2例穿破下壁,并均造成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对严重挤压神经根的螺钉拔出、重新置钉等再次处理,症状绝大部分逐渐消失。【结论】腰椎手术减压范围局限及腰椎先天畸形、退变等导致椎弓根局部解剖变异是置钉位置不佳的主要原因,全面掌握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技术特点,注意个体化置钉,才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背景:传统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依赖于解剖标志辨识和术者的经验,即使有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也存在着置入螺钉位置不佳的可能。计算机导航系统可为椎弓根钉置入提供实时多平面图像,提高置入准确率。腰椎是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最常见的应用部位之一,国内外尚无专门比较腰椎导航下置钉与徒手置钉的文献报道。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腰椎椎弓根钉置入技术中的准确率及应用价值,并与徒手置钉进行对比。方法:纳入1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联合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导航组90例,徒手置钉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椎弓根钉置钉时间、置钉准确率、穿出率、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与结论:导航组共置入椎弓根钉480个,平均椎弓根钉置入时间(8.0±2.5)min,准确率为80.4%(386/480);徒手置钉组共置入椎弓根钉514个,平均椎弓根钉置入时间(3.0±1.0)min,准确率为84.4%(430/514)。经统计学分析,导航组患者置钉时间显著长于徒手置钉组(P〈0.01)。在置钉准确率、螺钉穿出率、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在腰椎椎弓根置入内固定手术中,与徒手置钉相比,计算机导航在置钉准确率方面无明显优势,在置钉时间方面明显长于徒手置钉,计算机导航对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3.
背景:颈椎椎弓根解剖结构变异大,周围毗邻重要神经血管,若置钉偏差可能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因此提高下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是根内固定技术成功的关键所在.目的:探索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条件下颈椎椎弓根置钉减少偏差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下颈椎椎弓根置钉的颈椎椎弓根疾病(椎弓根正常)患者12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52枚,分为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下置钉的螺旋CT组,以及X射线透视引导下置钉的X射线透视组,对比分析2种方法置钉的准确性.结果与结论:螺旋CT组患者置入的28枚椎弓根螺钉中,螺钉位置满意的一类螺钉27枚(96%),二类螺钉1枚;X射线透视组患者置入的24枚螺钉中,一类螺钉21枚(88%),二类共3枚,螺旋CT组置钉准确率明显高于X射线透视引导组(P<0.05).提示CT三维重建条件下颈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高、立体感强,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3D打印导航模板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应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脊柱侧凸行选择性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12例,术前均行全脊柱薄层CT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导入mimics17.0软件中进行全脊柱三维模型重建,最终生成导航模板。术中应用导航模板判断置钉的位置,记录置钉数量、置钉准确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脊柱主弯Cobb角变化。结果本组共置入螺钉168枚,其中Ⅰ级螺钉136枚(80.95%),Ⅱ级螺钉25枚(14.88%),Ⅲ级螺钉7枚(4.17%),置钉准确率为95.83%。术中无置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脊柱主弯Cobb角术前、术后分别为(55.8±20.4)、(20.6±13.9)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脊柱侧凸矫形术选择性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高,矫正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儿童脊柱损伤治疗中,儿童胸椎椎弓根细小,解剖结构变异大、毗邻关系复杂,如将以成人数据为依据的椎弓根螺钉技术简单地应用于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儿童,手术风险极大,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和降低失误率成为儿童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能否深入开展的关键所在。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为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一种个性化、精确化的定位方法。方法:对4例儿童尸体标本CT 扫描后将原始数据利用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标本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传统椎弓根内固定法,另一组采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并制造出个体化导航模板,利用个体化导航模板在标本上辅助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随后分别根据CT 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置钉位置。结果与结论:传统椎弓根内固定法置钉准确率为58%;而个体化数字导航模板法的置钉准确率为81%,置钉成功率优于传统手术组,且经过卡方检验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充分体现了置钉个体化原则,为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常用于治疗寰枢椎不稳。但是,目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多以统计处理的解剖数据确定,解剖差异的存在使目前置钉方法难以保证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到每一例患者。目的:评估个体化设计解剖定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分别以术中寰椎椎弓根下壁、内侧壁以及枢椎上壁、内侧壁为定位依据,结合置入前影像学测量确定寰、枢椎椎弓根镙钉的进钉点、进钉角度以及镙钉长度,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螺钉,置入后X射线片及CT显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置入后随访9-2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症状改善,置入后脊髓功能改善优良率为84.6%,其中优6例(46.2%),良5例(38.5%),可2例(15.4%),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提示个体化设计解剖定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定位准确,螺钉置入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钻引导徒手椎弓根钉置钉技术(太极椎弓根置钉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特发性脊柱侧弯15例,先天性脊柱侧弯5例,脊柱后突畸形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31例,胸腰段骨折脱位64例,共118例行椎弓根固定,采用电钻引导钻出钉道,徒手椎弓根置钉。结果 T1~T9置钉228枚,T10~T11置钉296枚,T12~L4置钉474枚,L5置钉58枚,S1置钉52枚,共1 108枚,无置钉引发的血管、神经并发症;置钉操作中,发现置钉不准确28枚,重新置钉后无拔钉及松动,不影响椎弓根钉稳定性。结论电钻引导徒手椎弓根钉置钉法具有手术时间短,置钉可靠,适用于胸腰段脊柱疾病经椎弓根钉固定患者,是一种无需复杂设备就能准确置入椎弓根钉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椎弓根是连接椎体与椎板之间最坚强的骨性结构,通过椎弓根进行螺钉固定为重建脊柱稳定提供了可靠的力学基础。 目的:对腰椎椎弓根的三维模拟进钉的测量参数进行分析,提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临床应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方法:分析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L1-L5)相关疾病患者的原始CT资料,利用Mimics软件建立三维多平面重建成像模型,通过Mimics软件对腰椎行三维重建并预测钉长、直径、水平面角及矢状面角度,并与临床置钉内固定后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与结论:病例分析可见内固定后置钉位置及长度均良好,未出现螺钉偏移、断裂等。内固定前模拟预测的椎弓根螺钉长、直径及水平面角与螺钉内固定后实际数据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只有部分节段矢状面角度模拟值小于实际测量值(P〈0.05)。说明通过Mimics软件对腰椎进行三维重建模拟置钉并制定置钉参数,能比较精确的指导内固定中实际置钉,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安全。  相似文献   

9.
背景:中上胸椎矫形固定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三维稳定性最佳,效果最好,但由于胸椎椎弓根解剖上较腰椎窄细,且胸椎管内是脊髓,内固定的难度和风险较高。目的:分析中上胸椎后路半椎弓根入路置钉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后路半椎弓根入路置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疾病患者58例,在T1~T2可应用直径4.5mm、长度30mm的螺钉,T3~T8应用直径5.0~6.0mm、长度35~40mm的螺钉,螺钉直径均在4.5mm以上。结果与结论:置钉固定后胸椎X射线片及CT显示,无螺钉进入椎管内,脊柱序列恢复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置钉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及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生活完全恢复,疼痛消失16例;不全性和完全性截瘫46例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胸背部疼痛消失,无后凸畸形。表明中上胸椎半椎弓根入路置钉技术选用较粗、较长螺钉置入内固定效果可靠,安全,且进钉技术相对简单,易于掌握,可作为中上胸椎后路内固定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中上胸椎矫形固定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三维稳定性最佳,效果最好,但由于胸椎椎弓根解剖上较腰椎窄细,且胸椎管内是脊髓,内固定的难度和风险较高。目的:分析中上胸椎后路半椎弓根入路置钉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后路半椎弓根入路置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疾病患者58例,在T1~T2可应用直径4.5mm、长度30mm的螺钉,T3~T8应用直径5.0~6.0mm、长度35~40mm的螺钉,螺钉直径均在4.5mm以上。结果与结论:置钉固定后胸椎X射线片及CT显示,无螺钉进入椎管内,脊柱序列恢复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置钉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及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生活完全恢复,疼痛消失16例;不全性和完全性截瘫46例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胸背部疼痛消失,无后凸畸形。表明中上胸椎半椎弓根入路置钉技术选用较粗、较长螺钉置入内固定效果可靠,安全,且进钉技术相对简单,易于掌握,可作为中上胸椎后路内固定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漏斗法"联合"球探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上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漏斗法"结合"球探技术"椎弓根植钉法治疗7例上胸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椎弓根螺钉位置、置钉失败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7例患者共置入上胸椎椎弓根钉59枚,CT断层扫描显示无椎弓根内壁及前壁穿透,首次置钉成功率为93.2%;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24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后凸角纠正(11.0±3.3)°;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ASIA分级较术前改善;术后3~5个月,7例均达骨性融合。结论 "漏斗法"联合"球探技术"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上胸椎骨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由于具有牢固的三维固定效果、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较好的复位和矫正畸形作用,被广泛用于脊柱外科,但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折断及螺钉拔出等并发症仍是导致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的:分析脊柱内固定植入物椎弓根钉的生物力学及稳定性探索.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关于椎弓根钉植入后生物力学评价相关的文章,以“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稳定性,生物相容性”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择脊柱内固定植入物生物力学及评价相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6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0篇文章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与结论:要提高椎弓根螺钉系统对脊柱固定的稳定性,可通过改进内固定材料、设计和操作技术以分散固定界面应力,但对螺钉的改进受椎弓根和椎体大小的限制,如何从内固定系统装置上来增强固定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作者认为椎弓根螺钉植入后的稳定性评价应该结合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包括椎弓根螺钉材质、置入位置、角度、固定装置等因素,还应该针对患者个体化因素进行,即对椎弓根螺钉置入遵循个体化原则,对每一个不同的椎弓根施以不同的置钉入点、方向及螺钉.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下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三维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然而,由于下颈椎解剖结构复杂且个体差异性大,常导致螺钉置入困难,复位风险高。目的: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结合64排CT片及X射线片于内固定前精确测量下颈椎后方解剖学结构,指导下颈椎内固定过程中椎弓根置钉。方法:51例下颈椎疾患病例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测量定位法行颈椎椎弓根内固定。同时对比同期开展治疗的两种不同方案的颈椎内固定患者:解剖置钉法26例,管道疏通法17例。以Andrew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标准评价3组患者的置钉准确率。结果与结论:图像存储传输系统测量定位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图像存储传输系统测量定位组病例均未发现脊髓、椎动脉、神经等组织损伤。提示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结合64排CT及X射线片内固定前测量,能够指导内固定过程中安全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效果明显强于传统的解剖置钉法及管道疏通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下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三维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然而,由于下颈椎解剖结构复杂且个体差异性大,常导致螺钉置入困难,复位风险高。目的: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结合64排CT片及X射线片于内固定前精确测量下颈椎后方解剖学结构,指导下颈椎内固定过程中椎弓根置钉。方法:51例下颈椎疾患病例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测量定位法行颈椎椎弓根内固定。同时对比同期开展治疗的两种不同方案的颈椎内固定患者:解剖置钉法26例,管道疏通法17例。以Andrew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标准评价3组患者的置钉准确率。结果与结论:图像存储传输系统测量定位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图像存储传输系统测量定位组病例均未发现脊髓、椎动脉、神经等组织损伤。提示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结合64排CT及X射线片内固定前测量,能够指导内固定过程中安全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效果明显强于传统的解剖置钉法及管道疏通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修复脊柱骨折影像学测量参数和临床应用情况,寻找合理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中检索2000-01/2010-06有关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应用于脊柱骨折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参数,cervical pedicle,cervical pedicle,set screw,parameter".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0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椎弓根螺钉大小的选择应依据术前影像学测量所得到的事实参数,选择合适的螺钉.通过椎弓根螺钉贯穿前、中、后三柱,对整个脊柱都有固定作用,而且两侧椎弓根相互成近似直角,这种立体结构是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具有较强的抗侧弯和轴向扭转作用,此即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基础.术前传统的普通X射线片测量手段已经被目前的CT三维扫描替代.随着计算机和材料工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精细的三维成像技术辅助了内固定的发展.结论:虽然计算机导航系统指导的颈椎置钉效果较好,但在国内尚难普遍开展应用,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有丰富的置钉经验,选择合适的置钉方法和完善的术前计划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广泛应用于创伤、畸形、肿瘤、退行性变等各种各种腰骶部疾患的治疗,如何提高置钉准确性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可以让术者在可视化三维解剖信息的实时引导下进行置钉,使得置钉过程更准确安全。目的:探讨术前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技术在腰骶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从2008年7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腰椎骨折、腰椎滑脱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203例,在术前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引导下行腰骶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内固定后复查X射线和腰椎三维CT,以Andrew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共置入腰骶椎椎弓根螺钉1 088枚,其中1 068枚螺钉位置为Ⅰ级,置钉准确率达98.2%。15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无内固定物移位、断裂等并发症。术前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技术能为腰骶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三维立体的解剖信息,制定最优置钉计划,使置钉更加精确安全,从而提高整体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17.
尹华  赵银必 《中国临床康复》2011,(22):4040-4045
背景:目前各种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方法的准确率报道不一,特别是国内常用的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缺乏比较。目的:探讨下颈椎(C3-7)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比较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在置钉满意率、出血量、置钉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60例需颈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下颈椎疾患病例,随机分成3组,各置入椎弓根螺钉80枚,分别采用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及管道疏通法。术中计算各方法置钉时间、出血量;出院前观察置钉满意率及在颈椎椎弓根四壁损伤例数的构成比;比较C3-7每一节段的椎弓根外侧壁损伤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椎板部分切除组、Abumi组及管道疏通组置钉时间依次递减(P〈0.05),置钉满意率依次递增(P〈0.05)。3组间置钉出血量及颈椎椎弓根四壁损伤例数的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椎弓根损伤好发生于外壁。C4、C5节段外壁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C3、C6、C7。提示管道疏通法在经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常规置钉法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各种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方法的准确率报道不一,特别是国内常用的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缺乏比较。目的:探讨下颈椎(C3~7)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比较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在置钉满意率、出血量、置钉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60例需颈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下颈椎疾患病例,随机分成3组,各置入椎弓根螺钉80枚,分别采用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及管道疏通法。术中计算各方法置钉时间、出血量;出院前观察置钉满意率及在颈椎椎弓根四壁损伤例数的构成比;比较C3~7每一节段的椎弓根外侧壁损伤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椎板部分切除组、Abumi组及管道疏通组置钉时间依次递减(P<0.05),置钉满意率依次递增(P<0.05)。3组间置钉出血量及颈椎椎弓根四壁损伤例数的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椎弓根损伤好发生于外壁。C4、C5节段外壁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C3、C6、C7。提示管道疏通法在经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常规置钉法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陈家麟 《中国临床康复》2011,(22):4046-4050
背景:在日臻成熟的椎弓根螺钉应用技术中,仅满足于将螺钉置入椎弓根中是不够的,而是应根据骨折复位固定要求寻求最佳置钉通道。目的:验证经椎弓根内固定个体化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前X射线片和CT片进行个体化矢状面及水平面椎弓根螺钉置入角、椎弓根横径、间距、钉道深度、椎体前后高、脊柱后凸角及椎管前后径测量,确定胸腰段椎弓根钉道个体优化置钉和复位的安全范围。术中结合解剖定位标志,C臂X射线机监控置钉并复位骨折椎体,确定复位结果。结果与结论:置钉位置良好,角度及深度适中,内固定后骨折椎体复位高度、后凸角及椎管面积改善(P〈0.01)。经2~2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提示在胸腰段椎弓根钉道个体化影像测量安全范围内,优化置入椎弓根钉和复位是保证置钉内固定安全和椎体骨折复位合理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在日臻成熟的椎弓根螺钉应用技术中,仅满足于将螺钉置入椎弓根中是不够的,而是应根据骨折复位固定要求寻求最佳置钉通道。目的:验证经椎弓根内固定个体化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前X射线片和CT片进行个体化矢状面及水平面椎弓根螺钉置入角、椎弓根横径、间距、钉道深度、椎体前后高、脊柱后凸角及椎管前后径测量,确定胸腰段椎弓根钉道个体优化置钉和复位的安全范围。术中结合解剖定位标志,C臂X射线机监控置钉并复位骨折椎体,确定复位结果。结果与结论:置钉位置良好,角度及深度适中,内固定后骨折椎体复位高度、后凸角及椎管面积改善(P<0.01)。经2~2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提示在胸腰段椎弓根钉道个体化影像测量安全范围内,优化置入椎弓根钉和复位是保证置钉内固定安全和椎体骨折复位合理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