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术前分段诊刮和宫腔镜检查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33例宫腔镜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30例,诊断符合率为90.9%;32例诊刮术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7例,诊断符合率为5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宫腔镜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95.8%、100.0%;诊刮术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70.8%、75.0%,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检查中,应用宫腔镜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9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对照组93例患者术前行单纯分段诊刮术,观察~.101例患者术前行宫腔镜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比较两组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95%,对照组宫颈受累的诊断准确性为88.2%;观察组分别为98.02%和96.O%。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子宫内膜癌检查中应用宫腔镜下活检以及分段诊刮术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并经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分为诊刮组(17例)、宫腔镜B超组(18例),在宫腔镜下行分段诊刮术,同时B超观察宫壁厚度、宫壁回声、肌层浸润程度等。比较2组术前诊断和手术-病理分期符合率。结果诊刮组和宫腔镜B超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2.9%和88.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术前分期为Ⅰ期、Ⅱ期患者中,宫腔镜B超组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92.3%和100%,高于诊刮组的69.2%和75.0%,诊断符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诊断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B超联合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评估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判断癌灶浸润肌层与宫颈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68例异常子宫出血或(和)溢液的病人,应用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并定点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确诊内膜癌者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进行对比,并与单纯分段诊刮进行对比。结果诊断符合率:B超与宫腔镜联合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96.4%、漏诊率为3.6%,其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诊刮组(68.7%)P〈0.01;漏诊率明显低于诊刮组(3113%),P〈0.01。对肌层及宫颈浸润程度的判断: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判断宫颈浸润的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8.0%,明显高于诊刮组63.6%和88.2%,P〈0.001;判断子宫肌层未受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的符合率分别为92.7%、81.8%和66.7%。而诊断性刮宫则无法判断宫壁浸润情况。结论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结合病理可明显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术前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对肌层浸润及宫颈浸润判断的准确性高,为选择合理的手术范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腔镜辅助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8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2例,分为单纯分段诊刮(A)组32例及宫腔镜辅助下的分段诊刮(B)组40例,比较两组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结果 对宫颈受累估计的准确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而宫颈未受累估计的准确率及腹腔冲洗液细胞学的阳性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宫腔镜辅助分段诊刮术能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诊刮术中诊断的准确率,能较确切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宫颈受累情况,且不增加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史丽 《临床医学》2013,33(10):84-85
目的 比较宫腔镜检查及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对腹腔冲洗液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有腹腔冲洗液结果和完整病理检查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2例,其中宫腔镜组29例,分段诊刮组43例,行手术治疗,开腹后收集冲洗液后即送病理科查找癌细胞.结果 腹腔冲洗液阳性者宫腔镜组10例,阳性率为34.5%,高于分段诊刮32.6%(1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冲洗液阳性与病灶大小明显相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浸润程度及转移等无关(P〉0.05).结论 宫腔镜有其独特优势,但仍有引起癌细胞进入腹腔的可能,若行宫腔镜检查明确子宫内膜病变时,建议膨宫压力〈7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尽量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宫腔诊刮术与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腹腔细胞学检出率及随访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120例,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差异分为诊刮组(64例)和宫腔镜组(56例),分别在术前采用宫腔诊刮术与宫腔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标本合格率、病理诊断一致率、腹水细胞学检出率、随访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标本合格率和病理诊断一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患者腹水细胞学检出率明显高于诊刮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随访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诊刮术与宫腔镜检查用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相当,但宫腔镜检查可能增加腹腔转移风险,但对远期生存并无影响,有待更大规模随机对照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与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异常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3-06住院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345例,均B超检查后再做宫腔镜检查,并进行诊刮做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对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超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与病理符合率大于宫腔镜的符合率;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与病理符合率大于B超检查诊断,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膜增殖症宜B超结合诊刮进行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区分黏膜下肌瘤及息肉宜宫腔镜结合诊制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B超联合!腔镜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诊刮组(34例)、B超联合宫腹腔镜检查组(36例),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依照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对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进行对比,观察诊断有效性。结果 B超联合!腔镜组诊断有效率(94.4%)明显高于诊刮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宫颈浸润诊断准确率达到97.2%,分期准确率分别为92.3%和100.0%。结论 B超联合!腔镜可以明显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准确率,提升临床分期有效性,对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B超、诊刮及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诊断后,行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并取内膜活检。患者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后未再予宫腔镜检查,诊刮阴性者补充宫腔镜检查。结果不规则阴道出血163例(81.5%),所有病例内膜厚度均≥5mm,平均为9.3±5.6mm。诊刮、宫腔镜阳性率分别为97.0%、100%。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是不规则阴道出血;B超不能代替诊刮和宫腔镜;宫腔镜下活检明显优于诊断性刮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9至12月因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增厚等原因就诊的患者50例,分别应用细胞采集器和诊刮采取子宫内膜组织,比较两种方法在取材满意率、出血量、疼痛程度、诊断符合率等差异。结果细胞采集器取材满意率96%,诊刮满意率9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细胞学组均数(0.5±0.9)ml,诊刮组(7.2±8.1)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31,P=0.0000);疼痛程度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80%,非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97.7%。结论应用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出血量少、几乎无痛,适用于症状人群及高危人群的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12.
分段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分段诊刮对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及宫颈受累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分段诊刮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结果:术前分段诊刮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组织学类型符合率80.31%,宫颈受累符合率53.85%。结论:分段诊刮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组织学类型及宫颈受累判断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术中剖视子宫标本,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5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诊刮和官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2012年经阴道彩超诊断的子宫内膜息肉256例患者在随机基础上遵循自愿的原则分成诊刮组156例,宫腔镜组100例,发现息肉则取下组织均送病检,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刮诊断符合率为71.43%,官腔镜诊断符合率为9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是较为常见的官腔良性病变,阴道彩超检查无创、简便,可用于子宫息肉的筛查和随访;诊断性刮宫处理官腔出血性疾病的同时更直观准确地检查子宫内膜病理生理改变,官腔镜下病理活检是诊断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诊刮在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因子宫异常出血行B超检查拟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分别行宫腔镜及单纯诊刮,比较两种诊刮标本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0.3%,单纯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符合率为55.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镜下诊刮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其准确性高于单纯诊刮,但其费用高及操作较复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门诊因阴道异常出血,行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绝经期女性共300例。所有入选者均行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并对比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对于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总符合率。结果宫腔镜诊断总符合率为97.00%,诊断性刮宫诊断总符合率为85.00%。宫腔镜检查诊断总符合率显著高于诊断性刮宫(P0.01)。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99.66%,灵敏度显著高于诊断性刮宫的42.86%;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2%和99.65%,特异度显著高于诊断性刮宫的94.08%(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宫腔镜优于诊断性刮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 ,比较宫腔镜与B超联合定位活组织检查 (联合定位活检 )与传统的诊断性刮宫 (诊刮 )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10 5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 ,5 4例联合定位活检、5 1例诊刮 ,术后比较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萎缩性子宫内膜炎是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 ,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样病变、子宫内膜癌亦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 ,联合定位活检病理检查的符合率 (88. 89% ) ,诊刮病理检查的符合率 (6 2 .75 %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 0 5 )。结论 宫腔镜与B超联合定位活检具有安全、可靠、准确的优点 ,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最佳诊断手段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和判断宫颈是否受累的可靠性。方法:对64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和分段诊刮,将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段诊刮结果与术后标本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64例子宫内膜癌中,宫腔镜检查无1例漏诊,而分段诊刮漏诊率为12.5%;宫腔镜检查判断宫颈受累情况相符率为96.9%,而分段诊刮相符率为73.5%,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结合定位活检是诊断子宫内膜癌和判断宫颈是否受累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104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在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12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0.59%;子宫内膜息肉26例,符合率为92.86%;子宫黏膜下肌瘤13例,符合率为92.86%;慢性子宫内膜炎30例,符合率为93.75%。结论对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中,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内膜癌需经病理诊断,但因镜下可以定位诊刮,亦提高了诊断率。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是诊断各种异常子宫出血的有效且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88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288例患者分别接受宫腔镜及MRI检查,对可疑病变均进行组织病理活检,288例患者中有31例最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并接受手术治疗。对宫腔镜、MRI及两者联合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宫腔镜、MRI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预测的一致性进行探讨。结果 MRI联合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3.87%,显著高于单用MRI的70.69%以及宫腔镜的77.42%(χ2MRI=7.51,χ2宫腔镜=6.39)。宫腔镜及MRI联合宫腔镜检查对手术病理分期预测具有一致性(P<0.05),且MRI联合宫腔镜检查对手术病理分期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用宫腔镜或MRI检查。结论 MRI联合宫腔镜适用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病理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初治的2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价术前诊刮病理诊断肿瘤组织学分型、分级及宫颈浸润的准确性.结果 术前诊刮病理诊断肿瘤组织学类型的符合率为88.3%,其中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94.8%,Ⅱ型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55.6%.其诊断肿瘤组织学分级(grade,G)的符合率仅为66.0%,尤其诊断为G1的符合率(52.6%)显著低于诊断为G2(71.2%)和G3 (82.5%)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1 vs.G2,P=0.018,G1 vs.G3,P=0.0015);有47.4%的G1患者术后病理升为G2或G3,且术前诊断为临床Ⅰ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G1→G2→G3)其术后的手术病理分期(≥Ⅱ期)升高的风险从12.5%增加到25.8%和2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412,P=0.0372).分段诊刮病理诊断宫颈受累的准确度为65.9%,其假阳性率高达40.7%.结论 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病理诊断肿瘤组织学类型的符合率较高,尤其是诊断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高达94.8%,而诊断Ⅱ型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学分级和宫颈受侵的符合率偏低,特别是诊刮病理为低级别(G1)的子宫内膜癌,有近半数患者术后病理升级为G2或G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